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820360
◆精美图片让你身临其境,一饱眼福:本套书配有大量精美而独特的插图,残垣断壁,荒城古冢,精美宝藏破砖碎瓦,佛寺石窟……会让你有种置身此处的感觉,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让你欲罢不能,看到眼抽筋。
◆《谜案重重的王陵》透过本书可以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地下世界,也可以通过遗址、遗存穿梭千年,看到一个智愚、贤黠、俭奢、孝不肖并存的古代世界。
◆《神秘消失的宝藏》深入讲述宝藏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重新发现历史,探索中华文明与艺术之源。
◆《神秘消失的古国》沉睡了千年的楼兰美女,因“汗血宝马”而闻名天下的大宛,狂妄自大的夜郎,天籁之音龟兹,由于金庸的武侠小说而被人们熟知的契丹、大理段氏、西夏……
◆《神秘消失的文明》这里有神秘的传说,这里有未解的谜团,这里有盛极一时的繁华,这里有千年无人踏足的荒凉…启人类省思之旅,穿越时空,揭开那失落文明的面纱。
《谜案重重的王陵》
古代帝王生前建造华丽的宫殿,死后又在地下建造了宏大的地宫,他们在陵墓选址、建造、下葬等环节无不设置种种机关与玄秘。但是陵墓大部分*终还是被打开,无数财宝后也就展现人间,但是还有一些王陵默默沉睡地下,保守着皇族那*后的神秘……
《神秘消失的宝藏》
帝王权臣,战争狂人,江洋大盗以及各路高人,曾制造出无数流传千古,魅力无穷的藏宝秘密,这些宝藏原来的主人是谁?它们到底藏在什么地方?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对珍宝的执著追求促使人们拨开层层迷雾,去破解那隐匿千年的谜局。
《神秘消失的文明》
散落在荒草间的瓦砾,夕阳下的断壁残坦地下,曾经保留着一个个不朽的传奇?神秘的埃及,诡异的巴比伦,光荣的希腊,伟大的罗马,虔诚的印度,孤寂的南美,璀璨的欧罗巴……那些正在风中消散的传奇和辉煌离我们越来越远,残存的孤寂随着文明的进程定会变得更加沉重。
《神秘消失的古国》
千年女尸沉睡的楼兰、青铜面具下的古蜀、盛产“汗血宝马”的大宛、“天之骄子”匈奴、嘎仙洞穴走出的鲜卑、马背上诞生的契丹、西域沙海中的西夏、武侠小说中的段氏大理……本书带您走进一个个充满了谜团的古国,走进一个个曾经辉煌而又神秘的传奇!
《谜案重重的王陵》目录
CONTENTS
篇 帝王陵
帝王身后的辉煌 / 001
绝版王陵.indd 12
秦始皇陵:骊山脚下的皇陵 / 002
汉武帝茂陵:西汉王陵之 / 013
汉光武帝原陵:有悖风水之说的神秘陵墓 / 021
唐太宗昭陵:气象万千的大唐雄风 / 027
唐高宗、武则天乾陵:一对夫妻的归息之所 / 035
宋太祖永昌陵:迁都洛阳的踏脚石 / 045
明祖陵:深埋湖底、历尽沧桑的先祖 / 053
明太祖孝陵:草根皇帝的地下王国 / 060
明成祖长陵:人殉的死灰复燃 / 069
万历皇帝定陵:费银八百万,奢华赛祖陵 / 076
清永陵:解密清朝兴衰的风水龙脉 / 084
雍正皇帝泰陵:躲避复仇的无奈之举 / 090
道光皇帝慕陵:“虚伪”的帝陵 / 100
慈禧太后陵:比紫禁城还奢华的陵墓 / 109
第二篇 诸侯墓
诸侯未偿的夙愿 / 119
曾侯乙墓:水下余生的地下宝殿 / 120
中山靖王刘胜陵墓:满城尽带金玉衣 / 129
大葆台汉墓:黄肠题凑造就的灵魂居所 / 138
马王堆汉墓:金玉包裹的永生神话 / 144
曹操高陵:一代奸雄的后心机 / 154
第三篇 异域坟
茔藏异国远去的秘葬 / 161
印山越王陵:传说中越王勾践的长眠之地 / 162
南越王墓:石室之中的龙钮金印 / 169
南诏国王陵:一半传说,一半历史的极乐南国 /
辽太祖祖陵:凿山为殿,沉睡千年 / 186
金太祖陵:兴也风水,败也风水 / 193
西夏王陵:探究西夏王国的神秘钥匙 / 201
成吉思汗陵:大草原上的迷人传说 / 209
《神秘消失的宝藏》目录
CONTENTS
篇 王侯隐匿的宝藏
未竟的大业 / 001
项里村:破解项羽金锣的神秘字符 / 002
南澳岛:皇帝与海盗的传奇 / 010
天门山:秘藏于此的闯王财宝 / 016
锦江底:张献忠的千船沉银 / 025
船形屋:天地会的密室宝藏 / 035
天王府:太平天国的终极金库 / 044
山王坪:太平山下不太平 / 053
第二篇 消失的不义之财
枭雄的遗产 / 061
黄金洞:瞿塘峡夔门的喋血传奇 / 062
上川岛:纵横四海打下的家底 / 069
马陵山:十字坡的后院银库 / 077
哀牢山:后的土司,消失的财宝 / 083
徐公馆:清东陵珍宝流向何方 / 090
齐王府:扑朔迷离的地下宝藏 / 098
第三篇 佛光普照的宝物
佛寺的玄妙 / 107
铁山寺:高僧保管的黄巾军宝藏 / 108
法门寺:世所罕见的佛指舍利 / 114
乐山大佛:续传千年的神秘 / 123
雷峰塔:地宫里的无价之宝 / 131
大报恩寺:世界奇观中收藏的珍宝 / 139
第四篇 古国遗存的财产
文明的余光 / 149
金沙遗址:贵比黄金的古蜀宝物 / 150
蜀闽大地:渡向生命彼岸的船棺 / 158
抚仙湖:陷没水中的湖底古城 / 166
黑水城:西夏军事重镇的前世今生 / 174
新疆和田:丝绸之路上的玉石之都 / 182
第五篇 海难呑噬的财富
水底的华丽 / 191
三峡:险滩上的沉船集中营 / 192
南海:争分夺秒的寻宝竞赛 / 200
福建:取之不竭的碗礁 / 209
阿波丸:被打捞界惦记的沉船 / 217
浙东:散布海底的沉船 / 226
湛江:硇洲岛海底的银币 / 234
西沙:中国远海的宝藏呼唤 / 241
《神秘消失的文明》目录
CONTENTS
篇 埃及文明 / 001
千古之谜:神奇的金字塔 / 002
死神之翼:法老的“魔咒” / 017
不朽传奇:木乃伊归来 / 023
故国灭亡:神奇化为腐朽 / 029
第二篇 两河文明 / 037
河间之地:初的足迹 / 038
失落千年:谁是真正的主人 / 049
