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430568丛书名: 清华社“视频大讲堂”大系CAD/CAM/CAE技术视频大讲堂
超详细视频讲解 手把手教您ug10.0从入门到精通
入门简单 实例详细 思路和步骤清晰 实战经验丰富
光盘含所有实例的源文件、素材,按书中实例操作时,可直接调用
赠送4套不同ug造型的设计案例及配套视频文件,增强实战,拓展视野
1.1 UG NX 10.0 的启动
1.2 工作环境
1.2.1 标题栏
1.2.2 菜单
1.2.3 功能区
1.2.4 工作区
1.2.5 坐标系
1.2.6 快捷菜单
1.2.7 资源条
1.2.8 状态栏
1.2.9 全屏按钮
1.3 鼠标和键盘
1.3.1 鼠标
1.3.2 键盘
1.4 功能区的定制
1.5 文件操作
1.5.1 新建文件
1.5.2 打开文件
1.5.3 保存文件
1.5.4 另存文件
1.5.5 关闭部件文件
1.5.6 导入部件文件
1.5.7 装配加载选项
1.5.8 保存选项
1.6 上机操作
第2 章 基本操作
2.1 对象操作
2.1.1 观察对象
2.1.2 隐藏对象
2.1.3 编辑对象显示方式
2.1.4 对象变换
2.1.5 移动对象
2.2 坐标系
2.3 布局
2.4 图层操作
2.4.1 图层的分类
2.4.2 图层的设置
2.4.3 图层的其他操作
2.5 常用工具
2.5.1 点工具
2.5.2 平面工具
2.5.3 矢量工具
2.5.4 坐标系工具
2.6 表达式
2.7 布尔运算
2.7.1 求和
2.7.2 求差
2.7.3 求交
2.8 上机操作
第3 章 草图设计
3.1 进入草图环境
3.2 草图的绘制
3.2.1 轮廓
3.2.2 直线
3.2.3 圆弧
3.2.4 圆
3.2.5 圆角
3.2.6 倒斜角
3.2.7 矩形
3.2.8 多边形
3.2.9 椭圆
3.2.10 艺术样条
3.3 编辑草图NoteVI UG NX 10.0 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
3.3.1 快速修剪
3.3.2 快速延伸
3.3.3 镜像
3.3.4 偏置
3.3.5 阵列曲线
3.3.6 派生直线
3.3.7 添加现有曲线
3.3.8 投影曲线
3.3.9 相交曲线
3.4 草图约束
3.4.1 建立尺寸约束
3.4.2 建立几何约束
3.4.3 建立自动约束
3.4.4 显示/ 移除约束
3.4.5 转换至/ 自参考对象
3.5 综合实例——拨叉草图
3.6 上机操作
第4 章 曲线操作
4.1 曲线
4.1.1 基本曲线
4.1.2 直线
4.1.3 圆弧/圆
4.1.4 倒斜角
4.1.5 多边形
4.1.6 椭圆
4.1.7 抛物线
4.1.8 双曲线
4.1.9 规律曲线
4.1.10 螺旋线
4.1.11 实例——绘制螺母
4.2 派生的曲线
4.2.1 偏置
4.2.2 在面上偏置
4.2.3 桥接
4.2.4 简化
4.2.5 连结
4.2.6 投影
4.2.7 组合投影
4.2.8 缠绕/ 展开
4.2.9 相交曲线
4.2.10 等参数曲线
4.2.11 截面
4.3 曲线编辑
4.3.1 编辑曲线参数
4.3.2 修剪曲线
4.3.3 分割曲线
4.3.4 实例——花瓣
4.3.5 编辑圆角
4.3.6 拉长曲线
4.3.7 曲线长度
4.3.8 光顺样条
4.4 综合实例——扳手曲线
4.5 上机操作
第5 章 特征建模
5.1 基本特征
5.1.1 长方体
5.1.2 圆柱体
5.1.3 实例——轴衬套
5.1.4 圆锥体
5.1.5 球
5.2 扫描特征
5.2.1 拉伸
5.2.2 实例——轴衬固定套
5.2.3 旋转
5.2.4 实例——矩形弯管
5.2.5 沿引导线扫掠
5.2.6 管道
5.3 特征设计
5.3.1 凸台
5.3.2 实例——电阻
5.3.3 腔体
5.3.4 孔
5.3.5 适配器
5.3.6 垫块
5.3.7 实例——插头
5.3.8 键槽
5.3.9 实例——低速轴
5.3.10 槽
5.3.11 实例——顶杆帽
5.3.12 三角形加强筋
5.3.13 螺纹
5.4 GC 工具箱NoteVII
5.4.1 齿轮建模
5.4.2 实例——齿轮
5.4.3 弹簧设计
5.4.4 实例——弹簧
5.5 上机操作
第6 章 特征操作和编辑
6.1 边特征操作
