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719538
★ 具有世界影响的华德福教育方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肯定
★ 介绍全球各地华德福教育经验,为了解华德福教育提供宝贵的资料
★ 中国大陆早期前往国外学习并回国实践华德福教育的老师之一
★ 深度剖析美国、日本、德国等数十个国家的华德福教育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
★ 德国前总理科尔、著名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等人的孩子都在华德福学校学习
华德福教育是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充分肯定和推荐的非主流教育。本书作者是中国大陆学习并实践华德福教育的*人。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范围内华德福教育的现状以及成功经验,同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华德福老师对教育事业和孩子们的热爱。
黄晓星老师以自身二十多年的华德福教育实践经验以及游学经历,讲述他在英国、瑞典、美国、日本、菲律宾、南非、肯尼亚等数十个国家的华德福教育见闻,重点介绍华德福教育是如何帮助孩子、家长、老师和社区成员健康成长以及体验心灵自由和生命的意义。
序言:寻求教育之旅/1
第一章 教育之旅起航于英国/1
1.英国使华德福教育走向世界/3
2.英国的同学/7
3.在苏格兰的华德福学校实习/14
4.我的华德福老师/24
第二章 美国,学习进入佳境 / 31
1. 美国的天使 / 33
2. 美国,华德福教育发展的摇篮 / 40
3. 纽约春之谷人智学社区 / 45
4. 在社区里的华德福教育 / 51
5. 纽约绿茵华德福高中 / 59
6. 加拿大的华德福 / 63
第三章 探访华德福教育的发源地 / 71
1. 华德福教育的发源地 / 73
2. 华德福这个名字的故事 / 76
3. 全球第一所华德福学校 / 81
4. 探访卢安克的家 / 85
5. 格林童话的故乡 / 91
第四章 理想中的华德福学校 / 97
1. 瑞典,北欧的华德福教育和人智学中心 / 99
2. 丹麦,安徒生家乡的华德福学校 / 105
3. 丹麦,让人看不懂的艺术 / 111
4. 挪威,理想中的华德福学校 / 114
5. 芬兰,和华德福理念接近的公立教育 / 118
第五章 扫描华德福教育 / 125
1. 瑞士,人智学协会的总部 / 127
2. 歌德馆,华德福的圣地 / 131
3. 荷兰,公立化的华德福教育 / 138
4.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 143
第六章 非洲的华德福教育 / 149
1. 南非,彩虹下的华德福教育 / 151
2. 人智学的不同形式 / 155
3. 肯尼亚,非洲的希望 / 161
4. 坦桑尼亚,最本土化的华德福学校 / 167
第七章 蓬勃发展的亚洲华德福教育 / 175
1. 日本,亚洲华德福教育的先锋 / 177
2. 菲律宾,一个和平的动荡世界 / 183
3. 泰国,一个动荡的和平世界 / 187
4. 韩国,通过教育治疗历史疮疤 / 193
5.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德福教育 / 196
华德福教育坚持的教育理念和在全球的实践,给充满矛盾的现行教育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借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 费德里科·马约尔(Federico Mayor)
华德福学校在不同的文化地区,都有帮助当地文化觉醒和复兴的功能。
——德国瑞士多纳赫歌德馆人智学总部教育部前部长 克里斯托弗·威歇特(Christof Wiecher)
如果我有一个学龄孩子,一定送他去华德福学校学习。
——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索尔·贝洛(Saul Bellow)
华德福教育是资料南非社会历史创伤的良药。
——南非前总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曼德拉(Mandela)
序言:寻求教育之旅
华德福教育的理念来自鲁道夫·斯坦纳创立的人智学。他在《自由的哲学》一书的前言里写道:“人智学是一种可以帮助个体从个体的精神出发,找到通往宇宙的精神的途径。通过这种途径,个体学习人智学就不会盲从,也不会盲目拒绝。当个体有内在需求, 就能在内在跟这个需求产生共鸣。”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就有一种强烈的内在需求,使得我无法专心攻读自己的专业。其实,我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么,只是知道自己的内在缺失了一些东西。当时我有被抛弃的感觉,严重缺乏生活的方向。很多同学把找什么样的工作,如何赚钱作为生活的方向, 对我来说,那只是谋生的方向。我非常渴望找到一个生活的方向, 为精神困境寻找出路,赋予生活某种意义。