第三篇 印度文明 / 061
穿越时空:寻找失落的文明 / 062
佛教缘起:追随佛的脚步 / 074
第四篇 希腊文明 / 085
文明关隘:初的辉煌 / 086
城邦时代:雅典与斯巴达 / 095
帝国之痕:希腊化时代 / 106
第五篇 古罗马文明 / 115
古老传说:在废墟与传说间散步 / 116
叩问丛林:永不腐朽的编年史 / 148
惊世发现:游走在梦幻边缘 / 160
人神之间:穿越时空的智慧 / 171
缥缈背影:已逝的辉煌 / 182
第六篇玛雅文明 / 1 47
叩问丛林:永不腐朽的编年史
惊世发现:游走在梦幻边缘
人神之间:穿越时空的智慧
缥缈背影:已逝的辉煌
第七篇 印加文明 / 1 91
荣光闪耀:古罗马的痕迹 / 126
不朽踪迹:虔诚的追忆 / 137
神异造物:神奇之后的神奇 / 192
黄金荣耀:艺术诞生的沃土 / 201
末日余晖:不灭的足迹 / 210
第八篇 阿兹特克文明 / 219
文明延续:失落世界的再发现 / 220
创造辉煌:阿兹特克的伟大贡献 / 228
黯然神伤:被殖民者毁掉的文明 / 235
第九篇 欧罗巴文明 / 243
迁徙融合:版图拼盘的形成 / 244
难解谜团:西方世界的悬案 / 253
多彩欧洲:异域国度的文明 / 260
《神秘消失的古国》目录
CONTENTS
篇 西域苍茫 / 001
楼兰:历史与传说中的神秘国度 / 002
月氏:天山北麓起源的游牧民族 / 013
乌孙:谱写东方狼孩传奇的古国 / 021
精绝:死亡之海中的“东方庞贝” / 028
龟兹:佛光普照之下的极乐世界 / 037
大宛:消失千年的“汗血宝马”故乡 / 046
于阗:盛产宝玉的西域“伊甸园” / 052
高昌:火焰山下深埋的辉煌王国 / 060
西夏:湮没在西域沙海的古老城池 / 068
车师:风雨飘摇今难觅的交河故城 / 077
吐谷浑:柴达木盆地繁衍的文明 / 084
第二篇 羌蛮秘境 / 093
象雄:雪域高原的“朗钦藏布” / 094
古格:青藏高原上的神秘热土 / 101
古蜀:青铜面具下的不朽传奇 / 108
夜郎:笑谈面貌出现的“弹丸之地” / 117
滇国:神秘消逝的青铜器王国 / 125
南诏:百族居处的西南边陲政权 / 132
大理:正史与小说之间的段氏家族 / 142
庸国:江汉中西部的泱泱大国 / 149
西陵国:炎黄子孙的外亲? / 158
第三篇 漠北孤烟 / 165
东胡:科尔沁草原上的展翅雄鹰 / 166
匈奴:大漠南北的“天之骄子” / 175
乌桓:威震中原的“天下名骑” / 184
鲜卑:嘎仙洞穴走出的游猎部落 / 192
契丹:马背上诞生的“镔铁”民族 / 202
通古斯:谜一样的过去和未来 / 210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
时间则是谜团的操盘手。
人类是置身其中的困兽。
也是试图与之抗衡的对手。
时间匆匆而过,残酷冷漠,它不带温度地微笑着,俯视着这个世界,看着从古至今周而复始的悲欢离合和营营役役。
它从不随意在人间翻云覆雨,捉弄于人。
它只是耐心地等待着,等待阴谋家从黄口小儿成长为朝中权臣,权力在他们的手掌之间左移右转;而大多数人从日出而作再到日落而息,汗水从他们的腰背之间滚落;躲在角落的女人们则从天真烂漫变得苦闷忧愁,青春从她们的眉宇之间倏然而逝。
它等待着一切都成为过去,成为在这个世界里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
若要时间垂手认输,那就要令江河倒流,死者转生。
所以终还是我们输掉了这场苦战。
而时间也自认是胜者。
我们用纸莎草和泥板,竹简和青铜,用文字和语言刻下与时间的恶斗,妄图打破这场战斗的困局。
纸莎草和泥板随着酷暑和暴雨渐渐被涂抹掉痕迹。
竹简和青铜倒是稳定些,却也到底在不断更迭的朝与代间隐秘消失于世间。
语言不同,人类试图建造的巴别塔成为永远废止的计划。
文字易逝,书刻下的一切都被时间用大手抹去。
我们似乎扳回了颓势,向着外太空发送卫星,向着地里凿进时空胶囊,看起来似乎逃脱了时间的魔爪。
但我们该怎样追忆过去呢?
追忆人类世界不过短短几千年的初阶段?
那些仅凭着口耳相传的古老传说,伴随着游吟诗人的足迹,在荒凉的草野间、人声鼎沸的闹市里,留下已遥不可及的追忆。手执剑戟,背缚甲胄,赤脚战斗的铁血男儿嘶吼着战斗,将生命献祭于女神雅典娜。
而沙漠中一声声悠扬却悲凉的驼铃声,却无法让人从中追回那拥有迷人笑靥的楼兰少女。那块沙中绿洲,域外仙境就像是一段曾经萦绕在耳边的乐曲,令人心驰神往,却也捉摸不透,更像是一阵从往日飘来的风,穿过手指尖,却留不下一丝痕迹。
我们能亲见的,只是锈迹侵蚀下颜色已如泥土的废铜残铁,它曾经被人怎样珍视把玩,用丝绸包裹着,用各色宝石缀满它的鞘,在怎样一场注定悲剧的阴谋中登上它的舞台,刺进谁的皮肤,啜饮过多少人的鲜血。
我们能寻见的,只有滚滚黄沙中青春已成枯骨的神秘尸体。她曾经是谁万分疼爱的女儿,被幸福簇拥着,被鲜花赞美衬托她的美,在经历一场怎样的风花雪月后迎来她的归宿,遭受何种病痛,在泪水和孤单中死去。
无法停止前进的脚步,也无法停下回溯的步伐。
我们因未来而充满希望,也因过去而充满悲伤。
但我们仍不愿放弃回首追寻,我们迫切地寻找着,寻找着那些历史真实存在的证据。
宇宙存在了130多亿年,太阳存在了50多亿年,地球存在了将近45亿年。而人类,只存在了区区300多万年。在漫长的时光里,我们就是恒河中的一粒沙,太过脆弱渺小。
而越是了解这个世界的浩瀚,我们就越为自身的短暂而悲叹。
一个人,一生不过短短百年。
夜里仰望星空,感怀银河无穷,星光熠熠闪烁,目中所见皆是千万年前的光彩。
而这一切都绝不会再重来。
正如此刻的你我,正书写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历史。
无法超脱时间的我们只能在这整个世界的谜团下过活。
我们的目光越是看向前方,心就越是想找寻那遥远曾经的模样。
但你是否也曾像我一样,无数次在梦中与那些未解的传说一次次照面,却又在醒来后怅然若失。
那不曾亲历的往事,那不曾亲见的历史,那不曾亲闻的语言,那不曾亲触的宫殿。
一切的一切,又如何能不让人心驰神往?