6.1.1 边倒圆
6.1.2 倒斜角
6.1.3 实例——轴承座
6.2 面特征操作
6.2.1 抽壳
6.2.2 实例——油杯
6.2.3 偏置面
6.2.4 拔模
6.2.5 面倒圆
6.3 关联复制特征
6.3.1 镜像特征
6.3.2 实例——轴承盖
6.3.3 阵列特征
6.3.4 实例——显示屏
6.4 体特征操作
6.4.1 修剪体
6.4.2 拆分体
6.4.3 缩放体
6.5 特征编辑
6.5.1 编辑特征参数
6.5.2 特征尺寸
6.5.3 编辑位置
6.5.4 移动特征
6.5.5 特征重排序
6.5.6 抑制特征
6.5.7 由表达式抑制
6.5.8 移除参数
6.5.9 指派实体密度
6.5.10 特征回放
6.6 综合实例——主机
6.7 上机操作
第7 章 曲面功能
7.1 创建曲面
7.1.1 通过点生成曲面
7.1.2 拟合曲面
7.1.3 直纹面
7.1.4 通过曲线组
7.1.5 通过曲线网格
7.1.6 实例——灯罩
7.1.7 剖切曲面
7.1.8 艺术曲面
7.1.9 N 边曲面
7.1.10 扫掠
7.1.11 实例——节能灯管
7.2 曲面操作
7.2.1 延伸
7.2.2 规律延伸
7.2.3 偏置曲面
7.2.4 大致偏置
7.2.5 修剪片体
7.2.6 缝合
7.2.7 加厚
7.2.8 实例——咖啡壶
7.3 曲面编辑
7.3.1 X 型
7.3.2 I 型
7.3.3 扩大
7.3.4 更改阶次
7.3.5 更改刚度
7.3.6 法向反向
7.3.7 光顺极点
7.4 上机操作
第8 章 测量分析查询
8.1 测量
8.1.1 距离
8.1.2 角度
8.1.3 长度
8.1.4 面
8.1.5 体
8.2 偏差
8.2.1 偏差检查
8.2.2 邻边偏差分析
8.2.3 偏差度量
8.3 几何对象检查NoteVIII UG NX 10.0 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
8.4 曲线分析
8.5 曲面分析
8.5.1 面分析半径
8.5.2 面分析反射
8.5.3 面分析斜率
8.6 信息查询
8.6.1 对象信息
8.6.2 点信息
8.6.3 样条分析
8.6.4 B- 曲面分析
8.6.5 表达式信息
8.6.6 其他信息
8.7 上机操作
第9 章 钣金设计
9.1 进入钣金环境
9.2 钣金项
9.3 钣金基本特征
9.3.1 突出块特征
9.3.2 弯边特征
9.3.3 轮廓弯边
9.3.4 放样弯边
9.3.5 折边弯边
9.3.6 二次折弯特征
9.3.7 折弯
9.3.8 法向除料
9.3.9 伸直和重新折弯
9.3.10 实例——微波炉内门
9.4 高级钣金特征
9.4.1 冲压除料
9.4.2 凹坑
9.4.3 实体冲压
9.4.4 筋
9.4.5 百叶窗
9.4.6 撕边
9.4.7 转换为钣金件
9.4.8 封闭拐角
9.5 综合实例——电源盒底座
9.6 上机操作
第10 章 装配建模
10.1 装配基础
10.1.1 进入装配环境
10.1.2 相关术语和概念
10.1.3 装配导航器
10.2 引用集
10.3 组件
10.3.1 添加组件
10.3.2 新建组件
10.3.3 替换组件
10.3.4 创建阵列组件
10.4 组件装配
10.4.1 移除组件
10.4.2 装配约束
10.4.3 显示和隐藏约束
10.4 4 实例——笔记本装配
10.5 装配爆炸图
10.5.1 新建爆炸图
10.5.2 自动爆炸视图
10.5.3 编辑爆炸图
10.6 对象干涉检查
10.7 部件族
10.8 综合实例——滑动轴承装配
10.9 上机操作
第11 章 工程图绘制
11.1 进入工程图环境
11.2 图纸管理
11.2.1 新建工程图
11.2.2 编辑工程图
11.3 视图管理
11.3.1 基本视图
11.3.2 投影视图
11.3.3 局部放大图
11.3.4 局部剖视图
11.3.5 断开视图
11.3.6 剖视图
11.3.7 实例——轴承座视图
11.4 视图编辑
11.4.1 对齐视图
11.4.2 视图相关编辑
11.4.3 移动/ 复制视图
11.4.4 视图边界NoteIX
11.4.5 更新视图
11.5 中心线
11.5.1 中心标记
11.5.2 2D 中心线
11.6 尺寸和符号标注
11.6.1 尺寸
11.6.2 基准特征符号
11.6.3 符号标注
