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247901
协和名医向你娓娓道来五十年漫漫从医路,150个有温度的行医故事,还原有笑有泪、真实无比的医院生活,带你体会为生命搏斗的惊心动魄。
《一个医生的故事》在本书中,著名医学教授郎景和回归了一个医生的本真立场,写下了从医五十年间,凝结在岁月里难以忘却的点滴小事。
年轻时在乡下给牛接生的奇特经历,帮助产妇分娩时突逢地震的惊险场面,主治的小女孩面临死亡却只怕家人伤心的感伤故事……作为妇产科医生,他在迎接无数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生命逝去的悲切与哀痛。他以“医者的仁心”见证着一幕幕震撼人心的人生悲喜剧,也在穿梭于手术台与病房的间隙中,生发出了关于生命与哲学的万千思考。
自 序
部分 平凡而难忘的经历
并不遥远的夏天的回忆
我给牛接生
阿里行——西藏阿里巡回医疗之一
送医药,更要送温暖 ——西藏阿里巡回医疗之二
滚动的睡眠
地震之夜
挪威大夫
在挪威镭锭医院
在加拿大滑冰
奥地利的森林
参观手术
淳朴可爱的藏族同胞——西藏阿里巡回医疗之三
病人的妈妈
我的父母
病人的女儿
从腹腔里找到丁点儿大零件
我的理发
我一定要让你活动自由
我的书房
给熟人开刀
我做科主任
辞职报告
鼾声如雷
得病真好
老中青三人行
手术表演
手术台上
她没关系,我给她找个关系
我当奥运火炬手
我的读书报告
老孙其人
友 人
“如果死的是你妈!”
查 房
事或趣事
如何开始收集铃铛?
我的故乡
病人的丈夫
两次特别奖的获奖感言
听大师们讲课
唉,人呐!(之一)
唉,人呐!(之二)
妇产科男声小合唱
有书无法
真好吃的月饼呀
可敬可爱的宋大夫
记严仁英大夫
忆江公
我打儿子一巴掌
逛书店
第二部分 辛苦而快乐的工作
三十多年未辍的贺年片
有时我也会说:另请高明
我是狼(郎)大夫,不是熊大夫
不要等医生吃饭
令人感动的科普效应
一夜看了 15 个急诊
一封感人的留言
伤口坏了,我们成了朋友
夜半出诊,如果我遭遇
医生不怕脏
……
第三部分 科学而人文的医学
后记
出版后记
原来,我想写一部从医杂感之类的书,开始想命名为《一个医生和病人的故事》,题目有点暧昧不清,后拟称《一个医生的忏悔》,这是我很喜欢的选题,是想叙述一个医生的回顾、检讨、供认、表白和思考。为此,我还认真阅读了三部伟大的忏悔录:古罗马奥古斯丁的,法国卢梭的,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的,都非常深刻美妙!有人对忏悔的理解可能有些狭隘,似乎忏悔者一定是有错误或罪恶,一定是幡然悔悟或祈福述情。其实忏悔就算自陈己过,拜忏原悔,也是一种心灵释放和智慧升华。况且,重要的并非悔罪,而是诫罪,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可以作为自传看,其中记述了他的重大神学及哲学思想,几乎是经典箴言。卢梭甚至坦率地宣扬了自己的美德。托翁倒是作了点自我反省,但其中的思想困惑和抑郁,则深刻地反映了他对文化和宗教的求索,以及寻找生命的意义和灵魂的慰藉。
于是,这便是我写这些小文的冲动和祈愿,虽然叫“故事”,实则是向自然、向医学、向大师、向病人顶礼膜拜,而低吟沉思。
我在协和整整工作了五十年,期间除了出国及参加医疗队,没有离开过这绿琉璃瓦大楼。那些难忘的故事,不仅仅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那是学术),更在于诊治过程中,医生与病人的思想碰撞、交流与合作。一个医生应该透视病人的心灵,体察他们的痛苦与焦虑,理解他们的意愿和要求,解决他们的困惑和无助。实际上,在人与疾病、与对人体侵害和损伤的斗争中,病人与医生是同志和战友,甚至分不清谁是指挥者。我们可能遭遇同样的痛苦折磨、辛苦恣睢,经受同样的心灵震撼、危险威胁……我们必须互相充分信任与理解、密切协作与配合。
做医生久了,对医学的质疑、对从医的困惑,会与日俱增。医学难以度量,医生力量有限,我们鞠躬尽瘁,殚精竭虑,为一个个伤病员救治,而一场战争、灾祸、瘟疫却可于短时间内,甚至瞬间造成千百万生灵涂炭!我们对于人体、对于疾病、对于致病(癌)因素等的认识远未完善。从而不得不对医学、对自然怀揣虔诚的敬畏和深沉的思索。