这故事、这传说、这往事种种,都是绝版的风华,世间的。
因此我们决定写下这部书稿,给所有仍愿将目光投向那一段段风沙难掩的历史的你们。我们已离那些历史太过遥远,不曾亲历,无法回忆,只能用苍白的笔墨尽力书写在风中仍传扬的曾经。那些悲欢离合、国仇家恨是真的;那些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也是真的;那些金银珠玉,地下银河更是真的。
虽不能带你亲历,但我仍愿邀你一同探寻曾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发展过、繁荣过的古老文明。去看一看曾经在遥远的南美大陆上的神秘而优秀的文明,他们有着稍显怪异的生活方式,却拥有格外优秀的天文历法,还有能与大洋彼岸的埃及金字塔遥相呼应的玛雅金字塔。在茂密的丛林深处,又是怎样一点点破败,成为一段没人能够讲述的文明传说……
再去看一看骊山深处的那个无法开启的千古墓,做了千古一帝还不够,嬴政还要将他的帝国完整复制带入他的亡灵世界。用珠宝镶嵌而成星空,用水银铺就而成江河,用千百陶俑而成军队。去看一看这千百年来世界各地的帝王们为自己打造的死后乐土。铁木真随意埋葬的一方草原、法老为了重生而耗人力千万终成奇迹的金字塔……
又或是同你一起去瞧一瞧当年集普鲁士国王和沙俄几代王室的积攒而成的举世珍宝琥珀屋。闭上眼,琥珀发出的光芒仍会在你的眼前映出一片金黄明亮的柔和光芒。金黄浅红的琥珀无不散发着宝石一般的色泽,温柔又动人,描绘出你能想象得到的极致浪漫。那些宝藏由人类所汇聚,又因人类而遗失,令人忍不住为之扼腕。
再去瞧瞧与春秋战国同一时期却成长为一个我们不曾熟悉,同样拥有迷人又灿烂的历史的古蜀国。三星堆是那个文明留给我们的,一个发现奇迹的地方。无法理解的青铜神像,造型夸张却又笔触柔美完整的青铜面具。古蜀国曾拥有怎样一个完备又神奇的历史?
我们无法亲眼重见那些过去,但在纸面上,我期待能够将你领入那一个个满是神秘的过去。
那些被时间无情隐去的碎片,我们撷来涂展在纸上。在这场与时间的争斗中,我们绝不会轻言放弃。
且去阅读,且去一品那时间之手深藏的佳酿。
《谜案重重的王陵》
秦始皇陵:骊山脚下的皇陵
何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无论地宫的确切深度是多少,可以确定的是地宫的规模之庞大、结构之复杂,以及构造之巧妙必定是超乎想象的。《史记》中对于地宫寥寥几句的记述到底是司马迁对帝王陵墓极尽奢华的凭空想象还是确有其事呢?传说与史书赋予了人们对地宫之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想象,其含义究竟是什么呢?莫非地宫之中真的另有乾坤宇宙吗?
面对人们提出的各种奇思妙想和各种猜测,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给出了这样的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这个答案显然更加符合常理,也被广为接受。
而近年来的一些考古发现似乎进一步印证了这一推断。位于西安交通大学的汉墓就陆续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的壁画,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我们不禁猜测,秦陵地宫上部会不会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呢?而地宫下部则是否有着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呢?倘若真的如我们所勾画,那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秦始皇的灵魂
岂不照样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治着这里的一切?
北魏学者郦道元关于“下具地理”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
此外关于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还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但多少年来,这种用水银灌注江河湖海的说法也仅仅是一个貌似天方夜谭的神话,并没有太多人相信这个离奇的传说。谁能够想象在这座秦王地宫之下,水银灌注的湖海会是怎样一幅景象呢?
这种怀疑和猜想直至我们得出秦陵地宫汞含量异常的结论而发生了转折。专家的多次采样分析试验和遥感测量都不约而同地显示出——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出现“汞异常”。相反,其他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
毫无疑问,这意味着《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这似乎又给了人们一线希望,难道地宫真的宛如《史记》中所描写的这般光怪陆离,不可思议吗?
人们不禁好奇地追问,地宫之中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民间存在着许多的传说。流传广的说法是,秦陵的地宫内有水银所制的五湖四海,秦始皇躺在纯金打造的棺材里,游荡在水银制成的江河上,巡视着帝国的领地。当然,在真相不为人知之前,这些仍然只是传说。
秦始皇遗体是否依旧完好如初
倘若说真的如传说中的那样,秦始皇死后躺在金棺之中,于地下银河之上,那么历经千年的风霜,这位始皇帝的遗体是否也能像震惊中外的马王堆女尸那般完好如初呢?