在大学里,我“不务正业”地读了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宗教学等类书籍。几乎每个星期天我都去外国老师家里参加聚会,并给老师做翻译,因为翻译而接触到不少基督教徒。我看到身边很多年轻的学生都成了基督教徒,我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信仰而高兴,向他们表示自己现在还未成熟。我不是怀疑上帝和精神世界的存在,而是宗教未能跟我的内在需求产生共鸣。那时, 比较清楚的一点是:我在寻找自己的信仰,但不是宗教。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接受的学校教育,我也许可以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或得到一张文凭以便谋生,可是,这未能改变我的生命轨迹,也未能让我完全走出精神的困境。不经意中,也许是命中注定, 我遇见华德福教育和人智学。后来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教育如果不能让人的心灵丰富,找到通往宇宙精神的途径,充其量也就是学习一些二手知识,以便日后谋生而已。”这种教育的直接结果是无论生计是否有着落或富足,生活依然贫乏或空虚。
我跟华德福教育结缘于1994 年夏天。来自澳大利亚的本杰明和唐老师在成都旅游,来到我和张俐经营的西餐厅。我们一起聊天, 就如往常跟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样自如。当聊到精神上的困境时,我们聊得很投机。他们邀请我们去茶馆喝茶,专心聊一聊。于是,第二天,我们在府南河边的一家茶馆聊了一个下午的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通过和两位 老师的交流,我对人智学的理念与精神产生了共鸣,以致我决定去英国继续学习。
第二年秋天,在本杰明和唐老师的推荐下,我得到基金会的资助,去英国的爱默生学院学习人智学,接着学习华德福教育。两年之后又去了美国春之谷继续学习华德福教育,接着在那里工作了六年,直到2004 年回国。也就是说,我在国外学习和工作了将近十年。这十年的经历,使我有脱胎换骨的感觉,更加确信华德福教育是我跌跌撞撞中迈向现代最需要的教育之一。
从我1997 年第一次被邀请去印度参加亚太地区第一届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大会开始,借助开会的方便,我便陆续参观和访问了很多华德福学校。亚太地区早期的传播者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在2004 年回国创办中国大陆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和幼儿园,获得来自全世界朋友的支持,并与他们建立起了很多交流的关系,由此访问了欧洲很多学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求知模式,亦是古人自我修养的途径。我在学习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的同时,也是在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和古人相比,我只是读了一些书,也走了一些路。
斯坦纳一百多年前创办的华德福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生活,探索自己的生活方向,踏上生命的自由之旅。这种教育要求教育者把学校当成自己生命的一段旅程,在学校教育中护送孩子迈向自由之旅,同时自己也走过一段非常丰富、有意义的自由之旅。教育便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英国:使华德福教育走向世界
连接时代精神,给年轻人一条通往精神的路径,并为积极的精神生活提供一个可以付诸实践的地方。
德国是华德福教育的发源地,英国则使华德福教育走向世界。英国在全球的华德福教育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英国率先把华德福教育德文版书籍翻译成英文,并通过这些书籍将华德福教育迅速地传遍世界。
1922 年,鲁道夫·斯坦纳在英国牛津大学做了一场关于教育的演讲之后,华德福教育就开始在英国传播。1924 年,他在英国又作了一系列的重要演讲,演讲内容被汇集成书并出版。其中《童年的王国》成为所有对华德福教育感兴趣和从事华德福教育者的必读书之一。英国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也于1925 年在伦敦郊区建立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搬到了苏塞克斯郡的弗瑞斯特,也就是现在的迈克尔·霍尔学校。
