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715448
我们无法造就一个天才,我们只能帮助每个孩子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对孩子好,就应该努力让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生活和成长;对孩子好,就应该尽全力为孩子提供他们成长所真正需要的东西。
快乐不是教育的*目标,一个人应该通过教育获得能力和性格上的独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只有以自由发展为原则,才能真正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地促进他们身体成长的方案。只有自由,才能让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在*程度上得以发展。
儿童在敏感期拥有一种特殊的内在活力,能够以惊人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吸收和学习。当儿童的敏感期受到外界的干扰和阻碍时,他们就会产生抑郁或愤怒的情绪。
儿童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他们不仅能记住周围的事物,还能将这些事物转化为心灵的一部分。儿童由心灵吸收得来的具有个性的内容会永远留在自己的头脑之中。
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为我们揭开了儿童成长的神秘面纱。她一生致力于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并首次提出“儿童拥有一个特殊的敏感期”“婴儿要经历生理和精神两个胚胎期”“儿童的心灵具有吸收力”等理念。这些极富革命性的教育理念,在20世纪的欧洲、美国引发了一场幼儿教育革命。其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更是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儿童教育。
本书考虑到我国家长的实际需要和家教中的现实问题,精选蒙氏*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早教内容,涵盖七个方面: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有吸收力的心灵、天才的秘密、3岁决定孩子一生、爱孩子的智慧、偏离正轨的儿童、身体与心理健康。力求让父母们在品味经典的同时,了解和体会蒙台梭利的早教理念,提升教子智慧。
章 爱孩子的智慧
母性的天赋本能·002
爱的智慧·004
成人应该受到控告·008
家庭中的儿童教育·012
对儿童的观察与发现·029
儿童的公民权利·044
决定一生的教育·049
第二章 有吸收力的心灵
精神胚胎·058
儿童的独立历程·075
生命之初·085
儿童性格的形成·094
让儿童获得正常发展·103
儿童的社会化发展·109
第三章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
儿童发展的秘密·120
儿童的秩序敏感期·130
儿童智力的发展·139
行走·148
手的运动·152
行动的节奏·158
人物角色的转换·161
运动的本能·166
儿童拥有工作的本能·169
第四章 3岁决定孩子一生
成长的不同阶段·178
3岁的孩子·187
智力发展的特征·193
孩子的活动需求·200
从创造者到劳动者·205
文化与想象·210
第五章 天才的秘密
让孩子回归自然·226
培养孩子稳定的注意力·233
对孩子进行意志教育·242
智力与儿童自由·249
选择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255
天才的秘密·261
儿童想象力的培养·266
第六章 偏离正轨的儿童
神游·276
抵触·278
依附·282
占有欲·284
支配欲·287
自卑感·289
恐惧·293
说谎·295
第七章 身体与心理健康
贪食与心理健康·300
睡眠失调是儿童成长的障碍·304
不要像“襁褓”一样裹住孩子·308
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314
儿童的服从·320
娇生惯养的儿童·330
给儿童成长的自由·336
蒙台梭利教育描述出孩子每个阶段的敏感期,提供适合个性的教育,这正是孩子需要的。
——原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我们的成功不应该归功于斯坦福大学,而应归功于蒙台梭利学校。
——Google(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
蒙台梭利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西方教育史》
>>>章
爱孩子的智慧
母性的天赋本能
哺乳动物在辛苦的哺乳期,会凭借本能悉心地照顾自己的后代。以普通的家猫为例:一只母猫在照顾幼崽时十分警觉,会把新生的幼崽藏到黑暗的地方,不让它们被人看到,只有当这些小家伙长成活泼、漂亮的小猫时,才放它们出来活动。
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对自己后代照料得更是无微不至。虽然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群居生活,但是当一只雌性动物即将临盆时,它会离开自己的同伴,独自去寻找一个隐蔽的地方生产。幼崽降生之后,母亲会让它们与族群隔离两三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动物的种类不同,这段“隔离期”的长短也不同。在此期间,母亲还充当着孩子的保护者,将它们藏到一个既安全又安静的地方,使它们免受强光和其他动物的打扰。尽管很多动物的幼崽通常天生就具有相当充分的生活能力,比如站立、行走等,但母亲还是会悉心地照顾它们,将它们与族群隔离,直到它们变得足够强壮并能够适应外界的环境为止。那时,母亲才会将孩子带回到族群中生活。就像野马、野牛、野猪、狼,还有老虎,这些高级哺乳动物的母性本能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它们表现出来的照顾后代的本能令人非常感动。
