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35047
1金一南推崇的当代军人精神!!插图珍藏版,一位戍边38年大校的人生回忆。
2. 一段戍边卫国38年的军旅生涯,一段共和国军人的成长印迹,一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读的传记。
3. 谁是zui可爱的人?少年壮志不言愁,顶风逆水雄心在。他用一生的时光诠释着军人的真正含义。
这是一位卫戍边陲38年大校的人生回忆录。他,18岁参军,干遍了陆军部队的所有种类,历经了部队的多次变革,穿遍了各个阶段的军服,佩戴过各种军章。
作者语言朴实无华,坦率而真挚地讲述了他一个农村孩子参军、从一个普通战士成长到大校的人生历程。工作上,他从通讯员到团政委,总是选择*难啃的硬“骨头”,奋战在*线。他爱兵如子,重情重义;他坚持自己,一身正气;他家庭美满、妻贤子孝;他坚持求学,钻研写作。岁月无声,他将一生献给了保家卫国事业,无怨无悔,是个真正的军人。
序 言 梦靠手脚圆(外9 篇)
第一部分 人生的初步轨迹
◎◎好好学习 _001
◎◎停课闹革命 _010
◎◎怀梦参军 _015
第二部分 我的军旅生涯
◎◎新兵训练 _021
◎◎从通讯员做起 _027
◎◎在后进连当指导员 _035
◎◎随主任啃硬骨头 _039
◎◎重返索伦老团队任政委 _050
◎◎我的两个决心 _054
◎◎人性化管理建设团队 _065
◎◎严抓打麻将整顿风气 _070
◎◎注重思想作风建设 _071
◎◎涌现出很多典型 _075
◎◎搞好两业 _078
◎◎电影《索伦河谷的枪声》_080
◎◎解散老团队依依不舍 _082
◎◎追踪 800 万元“黄豆案”及善后工作 _086
◎◎六十七师工作、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学习 _089
◎◎黑龙江预备役师及大兴安岭任军分区政委 _093
第三部分 做好思想工作就是做人
◎◎坚持德才品格_108
◎◎规定铁的纪律_110
◎◎思想工作无小事_111
◎◎带好独生子女兵_114
◎◎要把后进兵当成宝_118
◎◎选拔干部有讲究_119
◎◎重视复员和转业问题_120
◎◎人要不断学习才进步_122
◎◎和平时期边防执勤_124
◎◎为战士站岗_126
◎◎领导的艺术_127
第四部分 笑看风云
◎◎我的父亲母亲_135
◎◎我的爱情 _150
◎◎我的家属 _155
◎◎我的兄弟姐妹_163
◎◎退休生涯 _165
◎◎战友情谊 _170
◎◎学习太极拳_172
◎◎去了大学 _173
后 记 财富人生
第一部分 人生的初步轨迹
我是个“当了一辈子兵”的人,经历了部队的多次变革。改变隶属关系五个军单位;守备、野战、预备役、边防部队,先后干遍了陆军部队的所有种类;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三省九次搬家;团、师、军三级机关,连、营、团、师四级主官任职。在和平年代里,算得上戎马一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军旅烙印。军队是个熔炉,锻造了我钢铁一般的意志,发条一样的生活规律。如果说人生是一个旅程,那么我的旅程是丰富多彩、波澜壮阔、感慨万千、无怨无悔的。
◎◎ 好好学习
1952 年农历7 月28 日,我出生于辽宁省彰武县福兴地公社靠山屯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
父亲在家中排行老二,当时在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当大队长,下管七个生产小队。当时大队干部挣工分,用七个小队的平均工分的分值去算账。即便如此,我家的生活还是捉襟见肘。
大伯性格不精不傻,老实憨厚,却一生未能成家。姑姑、叔叔一大家子人,生活上也主要靠父亲。老叔也挣工分,有时候外出当民工,修铁路。
姥姥家也是“大户”人家,这个“大户”不是指有钱,而是人口多。我有四个姨、五个舅舅。我最小的姨,只比我大3 岁,比我姐姐小1 岁。因为当时舅舅、姨都出去了,家里就她在我姥姥姥爷身边。小姨做了好大的牺牲,那时候在农村三十一二岁还不找对象的人太少太少了,可她33 岁才结婚。
我们一家八口,住两间房。八口人都睡一个大通铺炕,没有一床褥子,只得贴身睡在用高粱秆皮编制的炕席上。一年的零用钱只靠小鸡下蛋、卖一口肥猪来换。
