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4823040
台静农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家,与鲁迅有过密切交往;五十年代寄情书画,以一手倪元璐体,被公认为书法大家。
上世纪80年代创办香港“翰墨轩”的许礼平先生,很早就开始与台湾及大陆的文化名家交往,由他创办的知名艺术杂志《名家翰墨》也是*早刊载、评介台静农书法的媒体,可见渊源之深。
本书收录的这批珍贵的手稿墨迹,多系台公家藏,体裁上有自书诗、题跋、书信、临写经典作品等,也可以一窥台静农各种书体风貌。他抄写的他人诗作,不仅有梁启超辑录的台湾民歌,还有著名词人沈祖棻、黄墨谷、叶嘉莹等人的作品。这些内容都可以看出台静农的学人气质和趣味,迥异于书家作品。特别是家藏的“自书诗卷”,珍贵地保存了他从北平到大后方再到台湾的人生历程,台静农生前曾写过两三卷赠学生辈,这一卷则属于自留作品,此卷作品不仅有文献价值,更能反映一代学人“呕心沥血的情志,也足供作半个世纪来艰难时代的见证!”期间与沈兼士、柴青峰、庄慕陵、吴白匋、李霁野等人的酬唱追怀之作,则可见一代文化人的风骨。
本书为香港文化名人、台静农世交许礼平先生女公子、“翰墨轩”第二代掌门人许乐心收集整理的一批罕见的台静农墨迹,这批墨迹首度以出版的形式公诸于众,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书中还编入启功怀念台静农的文章,台静农女弟子林文月的追忆录,香港著名文化人罗孚对台静农诗歌的解读,学者姬学友对台静农文学、书法等的评论文章,以及编者许乐心精心收集编撰的极其详尽的《台静农年谱》,为世人能够全面了解、研究、欣赏台静农墨迹,窥探其充满气节的文人风骨和戏剧性的人生提供了更好的材料。
后记
余生也晚,未能敛衽奉教于台静农先生。唯幼时侧闻启功伯伯与家父谈及台先生的往事。在前辈是怀旧追欢,在我则是心焉向往。
记得某日上午,启功伯伯自北京来我家做客,父亲嘱咐要安静。原来启功伯伯要打电话,与台静农先生作阔别半世纪的首次通话叙旧,也是他们后一次通话。半年后,台先生病逝了。当时家父正主编《名家翰墨》月刊第十一期《台静农• 启功专号》,原为祝贺台先生九十寿诞,然刊出后台先生遽尔仙逝,未及目睹。家父携未装订之专号样本赴台。公祭后,纳之于棺,权代心香一瓣。继而翰墨轩先后在台北和香港举办台先生的书法展。我当时年幼,但往事依稀记得。
台先生的文字创作,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饮誉文坛,为鲁迅先生推许。那是众所周知,不详论了。
至于台先生的书法,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已为人关注。时先生避难四川白沙,著述教学之余,着力书法,尤倾心于黄道周、倪元璐等。抗战胜利后应台湾大学之聘渡台,教学读书之余,『每感郁结,意不能静,惟时弄毫墨以自排遣。』先生写字虽“不愿人知”,然“大学友生请者无不应,时或有自喜者,亦分赠诸少年,相与欣悦,以之为乐”(《台静农书艺集》自序)。七八十年代,台湾书刊渐多见先生题签。几年前我到台北外双溪参观张大千故居,大门口高悬的『摩耶精舍』,也就出自台先生手泽。
当年台先生书名极盛,却没出专集。直到一九八一年十月,日本书道泰斗青山杉雨先生以日本近代书道研究所名义,出版了《书道グラフ特集——台静农教授の书法》。那是台先生人生的本书法集,惜在中土非常罕见。
一九八二年十月,台湾历史博物馆为台先生举办书法展。台先生行事低调,展览不设开幕式,不剪彩,不致辞,但观者极众,张大千先生也由护士扶持亲临会场观赏,哄动艺坛。越二年,林文月教授编《台静农书艺集》,由一版而再版,台先生书名由是更盛。
数年前,我自美国完成大学教育归港,从事中国书画研究,工作伊始,即为整理台静农先生遗作。这些墨迹大部分来自台先生哲嗣台益公先生,也有不少是波士顿朱蓉博士(台益坚夫人)旧藏,而有几件是台先生写赠家父的。整理工作包括做释文,定名称,分门别类,汇编为总体性的《台静农书画集》。此前家父曾请启功伯伯题写书名,启功伯伯应允,并附议书名为『台静农先生遗作辑存』,然稿未成,启功伯伯已仙游了。
近者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汇正艺术机构、广东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学人墨迹丛书》,其学人即为台先生。承宋浩、戴新伟诸君举荐而主其事,先将汇编本之墨迹撷取精华而成本书。虽云受命彷徨,仍冀能尽其心力。
二〇一八年五月十六日 许乐心谨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