11.6.4 特征控制框
11.6.5 表面粗糙度
11.6.6 相交符号
11.6.7 注释
11.6.8 实例——标注轴承座工程图
11.7 表格
11.7.1 表格注释
11.7.2 零件明细表
11.7.3 自动符号标注
11.8 综合实例——滑动轴承装配工程图
11.9 上机操作
第12 章 运动仿真
12.1 仿真模型
12.2 运动分析项
12.3 连杆
12.4 传动副
12.4.1 运动副
12.4.2 齿轮齿条副
12.4.3 齿轮副
12.4.4 线缆副
12.4.5 点线接触副
12.4.6 线线接触副
12.4.7 点面副
12.5 载荷
12.5.1 弹簧
12.5.2 阻尼
12.5.3 标量力
12.5.4 矢量力
12.5.5 标量扭矩
12.5.6 矢量扭矩
12.5.7 弹性衬套
12.5.8 3D 接触副
12.5.9 2D 接触
12.6 模型编辑
12.7 标记
12.8 封装
12.8.1 测量
12.8.2 追踪
12.8.3 干涉
12.9 解算方案和求解
12.9.1 解算方案
12.9.2 求解
12.10 运动分析
12.10.1 动画
12.10.2 生成图表
12.10.3 载荷传递
12.11 综合实例——冲床运动机构
12.12 上机操作
第13 章 有限元分析
13.1 有限元模型和仿真模型的建立
13.2 求解器和分析类型
13.2.1 求解器
13.2.2 分析类型
13.3 模型准备
13.3.1 理想化几何体
13.3.2 移除几何特征
13.4 指派材料
13.5 添加载荷
13.5.1 载荷类型
13.5.2 载荷添加方案
13.6 边界条件的加载
13.7 划分网格
13.7.1 网格类型
13.7.2 零维网格
13.7.3 一维网格
13.7.4 二维网格
13.7.5 三维四面体网格
13.7.6 三维扫掠网格
13.7.7 接触网格
13.7.8 表面接触NoteXUG NX 10.0 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
13.8 创建解法
13.8.1 解算方案
13.8.2 步骤- 子工况
13.9 单元操作
13.9.1 拆分壳
13.9.2 合并三角形单元
13.9.3 移动节点
13.9.4 删除单元
13.9.5 创建单元
13.9.6 单元拉伸
13.9.7 单元旋转
13.9.8 单元复制和平移
13.9.9 单元复制和投影
13.9.10 单元复制和反射
13.9.11 节点/ 单元信息
13.10 分析
13.10.1 求解
13.10.2 分析作业监视器
13.11 后处理控制
13.11.1 后处理视图
13.11.2 标识(确定结果)
13.11.3 动画
13.12 综合实例——支架有限元分析
13.13 上机操作
一、编写目的
鉴于UG 强大的功能和深厚的工程应用底蕴,我们力图开发一本全方位介绍UG 在工程行业实际应用情况的书籍。我们不求将UG 知识点全面讲解清楚,而是针对工程设计行业需要,利用UG 大体知识脉络作为线索,以实例作为“抓手”,帮助读者掌握利用UG 进行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本书特点
□专业性强
本书作者拥有多年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他们总结多年的设计经验以及教学的心得体会,历时多年精心编著,力求全面、细致地展现UG NX 10.0 在工程设计应用领域的各种功能和使用方法。在具体讲解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工程设计相关规范和国家标准,这种一丝不苟的细致作风融入字里行间,目的是培养读者严格细致的工程素养,传播规范的工程设计理论与应用知识。
□实例丰富
全书包含大小31 个实例,可让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快速了解UG NX 10.0 的用途,并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力求通过实例的演练,帮助读者找到一条学习UG NX 10.0 的终南捷径。
□涵盖面广