童年时,我对贫苦的感受并没有那么深,却对吃的记忆特别深,这大概就是贫穷的滋味吧。最难忘的就是去供销社卖猪。父亲带我去时给我买几块绿豆糕,用井拔凉水一泡,那才叫个甜香。父亲舍不得多买,只给我一个人吃。凉水泡绿豆糕是我小时候印象里最好吃的东西。我每年都盼着那一天,像过年一样。
还有老叔第一次回家时带回来的糖球,圆圆的硬硬的,还有五颜六色的花纹,不用糖纸包;还有白梨,吃着都特别甜。
5 岁之前,我在姥姥家长大。姥姥家对我的吸引力特别大,因为一家人都很有文艺细胞,给艰苦的日子增加了许多乐趣。姥爷会拉四弦琴、二胡,会唱驴皮影,几个舅舅也会拉二胡、四弦琴,一大家子人可以演一台戏。我也跟着学,像板胡、二胡、四弦琴这些都是在姥爷家学的。
姥姥家和我家那么多人,文化程度最高的是我四姨,她是师范毕业生。我二舅当兵。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他俩,我内心有一种自然的崇拜感。四姨文化高,识字多,懂的事也多,会讲很多历史故事。二舅穿军装特别威武,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会开车,会开飞机,地上跑的、天上飞的他都能开,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后来我参军,与对舅舅的崇拜有直接关系。
我的名字,是最有文化的四姨给起的,开始叫“得财”。那时候农村起名很有意思,我叫“得财”,我两个弟弟分别叫“得田”“得顺”,我叔叔家的孩子叫“得有”。有田有财有饭吃,反映了农民那种很朴实的愿望,也可以看出那时真的很穷,起名字基本都带“财”“有”“田”“顺”“贵”。家里的姑娘起名叫招弟、引弟、带弟的,则是盼着生儿子。生儿子固然与传统的“传宗接代”的重男轻女思想有关,也是当时信奉“人多力量大”观念的反映,因为男孩以后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我7~9 岁时,小学三年级以前,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1960—1962),等于出生在新社会,过上了比旧社会还贫穷的生活。吃不饱,挨饿,只能吃柳树狗子、榆树皮、苞米茬子、高粱秆等。柳树狗子就是柳树长的一长串像籽似的东西,特别苦,煮熟之后也是苦的。榆树钱是甜的。所有的东西,能吃不能吃都吃,有一种野菜,叫灰菜,吃多了就浮肿,农村是喂猪的东西。最后野菜根本就吃不到了,挖光了。苞米割了之后那茬子,本来是当柴火烧的,当时也是主食,这东西吃了排便当然受到影响,我连续七天都没排出来,只能用喝肥皂水的土法才排出来。
我记得父亲卷一管叶子烟要用一条裤子或者一件上衣去换。一管烟他分三次抽,不舍得一次抽完,抽几口,就掐灭了;什么时候想抽再抽。那时候农村有饿死人的,黑龙江有很多辽宁的人像闯关东似的跑过去。东北最好的是黑龙江,土地多而肥。吉林比辽宁强点,但也是吃不饱饭。
自然灾害以后办大食堂,生产队都去吃大食堂,我母亲在食堂里当炊事员。当时有苞米面饼子,母亲偷偷摸摸放围裙里头,拿回家,一个饼子给我们六个孩子分,就像过年一样欢喜。大米白面根本就没有。家里八口人,爹妈带着六个孩子没有饿死,算是幸运的了。
虽然我童年时候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但由于经常锻炼,还是长了个儿。我18 岁当兵时一米七五,后来长到一米七五,现在我退休到65岁了,还是一米七六,一点没降,医生说是因为我当军人和后期打太极拳,骨骼没有弱化退缩。
在长辈当中,姥爷,父亲、母亲,上学后的李校长,这四个人对我影响太深了。姥爷教我很多东西,躺着睡觉的时候也教我,讲历史故事韩信走马分油,五斤油三个人分,一斤的提篓三斤的瓶子,把油平分,三个人当时正吵架呢,没法分的时候,韩信骑着马过来了,连马都没下,告诉他们怎么怎么弄,从提篓里提倒在那个桶里……这个确实是历史故事,韩信比较聪明,他能忍胯下之辱,他也非常智慧。
我姥爷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把数学的理念融进故事里了。他还讲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我从这些很有规律性的常识里学到了很多。