英国的华德福学校联盟为了学校的自由和独立,不愿在课程和大纲上与教育部门妥协,所以英国的华德福学校一直得不到政府的资助,纯粹靠社会力量来支持办学。尽管这样,一些英国的华德福学校在收费标准上,仍然会让家长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自愿支付学费或免费入学。
英国爱默生学院于1964 年开始在迈克尔·霍尔华德福学校的小木屋里培训教师,当时有50 名学生学习人智学基础课程,25 名学生学习教师培训课程。之后,他们购买了与学校相连的一个农场, 教师培训中心逐渐发展为独立的学院。学院扩充了很多课程,包括生物动力农业和农村发展、雕塑、绘画、视觉艺术、演讲、戏剧、韵律舞、三元社区、社会发展中心。后来,又添加英国语言、英文写作、讲故事和自传等短期课程。在1984 年到1985 年期间,英国爱默生学院在校的全日制学生达到300 多人。
英国爱默生学院由俄罗斯学者弗朗西斯·埃德蒙和伊丽莎白·埃德蒙夫妇,以及约翰·大卫创办。他们以美国思想家、文学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803 ~ 1882)的名字命名。爱默生是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亚伯拉罕·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以爱默生思想为代表的超验主义是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美国文艺复兴”。超验主义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在1962 年,弗朗西斯成立爱默生学院时,想必是看到了时代精神的需求。
弗朗西斯特别理解当时的美国青年人,特别是美国反文化和嬉皮的一代人。他看到这些年轻人正处于困惑的年龄阶段,同时也正处于精神觉醒状态,但是物质主义的盛行和技术的快速发展, 阻碍了年轻人的精神连接。他觉得想要连接时代精神,必须给所有这些年轻人一条通往精神的路径。他坚信基于鲁道夫·斯坦纳提出人的身、心、灵和精神的教育,通过华德福教育方式帮助年轻人跟时代的精神连接起来。看到了这些年轻人的需求后,弗朗西斯夫妇和约翰创立了爱默生学院,为积极的精神生活提供一个可以付诸实践的地方。
爱默生学院不仅仅是一所英国的学院,也是一所世界性的学院。从创办以来,一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开始时,学生主要是来自英语国家,后来迅速传播到非英语国家。这所学院的许多毕业生,正是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学校、农业、社区、艺术、企业等人智学领域起领导作用的先驱者。
大多数学生来到学院的时候,并不是直奔某个特定的课程而来,而是首先参加人智学基础课程,帮助他们寻找自己。他们会研究自己是谁,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使命是什么。每个学生经过一至三年不等的课程时间,学习许多不同的学科体验,包括艺术活动、手工艺创造、人智学以及哲学研究等,他们的内心也会随着经历而成长,并发生变化。学习结束后,学生们个个“两眼放光”, 容光焕发。学生们大多会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知道如何再次进入生活并接受来自生活的新挑战。
我能在1995 年进入爱默生学院学习,也响应了时代精神的呼唤。当时我没有家庭的资助,只能依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爱默生学院在20 世纪90 年代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1993年,一位来自德国的老太太参观了爱默生学院后,看到爱默生学院培养出了全世界人智学各领域的很多领头人,她深受鼓舞,于是捐了一笔钱给爱默生学院设立奖学金。这笔钱每年的利息就足以资助三名学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当时,我幸运地成为这三名学生中的一个。
美国:华德福教育发展的摇篮
美国有一位叫拉菲·科尼的学者,在德国工作期间认识了鲁道夫·斯坦纳。他回到纽约后开始传播人智学,并以自己的毕生精力为此作贡献。很多从德国留学或工作回到美国的人,也加入了人智学的学习。1928 年在纽约的曼哈顿第七十九街,建立了美国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后来,人智学其他领域的活动中心移到了纽约以北五十公里的春之谷。