本书在有限的篇幅内,包罗了UG NX 10.0 所有常用的功能讲解,涵盖了曲线操作、草图绘制、直接建模、放置特征、特征操作、曲面操作、GC 工具箱、钣金设计、装配建模、渲染、工程图等知识。可以说读者只要有本书在手,UG 知识便能全精通。
□突出技能提升
本书中有很多实例本身就是工程设计项目案例,经过作者精心提炼和改编,不仅保证了读者能够学好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能帮助读者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全书结合实例详细讲解UG知识要点,让读者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UG 软件操作技巧,同时培养了工程设计实践能力。
三、本书光盘
1. 31 集(段)大型高清多媒体教学视频(动画演示)
为了方便读者学习,本书对大多数实例,专门制作了31 集(段)多媒体图像、语音视频录像(动画演示),读者可以先看视频,像看电影一样轻松愉悦地学习本书内容。
2. 4 大不同类造型的设计实例及其配套的视频文件
为了帮助读者拓宽视野,本光盘特意赠送4 大不同类造型的设计实例及其配套的视频文件。
3. 全书实例的源文件和素材
本书附带了很多实例,光盘中包含实例和练习实例的源文件和素材,读者可以安装UG NX 10.0 软件,打开并使用它们。
四、本书服务
1. “UG NX 10.0 简体中文版”安装软件的获取
按照本书上的实例进行操作练习,以及使用UG NX 10.0 进行绘图,需要事先在电脑上安装UG NX 10.0 软件。通常可以在网络中下载其试用版本进行学习,也可以在当地电脑城、软件经销商购买软件使用。
2. 关于本书和配套光盘的技术问题或有关本书信息的发布
读者朋友遇到有关本书的技术问题,可以加入QQ 群进行咨询,也可以将问题发送到邮箱,我们将及时回复。另外,也可以登录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在右上角的“站内搜索”框中输入本书书名或关键字,找到该书后单击,进入详细信息页面,我们会将读者反馈的关于本书和光盘的问题汇总在“资源下载”栏“网络资源”处,读者可以下载查看。
3. 关于本书光盘的使用
本书光盘可以放在电脑DVD 格式光驱中使用,其中的视频文件可以用播放软件进行播放,但不能在家用DVD 播放机上播放,也不能在CD 格式光驱的电脑上使用(现在CD 格式的光驱已经很少)。如果光盘仍然无法读取,快的办法是建议换一台电脑读取,然后复制过来,极个别光驱与光盘不兼容的现象是有的。另外, 如果盘面有脏物,建议要先行擦拭干净。
五、作者团队
本书由CAD/CAM/CAE 技术联盟组织编写。CAD/CAM/CAE 技术联盟是一个CAD/CAM/CAE 技术研讨、工程开发、培训咨询和图书创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协作联盟,包含20 多位专职和众多兼职CAD/CAM/CAE 工程技术专家。
CAD/CAM/CAE 技术联盟负责人由Autodesk 中国认证考试中心首席专家担任,全面负责Autodesk 中国官方认证考试大纲制定、题库建设、技术咨询和师资力量培训工作,成员精通Autodesk 系列软件。其创作的很多教材成为国内具有引导性的旗帜作品,在国内相关专业方向图书创作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六、致谢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编辑刘利民先生和杨静华女士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在此表示感谢。同时,还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所有编审人员为本书的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本书的成功出版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谢谢所有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人们。
编 者
曲面功能