一头母野牛在小牛犊出生之后,会带它远离族群几周。在此期间,母野牛会耐心细致地照顾幼崽。小牛犊冷了,母亲会用前腿护着它;小牛犊脏了,母亲会耐心地把它舔干净;小牛犊饿了,母亲会用3条腿而不是4条腿站立,以方便喂奶。就是在把小牛犊带回到族群之后,母野牛仍然会不厌其烦地照料它。
有些动物甚至并不满足于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生下后代,它们还要不辞辛苦地为后代准备一个安全舒适的小窝。
母狼会在丛林深处寻找一个幽暗僻静的洞穴。如果找不到这样的栖身之所,母狼就会在地上挖出一个洞或者在树干里挖洞。母狼还会将自己胸部的毛揪下来整齐地铺在洞里,这样做不仅能给予幼崽安全和温暖,而且也更便于母狼哺乳。出生不久的小狼崽闭着眼睛。听不到任何声音,此时,母狼会主动攻击任何企图靠近幼崽的动物。
但是,家畜的母性本能却时常遭到破坏。比如,母野猪是温柔、富有爱心的母亲之一,但是家养的母猪却会吞吃掉自己刚刚生出的小猪崽。同样的,被关在动物园里的狮子吃掉自己幼崽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这些都进一步表明,天赋的母性本能只有在不受人为干扰时,才能正常表现出来。
哺乳动物的母性本能清楚地说明,幼崽在接触外界环境时需要得到特殊的照顾。当这些小家伙经历了出生的考验,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能力复苏之后,它们还需要度过一个关键期,即需要与种群分离一段时间,并得到充分的休息。在这个关键期过去后,它们仍需要得到几个月的照顾、喂养和保护。
成为母亲的动物在幼崽长大成熟之前,不但要关心幼崽的身体需求,而且还要关心幼崽的天赋本能的发展。而这些努力只有在安静的、不被打扰(包括光线打扰)的环境中,才能更有效地进行。一头刚出生的小马驹,在它的腿长得较为有力、学会识别和跟随母亲、外形更加成熟、成为一匹真正的小马之前,母马是不允许其他动物接近自己的孩子的。同样的,母猫也不允许别人靠近自己的幼崽,除非它们睁开眼睛、开始行走、变成真正的小猫才行。
大自然显然非常关注动物的成长历程。当母亲努力唤醒孩子潜在的本能时,她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需要,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给予悉心照料,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
爱的智慧
爱与儿童的自我实现
当人们有规律地完成各项工作,并营造出和谐的生活氛围时,就会获得一种爱的体验。我们也许可以说,这就是一个人良好状态和健康身体的标志。
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就像一颗被太阳照耀着的行星。促使爱产生的动力是本能和生命的创造力。爱是在创造的过程中产生的。儿童的心中充满了爱,他们的自我实现也受到爱的影响。
儿童在敏感期产生的那种对周围事物不可抑制的冲动,其实就是他们对所处环境爱的表现。这种爱不仅是儿童情感的反映,还是他们智力发展的要求。爱能促使儿童去看去听,进而不断地获得成长。儿童必须服从这种自然的需求。这种需求被但丁称作“爱的智慧”。
儿童内心的爱使他们能以一种敏锐、积极的方式来观察周围的环境。这一点对成人来说也非常重要,况且他们本身还缺乏儿童那样的活力。爱难道不会使我们对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事物产生敏感吗?爱难道没有引导我们发现一些别人尚未注意到的细节和特性吗?正是由于儿童爱他们所处的环境,而不是对其漠不关心,所以他们才能看到成人视而不见的事物。
在成人眼中,儿童对环境的热爱是他们天生的兴趣和活力使然。但是成人没有认识到,这种热爱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能力,能够创造美丽的心灵。
儿童的爱本质上是单纯的。他们之所以爱,也许是因为他们想获得感知觉印象,并借助这些印象实现成长。
儿童对成人的爱
在儿童热爱的事物中,有一个特别的对象——成人。对儿童来说,成人是令人尊重的。他们从成人那里得到了能够满足他们需要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帮助,并向成人热切地索取自我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在儿童看来,成人的嘴就像一个喷泉,他们能不断地从那里学习说话用的词汇。
成人用自己的行动向儿童展示了人类的行为举止。儿童正是通过模仿他们接触的成人来学会如何生活的。儿童被成人的言行所吸引,并深深为之着迷。儿童对成人是那么的敏感,以至于他们的生活和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其实都是被成人支配的。儿童会将一个成人对自己所说的话深刻地印在脑海中,就像我们用刀在大理石上刻的字一样。既然儿童对学习如此渴求,并热爱周围的一切,成人就应该认真对待在儿童面前所说的每一句话。
儿童喜欢听成人的话。但是,当成人要让他们放弃那些对他们成长有利的本能时,他们就会反抗了。成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让儿童做出牺牲,这就如同在儿童长乳牙时,不让牙齿长出来。儿童发脾气或反抗,只是因为他们想发挥创造的欲望,而他们所爱着的成人却对此熟视无睹。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强烈冲突也是由此引发的。当儿童不听话或发脾气时,成人应该想到其中的原因,并将其视作儿童成长中的必然,视为儿童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反应。
作为成人,我们要记住:儿童爱我们,并希望服从我们,他们爱我们胜过爱其他的一切。尽管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那些爸爸妈妈是多么爱他们的孩子呀!”“那些老师是多么爱他们的学生呀!”
