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022595丛书名: 父子书
1.一对生活中的父子,写作上的同台作家。民间说书人父亲 古典诗词畅销书作家儿子=中国当代“父子书”
2.“父子书”的意思是,作者李民许与其畅销书作家儿子李颜垒于同一时间,于同一出版社,同步推出父子俩的新书《新民间故事》和《新岁时歌 古诗词中的二十四节气》
3. 《新民间故事》为民间一线说书人李民许老先生,在坎坷中游历大江南北,收集了万千故事,本书为其精华集萃,很多故事闻所未闻
民间故事作为“**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独特,读来也是妙趣横生
4.书配有著名剪纸艺术家袁升科的剪纸插画,图文搭配,味道浓郁
5. 作者李民许老先生曾在家乡大槐树下讲故事,听者上万,受人欢迎。 这些故事,别的地方听不到、看不到,故事篇篇精彩,故事性强,夸张离奇,讥讽嘲弄,不一而足,可满足大家的猎奇心理,是不一样的文与史。这些故事2015年年底被作者的儿子发在朋友圈,曾引发数千人参与互动,数十人写序推荐,成为身边一道优美的文化景致 。
《新民间故事》为父子书之一。《新民间故事》以小人物的视角,叙述民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些故事,别的地方听不到、看不到。
作者李民许现年六十四岁,一生历经坎坷,知道的故事也较多,他试图用夸张、诙谐的手法打造一个“民俗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人物个个性格怪异,事情件件蜿蜒离奇,这些人和事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看似与我们无关,其实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每个故事都是一种人生、一段历史。
【卷一】 民间风俗
胡生吃饭 002
豆腐李“三八二十三” 006
洼底斗 009
摆渡 012
黑牛白蹄跏 017
一百零一针 020
刘斗卖骡子 024
《论语》诗文 028
大老丁坐车 033
下象棋 035
车撞人 039
隔门缝看人 041
【卷二】 人物传奇
李三角骂人 046
测字问卦 051
买缸 056
教学 060
卖偏沉 064
卖墨斗 066
粗心大意胡吉祥 068
李奇买驴 070
上坟 073
诚实爷 075
天下牌坊 079
鲁班救父 084
【卷三】 奇情演义
出主意 088
后一头猪 092
五湖四海 095
打花船 100
胎八进士 104
【卷四】 异事千姿
蹬倒山 110
屠夫 113
颍河桥 116
金指头 120
黑龙潭 123
地理教材生成记 127
西域十二怕 131
实足匾 135
五尺与八尺 139
金马驹 141
公平秤 145
水牛踩老鳖 149
十四两大火烧 153
买包子 156
【读者评论】
乡思记忆 160
瓶花妥帖炉烟定,觅我童心廿六年 163
《新民间故事》的时间意味 166
激起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169
读《新民间故事》 172
也读《新民间故事》 175
一本好玩的书 177
民间小故事,许多大智慧 179
对于小时候,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在老家的大槐树下,父亲给我们一群小朋友讲故事。夏日的夜晚,繁星满天,父亲的民间故事一个接一个,我们听得如痴如醉。就是这些故事,奠定了我的写作功底,所以才有了今天出版十几本书、成为作家的可能。
我父亲李民许现年六十四岁,初中文化水平,在给我看小孩之余,实在没事。我就说,没事的话您就给社区里的小孩讲讲故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给我讲故事吗?
父亲说好,他讲故事时我去听了,看见他一脸皱纹,开怀大笑,看着父亲如此开心,我心里一动,何不让父亲将这些故事写下来呢?
我把想法对父亲一说,他愉快地答应了。我当时只是想,父亲在城里挺寂寞,顺便给他找个事做。没想到,他竟然天天写到后半夜,觉也不睡了,劝他睡,他说晚上夜静,容易进入状态。写完几篇后拿给我看,我大吃一惊,我原来想着让父亲把那些民间故事记录下来就行,谁知道他是再创作,把流传的好几个故事融合到一起,形成了更完整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诙谐幽默,还把乡俗风情都一一带入。
我把父亲写的民间故事发到微信上,几个朋友一看,都叫好,说故事流畅、新颖,别的地方没看过这些故事。现在人看书看得多了没什么看的,这些有吸引力。
父亲带着老花镜,就这样一口气写了六十多篇,成了他出版的本书。就在刚才,父亲还在写,我给他买的小《新华字典》都翻出毛边了,他说上年纪了,有些字拿不准怎么写了。
说到归类,我觉得父亲的这些故事是一本新型的民间故事集,写的是作为小民的一些快乐往事,叙述民间底层人物的喜怒哀乐。他写这些故事,试图用夸张、诙谐的手法打造一个“乡俗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人物个个性格怪异,事情件件蜿蜒离奇。这些人和事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看似与我们无关,其实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每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写照——快乐中有无奈,悲惨中有力量。
这也许就是真实的农村生活。