老话说,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姥爷每天早上起来,都背着粪筐到村子里走一圈,每天都带着我。老年人起的时间一般都挺早的,冬天也五六点钟刚刚蒙蒙亮就起来。我每天都跟在后面走,一直到后来我养成了一种勤劳的好习惯,并且早起早睡。
穷人的孩子自然早当家,贫寒的家境让我从小就比较懂事,有着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好习惯,学会特别节俭地过日子。骨子里这种勤劳、淳朴一直伴随着我的人生。
我上面有个姐姐,大我4 岁,19
岁就结婚了。姐姐只读了4 年书,因为学习不好跟不上,一上学就脑袋疼,就不愿意上学了,早早地干起了农活,干了几年之后,就结婚了,这样我就相当于家里的老大,要多干一点儿。我当兵到部队以后,拆洗被褥,都是自己弄,那些老兵都很奇怪,问:“你怎么会呢?”因为我从小就帮母亲分担做很多家务活,纳鞋底子、做布鞋等,我都会干。即使上学,星期六的下午和星期天一天的时间,包括放暑假、寒假期间,冬季的活夏季的活、生产队农民那些活我都干,挣半拉子工分,社员是10 分,给我5 分。当时就争取为家里挣点工分,也不用人支使,眼里有活。农村有很多活可干,比如秋天要搂出够用一年的柴火,包括打木头疙瘩。背着筐,拿着镐,拿着斧子,把伐掉的木头底下的疙瘩挖出来。搂的柴火用大耙子拖着木条镰子,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搂40 镰子。一镰子像桌子这么大一堆,一堆一堆地排成排,够一车就拉回来。我家的柴火垛、木头疙瘩垛都是全村里最大的。那时候也就十一二岁,我一个人解决了八口之家一年的烧柴。
在我的榜样带动下,弟弟妹妹也干活,大家都很为家里着想。
我从小就没让家长操过心,后来我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这样,生活自理不依靠家长。我的孩子上大学以后,我们没告诉他,搞了个突然检查,一看吃了一惊。宿舍住了八个人,上下铺,东西扔得到处都是,让本来拥挤的环境更乱。我看着很闹心,问:“那女生宿舍肯定比你们好吧?”他说:“唉,别提了,人家比我们还乱呢。女生东西多嘛,被子也不叠。我看不下去,说这也太乱了。他说你咋不告诉我一声,让我好收拾收拾。”我说:“就想看看你的实际状态,因为环境特别能影响人,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农村都有一个家族体系,一个农村要是五六十户人家有那么十户八户亲属关系的就形成体系了,就比较厉害,在这个村里就是大家族。家族、屯亲构成的势力圈势力比较大,单户、后来户常常受气、受欺负,我们家就是因为父亲的工作变动后搬入的,父亲在大队工作又经常不在家。父亲概括村子里的“三郭二赵”,即姓郭的兄弟、姓赵的兄弟结婚之后分开,郭家三户、赵家两户,在村里形成势力,轮换着当队长。几个姓赵的,赶大车、当保管员、当会计,都是农村中的好差事。虽然农村的家族体系观念强,但是这“三郭二赵”的长辈们都非常喜欢我,叫我“才儿”,我从小也很愿意和老年人在一块儿。
我常常在他们几家玩,有时甚至住下了,当然是不吃饭,因为父母从小告诉我不吃人家饭,不拿人家东西,这是规矩。郭家老两口特别喜欢我,叫我“来才”,我经常到他们家里玩。比父亲小一岁的赵叔叔是赶马车的“老板子”,还会做豆腐,每当路上遇上都停车拉上我。
因我家与生产队的豆腐房只一墙之隔,他每次做豆腐都叫我去,豆浆点卤水前的豆腐皮那种高营养品他自己不吃给我吃。那时喝豆浆、吃豆腐脑,是高档享受了。
我们家那个村是四合屯,西瓜、香瓜非常出名。每年固定崔爷爷和曾爷爷两人负责瓜园,他们吃住在瓜地旁的瓜窝棚里,从种下瓜到瓜罢园,全程不离瓜地,俗称看瓜的“老园头”。瓜熟季节,成马车地往城里拉。为了多出点钱,两位爷爷夜里换班睡觉,像哨兵一样看守着。平时他们对来往买瓜、吃瓜的人,斤是斤、两是两的,认真得出了名。瓜地里哪个部位有几个熟的和快要熟的,他们也记得一清二楚。
有的淘气孩子借地边树、草的遮挡爬在地下偷瓜,气得他们连饭都不吃了。但两位爷爷喜欢我,只要我一去瓜园,就特殊招待,主动送我瓜吃,让其他小朋友都很眼热。
我叫“得财”,但我不要平白得到的财富,于是,上学后,我把四姨给我起的名字“得财”改为“德才”。当时知道毛泽东有一句话叫“德才兼备”,是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去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从此,我就把我的名字“德才”作为人生理想的奋斗目标,一定要有德有才。