虽然单从遗体保护技术来讲,如果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女尸能够很好地保存下来,那么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但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相传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臭味,为了防止臭味扩散走漏风声,赵高、胡亥立即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这样,经过50余天的长途颠簸。直至9月,尸骨终于运回咸阳发丧。
这些说法似乎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说的:“棺载辒凉车中……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这样看来,可能秦始皇的遗体在运送过程中就已经腐烂。若真的是这样,哪怕神仙也是回天乏术了,如今深埋地下,长眠于金棺之中的只能是一具白骨了。
但同时也有人猜测,秦始皇的遗体还有保存完好的可能性。首先从地点来说,秦始皇病死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西北)。这里的7月(丙寅日)天气还是比较凉爽的,不像今人所想象的那么酷热难熬。从乘舆的设备来说,秦始皇的遗体放在辒凉车里,即有窗牖的车,闭之则温,开之则凉。
再从秦始皇自身的条件来说,众所周知,秦始皇热衷于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而古代的方士往往会在丹药之中加入大量的汞,这也很可能就是秦始皇终致死的原因。但他体内的这些汞元素却阴差阳错地充当了防腐剂的作用,使得他的遗体得以防腐而可能长久保存下来。
当然这种种的猜测只能止步于此,直至我们发掘秦始皇陵,揭开这位帝皇的棺椁之时,才能得到解答。
以上这些谜团只是秦陵地宫众多谜团之冰山一角。我们对地宫的众多了解还只是止步于猜想和勘测,相信这一系列的谜团和疑云将会在未来揭开。
《神秘消失的宝藏》
项里村:破解项羽金锣的神秘字符
浙江绍兴柯岩街道的项里村,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项羽宝藏的传说。项羽于江东起兵前夜在项里村埋下了12面金锣,而找到这12面金锣的关键就是破译村东草湾山上所刻的神秘字符,破译了字符,就能找到宝藏。
曾有人开高价宣称掌握了字符的破译方法,也有人给出了各种不同的解读方式,12面金锣到底价值几何,埋藏何处,到现在还是一个谜……
2005年的夏天,浙江绍兴旅游局副局长鲁锡堂收到几封信,全是当地市、县有关领导转下来的,且都来自同一个人。该人在信中声称:谁给出150万元,他就马上解开项里村字符之谜,并宣称,并不是拿这150万给自己用,而是另有其他的用途。
为撩开神秘人的面纱,鲁锡堂根据信中提供的联系方式,与对方通过电话取得了联系。他觉得那个人说话一套一套的,似乎很精通某种古文化方面的知识,听起来挺像那么一回事儿。鲁锡堂说,除了他之外,市里还有不少人接触过这个“神秘人”,但他当时表示,暂时还不能透露有关“神秘人”的其他信息。
项里村:破解项羽金锣的神秘字符
价值150万元的破解密码,将有关“神秘字符”真实性的传言摆在了桌面上。鲁锡堂认为,在事实未完全弄清之前,对任何结论都不能轻易否定。因此,“神秘人”的狂言,鲁锡堂以及绍兴县旅游局等有关部门都有所重视。
但鲁锡堂当时还说:“不是说他要150万就给他150万,这要看是否能在里面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而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件事再也没有了下文。
如果只是破解字符就要150万,那这个字符下将隐藏着多么大的一笔宝藏呢?
草湾山位于绍兴著名风景区豆雾源尖北麓,海拔约70米,东西长400余米,山的西面是一座新修的项羽庙,山上覆盖着厚厚的灌木林,所以虽然山脚下就是项里村,但村民很少上山。“项羽藏宝图”就在人迹罕至的草湾山一侧。
神秘字符
字符所在的石块是一块不规则的五边形石头,呈拱形,青灰色,“趴”在山腰上,宛如一个巨大的龟背,大约长5米,宽处约有3米,窄处约有1.5米,石面上有淡淡的绿苔印。所谓的“项羽藏宝图”,就是刻在这块大石上的印记,是用锋利的锐器所刻,深7.8厘米,宽约5厘米,所刻的笔画都是横和竖,方方正正,有的组成几个大小不等的矩形。字符样式古朴,不似篆文,也不似金文,整个图形不像是写的什么字,酷似房屋的平面图。随着时光的流逝,整个字符的表面已很粗糙,各个笔画的边角也变得光滑。
如果这“藏宝图”为项羽所留,那它至少存在了2000多年,为什么就没有人揭开谜底呢?据当地村民介绍,草湾山上的神秘字符只是项羽所留“藏宝图”的一部分,当年项羽将“藏宝图”分开刻到了几块石头上,而想要真正破解这个“藏宝图”必须找到其他的“藏宝图”。然后将它们拼到一起,这样就能解开“藏宝图”的秘密了。如果真是这样,“藏宝图”到底是由几块组成呢?项里村的村民无人知道。
据称,村里也有好事者曾去寻找过“藏宝图”的其他部分,但终没有结果。目前被发现的就只有草湾山上那一块。
那么,12面金锣又是怎么回事?
项羽起兵铸金锣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宿城区)人。自称“西楚霸王”,把梁楚九郡当成自己的领地,其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
早期,项羽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项梁被秦兵杀死后,项羽带领起义的楚军继续反秦。秦朝被推翻后,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听“亚父”范增之言,放走了刘邦。后,项羽被刘邦的大将韩信围于垓下,自刎于乌江。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因叔父项梁犯命案,两人一同避难吴中,并曾有一段时间生活在会稽一带(即绍兴)。两人在项里村一带隐居,得当地村民庇护。
此后他们暗中积聚力量,招兵买马,很快募集了8000江东子弟在附近练兵,铸12面金锣日夜操练。起兵前夜,项羽为报答村人,命士兵在山上连夜埋下12面金锣。
在绍兴当地新近出版的一套鉴湖系列图书中,对项羽和项羽宝藏的传说更有详
细记录,书中写道:“为了反秦,项羽与叔父项梁在项里一带召集旧贵族子弟8000余人,用12面金铜锣,鸣锣教战,习武练艺。这12面金铜锣精工细作,别具一格,分别用80%的黄金和20%的黄铜合铸,锣大如轮,声洪音清,背面铸有12生肖图,价格不菲。时间过得飞快,项羽要告别项里百姓了,他决定将12面金铜锣留给项里,于是命令士兵深夜在项里草湾山附近挖坑藏锣,然后又在草湾山上凿下了字符。如
果谁能认得此字,便能找到那价值不菲的12面金铜锣。”
在绍兴县越国文化博物馆,《康熙会稽县志》上有一段文字记载:“项梁、项籍杀会稽首殷通,举兵于会稽。这里所说的会稽就在绍兴附近,而项籍就是项羽本人。
两千年前项羽和他叔叔项梁杀了会稽县首领殷通,起义造反。”
村里几位老者说“项里村”的村名也是根据项羽而起的,不仅如此,项里村内还修建了一座项羽庙,当地百姓尊称他为项羽菩萨。据说这一习俗已延续了几百年。
为项羽修庙,这在全国各地也是屈指可数的。种种迹象表明,项里村与西楚霸王项羽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联系。
如果以上这些都是事实,那大若车轮的12面金锣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呢?
1973年以来在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了大量的战车,相当一部分战车车轮的直径在1.4米左右,如果说锣大如轮,那么项羽当年埋藏的12面金锣,每一面金锣的直径也应该在1.4米左右,这么大尺寸的锣即使是在今天也是比较少见的。
铜锣的中央部分略高,它的大小、厚薄与锣的面积比例,决定锣的音调的高低,低频锣发出的声音沉闷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当年项羽铸12面金锣目的就是利用锣声操练军队,但是专家对于秦朝末年锣的制作水平产生了怀疑。
根据当时的工艺做到1.4米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一个1.4米的锣大概有一百五六十斤,如果仅靠当时的技术水平来完成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许多人以为铜锣是铸造出来的,其实铜锣原始的加工工艺是用铁锤敲出来的,
现代化的生产普遍采用了空气锤,现在铜锣的直径可以加工到1.5米左右。专家认为秦代末年的加工工艺,锣的直径多也不过七八十厘米而已。
项羽埋藏12面金锣这个传说让现代专家怀疑的不是制作工艺,而是锣的含金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如果将红铜和锡按一定配方熔炼,就会得到响铜。闻名世界的曾侯乙编钟就是用响铜铸造而成的。铜锣之所以能敲响,也是因为它是用铜和锡的合金加工而成的。的铜锣的配方是铜占77.5%,锡占22.5%,这个配方一直延续至今。如果是80%的金加20%的铜,这个锣就不会响了,而且会特别软。
由于黄金的硬度很低,含金量达到80%,锣就敲不响了,它也就失去了练兵传递信号的作用。难道西楚霸王当年给项里村百姓留下的不是金锣,而是12面直径不到1米的铜锣吗?
