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349255
◆【一个】工作室 人气作者 里吃香 作品
◆一句话,一首诗,一张照片,一个人,或是一闪而过的小念头。我用“睡前故事”的方式把他们都写下来,讲给心爱的人听,也让每天的突发奇想都有所寄托。
005 /织女和牛郎
008 /世界末日之前的
永恒夏夜
011 /擅长刺绣的少女
014 /叛逆的红龙
017 /瘦身患者
020 /被遗忘的故事
023 /逃跑计划
025 /倔强的小锡兵
028 /德拉威尔
032 /好心的狼
037 /怪物图鉴
039 /大魔法师
048 / Rain makes
everything better
052 /写信的古代
058 /寒冬夜行人
064 /麦克斯韦门
069 /面包仙
074 /想要为万物命名的少年
079 /毛毛虫的葬礼
085 /王后
096 /故事发展史
101 /从前慢
105 /失物招领
110 /口号战争
115 /讲话当真
126 /小电影院
132 /雪人星球
138 /名叫乌鸦的少年
143 /北极冰
151 /勇敢的少年
156 /守夜人
160 /人生拼图
165 /卑鄙的我
170 /讲故事的人之一
177 /对手机过敏的女人
182 /故事,爱和冒险
198 /少年图书馆
204 /讲故事的人之二
在北极,如果两个人在路上偶遇,想要聊上两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天寒地冻,说出的话一落地就变成了冰雪,对方听不着,只能捡回家烤来听。有时候捡起一块冰,薄薄的一片,便能猜到那是一句轻薄的寒暄。但还是不甘心,一定要带回去,等着冰化开,果然是一句晚上好,这才释然。
一句情话是一块透亮的冰,也会很薄,但是很重。回到家就要关起灯来,倒一杯红酒,偷偷煮来听。只有这样才能还原当时当地的情绪,那个词要怎么读?微醺。有时舍不得听完,还要把剩下的冰藏起来。
长辈对晚辈的关怀则是一块浑厚的冰,不会太重,不过是暗色的。这样的冰要用文火煮来听,才有些慢条斯理,语重心长的意思吧。
至于路边的脏雪,一定不要捡来。除非你不怕污言秽语弄脏你家的书桌。
当然,这些只是通常情况。毕竟语言千变万化,难以揣摩。
多数人总是把所有冰都烤来听。
只有真正的行家里手才能分辨话语的成色,举起来对着光透一透,在手间掂一掂重量,就知道好话坏话。掌握这些技术的大佬们在小镇里开了一家家冰店,帮人排忧解难。比方说,你最亲近的人郑重地送给你一块冰,你担心害怕进而揣摩他的意思却迟迟不敢烤来听,就可以拿到冰店让大佬看看。知道是好话或者情话,就欣然打开。若鉴定为伤心的话,原封不动地退回去,至少还能保存些面子。
有一个少年,是一位真正的行家。他能分辨好冰坏冰,精准并引以为豪。这种人本就是天才冰语师,不过他一直没有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冰店,没有人知道个中缘由,只当他性格孤僻,不爱抛头露面。
少年最爱做的事是在路上捡拾废弃或遗失的句子,捡回家慢慢煮来听,然后揣测说话者的模样,神态和心境。每天捡回来的冰各不相同,少年虽能分辨,除了脏雪之外却也不挑,一律捡来。
少年的做法是用钳子(用手会影响清晰度)夹起一片冰,先在文火上烤一会,大体就明白是什么种类,然后再选择该用烈火,中火,温水,温酒还是想点别的办法来听。这一点上他很是讲究,因为不同的做法对冰的影响很大,胡乱一烤实在是暴殄天物。昨天少年就烤出一块两个兄弟拌嘴吵架的冰,少年哈哈大笑,用力地把冰摔在地上,兄弟俩的话语就噼里啪啦地跑出来,落得屋子里到处都是,很久才停歇。
行动粗暴,但这事极高雅。
少年还有一个癖好,是闭睛挑冰。因为看一眼他就知道是哪种冰,不免有些无趣,闭眼挑冰好像抽牌,永远不知道下一张是什么。比较遗憾的是遇到破碎的冰,只听到一半,就没了下文。遇到这种情况少年也无可奈何,就出门去寻碎冰,多数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好奇难耐,只好补冰。
一块冰的成色首先要了然于心,然后才是补冰。对于少年来说这没有什么难度,难在揣摩说话者心情。人心瞬息万变,话语千回万转,很难想象下一句是什么。没有人不会失手,即使是少年的师父。
那是在三年前,他孤身一人在冰原上游荡,是师父捡到了他,像捡起一块冰一样随意。他恍恍惚惚地跟在师父身后,没走几步就晕了过去。醒来时发现自己在房间里,身上的毛皮让他手脚渐渐恢复了知觉,他隐约嗅到了柴火的干燥味道和动物血液的腥味,感到幸福安宁,就在这时听到了师父的声音:“给我一个不把你扔出去的理由。”