UG 不仅提供了基本的特征建模模块,同时还提供了强大的自由曲面特征建模模块,有二十多种自由曲面造型的创建方式,用户可以利用它们完成各种复杂曲面及非规则实体的创建。在用户创建一个曲面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操作和编辑。
创建曲面 曲面操作
曲面编辑
7.1 创 建 曲 面
本节主要介绍基本的曲面命令,即通过点和曲线构建曲面,然后介绍由曲面创建曲面的命令功能,掌握基本的曲面造型方法。
7.1.1 通过点生成曲面
由点生成的曲面是非参数化的,即生成的曲面与原始构造点不关联,当构造点编辑后,曲面不会发生更新变化,但大多数命令所构造的曲面都具有参数化的特征。执行通过点生成曲面命令,主要有一种方式:选择“菜单”→“插入”→“曲面”→“通过点”命令。
执行上述操作后,系统弹出如图7-1 所示的“通过点”对话框。创建曲面,如图7-2 所示。
图7-1 “通过点”对话框 图7-2 “通过点”示意图
“通过点”对话框中的选项说明如下。
补片类型:样条曲线可以由单段或者多段曲线构成,片体也可以由单个补片或者多个补片构成。
单个:所建立的片体只包含单一的补片。单个补片的片体是由一个曲面参数方程来表达的。
多个:所建立的片体是一系列单补片的阵列。多个补片的片体是由两个以上的曲面参数方程来表达的。一般构建较精密片体采用多个补片的方法。
沿以下方向封闭:设置一个多个补片片体是否封闭及封闭方式。包含的4 个选项如下。
两者皆否:片体以指定的点开始和结束,列方向与行方向都不封闭。
行:点的列变成后一列。
列:点的行变成后一行。
两者皆是:指的是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都封闭。如果选择在两个方向上都封闭,生成的将是实体。
行阶次:定义片体U 方向阶数。
列阶次:大致垂直于片体行的纵向曲线方向V 方向的阶数。
文件中的点:可以通过选择包含点的文件来定义这些点。
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如图7-3 所示的“过点”对话框,用户可利用该对话框选取定义点。
全部成链:用于链接窗口中已存在的定义点,单击后会弹出如图7-4 所示的对话框,用来定义起点和终点,自动快速获取起点与终点之间链接的点。
图7-3 “过点”对话框 图7-4 “指定点”对话框
在矩形内的对象成链:单击该按钮,通过拖动鼠标形成矩形方框来选取所要定义的点,矩形方框内所包含的所有点将被链接。
在多边形内的对象成链:单击该按钮,通过鼠标定义多边形框来选取定义点,多边形框内的所有点将被链接。
点构造器:单击该按钮,会弹出如图7-5 所示的对话框,通过“点”对话框来选取定义点的位置,需要用户逐点选取,所要选取的点都要单击到。每指定一列点后,系统都会弹出对话框,提示是否确定当前所定义的点。
图7-5 “点”对话框
7.1.2 拟合曲面
该命令可以生成一个片体,近似于一个大的点“云”,通常由扫描和数字化产生。虽然有一些限制,但该功能让用户从很多点中用少的交叉生成一个片体。得到的片体比用“过点”方式从相同的点生成的片体要“光顺”得多,但不如后者更接近于原始点。执行拟合曲面命令,主要有一种
方式:选择“菜单”→“插入”→“曲面”→“拟合曲面”命令。
执行上述操作后,系统会弹出如图7-6 所示的“拟合曲面”对话框。
图7-6 “拟合曲面”对话框
“拟合曲面”对话框中的选项说明如下。
类型: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拟合自由曲面、拟合平面、拟合球、拟合圆柱和拟合圆锥共5种类型。
目标:当该选项激活时,让用户选择点。
拟合方向:由一条近似垂直于片体的矢量(对应于坐标系的 Z 轴)和两条指明片体的 U 向和 V 向的矢量(对应于坐标系的 X 轴和 Y 轴)组成。
边界:让用户定义正在生成片体的边界。片体的默认边界是通过把所有选择的数据点投影到 U-V 平面上而产生的。
参数化:改变U/V 向的次数和补片数从而调节曲面。
次数:让用户在U 向和V 向都控制片体的阶次。默认的阶次3 可以改变为1 ~ 24 之间的任何值(建议使用默认值3)。
补片:让用户指定各个方向的补片的数目。各个方向的次数和补片数的结合控制着输入点和生成的片体之间的距离误差。
光顺因子:在创建成曲面后,可调节光顺因子使曲面变得更加圆滑,但这也会改变误差和平均误差。
结果:UG根据用户所生成的曲面计算误差和平均误差。
7.1.3 直纹面