我形成了习惯,按照“德”和“才”这两条去要求约束自己。我家的家教非常严格,小时候去外面玩都要向父母说一声,啥时回来都要按时,不管干什么都要听长辈的话。我从来没骂过人,也没打过架,还不淘气,就是爱学习,给人感觉是让老人省心,仁义,懂事,有礼貌,所以包括公社干部在内的好多人都特别喜欢我。等到我稍微大一点儿时,父亲便带着我到各生产队去跑。其间发生一件事,使我对于“德”字的重要性,有了很深的体会。我五六岁时,有一次跟父亲去福兴地村生产队。由于前一天晚上西瓜吃多了,结果半夜做着梦尿床了。当时,我睡
在父亲和另一个大队干部中间。早上我趁天没亮,就偷偷把尿湿的部分移到那名干部那边去了。早晨那位干部看着我微笑地说:“我不小心把水洒在褥子上了。”这让我逃过了面子上丢人的一劫。父亲知道后,批评我说:“这样做好像很聪明,但不能这么聪明。你这是诡计的聪明,不是智慧的聪明。做人要实实在在,一是一,二是二,是自己的事就不能往别人身上推。好孩子做错事敢于承担还是好孩子,而做错了事嫁祸别人是又多了一个错事,留了面子丢了品格。”这是我人生当中的一堂课,我记住了,一定要端端正正地做人,让别人喜欢不仅仅是因为你年龄小,而是一定要从道德品质上做好,从小就要正派。
我上学后学习好,老师喜欢,学生都尊重,不管比我大的比我高的,都不欺负我,对我有一种好感。班级里我年龄最小。有一个叫郭玉江的同学当班长,我当学习委员,后来,因为我学习好,又一直让我当班长、少先队大队长、学生会主席、红代会主任。我一年级只上了两天就跳级到二年级,当时全年级就只有我一个人让跳了级。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班里无论多少人,不论大班小班,我的各科成绩一直保持第一名。
关于“才”字,自己觉得虽然做得较好,但是也有遗憾。当时只在一年级学汉语拼音,二年级就不学了,而跳级之前的那两天我只学会拼音体,所以我直到现在也不会汉语拼音,只能用五笔打字,老伴和儿子都开玩笑说我是拼音文盲。
姥姥家的文艺熏陶又使我从小就很乐观,愿意发奋向上。那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口号在学校处处可见,每个教室的黑板上方这八个大字都无比醒目。我那时就立下了奋斗的目标: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白天,我在院里玉米地的阴凉下学习,家里人来人往不安静。农村没有电的时候点煤油灯,舍不得钱买蜡烛。我每天晚上学习的时间标准就是一墨水瓶的煤油燃尽。家人都睡觉了,油燃没了,我再睡觉。没人要求我,我自己坚持这样做。
东北农村取暖靠火炕,当时都没暖气。我睡炕梢,为了不影响家人,我用木板做了一米多高的隔扇,我自己学习完了睡。炕梢是最凉的地方,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旺。要利用火炕温度生地瓜秧子,我就紧挨那个地瓜秧子睡。这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冬天夏天睡觉,脚不能盖,被子上不能压东西,压件衣服我就睡不着。
没有钱买方格作业本、算术本,我上学怎么办?父母咬咬牙,拿鸡蛋去供销社换钱买了作业本。当时一个鸡蛋好像能卖五分钱。五分钱,要是算术本能买两个,作文本买一个。作文本大一点儿厚一点儿。我一面写完以后,翻过来那面还要写,再用一遍。这面是正面算术本写上名字,用完了之后二年级三年级的,翻过来这面再写个名字。
小时候的课余生活就是学习,再有就是帮家里人干活。像别的小孩子那些打打闹闹的没有过。在外面玩,比如小孩子爬树这类活动,我不参加。我上不了树,也不掏鸟窝。母亲说房檐的里头蓄窝,那里面有长虫(蛇),吓唬我,从此我就再也不掏鸟窝。我还有点恐高,一爬高腿就软,梯子搭上墙,我也不太敢。和男孩子在一块玩什么东西呢?扇啪叽,一百单八将的啪叽牌是最高级的,我每次都赢。有些男孩想玩过我,为了风大一点,就弄个大肥袖子,连打带扇,但还是输给我;弹玻璃球,我也是赢家。我喜欢打冰尜,打滑出溜比远近,女孩子玩的跳绳、欻嘎拉哈、布口袋、跳房子等,我都玩得很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