“啊?”少年心情瞬间跌到谷底。
少年最后也没被扔出去,还成为了她的得意门生——没错,少年的师父是位姑娘。
他对冰的好品味都要得益于她。
他们曾经一起在冰原上寻找碎冰,他在前,她在后,一句话不说。那时少年已经能独当一面,在外多年游荡的经验让他显得轻松自如,他从没有回头看过她,只是低头捡冰,但回去的时候她总在。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
但师父并没有教他多久。
有一次,一个男人找上门来将一块薄薄的冰送给师父。少年不用摸也知道,那是一句寒暄,再好分辨不过,但师父却把它当作一句情话,一句送给自己的情话。这个低级错误,他一直不知道她是有心还是无意。
师父被男人伤透了心。
师父说:“听了那么多的话,我还是不懂人心。”
少年听不明白,但看见师父掉了眼泪,他第一次意识到她是很好看的姑娘。
“姑娘”走后,他把两滴泪珠结成的冰晶捡起来,成为了新的冰语师。
他仍然补冰,但对自己说要慎之又慎。
午后,少年拿着一块冰端详。
在文火上烤一烤,就一瞬间,一个小角化掉了。
无法得知剩下的冰是什么形状。
果然最难补的冰是情话。
苦思冥想不是办法,少年决定多找人练练手。家里存的冰已经用完,路边捡拾本是随性而为,现在也已经来不及。少年很不情愿地来到一个熟识的大佬家。所有人都知道少年的性子,知道他不喜人多,所以看到他来很是惊奇。
“有何见教啊?”大佬以为少年是砸场的。
“借几块冰。”
“好说,多少都行。”大佬喜笑颜开。
“不问为什么?”
“不问。”
“你下一句是‘只要你走就谢天谢地吧’?”
“……”
少年装了一口袋的冰,正准备出门,到底还是没忍住:“你手上拿的那块,对,看起来很透亮的,你再好好掂掂分量。那怎么看都是一句有些暧昧的寒暄而已,它还缺点重量,最好还是别打开的好。你是不是老了啊怎么这都看不出来?你别瞪我,我只说最后一句,各位朋友,觉得自己的冰不完整的朋友可以来找我。”
少年走了,留下大佬吹胡子瞪眼。
从这天起,虽然名义上没有开冰店。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找少年补冰,少年也乐于接受,就当是练手的机会。
仅仅一句“我走了”就有许多种补法。
一个少女拿着男友留下的冰,少年细细地听这块冰,他的语气细微地停顿,补出下一句:“很快就回来。”
并不是所有“我走了”之后都能补下“会回来”。
一个青年拿着父亲的遗言,“我走了。”
“还有呢?”
“没有了,这是一块完整的冰。”少年说,“因为你父亲相信你能明白他的意思,所以不用再说。”
少年补冰,时间过得飞快,来这里的多是年轻男女,补的冰多是情话,情话最残缺,最多变,最难补。
越是补冰,师父的想法就越让少年捉摸不透。
直到少年自己也“遇到”让他犯错的“那个人”。
她留给他一块冰,是一句稀松平常的寒暄,一个用句号结尾的问句。但任凭少年努力多年,也无法解开这块冰。
不是不能,而是不愿。
那就是一句寒暄。少年开始明白当年师父的心境,她无法补出那块话,是因为她已经在自己心里偷偷地埋下一块冰。
一句情话。
而现在,在化开的冰晶里,姑娘这样说:“你想对我说些什么。”简单的八个字,少年却完全无从入手。
“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一开始少年无话可说,如今却是话已说尽。
补冰。
这天早上,北极小镇所有人都看见害羞的少年行色匆匆,手中抱着木桶,敲开别人的房门。
“抱歉,能把我补的冰还给我吗?嗯嗯,告诉我内容就好。”
有的人欣然同意。
有的人大声斥责。
少年始终面带笑容地道歉,终于收回了所有句子。
他把它们放在木桶中融化,调和,塑造成想象中的样子。他觉得三年补冰都没有白费,因为他一直在练习,练习说出一句完美的情话。
然而当一块又大又美的冰雕被堆砌起来,少年的动作却越来越慢,好像力气用完一样,最终停下。
冰雕在太阳下闪着五颜六色的光,看起来那么虚幻。没有什么比语言更不可信的了。
他突然醒悟,听了那么多话,自己却还是摸不透人心。
第二天早上,北极小镇有一个姑娘的房门被面带微笑的少年敲开。
他两手空空,只给了姑娘一个拥抱。
——其实,最好的情话,是什么也不说。
良久。
“算我没有白教你。”
那是少年记忆中的声音。
姑娘在少年怀里小声呢喃,像多年前一样美丽。
2.织女和牛郎
从前有一个姑娘喜欢洗澡,从前有一个小伙只会放牛。
姑娘叫做织女,小伙名字你来猜。
姑娘和小伙是男女朋友,几千年来他们都平平淡淡,相安无事。有一天,一个叫王母的销售员带着箱子来到姑娘面前,她说,姑娘你的美貌如同天上的银河,但银河也有阴暗的时候。这里的香波可以让你更加美丽,让你在每时每刻都格外耀眼。