创建直纹面,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菜单:选择“菜单”→“插入”→“网格曲面”→“直纹”命令。
功能区:单击“曲面”选项卡“曲面”组中的“直纹”按钮。
执行上述操作后,系统会弹出如图7-7 所示的“直纹”对话框。创建直纹面,如图7-8 所示。
图7-7 “直纹”对话框 图7-8 “直纹面”示意图
直纹”对话框中的选项说明如下。
截面线串1:选择组截面曲线。
截面线串2:选择第二组截面曲线。
对齐:包括以下选项。
参数:在构建曲面特征时,两条截面曲线上所对应的点是根据截面曲线的参数方程进行计算的,所以两组截面曲线对应的直线部分是根据等距离来划分连接点的;两组截面曲线对应的曲线部分,是根据等角度来划分连接点的。
根据点:在两组截面线串上选取对应的点(同一点允许重复选取)作为强制的对应点,选取的顺序决定着片体的路径走向。一般在截面线串中含有角点时选择应用“根据点”方式。
保留形状:不选中该复选框时,光顺截面线串中的任何尖角,使用较小的曲率半径。
7.1.4 通过曲线组
该命令通过同一方向上的一组曲线轮廓线生成一个体。这些曲线轮廓称为截面线串。用户选择的截面线串定义体的行。截面线串可以由单个对象或多个对象组成。每个对象可以是曲线、实边或实面。执行通过曲线组命令,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菜单:选择“菜单”→“插入”→“网格曲面”→“通过曲线组”命令。
功能区:单击“曲面”选项卡“曲面”组中的“通过曲线组”按钮。
执行上述操作后,系统会弹出如图7-9 所示的“通过曲线组”对话框,创建曲面,如图7-10 所示。
图7-9 “通过曲线组”对话框 图7-10 “通过曲线组”示意图
通过曲线组”对话框中的部分选项说明如下。
1.截面
选择曲线或点:选取截面线串时,一定要注意选取次序,而且每选取一条截面线,都要单击鼠标中键一次,直到所选取线串出现在“截面线串列表框”中为止,也可对该列表框中的所选截面线串进行删除、上移、下移等操作,以改变选取次序。
指定原始曲线:用于更改闭环中的原始曲线。
列表:向模型中添加截面集时,列出这些截面集。
2.连续性
全部应用:将为一个截面选定的连续性约束施加于个和后一个截面。
截面:用于选择约束面并指定所选截面的连续性。
后截面:指定连续性。
流向:使用约束面曲面的模型。指定与约束曲面相关的流动方向。
3.对齐
通过定义NX 沿截面隔开新曲面的等参数曲线的方式,可以控制特征的形状,包括以下选项。
参数:沿截面以相等的参数间隔来隔开等参数曲线连接点。
根据点:对齐不同形状的截面线串之间的点。
弧长:沿截面以相等的弧长间隔来分隔等参数曲线连接点。
距离:在指定方向上沿每个截面以相等的距离隔开点。
角度:在指定的轴线周围沿每条曲线以相等的角度隔开点。
脊线:将点放置在所选截面与垂直于所选脊线的平面的相交处。
4.输出曲面选项
补片类型:用于指定V 方向的补片是单个还是多个。
V向封闭:沿V 方向的各个封闭的个与后一个截面之间的特征。
垂直于终止截面:使输出曲面垂直于两个终止截面。
构造:用于指定创建曲面的构建方法。
法向:使用标准步骤创建曲线网格曲面。
样条点:使用输入曲线的点及这些点所处的相切值来创建体。
简单:创建尽可能简单的曲线网格曲面。
7.1.5 通过曲线网格
该命令从沿着两个不同方向的一组现有的曲线轮廓(称为线串)上生成体。生成的曲线网格体是双三次多项式的。这意味着在U 向和V 向的次数都是三次的(阶次为3)。该命令只在主线串对和交叉线串对不相交时才有意义。如果线串不相交,生成的体会通过主线串或交叉线串,或两者均分。
执行通过曲线网格命令,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菜单:选择“菜单”→“插入”→“网格曲面”→“通过曲线网格”命令。
功能区:单击“曲面”选项卡“曲面”组中的“通过曲线网格”按钮。
执行上述操作后,系统弹出如图7-11 所示的“通过曲线网格”对话框。创建网格曲面,如图7-12所示。
“通过曲线网格”对话框中的选项说明如下。
(1)主曲线:用于选择包含曲线、边或点的主截面集。
(2)交叉曲线:选择包含曲线或边的横截面集。
(3)连续性:用于在主截面和后主截面,以及横截面与后横截面处选择约束面,并指定连续性。
全部应用:将相同的连续性设置应用于个及后一个截面。
主线串:用于为个与后一个主截面及横截面设置连续性约束,以控制与输入曲线有关的曲面的精度。