成人要意识到儿童对自己的爱
我们还在教孩子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和杰出人士,甚至爱植物和动物。但是,究竟是谁教给孩子爱所有的这一切呢?谁在教孩子如何去爱呢?难道是那些把孩子的所有表现都称为“发脾气”,并且只想着自己和财产免遭儿童侵犯的父母吗?这样的成人是无法教给别人如何去爱的,因为他们本身就不具备爱的敏感性和爱的智慧。
事实上,现实正好与此相反,是儿童在爱着成人。
——当孩子感到需要成人在自己身边时,他会高兴地引起成人的注意:“看着我,待在我的身边!”
——晚上,当成人想去睡觉时,孩子会向他们叫喊,因为孩子爱他们,不愿看到他们离开。
——当成人去吃饭时,正在吃奶的婴儿也想一起去,虽然他们还不能吃那些东西,他们只是想待在成人身边,看着成人。
看到孩子的这些行为,我们成人却没有意识到他们对我们深深的爱。但是,我们要记住,孩子长大后,会将在童年时期给予我们的爱全部收回。到那时,谁还会像孩子现在这样爱我们呢?谁还会在睡觉前呼喊我们,并充满深情地对我们说:“不要离开我!”那时,他们只会无关痛痒地和我们说一声“晚安”。当我们要去吃饭时,谁还会仅仅为了能看着我们,而如此强烈地期盼着和我们待在一起呢?
然而,我们却因为不愿接受这些爱,而处处对孩子设防。我们要意识到:我们再也无法得到这样强烈的爱了。我们甚至还喋喋不休地对孩子说:“我没有时间!”“我做不到!”“我太忙!”……然而,在我们的意识深处想说的其实是:“我要改变孩子,不然我会变为孩子的奴隶。”我们希望摆脱孩子的纠缠,这样我们才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认为,如果摆脱了孩子,一切麻烦就都迎刃而解了。
早晨,孩子走进父母的卧室唤醒父母。这对成人来说是极讨厌的事情。但如果不是因为爱,还会有什么力量能促使刚刚醒来的孩子立刻去寻找父母呢?黎明时分,孩子早早地从床上爬起,来到还在熟睡的父母跟前,他们似乎要说:“勤快一点儿吧!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其实,当孩子走到父母身边时,他并不是想用这些话来教育父母,而只是为了看一看他所爱的人。
也许父母的卧室仍然黑着灯,他们为了避免破晓的阳光打扰睡眠,将门窗都关得紧紧的。孩子走过来并用手触摸父母,父母却抱怨说:“我们已经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一大清早就来吵醒我们!”孩子回答道:“我没有要吵醒你们,我只是吻了你们一下。”事实上,孩子是想说:“我不是想把你们从睡梦中吵醒,我只是想来看看你们。”
是的,爱对儿童极为重要。父母对一切都已麻木了,他们需要一个新的生命来唤醒自己,他们要运用已经失去的生机和活力再次激励自己。父母需要一个与他们的行为模式不同的人,每天早晨对他们说:“开始新的生活吧!学习如何更好地生活吧!”
是的,更好地生活!充满爱地生活!
成人应该受到控告
受到成人压抑的儿童
弗洛伊德用“压抑”这个词来形容成人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障碍。这个词本身已经清楚地说明了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个孩子之所以不能正常地成长和发展,很可能是由于受到了成人的压抑。
“成人”这个词本身是很抽象的。实际上,由于儿童与社会是隔离的,当一个孩子受到成人的影响时,他就变成了一个特殊的成人,他的行为、举止就会与亲近的人相似。这些能影响儿童的成人,通常是他们的父母或老师。
然而,社会却赋予了成人截然相反的使命:成人有权决定儿童的教育与发展。现在,当人类的思想积累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我们才转而发现,过去那些被认为是人类的保护者、施救者的成人,其实应该受到控告。既然几乎所有的成人都扮演着母亲、父亲或监护人的角色,那就表示所有成人都应受到控告。对儿童负有不可推脱责任的社会也应同时接受审判。这一惊世骇俗的控告就如同上帝神秘而令人畏惧的“后的审判”一样,它意在给我们以警示:“你们究竟是如何对待我托付给你们的孩子的?”