如果不是锣,那么当年项羽用什么指挥部队传递信号呢?中国古代有一个词,叫作“击鼓鸣金”。指挥部队的有两件信号型乐器,部队向前冲锋的时候是用鼓,撤退的时候是用金。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和考古发现,金指的是于。
在湖南省张家界博物馆,其镇馆之宝就是国家一级文物虎钮于。
这尊战国时期的青铜于重4.4公斤,高42厘米,椭圆盘首,肩部突出,腹部向下收缩,呈椭圆柱形,中空。顶部中央铸有一只老虎,虎的耳目清晰,张口露齿。
尾巴微翘,末端卷曲,造型栩栩如生。虎钮于的壁比较厚,敲击它时发出低沉的声音,能传出很远的距离,项羽鸣金收兵用于军乐的于敲击的就是于。
但是于和金锣两者之间相差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传说中项羽的藏宝是12面金锣,而不是于呢?音乐研究所专家的一席话点破了其中的奥秘。
试想一下,当地老百姓没有考古知识,完全想象不到于会是什么东西,如果要让这个故事口口相传代代流传下去,就要有一个通俗易懂的说法,于是,讲故事的人就用另一个响器的名字代替了于,也就是锣。所以,传说中的锣指的是相当于锣的响器于,而不是我们今天的锣。
这样的结果真的有些出乎意料,假设西楚霸王项羽当年在草湾山埋了宝贝刻了藏宝图,那也不会是12面金锣,只能是12个青铜于,但这只是一个假设。
因此,民间对于那张藏宝图的解释方法越来越多,有人也怀疑这不是一张完整的图,在山上还有另外一张或者几张,到底这图里还暗含有多少八卦玄机呢?
众说纷纭中的探宝解读
两千多年来,时时有人在山上发现该字符,但至今没有人能解开字符的含义。
据说明末清初的绍兴著名学者张岱曾在草湾山一住数月,企图解开字符之谜,但终究未能如愿。张岱是明代的文学家,他出身仕宦家庭,晚年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仍然坚持著述。张岱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他爱好广泛,颇具审美情趣。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既懂音乐,又谙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当深厚;喜欢收藏,鉴赏水平很高;精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求至善至美。这样一个有大学问、真见识的名家都未能解开字符的奥秘,可见其难度之高。
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藏,还是要回到历史去寻求答案。项羽到底有没有到过绍兴
项里村呢?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的描述:项梁(项羽叔父)杀人,与籍(项羽)避仇于吴中。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项里村的一些读过《史记》的村民解释说:“《史记》中提到秦始皇曾游历会稽,这个会稽就是我们旁边的会稽山,我们这个村离会稽山也就十几公里。既然《史记》中都提到项羽看到了秦始皇游历会稽山,那项羽在我们村生活过就是有可能的!”
但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却指出:“项羽不可能在绍兴项里村生活过。”葛教授介绍说:“《史记》中提到的‘会稽’指的并不是绍兴的会稽山,而是当时的‘会稽郡’,这个郡主要包括今天的江苏南部和浙江大部分。”
但这也不足以否定项羽在项里村居住过的说法。葛教授进一步解释说:“当时项羽跟随其叔父项梁避难‘吴中’,这个‘吴中’指今天的江苏苏州一带。而苏州在战国时期是为楚国的属地,那里生活着很多楚国的旧部,所以作为楚国大将后代的项羽就在苏州地区避难。而且楚国的旧部在当时苏州地区还很有势力,他们多数都生活在城里。项羽和项梁为了招集起义军马,自然会跟他们在一起,也就是生活在苏州地区,跑到浙江项里村那个偏僻的小山村去招兵买马是不可能的。”
由于神秘符号是基于民间传说推测出来的,专家认为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有时候民间传说也能提供一个重要的线索,有时传说也不是空穴来风,只是需要适当的解读而已。
根据宝藏图的字符,已经有人概括出几句话,将藏宝图的秘密破译了“庙前庙后、三角田头、三眼桥头、三岔路口有12面金铜锣”。
那么这个地址具体在哪儿呢?有一个研究乡村项羽文化多年的村民到山上周边附近考察,后做出判断,项羽当年埋藏的宝藏可能就在项里村村口的一口枯井下,但枯井早已被新修的水泥马路填平。
这个村民认为,破译句中的“庙前庙后”,就是说宝藏在项羽庙的前后;“三角田头”是在项羽庙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三角的田地;“三眼桥头”的位置起初难倒了他,在村子附近找遍了,也没有发现有“三个眼”的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项里村的老者说,村头小河的项羽庙附近有一座3个桥洞的小桥,后来修路拆掉一个洞,于是,“三眼桥头”这句话也迎刃而解了 它就是现在项王庙旁边的只有两个桥洞的小石板桥,桥下是清澈见底的小河流。所说的“三岔路口”更好找,就是石板桥附近的一个三岔路,现在被修成了2米多宽的水泥路,贯穿整个村子。
他根据破译的词句,分析出藏宝地点是在村口水泥路的住宅区边上,但他一直也没有去实地挖宝。可能觉得自己只是推测,也没把握吧!不过当项里村的村民得知这个推测的地点后,也是不置可否。有一个村民说他家20世纪80年代在马路边上盖房子时,挖了一米多深的地基,也没有发现有什么金锣。
多少年来,项里村的村民不厌其烦地传说着“项羽宝藏”的故事,但是当“宝藏埋藏点”有了着落时,他们却不为所动,连“挖开马路看一看”的想法都没有。
刻有神秘字符的石头依然在草湾山里安静地守候着,它守候着的可能不是一笔宝藏,但一定是有关宝藏的那一份神秘。
南澳岛:皇帝与海盗的传奇
相传南澳岛上藏有富可敌国的巨大宝藏,金银珠宝不计其数。关于宝藏的说法
从宋朝末年就开始在南澳岛流传,到了明代,又出现了海盗藏宝的传说。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寻宝者纷至沓来,但结果都一无所获。南澳岛上到底有没有宝藏?如果有宝藏的话,在这个面积仅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岛上,这么多的财宝又会藏在哪里?