到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相继成立了东部的新罕布什尔州的活动中心和芝加哥的活动中心。到了70 年代,鲁道夫·斯坦纳学院在加州的萨克拉门托建立之后,美国西岸也奠定了一个重要的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中心。美国华德福学校属于私立学校,政府不提供任何资助,华德福学校只能以非营利机构的形式存在,并通过学费收入和社会捐赠来维持运行和发展。由于华德福教育对场地、 校舍、教师和教具非常讲究,同时班级人数少,师生比例高,教学支出大,因此造成了华德福学校的学费非常昂贵。全美学费最贵的华德福学校是旧金山的华德福学校。
春之谷其实是一个小市镇的名字,而不是一个人智学社区的名字。很多人从我2002 年出版的《迈向个性的教育》中读到关于这个社区的描写而产生误会。春之谷有一个人智学理念下由教育、农业、养老和商店等机构组成的社区。从1920 年开始,曼哈顿有几位年轻商人,他们富有理想,追求精神生活,组成了一个小小的人智学学习小组,并根据斯坦纳的三元社会秩序理论建立了“三元小组”。这个小组在曼哈顿的一个素食餐馆里工作。
1926 年,他们在离纽约大约五十公里的春之谷购买了一个农场。他们以农场为基地,实践人智学理念下的生物动力农业。一方面为曼哈顿的素食餐馆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另一方面把农场作为学习与研究人智学的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农场周围近一百四十多英亩的土地都被他们收购,并成立了鲁道夫·斯坦纳三元社会基金会。随着人智学活动日渐丰富,很多人从鲁道夫·斯坦纳三元社会基金会里租或买下一小块土地建造房屋,以便在周末或假日住在这里,以此更好地学习人智学或度假。
1948 年,萨宾纳和史蒂芬妮开始在这里建立一所幼儿园,并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绿茵华德福学校。这所华德福学校由于拥有丰富的教师资源,如今发展成为美国最好的华德福学校之一。我们在美国的时候,大孩子在这里读到二年级,老二上完了幼儿园。
这个农场的主要建筑,就是现在的日桥学院,也是我在美国纽约春之谷上学的地方。日桥学院的前身是底特律一所华德福学校的教师培训中心。1986 年,这个教师培训中心搬到春之谷后,和春之谷的人智学团体一起成立了一所人智学学院。这所学院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华德福教育的发展。现在全美国华德福学校里的顶梁柱老师,很多都曾经在这所学院学习过。从2009 年开始,这所学院经过一个调整期,改名为日桥学院。目前,华德福教师培训课程,只有短期课程,没有全日制课程。
1970 年,培训中心原先的工具房、马房和草房被改建为春之谷韵律舞学校。1973 年,它又以合作社的形式,在附近建立起了一家有机商店。这里的住户大都是这个店的股东,他们一起聘请店长来经营管理,而股东们成为有机商店的主要客户。
1950 年,在这个三元社区里又建立了社区大礼堂,由此奠定了北美人智学活动的中心地位。这里常年都有各种人智学领域的会议、工作坊、演出和演讲等活动。在这个社区里,有华德福学校、韵律舞艺术学校、华德福教师培训学院、华德福教育研究所和鲁道夫·斯坦纳同胞社区、健康食品用品商店、生物动力农业农场等。这里已经成为具有非常独特文化的三元社会秩序社区。
早在1920 年购买这个农场的时候,最重要的目的是实践鲁道夫·斯坦纳的生物动力农业,但当时没有专门的生物动力农业教育和培训课程。直到1996 年,由来自德国的华德福农艺老师坤特·豪克,在这块土地上建立起了生物动力农业培训基地。他借一个传奇人物的名字把这个基地命名为费佛尔中心。瑞士生物学家费佛尔博士,他为生物动力农业运动做出杰出的贡献。他在瑞士多纳赫做研究时,和鲁道夫·斯坦纳的关系非常密切,也是鲁道夫·斯坦纳的早期追随者之一。
1926 年,当第一个生物动力农业基地在荷兰的拉维兰德建立时,鲁道夫·斯坦纳就邀请费佛尔博士去主持生物动力农业的实践工作。1940 年,又请费佛尔博士去美国介绍生物动力农业。由此, 费佛尔博士在纽约建立了一个生物动力农业实验室,同时设立了费佛尔基金会,以此来支持美国的生物动力农业实验。后来,费佛尔博士又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设立了一个小型的垃圾处理中心, 目的是把城市的废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生物动力农业。当时,他已是美国农业部的顾问,在他的帮助下,美国成功地控制了动物的口蹄疫病情。
三元社区里最大的机构是鲁道夫·斯坦纳同胞社区。同胞社区的创始人是医生保罗·煞夫和安·煞夫夫妇,他们于1966 年建立了老年人社区。这个社区汇集了全美以及欧洲人智学各个领域的先驱者。我在这里工作的时候,照顾过这些著名的先驱者,从这些先驱者那里学到了许多非常宝贵的经验。我喜欢听他们的故事,也从他们的故事里了解到人智学各领域的发展历史。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