成人对此的反应肯定是抗议和自我辩护:“我们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我们深爱着自己的子女,甚至为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虽然成人表面上在为自己辩护,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充满了矛盾。为自己辩解似乎已经成为成人的一种习惯,我们对此不感兴趣。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个控告本身,而不是谁受到了控告。被告虽然在照顾和教育孩子时尽心尽力,却还是发觉自己就像一直徘徊在没有出口的密林中,身陷困扰重重的迷宫之中,根本无力自拔。其实成人不知道,他们之所以会迷路都是自己造成的。
所有代表着儿童利益的人都应该对成人提出控告,并坚持不懈。
也许,这一控告会立刻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因为它公开指控的并不是那些见不得人的错误,也不是那种让人感到丢脸、无能的错误,而是一种在无意识中犯下的过错。这种指控能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事实上,人类每一点真正的进步并不完全是因为发现和利用了未知的事物!
人们在对待自己所犯的错误时,态度总是如此矛盾:对有意犯下的错误会感到痛心疾首,而对无意犯下的错误则置若罔闻。其实,在无意犯下的错误中隐藏着巨大的机会。人们一旦认识到这些错误,然后加以克服,会使自己达到并超越目标,并终给人类带来更进一步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中世纪的骑士对真诚的反省如此重视的原因。当一个骑士因为个人荣誉受到侵犯(可能只是微小的侵犯)而准备决斗时,他都会先跪在祭台前谦卑地忏悔:“我首先承认我有罪,这是我的过错。”
《圣经》中也讲述了大量类似的、惊人的、自相矛盾的事例。想一想,在亚述帝国都城尼尼微,人们为什么会愿意聚集在先知约拿的身边?为什么所有的人——从国王到平民——都渴望站在以约拿为中心的人群中?再想一想,在约旦河畔,施洗约翰是如何将人们召集到那里的?他究竟使用了具有怎样魔力的咒语,将这么多人都聚集在那里?人们蜂拥而去聆听他人对自己的控告,而后又聚集在一起接受控告者的指责,忏悔自己的过错。这的确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正是这些尖刻的、持续的控告,把人们的意识唤醒——从不自觉到自觉,进而征服自觉、征服自己的思想。从古至今,所有心灵上的进步都是这样获得的,人类的文明正是沿着这条路不断前进的。
在成人中进行彻底的变革
现在,要想不再像以前那样错误地对待儿童,把儿童从内心的冲突与危险的思想中解救出来,首先应该进行一场彻底的变革。这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这场变革必须在成人中进行。尽管成人宣称为了孩子他们已经竭尽所能,并以牺牲自己的幸福来成全对孩子的爱。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确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为此,他们必须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以外去找寻答案。
尽管对于儿童依然存在大量的未知,我们对于儿童的心理也并未完全了解,但我们必须努力去认识。我们必须怀着一种热情和牺牲精神去开掘这片未知的领域,就像那些怀揣着黄金梦想去海外寻找黄金的探险家一样。这是每一个想要探究儿童内心深处未知因素的成人必须要做的事情。不论国籍、种族和地位,所有的成人都应该参与进来,因为这是实现人类文明进步必不可少的要素。
成人至今也无法理解儿童,所以他们之间仍然存在着无法沟通和不断产生冲突的问题。掌握更多的知识或提高文化水平,并不能帮助成人解决这些问题。成人必须站在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必须认识到自己无意犯下的过错。这些错误会妨碍他们真正理解儿童。如果成人没有做好纠正错误的准备,没有采取适宜的态度,他们就不可能进一步了解儿童。
反省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困难。这就如同人们一提起药品就会联想到它能用来治病,一个关节脱臼的人必然希望得到复位一样。同样的,当一个人意识到了自己犯的错误时,他们就会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正在逼迫自己去改正,因为一旦他们弄清了错误的原委,就会无法再忍受之前的那种难以名状的、无助的痛苦了。
当一切步入正轨后,生活才会顺利进行。只要我们认识到,我们在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同时的确忽视了儿童;只要我们相信,我们其实也能够完成那些本以为无法完成的事情,那时我们就会渴望去了解儿童的内心,并会发现他们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与儿童有关的一切,其结果只能使他们与儿童之间的误解越积越多。正是由于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使成人把儿童视为一件心里空无一物、有待他人填塞的东西。
因为把儿童当成了一件脆弱的而没有自理能力的东西,成人就觉得必须替他们做所有的事情。因为把儿童当成了一件缺乏精神指导的东西,成人就觉得需要不断地给予他们指导。也许,我们可以说,成人把自己视为儿童的造物主,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判断儿童行为的正确与否,以自己为标尺来衡量儿童的善与恶。他们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儿童必须以他们为样板进行塑造。一旦儿童有任何行为偏离了成人的方式,就会被认为是邪恶的、错误的,必须马上加以纠正。
成人用这种方式对待儿童,即使他们能够说服自己这是出于对儿童的爱和自我牺牲,但实际上他们却在无意识中压抑了儿童个性的发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