据《南澳志》记载,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5月,赵昰在福州称帝,由于元兵进逼,11月与其弟等逃亡南澳,在澳前村东面修建行宫住下,太子楼便是当时的行宫之一。随从还在东南面沙滩上挖了三口井:供皇室饮用的“龙井”、供文武官员饮用的“虎井”、供将士军马饮用的“马井”。
小皇帝赵昰和他弟弟赵昺逃亡至南澳岛后,眼看追兵步步逼近,决定在离开之前,把一部分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留在南澳岛,并在藏宝地附近的石壁上刻下文字,方便日后寻找。可惜的是,小皇帝终在元军的追杀下投海自尽,埋藏的宝藏遂成千古之谜。
南澳岛位于广东省和福建省交界的洋面上,由大小23个海岛组成,人称“潮汕屏障,闽粤咽喉”。或许正是因为占据了这样重要的战略要冲,宋代末帝才选择了这里作为行宫。
在岛东南部的云澳湾有一组雕像,雕像表现了南宋小皇帝赵昰兄弟与大臣陆秀夫等人在南澳岛生活的场景。不久前,当地旅游部门在为这组雕像群清理地基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古建筑遗址。
同样是《南澳志》的记载,南宋末帝曾经在南澳岛居住了15天,如果眼前这个遗址是小皇帝居住过的太子楼的话,这就与民间的传说不谋而合了,因为传说中的藏宝地就在离太子楼几十米远的一堆巨石中,但要想获取巨石中的宝藏,必须破解这组摩崖石刻上的文字。
因年代久远,石壁剥蚀严重,现在巨石上总共留下了35个文字,而且字迹残缺不全,很难辨认,也几乎让人难以读懂。当地人也传说宋皇室离岛时,曾于石室内藏有金银财宝,若有能将石壁上的文字念成文,释其义者,则石壁会自动开启,里面的宝藏归他所有。时至今日,石壁上文字历历在目,但太子楼藏金仍不见被取走。更加巧合的是,就在距离石刻和太子楼遗址200米的海边,有一口古井,相传是南宋小皇帝逃到南澳岛时挖掘的,后人称作“宋井”。虽然古井与海水相隔咫尺,但井中涌出的却是甘甜的淡水。这口古井就是史料中记载的龙、虎、马三井中的马井。
而且,当初在清理宋井的时候,文物部门发现了许多宋代瓷器碎片和宋代铜钱。考古证明,这一带正是当年南逃的南宋小皇帝居住和活动的地方。
在南澳及周边地区,一个关于“沉东京,浮南澳”的传说流传了好几个世纪,几乎妇孺皆知。相传,在今天南澳以东的海面上原来有一个岛,岛上曾经有一座名为“东京”的城市。不知什么时候,这个岛沉入了海底。与此同时,另一个岛则浮出了海面,这就是今天的南澳。
但在南澳,无论年轻的还是年长的,对这句话,都只是听说。关于沉东京,有学者认为,东京城是南宋末年小皇帝逃亡时在这里修建的行宫。在南宋皇帝的逃亡路线图上,我们看到小皇帝确实曾经到过这一带。
南澳县博物馆还陈列着一件更有说服力的文物古壶,它的标签上写着宋代。这把壶可以说是探解宋代行宫的一把钥匙:一是因为这把壶出在传说中的沉东京城的位置;二是壶上的龙纹造型,在中国古代,龙是皇室专用的纹饰,那么,宋代皇室的宝藏与沉东京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神秘消失的文明》
玛雅文明
叩问丛林:永不腐朽的编年史
诡异的有字天书
16世纪中叶,西班牙殖民主义者顺着哥伦布的足迹,踏上中美洲土地,来到了玛雅部落。玛雅人向西班牙任主教兰多介绍了自己的文明。兰多被玛雅典籍中记载的事情吓坏了,认为这是“魔鬼干的活儿”,于是下令焚毁全部玛雅典籍。
经过这番浩劫之后,玛雅人一下子神奇地失踪了,他们灿烂的文化也随之成了迷。
在经历了西班牙传教士疯狂的焚书、时间的变迁和气候的反复无常后,只有三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前的玛雅象形文字手稿幸存下来:《德莱斯顿古抄本》《科尔特斯古抄本》和《佩雷斯古抄本》。其中,《德莱斯顿古抄本》主要是一篇关于天文学的论文。《科尔特斯古抄本》原本是一本占星术教材,用以协助神职人员进行预言。《佩雷斯古抄本》遗留下来的部分章节是有关仪式方面的。遗憾的是,三部存留下来的著作中没有一部是关于历史的。
300年后,年轻的美国外交官斯蒂文写了一本《旅行纪实——中美加帕斯和尤卡坦》激起了人们研究玛雅文化的热潮,于是不少人致力于研究16世纪西班牙的那场浩劫后,仅存的三部玛雅典籍和一些石碑、壁画等,然而,玛雅的文字是那样古怪,那样难懂。数百年来,这三部像天书一样的玛雅典籍,吸引着无数想要“打开”它的人。
经过研究,人们发现,虽然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埃及和印度就相继出现了书写文字体系。然而在美洲大陆上文字体系的出现,似乎比其他大陆的古代文明晚得多。根据传统的历史学与考古学的说法,美洲文字的历史不超过2300年,而玛雅文字的历史则更短。早的美洲文字由墨西哥中部奥克萨卡山谷中的萨巴特克人创造,而玛雅文明是萨巴特克文明之后才崛起的,真正的玛雅文字被认为是在公元2世纪之后才出现的。
公元250年至公元800年,也就是玛雅人的古典时期,他们在神庙中建立起许多巨大的石碑,这些石碑上布满了用雕刻和绘画书写的碑铭。由于从未发现过这段时期之前的玛雅文字,因此考古学家推断,这些玛雅人的华丽语言可能借鉴了其他的中美洲文明。由于萨巴特克文字出现的时间比玛雅文字出现的时间早很多年,而且,玛雅文明的发祥地距离萨巴特克文明的活动地区很近,所以许多考古学家猜测,玛雅文字也许受到了萨巴特克文字的影响,甚至就是起源于萨巴特克文字。
玛雅文化中,块记载着日期的石碑是公元 292年的产物,发现于提卡尔。从此以后,玛雅文字只流传于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5世纪中叶,玛雅文字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字就是循着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的。
玛雅人有着完整的、自成体系的书写文字,他们的象形文字体系由许多颇为复杂的图形符号组成,符号共有 800多种,大概 3万多词汇,语言之丰富令人惊讶。
这些文字一般是刻在石柱、祭台、金字塔、碑碣和陶器上,此外还被写在树皮和鹿皮纸上。可惜的是,在西班牙人征服中美洲的过程中,成千上万本写在树皮上或鹿皮纸上的玛雅手稿被视为异端,尽数烧光了,目前只有三本幸存下来。它们成为破译玛雅文字的难得线索。
