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01070
这本书通过令人惊奇的双开页大视角雪山插画向读者讲述了关于十八世纪博物学家和地质学家、现代登山运动的先行者索苏尔的真实故事。该书通过宏大的雪山和刻画精细的微小的人物形象,呈现出了自然的宏伟和人类登山者的渺小,以及人类对知识和未知领域的不懈渴望。——博洛尼亚童书奖评审团对《险峰》的评语
这是一本有趣的庞大绘本,色彩搭配的方式具有十足的创意,绘画的风格既抽象又具象。作者将复杂的图像叙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充满了每一页的每一个角落。简短的文字和大幅精彩的视觉景观相得益彰。角落散落着一些讽刺的细节。插画师高超的技艺让这本书总能让读者有新的发现。——博洛尼亚童书奖评审团对《海滩》的评语
有趣的人看到有趣的世界(阿甲导读)
阿甲 /文
摊开索尔·安杜拉加的《海滩》,扑面而来一片异常缤纷的世界,色彩鲜亮的图画铺在超大幅开本的跨页上,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似乎在热烈邀请读者投身于其中。
如果仅看图画的大框架,再配合略显平白(甚至可以说有点干巴巴)的文字,感觉这本书很像是一本带有认知功能的非虚构类绘本,试图给小读者展示某个海滨小村庄一天的生活:5点,渔民出海打渔;6点,在海上捕鱼;8点,渔民回到海滩;9点,从船上卸下捕来的鱼;10点,热闹的鱼市;11点,鱼市结束后,人们来晒太阳、游泳;12点,海滩上的午餐;14点,太阳最晒的时间;16点,海滩上人满为患;20点,太阳渐落,人们渐渐散去;21点半,太阳落入海中,傍晚的休闲娱乐;24点,海滩上只剩下一些夜猫子……
不过,假如只能从书中读到这样一些信息,那实在太可惜。好的绘本,不仅要带小读者看看这个世界有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带他们学习和体验怎么来看这个世界。而最重要的是,要试着发现这个世界的有趣之处。
非常幸运,索尔恰好是一位很有趣的艺术家,年轻且富有活力。她出生在智利,本来是学建筑设计的,但在几位西班牙朋友的诱惑下,2011年变身为插画家。她很爱旅行,很爱到处看世界,据说现在住在德国,而这本《海滩》是在法国出版的。
我们同处于这个世界,但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世界。还是那个海滩,有趣的人会看到许多有趣的东西。索尔偏爱在画面中埋下许许多多小细节,她也深知孩子们一定会发现,并从中收获惊喜。回到5点日出时分,除了出海的渔民,有一队动物也出海了,不知是不是马戏团,但它们很有组织,领队的是一头戴帽子的大象,押队的是一对兔子,拎公文箱的灰兔估计是男的,抱着小熊玩偶穿红裙子的粉兔显然是女的,队伍中有马、猴子、鳄鱼、小狗、白熊,还有像鸡一样的大型动物,甚至还有一只白色的小腕龙!好吧,你可以想象这样的组合是多么奇怪,而孩子们一定会多么喜欢。
追踪这一队古怪动物的行踪给我也带来了极大乐趣。往后翻页,你会发现它们居然也是去海钓,而且胃口很大,钓到的居然是一条大鲨鱼,而那条鲨鱼比它们的渔船还大,鲨鱼弄翻了它们的船!危急时刻,一条小狗驾驶飞机飞过来,那飞机(肯定不是直升飞机)居然停在半空,降下悬梯,将这群动物都救上了飞机,带回到海滩。不过,倒霉的是,飞机居然又撞上了大鸟,包括飞行员小狗在内的所有动物又都掉到了近海或海滩。不知为何,小腕龙被爱击中,而大象会在海里仰泳,接着还沉下海,将鼻子伸出水面呼吸兼做潜望镜……
这一队动物的古怪行径一直延续到最后,那只抱着玩偶小熊的粉红兔在深夜里,在驼鹿与猫头鹰的窥视下出恭!这里面的滑稽和怪诞完全是无厘头的,比如在“晚上九点半”那页的左下角,小狗飞行员用绳子牵着鳄鱼当宠物,在逻辑上似乎完全不可解,但你仍然会觉得特别好玩。在这种日常逻辑被彻底颠覆破坏的情境下,再看画面中的种种怪事,比如看海景的人把自己的头当风筝放上天空,海边的山变成火山往下淌熔岩,消防车边的人们无所事事,起火的度假屋只有小腕龙在对付……你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因为这很可能只是一个完全被想象出来的世界,或者,至少是掺杂了无数想象。