另一方面,我们的确处在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科学技术渗入医学,推动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倾向是,像威廉奥斯勒早已预言的:现代医学实践的弊端是,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以及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我们现今应该特别警惕,不要把自己变成只会操纵机器和器械的匠人和纯科学家。我们更应该回归医学的本源——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初愿望而诞生的。医学是人类善良思想和互助行为的表达。医学史不应仅仅是技术发展史,更是艺术和精神追求史。
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功利、浮躁和情绪化的社会里,我们或许已经忘却、无视或不屑古今中外经典中的高贵自持、信念坚守和真诚友善。在科技如此发展的当下,尤其需要一种人文的再教育。
所以,我情有独钟于我的忏悔和故事,我希望我讲的是有思想的故事,或者有故事的思想。可以说,这里记述的故事或文字,都是百分之百的事实,乃为医生的科学精神使然。但却完全没有名字,那是我们的规则和对病人的尊重。病人都是可怜爱、应关照的,和我们一样,都是凡人,都有长短、有个性。即使故事里的某位、某事与自己对上号,亦请不必介意。医生对病人总是应该敬畏、应该感谢的。
谨以此献给我的病人:病人教我们怎样看病,病人教我们怎样做医生。
郎景和的路就是成功医师之路,郎景和的故事就是一位医师成长、成熟、成功的故事。作为医学生、医生,读郎景和的故事,做郎景和式的医师也许是自我修养、自我升华的有效途径之一。我读郎景和的故事,我推荐读郎景和的故事。
——巴德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家、医学教育家)
仁厚胸怀,温暖文字,珍贵史实,精湛科普,加上幽默犀利的人性针砭……本书的故事像一个个美好、动人的天使,向我们微笑走来。
——毕淑敏 (医生出身的作家)
郎景和大夫善于两支笔写作,学术论著纯正,临床随笔潇洒。观后者,既有英式essay的优雅,又有中式小品文的隽永。不仅记叙了温暖的临床故事,还渗透出睿智的医学思考,流淌着共情与反思。每一次细读,都会倾倒于他超脱的人格风范和精神海拔。
——王一方 (教授、医学人文学家)
有机会编辑郎景和院士的专栏稿件,使我成了这本书的*读者。在一篇篇短文的字里行间,我有穿越生命的感动,也常常被作者的睿智所折服。我想,有谁不喜欢有温度的文字呢?相信翻开扉页的你也是这样。
——王硕(《健康报》社长、总编)
并不遥远的夏天的回忆
五十年前,我的少年时代。
正值夏日,北方小镇角落里的一个小院。
我从县城中学放暑假回来,父亲为我在比较凉快的堂屋搭起一个木板床,铺上席子,真是读书的好地方。虽然躺着看书不是好习惯,可就是改不了。
《红楼梦》已经读了两遍,梁山泊一百单八将的姓名和诨号倒背如流,吹几声口琴,然后朗诵莱蒙托夫的《孤帆》……
中午,很热,阵阵熏风,催人欲睡。母亲会不时用蒲扇驱赶蠓蝇,带来清凉。或者轻轻将薄被盖在我的肚子上,说避免腹部着凉“闹肚子”。会将书小心地从我手中抽出,折一页书角,放在枕下。
不会让我睡很久,说夏天睡的时间太长会头晕头痛。叫不醒,就用凉毛巾轻轻擦拭我的手,不是激灵头部和脸上。有时眼睛睁不开,母亲还会轻轻舔湿,让我慢慢睁开,温柔地说:“快去洗洗脸,吃西瓜。”那时候,没有冰箱。厨房里有一个抽水唧筒(水泵,当时还叫“洋井”),从地下抽出的水储存在一个大缸里,水清冽甘甜。母亲早已将洗净的黄瓜、西红柿、香瓜、西瓜泡放在水缸里,那水果的清新甜美是这以后再也没有体验过的了。
我们那个地方虽然是北方,但夏天雨量很丰富,经常下雨,几声雷过,雨便淅淅沥沥地下起来。我们房子的屋顶是用铁皮铺就的,雨点噼噼啪啪地敲打着。习惯了,仿佛是音乐,犹如白居易笔下的“大珠小珠落玉盘”,时而高昂,时而低抑,或此起彼伏,可以悟出节律,可以想象情景,真乃天籁!望眼烟雨蒙蒙的菜园,翠绿一片。豆角叶低落又抬起,带花的黄瓜好像在拉长,篱笆上的喇叭花格外鲜活,那平时到处飞舞的蜻蜓、蝴蝶此时都藏到哪里去了呢?