现在,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静躺了上千年、曾被谣传为是“外星人之语言”的玛雅古文字,经过几代学者的辛勤努力,他们所使用的 800个象形文字,已有四分之一左右被解译出来。这些文字主要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字、方位、颜色以及神祇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书籍的纸张以植物纤维制造,先以石灰水浸泡,再置于阳光下晒干,因而纸上留下一层石灰。虽然现代还有 200万人在说玛雅话,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和谐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可以比较探讨出其中的异同来,但我们对整个玛雅文字的解译,依然力有未逮。
1963年,苏俄语言学者瑞•克洛鲁夫,成功地将碑文分门别类,以统计学的方式来处理和分析,从这些不同的类别中,归纳出相同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不像英文那样用 26个字母组成,而是文字每个字都有四个音节。克洛鲁夫终于成功地看懂了几个文字。接着,苏俄数学研究所的斯尔 •索伯夫和巴基•斯基洛夫使用电脑,利用庞大的资料文字(约 10万字)成功地解读了一篇文章。其基本的内容有宗教仪式、气象现象和农作物等。
1966年,有人根据已认出的这些玛雅文字,试译了奎瑞瓜山顶上的一块玛雅石碑,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它竟是一部编年史。据透露,编年史中记有发生于 9, 000万年前,甚至 40, 000万年前的事情。可是 40, 000万年前,地球还处在中生代,根本没有人类的痕迹,难怪那些欧洲的宗教狂人认为所介绍的玛雅文明是“魔鬼干的活儿”了。
神秘的缪斯之歌
西班牙殖民者对玛雅典籍的破坏使得玛雅的文字系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以至于研究玛雅文化的专家学者不得不另辟蹊径,从西班牙语文献中捕捉玛雅文化的蛛丝马迹。在这些文献中,《契兰•巴兰》(Chilan Balam)丛书富有代表性。
西班牙人征服玛雅地区后,传教士们就强迫玛雅人接受西班牙语。他们虽然允许玛雅人说自己的语言,但要求记录书写时却必须完全采用西班牙文字系统。他们希望以这种方式终促进玛雅人皈依天主教。
玛雅人在无奈中采取了“曲线救国”的办法。那些原来希望被用来为天主教宣扬教义的西班牙字母,现在被用以记录玛雅人的历史和文化。《契兰•巴兰》丛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这套丛书是由许多村庄各自的史书组成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用欧洲人的纸张、西班牙文的字母,写玛雅人的语言,记录玛雅人的历史和文化。
所谓 Chilan Balam,直译是预言家。预言家指玛雅祭司集团中的一种,他们能经常与神沟通,将神的启示或谕告传达给人们;他们还能占卜,预言未来的天上人间之事。整个书名可以意译为通神者说神,讲解各种神秘的知识。它可能是那些幸存的掌握文化历史的玛雅人,向他的同胞讲述自己民族古老的知识。
《契兰•巴兰》丛书有许多本,每本都是写某一个村镇。比如,《马尼的契兰•巴兰》(The Book of Chilan Balam of Mani),就是在马尼村写成的。现在知道的有十一二本《契兰•巴兰》的片段,这些文献的内容非常丰富。有预言、神话、祈祷,有首领的考试、仪式,有天文学资料、咒语、歌曲,还有时事记录(比如,处决、流行病等),重要的是,还有对玛雅古代历史的编年概述。
西班牙人在征服玛雅地区之后,虽然禁止了玛雅文字的使用,并开始强制推行拉丁文字,但一些玛雅的祭司仍偷偷地以玛雅文字抄写一些古老典籍,其中一份《波波尔•乌》的手抄本于 1702年为一位神父法兰西斯可•席梅内兹在危地马拉一个小镇奇奇卡斯德南哥发现。席梅内兹并没有将之烧毁,反而将它抄写下来,又将之翻译成西班牙文。席梅内兹神父的手抄本与翻译本一直被世人遗忘在危地马拉市圣卡洛斯图书馆的一处角落,直到 1854年才由 Brasseur de Bourbourg 及 Carl Scherzer
发现。两位发现者在几年后出版了法文与西班牙文的翻译,为《波波尔•乌》在世间流传的开始。
《波波尔•乌》或者叫作“昆切书籍”是南部玛雅地区记录当时状况完备的图书之一。它保存下来的部分是当时的宇宙起源学说、宗教、神话故事、移民历史以及昆切的历史,他们认为昆切地区的人民是南部高地中有力量的人种。《波波尔•乌》记载:此处记述了如何一切处于悬止,一切平静,处于静默;一切静止,寂静,而天穹的领域是空洞的。
《波波尔•乌》语言与文字风格的优美暗示出由于西班牙的入侵而造成的昆切
文化的湮灭,这正是我们今人所遭受的文化不幸。有人认为席梅内兹的手稿与原始的内容有出入,明显的部分就是将后来危地马拉的西班牙政府描述为先前玛雅统治者的继承者。虽然如此,它仍是记录保存玛雅文化的重要资料。它不仅记载了书中原有的许多玛雅神话和史诗,而且也多少反映了外来文化人对玛雅文化古迹的观察心得。从形式上讲更为规范有序,从内容上讲也更加连贯易懂。
总之,《契兰•巴兰》和《波波尔•乌》这两本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玛雅文献核心的奇书,成为学者们参考多的资料。这两本书,各有特点,但是在性质和内容上具有一种共性。一本是圣书,另一本是占卜者的预言。它们都是得自于玛雅祭司集团的真传。正是因为这个具有专业性的来源,增加了它们的权威性。书中记述的那些久远的神话、编年的历史大事、天文学知识以及那些曾一度秘传于小圈子内的仪式知识,是无法在现代玛雅人的生活中观察到的,也是有价值的。
玛雅文字文化的湮灭,这正是我们今人所遭受的文化不幸。有人认为席梅内兹的手稿与原始的内容有出入,明显的部分就是将后来危地马拉的西班牙政府描述为先前玛雅统治者的继承者。虽然如此,它仍是记录保存玛雅文化的重要资料。它不仅记载了书中原有的许多玛雅神话和史诗,而且也多少反映了外来文化人对玛雅文化古迹的观察心得。从形式上讲更为规范有序,从内容上讲也更加连贯易懂。
总之,《契兰•巴兰》和《波波尔•乌》这两本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玛雅文献核心的奇书,成为学者们参考多的资料。这两本书,各有特点,但是在性质和内容上具有一种共性。一本是圣书,另一本是占卜者的预言。它们都是得自于玛雅祭司集团的真传。正是因为这个具有专业性的来源,增加了它们的权威性。书中记述的那些久远的神话、编年的历史大事、天文学知识以及那些曾一度秘传于小圈子内的仪式知识,是无法在现代玛雅人的生活中观察到的,也是有价值的。
《神秘消失的古国》
楼兰:历史与传说中的神秘国度
在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泊洼地的西北边缘,有一个风沙肆虐的沙漠地带。楼兰城的遗址就静静地躺在这个几乎完全被沙丘所淹没的、死寂的世界中。千年的烽燧、古怪的雅丹地貌、漫天的绝域风沙,还有时隐时现的罗布泊,交织构成了一个神秘莫测、充满异域风情的西部传奇。