织女就很高兴,她说,好心的王母,你想要什么来换香波?王母说,美丽的姑娘,只有你配用香波,你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于是织女用了香波,更加爱上了洗澡,好像一个中国的静香。偶尔织女也会送给王母一些纺织品。
突然有一天,王母没有出现,织女怀着疑惑草草泡了会就结束了洗浴。第二天,王母仍然没有出现,织女开始觉得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洗澡,都不那么快乐了。终于到了第七天,织女开始感到不安。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离不开香波了。只犹豫了片刻,她第一次去了王母的宅邸。
王母的宅邸建在当地最高的山上。因为山高,所以寒冷,王母就多了一个一直泡在洗澡盆里的借口。这一天织女来到王母家,王母家的金碧辉煌让她目瞪口呆,她站在门口,听到王母唤她,好姐妹,快进来。于是她顺溜地进了王母天然温泉般的澡堂。
回到自己的茅屋,织女头次觉得怎么都不舒服。她对小伙说,你去挣钱吧。小伙虽然不明白怎么回事,但是他实在太爱姑娘了,于是二话不说出去挣钱了。
但王母香波种类和更新频率,远远超过了小伙挣钱的速度。渐渐织女开始抱怨。她说,为什么我不能用最好的香波,为什么我不能住最好的房子,你是不是不爱我。小伙问她,爱是什么。姑娘说,爱是香波。小伙为买不起香波感到很愧疚。
后来,织女就开始很少回家。小伙每天在茅屋里郁郁寡欢。有一天王母来拜访小伙,当然小伙并不认识她,否则一定当场掐死她。王母说,英俊的小伙啊,你为何如此忧愁。小伙说,因为我没有钱买香波。王母说,我送给你一个工作,你到我那做事吧。
于是这个故事要到了结尾的部分。小伙做了那份工作,生活开始富裕起来,有了香波,爱洗澡的织女也回到他的身边。虽然有时会迷茫,但织女的话时刻提醒他,爱就是香波。
考虑到他做的工作,后来的人,都叫他牛郎。 以讹传讹,后来的人,都说王母用银币隔开了织女和牛郎。银币很多,所以叫银河。
3.被遗忘的故事
有一座城市,叫左耳城,城中住着善于遗忘的人们。城名源于一句谚语,左耳进,右耳出。表示健忘,再贴切不过。但城市的建造者刚把上半句写在城门上,就忘了下半截。
左耳城的人们生活简单而幸福——因为健忘,所以幸福。在他们偶尔感到忧愁时,遗忘的力量就会抹去一切。左耳城的人是不记仇的,打个比方,在城南的小集市上,一个奔跑的少年刚刚撞倒了另一个少年,你一定觉得血气方刚的他们会大打出手,但事实是,被撞倒的少年帮匆忙的少年掸去衣服上的灰尘,柔声说道:“没关系没关系,反正转眼就忘。”
传闻不远处的对岸有一座城市,城名忘记了,总之那里面住满了善于记忆的人们,他们用纸笔帮助自己牢记,杰出者可以背一千零一个故事。左耳城的人们对此感到不解和震惊,城主甚至一时兴起立下一条法令:杜绝用纸。法令写在纸上,挂在城门上,然后他们把这件事忘了。
要我说,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遗忘,左耳城的人自己没有故事,也对他人的故事毫无兴趣。他们的记忆长则几星期,短则数秒,要看被记忆的事情而定。
有一天,在这座城市里,一个少年爱上了一位姑娘。这段恋情几乎注定不得善终,但少年和姑娘像所有年轻人一样,都固执地认为自己可以例外。事实证明,并不如此。在坚持了七个星期之后,遗忘率先击中了姑娘。
“亲爱的,早上好。”少年问,“您好,您是谁?”姑娘答。这使少年明白,这一刻终于到来,自己心爱的姑娘已经不在了。
“初次见面,但我爱你。”少年毫不气馁。
不知道这种相识重复了多少次,少年悲伤的意识到终有一天自己也会忘却一切。
某一日,趁着夜色,他只身逃往了记忆之城。说明来意,面见国王,一切都很顺利。看不出年龄的国王朗声道:“姑娘早已不是你最初爱的样子。既然这样,何不留在这里,这样你就永远不会失去她。你不用害怕,这早有先例。”
不等少年回答,国王又说:“或者你害怕孤独,只是想陪在她身边?因为她还像初识时一般美丽。那么你尽可回去,我赐你纸笔,这也许可以暂时延长你的幸福。”
现在,选择吧。
关于少年最终的选择,后来的人们众说不一。有人说他永远留在了记忆之城,那里人深爱着的是自己的回忆,少年成为了他们的一员,但后来渐渐不愿去回首往事。
有人说他铤而走险,一笔一画地写下自己和姑娘那些被遗忘的故事。偶尔他也会写下城中的其他人的故事,为了不再遗忘,讲给她和自己听。
可以确定的只是,两座城之间每天都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