为什么孩子眼中的世界总是比成人眼中的世界更有趣更可爱?最深谙此中之道的大概就是索尔这样的艺术家。与其说他们是在教孩子们怎么看世界,不如说他们是在学着用孩子(包括他们心中的那个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看着看着,平平常常的夏日海滩突然变成童话世界。
但这些艺术家毕竟也长成了大人,虽然借用了孩子的眼睛,但还是能看到小孩子看不到的那一部分,比如世间百态——生活的艰辛与欢乐、众生的朴实与滑稽、光明与幽暗。当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将新人奖最佳童书奖授予此书时,特别提到它在“角落里散布着一些讽刺的细节”,这可能主要是留待成人读者发现的。也许孩子们也能发现,但需要跟大人聊一聊。比如在“午夜十二点”,海滩上有警察抓贼,有人在灯塔脚上撒尿,蒙面汉偷走长颈鹿,而海船上正在举行什么仪式,另有海盗驾着帆船驶来……
也许是受建筑设计专业训练的影响,索尔在经营如此复杂的画面时镇定自若,线条、形状和色彩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人物都没有面孔,但姿态动作非常生动,在看似具象的画面中,很自然地插入抽象的处理,冷不丁再来点儿超现实主义的夸张变形,画面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因为视觉错觉而产生了奇怪(却也似乎合理)的连接,让喜欢从画面中读出故事、寻找意义的读者感觉非常痛快。从这种观察中获得奖励的读者,回到生活中去,一定也会尝试用新的眼光来重新看待生活。
所以,如果你要问我,读这样的书会收获什么?我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变得更有趣一些吧。
写于2019年3月31日北京
2.如何将一个“传奇”讲给孩子听?(《险峰》赏析)
文/钟煜
如何把一个宏大的探险故事讲给孩子听?这是个艰巨的任务。沿途风光奇美壮丽,旅途境遇跌宕起伏,甘苦自知,笔墨难书。最难描摹的,大概是每一个个体,置身于广博神秘的大自然中时,心中涌起的复杂情绪:是慨然?是敬畏?是迷恋?或是继续前行的勇气?
法国的绘本创作者皮埃尔·藏泽尔思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他以300多年前一位执着坚韧的科学家攀登阿尔卑斯山最高峰——勃朗峰的传奇经历为蓝本,创作了绘本《险峰》。
这本书需要慢慢读。
其实,不必有意为之,从翻开第一页起,我相信,无论大小读者,都会情不自禁地放慢动作,放轻呼吸。就像在幻想故事中,无意间打开一扇门,发现眼前竟是一个崭新的神奇世界,人人都要深吸一口气,再小心翼翼地迈开探索的步伐。
藏泽尔思的画风十分独特。我不是艺术方面的专业人士,单就个人感受而言,觉得他既善于营造奇幻和充满未知感的超现实主义氛围,又严谨细腻,认认真真地描摹了阿尔卑斯山脉的自然风貌,以及被视为“现代登山运动发端”的那一次伟大攀登的诸多细节。
正因为如此,他为读者创造了丰富的阅读体验:既可以欣赏雪峰被朝阳点亮时的壮丽风光,体验被迷雾层层包围的紧张刺激,也可以捕捉到林间松鼠活泼泼的身影,猜测人们手拉肩扛的各种奇怪物品的用途。若再仔细看,还会发现,置身于画面中的每个人,各具形貌,各有各的经历,各有各的喜怒哀乐。
文字则十分简洁克制,点到为止。既照顾了小读者的理解力,又为他们的想象力与感受力让出了最大的空间。
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给孩子讲“大事件”,会面对两难:“大”裹挟着厚重的历史感和空间感,很难驾驭,而其间的“小”——那一眼所见的景色,那一刹那的心境,那些有心或无意经过的生命……又很容易被忽略。
但在这本书里,“大”与“小”都有刚刚好的安排,如同在巨大的雪峰峭壁上逶迤前行的登山者,虽微若蝼蚁,却脚步不停。而当他们最终登上山顶,仰望满天繁星,我相信,此时,他们心中奔腾的激情,了无边际。
最后,再多说一句。没有人比孩子们更对“大”与“小”的体会更加真切清晰。没有哪一天,他们不在感受“小小的我”的局限,以及“大大的世界”的威严。也没有哪一天,他们不在奋力成长,以小小的胸膛,迎向大大的梦想。
300多年前的这次探险,如同人类历史上无数次类似的壮举,无不是以“小”在丈量“大”。与孩子共读这本书,亦是一次宝贵的体验——将自然之大装进每一颗小小的好奇心里,或许会滋养出神奇的果实。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