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810977
昆汀·贝尔无疑是一位运用材料的大师,他具有不寻常的良好判断力,对所有那些荒谬、喜乐和怪诞的事情做了全面的观察,并提供了有关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之背景的大量信息,他的传记是一座里程碑。此书也是呈献给一位卓越、复杂的女性的适宜颂词。
书中提到很多著名作家——包括亨利·詹姆斯、萧伯纳、利顿·斯特雷奇、约翰·梅纳德·凯恩斯、E.M.福斯特、鲁珀特·布鲁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哈罗德·尼科尔森——不过,让读者始终着迷的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她凭借自己的智力、机灵和美貌吸引了他们,对于那些有幸认识她的人来说,她就是这样做的。
上卷
插图说明
第一章1882年 ………… 1
第二章1882年至1895年 ………… 30
第三章1895年至1897年 ………… 55
第四章1897年至1904年 ………… 81
第五章1904年至1906年 ………… 122
第六章1906年至1908年 ………… 157
第七章1908年至1909年 ………… 179
第八章1909年 ………… 197
第九章1910年至1912年6月 ………… 220
附录A年表 ………… 265
附录B关于在莫里学校的授课的报告 ………… 285
附录C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欧芙洛绪涅》的作者们 ………… 289
附录D克莱夫·贝尔和《远航》的写作 ………… 293
附录E无畏战舰恶作剧 ………… 303
索引 …………
309
下卷
插图说明
第一章1912年至1915年 ………… 1
第二章1915年至1918年 ………… 38
第三章1918年11月至1922年12月 ………… 87
第四章1923年至1925年 ………… 124
第五章1925年6月至1928年12月 ………… 152
第六章1929年至1931年 ………… 200
第七章1932年至1934年 ………… 236
第八章1934年至1936年 ………… 257
第九章1936年11月至1939年9月 ………… 281
第十章1939年至1941年 ………… 302
附录A年表 ………… 325
附录B
………… 363
附录C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朱利安·贝尔 ………… 367
简明参考书目 …………
375
增补参考书目
…………383
索引 …………
387
译后记 …………
423
“我那颗破碎的寡居之心的深处……”
(中文版序)
云也退
“我姑姑是作家”。十几岁的时候,昆汀·贝尔找他姑姑给自己办的校刊供稿,姑姑答应了,之后,这姑侄二人一个写,一个画,配合非常默契。姑姑是大师手笔,写出东西来十分谐谑,还指引侄子读书。他俩有一张合影:
昆汀拿着书,姑姑拿手指点着,她那副本来很显病态的瘦削肩膀,在照片里倒也不太显了,以及她标志性的凹陷的眼窝,也终于溶解在了好不容易才显得自然一回的笑容里面了。
十几岁的时候,昆汀若有心写一本姑姑的传记,他大概会用“我姑姑是作家”开头。可是,当他到了五六十岁,当真撰写《伍尔夫传》时,起手却是这么一句:
“未出嫁之前,弗吉尼亚·伍尔夫原本是斯蒂芬家的小姐。”而当他回顾与姑姑合作的情形,也是语带疏离:
我啊,我是把姑姑拖下水的,“放着个真正的作者在手边却闲置不用,似乎很蠢呢”。
名著的第一句话往往带有全书的调性。《伍尔夫传》的第一句特别冷,冷得仿佛作者压根不认得传主似的。不过,昆汀·贝尔绝对有自信,认为这本传记就是姑姑希望看到的。弗吉尼亚会欣赏他的文字,和他对自己的描写的。她欣赏这么一种抽离的、疏远的、清孤的写作。
1922年,弗吉尼亚发表了个人的第一部长篇成熟之作《雅各布的房间》。她年届不惑,打磨个人风格有年,小说文气冲淡,意象疏朗,透出一种对政治的故意疏远,和对风暴来临前的安宁时刻的珍惜。弗吉尼亚是英国的特权分子之一,不必工作,不必劳动,不问国家大事,靠着祖上的遗产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她的文字里,随性的讥诮,故意的疏离,通过讲究的表述来保持对一切的矜持的距离,这都是特权人士的痕迹,这个特权来自专制和不公道,也会让人狭隘,但弗吉尼亚不接受为此而来的批评,因为,她心里明白得很。
《雅各布的房间》连一个鲜明的主人公形象都没有,当时的名作家阿诺德·贝内特抨击她的这一点,可是贝内特分明就是被弗吉尼亚看不起的。弗吉尼亚说,他太落伍了,跟高尔斯华绥、威尔斯一样,这批爱德华七世时期的代表作家,也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保守孑遗。他们都过时了。就连在她自己的圈子里的E.M.福斯特,跟她算是有不少共性的,出了四五本长篇,看起来也不那么出彩。福斯特柔和有余,思想机锋不足,温吞得有些琐碎,而弗吉尼亚的风格却在1920年代走向独一无二。当1925年和1927年,弗吉尼亚连续发表《戴洛维太太》和《到灯塔去》这两部确立她个人地位的代表作时,福斯特都已经弃写长篇了。
弗吉尼亚写了篇驳论,叫《贝内特先生和布朗夫人》,她举了个例子:
火车里坐着一个简朴寒酸的中年妇女,就叫她布朗夫人吧,贝内特会如何描写她呢?他会勾勒无穷无尽的细节;高尔斯华绥会对时弊大加抨击,再把布朗夫人描绘得极其可怜;至于威尔斯,作为一个善于畅想未来的人,他一定会将布朗夫人的贫穷乌托邦化。她说,这几个人,没有一个能写出人物的灵魂,写出人物性格的实质来,这个任务是用寥寥数语来完成的,大费周章就是在犯蠢。不说别的,这种峭拔的批评,这种对于风格的执迷,以及对个人趣味的冷峻自许,就的确是那几位以及福斯特都无法比肩的。
……
昆汀·贝尔是一个如此杰出的传记作家,他描述的姨妈似乎跟布鲁姆斯伯里的传奇文豪全然不同——这本身就是一桩功绩……可靠、灵巧的笔触,谦逊的措辞天赋,让每一页都赏心悦目……
——约翰·贝利,《曼彻斯特卫报周刊》
……一部私人史的杰作……这些曲高和寡的布鲁姆斯伯里居民们,他们被人称作“花莓”(Bloomsberries),从未有人对他们做过如此明晰的描述……
——艾伦·普莱斯—琼斯,《图书世界》
……提供了有关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之背景的大量信息,任何评论家在研究这些小说时都需要借助它们,任何阅读这些小说的读者都会从这个额外的维度获得收益……
——斯坦利·温特劳布,《新共和》
任何人,哪怕对弗吉尼亚·伍尔夫,或她生活及写作的布鲁姆斯伯里环境怀有*不经意的兴趣,当这个人阅读这本传记时,如果不觉得这是一种迷人且具有启发性的,乃至感人肺腑的体验,我都会感到难以置信。
——威廉·亚伯拉罕斯,《大西洋月刊》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