后主线串:让用户约束该实体,使得它和一个或多个选定的面或片体在后一条主线串处相切或曲率连续。
交叉线串:让用户约束该实体,使得它和一个或多个选定的面或片体在交叉线串处相切或曲率连续。
后交叉线串:让用户约束该实体,使得它和一个或多个选定的面或片体在后一条交叉线串处相切或曲率连续。
图7-11 “通过曲线网格”对话框 图7-12 “通过曲线网格”示意图
(4)输出曲面选项:包括以下选项。
着重:让用户决定哪一组控制线串对曲线网格体的形状有影响。
两者皆是:主线串和交叉线串(即横向线串)有同样效果。
主线串:主线串更有影响。
交叉线串:交叉线串更有影响。
构造:包括以下选项。
法向:使用标准过程建立曲线网格曲面。
样条点:让用户通过为输入曲线使用点和这些点所处的斜率值来生成体。对于该选项,选择的曲线必须是有相同数目定义点的单根B 曲线。这些曲线通过其定义点临时地重新参数化(保留所有用户定义的斜率值),然后这些临时的曲线用于生成体。这样有助于用更少的补片生成更简单的体。
简单:建立尽可能简单的曲线网格曲面。
(5)重新构建:该选项可以通过重新定义主曲线或交叉曲线的阶次和节点数来构建光滑曲面。
仅当“构造”选项为“法向”时,该选项才可用。
无:不需要重构主曲线或交叉曲线。
次数和公差:该选项通过手动选取主曲线或交叉曲线来替换原来曲线,并为生成的曲面指定U/V 向阶次。节点数会依据G0、G1、G2 的公差值按需求插入。
自动拟合:该选项通过指定小阶次和分段数来重构曲面,系统会自动尝试利用小阶次来重构曲面,如果还达不到要求,则会再利用分段数来重构曲面。
(6)G0/G1/G2:该数值用来限制生成的曲面与初始曲线间的公差。G0 默认值为位置公差;G1 默认值为相切公差;G2 默认值为曲率公差。
7.1.6 实例——灯罩
本实例采用基本曲线、样条曲线,通过变换操作生成曲线,然后生成面。绘制效果如图7-13 所示。
图7-13 灯罩
参见光盘:光盘 视频教学 第7 章 灯罩.avi
操作步骤如下。
1.创建新文件
选择“菜单”→“文件”→“新建”命令或单击“快速访问”工具栏中的“新建”按钮,弹出“新建”对话框。在“模板”选项组中选择“模型”,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dengzhao,单击“确定”按钮,进入建模环境。
2.创建直线
(1)选择“菜单”→“插入”→“曲线”→“直线”命令,或单击“曲线”选项卡“曲线”组中的“直线”按钮,弹出“直线”对话框,如图7-14 所示。
(2)在“起点选项”下拉列表框中选择“ 点”,在弹出的坐标对话框中输入(75,0,0),按
Enter 键,确定线段起始点。
(3)在“终点选项”下拉列表框中选择“ 点”,在弹出的坐标对话框中输入(30,25,0),按Enter 键,确定线段终点。单击“应用”按钮,完成线段的创建。
(4)重复上述步骤,建立起点为(75,0,0)、终点为(30,-25,0)的直线段。生成的直线段如 图7-15 所示。
3.移动对象
(1)选择“菜单”→“编辑”→“移动对象”命令,弹出如图7-16 所示的“移动对象”对话框,选择屏幕中两条直线为移动对象。
图7-14 “直线”对话框 图7-15 生成的直线段 图7-16 “移动对象”对话框
(2)在“运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角度”,在“指定矢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ZC 轴)。单击“点对话框”按钮,在弹出的“点”对话框中设置坐标为(0,0,0),单击“确定”按钮。
(3)返回“移动对象”对话框,设置“角度”为45,选中“复制原先的”单选按钮,在“非关联副本数”文本框中输入7,单击“确定”按钮,生成的直线如图7-17 所示。
4.裁剪操作
(1)选择“菜单”→“编辑”→“曲线”→“修剪”命令,或单击“曲线”选项卡“编辑曲线”组中的“修剪曲线”按钮,弹出如图7-18 所示的“修剪曲线”对话框。
(2)分别选择裁剪边界和裁剪对象,在“输入曲线”下拉列表框中选择“隐藏”,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裁剪操作,如图7-19 所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