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912937
《超越自我——我的黑白世界》
1.中国棋院前院长陈祖德自传,彰显一代棋圣的自我成长与人生智慧
2. 陈祖德逝世五周年纪念珍藏版
3.送给每一个围棋爱好者、围棋孩子以及家长的诚挚礼物
本书是著名九段围棋手、三次全国围棋冠军获得者陈祖德写的一部自传,收录了作者弥足珍贵的照片、棋谱,生动地记叙了他的围棋生涯和征战历程,全方位地展现出一个棋坛名宿超越自我的人生历程。另外,作品生动地记叙了我国围棋事业的发展以及中日两国围棋手友好往来的情况,绘声绘色地刻画了众多我国和日本围棋高手的鲜活形象,披露了作者与周恩来、陈毅、李立三、廖承志、方毅等领导同志接触、交往的动人情景,透露了一个围棋高手的内心,既充满喜悦,又道出辛酸,但充满了不倦追求、超越自我的正能量。同时,书中也将当年众多著名棋手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值得读者细心品读。
作者是在做了癌症手术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毅力写成这本书的。全书文笔流畅,感情真挚感人,表现了一个优秀围棋手高尚的精神境界以及他对祖国、对围棋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章 / 人生的阶梯
第二章 / 启蒙老师
第三章 / 陈毅和李立三
第四章 / 冠军的摇篮
第五章 / 初露头角
第六章 / 2.5 比 32.5
第七章 / 因为我年轻
第八章 / 国.耻
第九章 / 初渡东瀛
第十章 / 合肥鏖战
第十一章 / 五战五胜
第十二章 / 苦斗梶原
第十三章 / 动荡中的棋赛
第十四章 / 我多么希望……
第十五章 / 恩人与恋人
第十六章 / 廖承志代表团
第十七章 / 喜事和丧事
第十八章 / 失败还是胜利
第十九章 / 北京—巴黎
第二十章 / 重新获得世界
后.记
二十年后再写后记
附录
我很喜欢陈祖德这一家子——冰.心
陈毅同志的女儿给陈祖德的一封信——丛.军
棋道与人道——陈祖芬
探索人生真谛
严文井
读了祖德的这本书,我生出一些感想。
我很佩服祖德那种精神。几年前,他生过一场使人提心吊胆的大病。按理说他应该退下来了,可是不。他不但未退,反而迎了上去,跨进一个他不很熟悉的领域,进行新的拼搏。这部传记文学就是他从事写作的个成果。这个久经沙场的棋手又一次超越了自我。
这部书具有多种意义。
这是一部近代的,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中国围棋发展史。即使不懂围棋,我们也会关心这个历史:为什么围棋在它的故土反而衰落了;为什么近三十年它又走上兴旺发达的道路;为什么在这条路上它又不是一帆风顺,一切完满;是些什么因素使得近三十年来中国又出现了一大批围棋高手;在风云变幻的三十年里,这些高手的日子又是怎么度过的,等等。
这更是一部生动的文学作品。上面提到的那些曲曲折折,实际是一个个波澜起伏的故事。下围棋的是人,支持围棋事业的是人。祖德善于描写人。他的热情叙述,一会儿让我们开心,一会儿又让我们揪心。
这部作品里包含了许多纪念碑式的章节,是祖德专门为一些历史人物建立的独特的纪念碑。他们的形象被祖德再现出来,无论是工笔肖像,还是粗粗勾勒的侧影,好像都是活的,仍旧像祖德当年所见到的那样。祖德感激他们,让他们永生在自己的书里。
更可贵的是:这本书公布了一个围棋高手的复杂的内心。这颗心充满了喜悦,也体会了不少辛酸。祖德的思想在持续的战斗中不断升华,终于悟出了一个人生真谛。他在给我的一封信里写道:“我认为不仅是一个围棋手,任何一个运动员,要夺取桂冠就需要超越自我。比赛时什么杂念都不能有。作为一个棋手,要不断提高,不断突破,也必须超越自我;一个棋手在面对后起之秀时,同样需要超越自我,才能大度地欢迎别人战胜自己。人的一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弱点,不断地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中得以进步的。”
说得多好啊!祖德道出了一个真正的人的内涵,一个真正的斗士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一个人即使一辈子打着各种辉煌的战旗,也变不成斗士,不配被称为斗士。正如那些使“盘外招”来取胜的人一辈子变不成棋手,不配被称为棋手一样。
祖德结合前辈的经验,加上自己的体会,深刻地悟出了人生的拼搏之道,首先是在于如何对待自我。他找到并抓紧了这个主题。
我认为,这是个对很多人都有意义的主题。“超越自我”是一种只有不倦追求才能触及的很高的精神境界,又是一个几乎没有止境的困难历程。无尽的矛盾中包含着自我的矛盾,可是还得以有尽之生,带着矛盾、迎着矛盾往前奔去。这就是真正的人所得到的人生真谛。读了祖德的书,我仿佛也有所省悟,但对于许多过程我还得像他一样,在奔走的路上继续探索和思考。
希望祖德继续写下去,他能写的书还会有许许多多。
1985 年 1 月 29 日
火车隆隆地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我倚着车窗看着田野和树木快速地向后倒退,消失。