关于这些故事的意义父亲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些有关乡俗的东西、以前流传的故事如果没人写、没人整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的空置,就会渐渐失传,永远地消失了,我父亲做了这个事,留下了文字的记载,这是真正的民间故事。
第二,父亲其实也开辟了一个老人安度晚年的形式——创作故事,这也将成为一种民间文化交流的途径、老年文化的一种发展。
第二点对于我这个做儿子的来说意义重大,我只是想让父亲有个高兴的晚年生活,自从他创作故事以来,每天晚上我们都兴高采烈的,他先念给我听,然后我给他用电脑打出来,我们父子俩就着几碟小菜小酌,一坐就是两三小时。
这种状态对于我们父子俩是幸福的。短文写到这里,我和父亲一起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有个好的晚年。
在《新民间故事》的创作过程中,我先是发在网络上,大家热心读、热心评、热心写读后感,剪纸大师袁升科还要求配画,从创作环节就让读者参与进来。随后也针对书名、封面设计、内文式样等在网上进行广泛投票,激发读者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本书更加完善。
这只是个开始,《新民间故事》将是一幅动人的文化景致,希望你也参与进来。
李颜垒
2015年9月
【刘斗卖骡子】
襄县东十八里岗刘村,有一刘英,聪明能干,有能耐会办事,都选他当队长,他叔伯兄弟刘斗忠厚老实,干庄稼活是好手,会使牲口,在队里是骡把,专管套骡子下地干活。两个骡子一般大,一个两个价。
刘斗懂得,一看就知道骡子会不会拉套,就知道它值多少钱。现在队上的骡子都是膘大肥胖,好吃寿好套,二百多亩地就这三匹骡子,秋收夏种,犁地从不耽误。
一天,队长刘英对刘斗说:“咱队两匹骡子够使了,你把这匹余下的骡子去漯河卖了,那里有个大交易市场,准能卖个好价钱。出门住宿要证明,我已经开好了介绍信,你拿着保管好。”
第二天一早,刘斗装些麸子草料,赶着骡子就上路了,漯河牲口市场上,那牲口可真多,骡马牛驴,样样都有。有大的有小的,有胖的有瘦的,着眼的就是蒙古马,个子高大,四蹄如盆,蹄子上边还有一圈长毛;出色的是从军队上退下来的骡子,红明肥大,那两只眼睛呼灵灵真有精神,真说得上是高头大马。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刘斗老认为自己的骡子好,到大市场上跟好的一比,倒吸了一口凉气,自己的骡子真该扔了。
俗话说,瘸子的屁股,真邪门。刘斗这骡子倒有两个买主争着要,一个说:“蒙古马,个子怪大,不会拉套。这个好,我要。”一个说:“军马咱喂不上,买回去准得掉膘。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我看这个骡子好吃寿好套,我就要这个。”
就这样,刘斗很快就卖了骡子,卖了以后害怕钱丢,他心想装在麸子布袋里保险。刘斗吃过饭去解手,城里的厕所干净又规矩,大门一次只能过去一个人,进去后还得把每个蹲位的小门关上插好。
刘斗到了厕所,看看蹲位人满了,就在大门口等,大门前放一个口袋一个包袱。突然一个小门开了,刘斗赶紧把布袋放在门前去占位,进去后关上小门插好。出来的人是买麸子的,解手时布袋放门前了,出来拿着刘斗的料布袋,背起来就走了。
刘斗出来后,一看自己的布袋还在门口,也背起来走了。无巧不成书,两个人的布袋一样,而且都是麸子,等到他去市场上买东西去掏钱,一摸,钱没了,这才着了急,返回来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这要是回去一说骡子钱丢了,谁信?就这一泡尿一千多块钱就没了,咋说哩?当官的贪污还犯法,我要是现在回去,轻者游街示众,重者判刑坐牢啊。刘斗左思右想,说啥也不能回去了,去山西下煤窑,等挣够骡子钱再说吧。
背错麸子布袋的人是襄县姜店街的,名叫姜永山,儿子叫姜大全,在县林业局上班。家里喂头牛,麸子不够喂了,姜永山到漯河买些麸子,在回家的路上,一不小心,出了车祸。路警来检查,一看,他的身体与头部都碾碎了,看不见面目,无法辨认,这可咋整?
翻看他的布袋,发现里边有不少钱,还有一张卖骡子的介绍信,是岗刘村大队开的,就通知岗刘村大队了。队长刘英和刘斗家里的人来到现场,认不清面貌,但东西确实都是刘斗的——大队的麸子布袋,介绍信,卖骡子钱,八月初十的住店单据,啥都对上了,大家一场大哭。尸体已碾碎,没法往家里拉,就在当地买了口棺材入了殓,回去开个追悼会,入土为安埋了。
刘斗在山西下煤窑,省吃俭用,两年挣够了退赔的骡子钱,就回家了。到家时,正是半夜,敲自己家的门,怎么叫就是没人开。半夜冷得发抖,进不了家,刘斗寻思着是不是家里人串门去了?不行去大队长家睡一黑也行。
刘斗就到队长刘英家叫门。刘英问:“你是谁?”
刘斗说:“我是你兄弟刘斗。”
刘英说:“好兄弟啊,我知道你死得屈,你活着是好人,死了是好鬼,放心吧,兄弟,哥不会忘记你,以后多给你烧纸钱。你走吧。”
反正是说啥也不给他开门。刘斗无奈,就去队里草屋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醒来,头发蓬乱,浑身沾满了麦秆,走在大街上,谁见谁跑,大喊着:“有鬼了,鬼来了。”
大伙听见喊鬼,都出来看,刘英来了,全村的人都来了,县上来的护林队正好赶上,也来看。大家仔细一看,是刘斗,还真是刘斗。刘英说:“好兄弟,昨晚是你在叫门?我还以为是鬼呢,现在看来,你真是活着。”
刘斗说:“我被阎王爷开除了。”接着就把卖骡子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全村人都议论纷纷,刘斗又活了,那死的人是谁?
县里来的护林队员姜大全也听得清楚,他过来看看发票单据,是阴历八月初十,就对刘英说:“我是姜店街的姜大全,我爹姜永山也是八月初十那天去漯河买麸子丢失的,至今无归,找了这么多年,按你们说,死者就是我爹姜永山。”
后来,姜大全把他爹的灵柩起回了家乡。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