历史总是轻易地抛弃她曾经的宠儿。楼兰,这个昔日绿草遍地、人流如织的繁荣故城,在公元4世纪以后,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留下的只是“城廓巍然,人物断绝”的不毛之地和待后人破解的千古之谜。可是,直到1000多年之后,楼兰才终于回到了人们的视线里!而这一次,它是以一种突然闯入的方式再次登场,让世人为之惊诧不已。
这是一个打着考古旗号行强盗之实的瑞典考察队的不经意发现,20世纪初的某一个阳春三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发现了消失了千余年的城市楼兰。100年来,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不断地破解楼兰之谜,但至今仍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建起了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后来又因何遗弃了它。
种种的猜测,无穷尽的假设,在显示了科学家探求未知的孜孜不倦的态度之余,却又勾起了人们探秘虚幻的猎奇心理。关于楼兰的谜团有许多,这些都是一个世纪以来悬而未决的疑点。楼兰,可谓一个活在历史与传说中的神秘国度。
沙漠中的惊世发现
1895年2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率一支庞大的驼队来中国的罗布泊地区考察,打破了罗布沙漠的沉寂。在考察过程中,队伍刚刚深入罗布泊不足10公里就遭风沙袭击,百十号人几乎丧失殆尽,亏得一只水鸟将他引至一小水潭边,他才幸免于难。从此赫定坚称:“这里不是生命所能涉足的地方,是可怕的‘死亡之海’”。
但是斯文•赫定并没有畏惧“死亡之海”,不久,他再次率领探险队进入孔雀河下游的罗布泊荒原,这次他决意打通从中亚到西藏的道路。
斯文•赫定的第二次罗布泊荒原之行则充满了戏剧性:1899年9月,斯文•赫定在瑞典国王奥斯卡和百万富翁贝尔的资助下,开始了对塔克拉玛干的第二次探险。斯文•赫定一行驾小舟沿叶尔羌河进入塔里木河,抵达若羌绿洲。1900年2月,他又组织一班人马向罗布泊荒原进发,3月29日深入到罗布泊西北岸。
在完成考察湖泊游移项目启程退出罗布泊的前一天,中国维吾尔族的探险队员奥尔迪克发现用来挖水的铁铲丢在了前一夜的宿营地!茫茫沙漠,水是性命攸关的东西,而铲又是他们的挖水工具。斯文•赫定不得不命令奥尔迪克回去寻找。奥尔迪克强忍饥渴立即出发,幸运地找到了这把铁铲。就在返回途中,突然狂风大作,飞沙打在脸上使他无法睁眼,他迷失了方向。当风暴停息之后,奥尔迪克面前出现了一些高大的泥塔和房址,起初他以为这是“海市蜃楼”,但走近一看,才发现这是一座被风沙湮没的古城废墟。映入他眼帘的,不仅有残垣断壁、巨大的房梁,还有遍地的碎陶片和浮露于地表的佛珠、铜钱等。
第二天,奥尔迪克找到了队伍。当斯文•赫定从斯文•赫定,(1865-1952年),瑞典探险家、作家,出生于斯德哥尔摩,楼兰遗迹的发现者奥尔迪克手中接过那几片木雕残片时,有多年探险经验的他立即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项使自己闻名于世的重大发现,斯文•赫定当场由于兴奋过度而惊叫起来。这位探险家用颤抖的手挥笔记录了这一心情:“这些精巧的蜗卷纹和草叶纹雕刻使我眼花缭乱了,这果然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历史将铭记这一伟大的日子:公元1900年的3月29日,这是一座充满传奇与智慧的人类文明宝库又一次回归历史舞台的日子。
尽管斯文•赫定当时尚不能完全断定这座荒废多年的古城究竟在什么地方,为
什么又会湮没在滚滚沙尘之中,落得如此萧索的结局,但是职业的敏感使得他注定在历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伟大的发现总是伴随一些小插曲。由于他们所剩余的水已十分有限,而匆忙前往发掘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了生存,他们将考察楼兰的计划留到第二年春天。1901年3月,斯文•赫定就迫不及待地重返沙漠寻觅那座神秘的古城。但是事情并不那么顺利,他们面对的是一望无际、浩瀚如海的茫茫沙漠,上次因为机缘巧合而遇到的古城遗迹再一次神秘失踪!在苦苦寻找却毫无线索的情况下,斯文•赫定及其队友都打算放弃了。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斯文•赫定一行在疲惫不堪地穿越一片低矮的雅丹地貌区域时,发现了许多古代烽火台,这条烽燧线一直延伸到罗布泊西岸一座风沙湮没的古城,这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那片废墟!
由于这一次带有明确的目的,他们立即“在泥塔底下支搭帐篷”,在古城内13个地点大肆盗挖起来。就这样挖掘了一个多星期,他们获取了大批汉魏古钱、一枚罗马钱币、一枚于阗钱币、各类精美的丝织品、颇具中亚希腊化艺术风格的雕花建筑构件。其中一件带有木雕小佛像的佛殿建筑饰件,十分精美,迄今仍是中国境内发现得早的佛像艺术品。重要的文物当属那些魏晋木简残纸。魏晋书法真迹流传至今者寥寥无几,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珍宝,而赫定在遗迹里一次发掘所获就达150余件。根据赫定带回的卢文和简牍上的“Kroraina”一词,德国语言学家研究后确认:这片废墟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后又销声匿迹的楼兰!
消息一经传出,立即轰动世界。此后,楼兰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著名的考古圣地之一,楼兰古物成为欧美和日本探险队激烈争夺的对象。1906年和1914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两次到楼兰考察挖掘,发现了附近十几座城址、寺院、住宅遗址等。
1909年3月,日本大谷考察队的桔瑞超进入楼兰,并发现距楼兰遗址40多公里处的海头古城,获得新的重要文物——前凉西域长史李柏的信稿。之后,美国的亨廷顿和瑞典的布格曼探险队先后到过楼兰,均有所发现。
就这样,楼兰,这个被沙漠湮没千年的文化古城,竟然被外国的盗贼率先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伴随着出土文物的不断增多,古楼兰的轮廓也渐次清晰展现于世人面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