1960 年的老式硬卧车厢中每一格是八个铺位,每个人所占的空间很小,从空气污染的角度来说,这里是大大超过标准了。把车窗打开透透气吧,大量的煤灰伴随着新鲜空气一起倾倒进来。旅客们在那狭小的天地中挤成一堆一堆的,习惯地、心安理得甚至优哉游哉地喝茶、抽烟、谈笑、打牌……当人们不知道车厢的每一格可以改成六个铺位的时候,当人们只知道每一格从来都是八个铺位的时候,人们对车厢便别无所求。车厢好似一个流动的茶馆,又是一个免费的尤其是免去一切等级差别、行业偏见、利害关系的交际场所。各个不同的、素不相识的人相聚在一起,彼此可以了解自己所不熟悉的各行各业,还可听到形形色色的新闻。这是复杂的社会中相对单纯的一个空间。人们的谈话是平和的、自由的、友好的。拥挤的车厢可以使很多陌生人一见如故,就如孩童们初次见面就成为好朋友似的。然而到了目的地,大家各奔东西,车厢中结识的伙伴就成为人生旅程中昙花一现的朋友。
就如战士不能没有武器一样,棋手出门总要带上棋子。火车一开动,就摆开了“战场”。车冲锋,炮轰鸣,黑白两军杀将起来。一会儿,“战场”就被旅客们团团围住。棋艺爱好者观战总喜欢指指点点,发表自己的高见。但当这些观战者知道对局的是一些棋坛名手时,他们就专心观看,不再说话。或许是不敢说话,也顾不上说话了。我是酷爱下棋的,每次旅途中,不论是在火车、轮船还是飞机上,我都不喜欢闲聊,更不愿玩牌。但这是我次远离家乡,是我次到首都去参加我盼望已久的全国比赛,我无心投入到“战场”中去。各种思绪像涨潮似的汹涌而来,又在不知不觉中悄然退去。涨潮,退潮;涨潮,退潮。我的心田便像一片湿淋淋的、撒满了贝壳的沙滩,充满了甜蜜的怅惘和梦幻般的激动。
我把脸转向窗外,看着那广袤无际的田野,真觉得好似一幅大自然的风景画。尽管火车声嘶力竭地尽了它的能耐快速奔跑着,但它总是摆脱不了这幅没有尽头的风景画,好像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又好像我怎么也摆脱不了各种思绪的时涨时落。
我把视线从车窗外移向车厢内,辽阔、无垠马上变成狭小、拥挤。我不由回想起造船厂那五十来人的大房间,还回想起比那更早的一次下乡劳动。那回很多同学挤在一节棚车里,一个紧挨着一个,犹如火柴盒里的火柴棍。在车厢的一个角落里还放着一个南方的马桶,好像生怕这节棚车中的气味还不够似的。即便如此,同学们一路上只是说笑,好像天下只有坐棚车的人快活。
火车在隆隆地奔驰着。在我们这一节车厢中有上海三项棋的男女老少众多棋手。在围棋选手中有我的同辈吴淞笙和赵之华,还有我的老师刘棣怀和王幼宸。二老是我尊重的老师,看着他俩端坐在车厢中,一种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想,不久徒弟和师傅在赛场上要真刀真枪拼了,如果我输了,那没话可说。如果我赢了呢?我不由又朝二老看去,看着两位将近古稀的老人,心中产生了歉意。我次感到比赛是带有残酷性的。
本来,上海队中还有一位老棋手,即汪振雄先生。出征前不久的一天,汪振雄先生去襄阳公园下棋,在归途中突然中风。一个棋界人人尊重的棋艺高超的老前辈说走就走了,这样突然,这样出乎意料,这样叫人难以相信,叫人不能接受!他才六十多岁,在围棋名手中不算很老,其他年纪更大的都健在,而他却先走了一步。这可能与他每天喝酒有关系。记得有人劝他不要这样喝,他笑呵呵地说:“我不怕死,为何不喝?”他这句话一定是得罪了死神,所以死神早早地抓走了他。
在汪老中风的前一天,我还跟他下棋呢。那盘棋我执白,发挥得较好,胜了。说实在的,几位老前辈中我感到汪老的棋风难对付,因此那天赢了他我特别高兴。然而第二天他就离我而去了,我难过极了,直后悔不该赢那盘棋。
值得欣慰的是汪老的棋艺被我们这代棋手继承了下来。汪老轻灵的棋风使得我原来刚劲的风格活跃起来。今天很多年轻棋手已不知道曾有过汪振雄这么一位老棋手了,但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这不仅因为他曾经是我的老师,更因为他的人品。他作为一个高手却没有一点高手的架子,始终是那么礼贤下士,那么平易近人。
我正在怀念着汪振雄先生,突然听到有人喊:“要过长江了!”可不是,长江就在眼前。二十年前的交通工具较现在显然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虽然同是火车,但速度无法相比。那时从上海到北京要花三十多个小时。那时长江大桥影踪不见,火车到了江边先要化整为零,陆续装上渡船,由渡船慢悠悠地运送到对岸,再化零为整。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今汽笛一声长鸣,几分钟就跨过天堑,在一条江上就节约了两个小时。再过二十年,恐怕几个小时就能走完这段路程。那时卧铺也可以取消了,人们摆上棋盘,杀上两局,兴犹未尽,对不起,就要请你下车了。
火车隆隆地奔驰着,终于把长江远远地抛在了后边,但还是摆脱不了那幅大自然的风景画,不过这幅风景画的主要色彩已由绿色变为黄色。这色彩的变化意味着我们进入祖国的北方了,在不知不觉间已由江南进入了华北,当时我觉得真快呵!
的确真快呵,几天前,就是在 10 月上旬,我国棋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即上海棋社宣告成立。上海棋社是上海市体委领导下的一个独立机构,组织省市间的交流,筹备国内外的比赛,指导群众性的棋类活动。其性质和日本棋院类似。在上海棋社中不但设有围棋、象棋和国际象棋的高水平棋手从事研究提高的场所,还有一个编辑室,即《围棋》月刊编辑室。这本杂志是我国的围棋刊物,因此其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此外,棋社中收集了很多资料,从全国来看,无疑是收藏古今中外围棋书籍多全之处,其中尤以中国古谱更为齐全和名贵。后来不少日本朋友参观了这些藏书都表示惊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