雨过天晴,天边美丽的彩虹惹人生出许多美丽的遐想,似弯弓、像飘带,希望它不散去,希望它落下来。屋前的玻璃瓶底在阳光下闪着光——这是父亲为防止雨水从屋檐向下冲刷泥土自制的:先固定一条绳索,再把汽水瓶中部用绳索绕一周,来回拉动,在差不多的时间后,将瓶子放在冷水里一激,便断成两半。将有瓶底的部分朝下埋起,便形成了一排玻璃防水槽。雨水冲落瓶底,就不至于打成水沟了。我曾帮助父亲做过这活儿,煞是有趣。
坐在屋门口的小凳上,零星的雨点不时飞溅而来,凉凉的,痒痒的。远方的彩虹、青山,近处的花枝、绿叶,仿佛都刚刚沐浴过,清新凉爽。“傻孩子,在这想啥呢?还不出去玩。”母亲在背后轻轻地说。
成人后,我有一子一女,名曰晴儿、爽儿。
(原载《北京晚报》)
我给牛接生
我当然不是兽医,但我给牛接过生。
时间是1966年,我大学毕业两年,做妇产科住院医生。中央卫生部组织“四清”工作队,我成了队员,一方面是参加工作,一方面是接受锻炼。
“四清”是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就是对农村干部进行清政治、清思想、清组织、清经济,简称“四清”。我们去的地方是江苏昆山石碑公社红星大队。当时昆山无法与今日相比,比较落后,又是血吸虫病疫区,虽是江南水乡,却是穷苦之地。
有无牲畜是贫富的重要决定因素和标志。我所在的五小队就是没有牲畜,是出名的落后队。乡亲们颇费周折,让一个老母牛怀上崽,据社员讲,这相当于五十多岁的女人怀了孕。不管怎样,也是喜事。
老母牛临产,进展困难。这可是队里的大事,工作队员要“急贫下中农之所急,忧贫下中农之所忧”。我也赶到牛棚,看到母牛体力不支,得用粗绳绑架在棚樑上才能站住。工作队要求不暴露身份、职业,可是情况紧急,咱毕竟是妇产科大夫,接生还是有点经验,就主动“上场”了。已经到了后半夜,宫缩很差,我从卫生所找来催产素,从牛肚皮的静脉穿刺点滴宫缩剂。我还提出做剖腹产的准备,社员们很同意,积极响应。我开了一张手术器械清单,两位社员连夜冒雨划船去县医院取器械。
宫缩加强,产程进展,出血破水,准备接生。我从末给牛接过生,硬着头皮上,一位老农告诉我,你手进去先抓小牛后蹄,然后将屁股、身子和头拽出来。噢,人是应先出大头后小臀,牲畜是先出大臀后小头,才会顺利。如法操作,接生顺利。小牛出生,众人欢呼!
老牛没奶,小牛嗷嗷待哺。社员们要到常熟牛场去买奶,我又承担起喂养工作。将牛奶装入葡萄糖盐水瓶,加热消毒,温度适合后塞上橡皮奶嘴给小牛吃。怎么喂也不吃,令人焦急。小牛一会儿扑到母牛身边寻找乳头,一会儿到我的胯下乱拱,我灵机一动,将奶瓶挟在两股之间,小牛从我屁股后边正好叼住奶嘴,畅快吮啜。还挺有劲,顶着我到处转圈。如此喂奶,真为奇景。每次喂奶,社员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赶来围观,
“看郎同志喂奶了……”小牛长大了。我裤子后面一片奶渍、泥巴,常有大人小孩跟着看,嘻嘻地说笑。
地震之夜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三、四点钟,唐山地区发生7.8级大地震,北京有强烈震感。其时,我正在产科值班。刚为一位德国外宾接完生。另一位孕妇产程进展不顺利,宫口开4厘米(一般是10厘米算是开全),却不再扩张,宫缩还可以。我必须检查一下,以决定进一步处理。推进产房,准备检查。
这时强烈的震动发生了,甚至使我难以站稳,头上的无影灯摇愰着,架子上的盐水瓶、消毒液,瓶瓶罐罐噼里啪啦地摔碎在地上。刚生过孩子的德国妇女在对面的病房里惊叫着,还嚷着Myring!Myringlost!(我的戒指,我的戒指不见了)。一些待产妇也都从病房里拥出来,无所措手足。说实在的,我和护士都没觉得多么可怕,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并不知道会多么严重。我让一个护士去安抚病人,她又从地上拾起那位德国女人的戒指。外面稍微安静下来,我得把这个产妇问题处理好。
宫口条件不好,产力强而无效,又有地震不停地摇愰。我当机立断,施行宫颈切开,尽快结束分娩。还在不停地愰动,灯光摇曳,墙壁吱嘎作响。似乎听到医院里的嘈杂声、呼叫声,医院总值班已经从电话下达了维持秩序、安顿疏散病人的指令。我要尽快完成手术,娩出胎儿,还要保证她们的安全。我让一位年轻医生扶好照明灯,一是怕脱掉下来砸着病人,二是为我手术固定光源聚焦。我迅速地切开宫颈,又用吸引器牵拉娩出孩子。助产成功,小儿高聲啼叫。这一个在危难的时刻降生的孩子,似乎在为所有人加油鼓劲—战胜困难,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多少年过去了,难忘的地震之夜,我眼前时常会出现那摇愰的无影灯,耳边回响起那婴儿高亢的啼叫声……。我也会觉得奇怪,当时为什么没有一点儿怕,即使是现在的回忆。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