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816955
1.“十三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秦汉以迄清朝中国官学的核心内容。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思想,不能不了解“十三经”。
2.夏传才教授长期从事经典文化研究,在教研工作中边讲边改,使这十三部经典通俗易懂,简介明了,于初学者研习颇为友好。
《周易》、《尚书》、《诗经》、“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握两千年文化脉络,十三部你想要了解的中国传统经典,这里统统都有。
本书是夏传才先生的课堂讲录,全面吸纳众家研究成果之长,综合评述十三部经典的来龙去脉、旨趣意涵,又不断吸收新资料,边讲边改,历经十七年成书,深受欢迎,将古奥艰深、卷帙浩繁的十三部经典讲解得清楚明白、意趣迭出,是了解“十三经”的基本入门书。
前 言……1
第一讲 经和经学……1
第一节 什么是“经”……1
第二节 孔子与六经……3
第三节 从六经到十三经……6
第四节 经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16
第五节 经学主要流派的发展——汉学系各派……25
第六节 经学主要流派的发展——宋学系各派……35
第七节 经学主要流派的发展——新汉学系各派……42
第二讲 《周易》……49
第一节 《易经》……50
第二节 《易传》……68
第三节 《周易》的解说和研究……77
第三讲 《尚书》……84
第一节 《尚书》的时代和体例……84
第二节 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87
第三节 《虞书》和《夏书》……94
第四节 《商书》……103
第五节 《周书》……107
第六节 《尚书》的训诂、版本和义理研究……119
第四讲 《诗经》……126
第一节 诗三百篇产生的时代和地域……126
第二节 三百篇的采集、应用和编订……130
第三节 六义……136
第四节 三家《诗》、《毛诗》和《毛诗序》……139
第五节 《颂》——西周的颂歌……147
第六节 《雅》——贵族的诗篇……151
第七节 《国风》——民间的歌辞……155
第八节 《诗经》的语言艺术……166
第九节 《诗经》的注疏和研究……170
第五讲 三《礼》……173
第一节 《周礼》……173
第二节 《仪礼》……186
第三节 《礼记》……195
第六讲 《春秋》三传……215
第一节 《春秋》经……215
第二节 《左传》……221
第三节 《公羊传》……231
第四节 《穀梁传》……237
第七讲 《论语》……241
第一节 孔子和孔门弟子……242
第二节 今、古文《论语》和注本……249
第三节 《论语》论仁……253
第四节 《论语》论礼……260
第五节 《论语》论中庸……264
第六节 《论语》论政治……268
第七节 《论语》论教育……275
第八节 孔子研究应注意的问题……279
第八讲 《孝经》……281
第一节 作者和写作时代及版本……281
第二节 十八章内容大要……283
第三节 《孝经》的批判……290
第九讲 《尔雅》……293
第一节 作者、成书时代和篇数……294
第二节 《尔雅》的分类和内容……296
第三节 《尔雅》的体例和训诂方法……315
第四节 《尔雅》的价值和使用……318
第五节 《尔雅》的注疏和“群雅”……321
第十讲 《孟子》……325
第一节 孟子其人其书……326
第二节 孟子的政治思想……330
第三节 孟子的哲学思想……340
第四节 孟子的教育思想……352
第五节 孟子的文艺思想……358
第六节 《孟子》的注疏和研究……365
前言
十三经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十三部儒家基本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作为中国人的传统读本,它们曾经是历代学者长期研究的对象,也为全世界的华人和各国汉学家所研读。它们卷帙浩繁,语言古奥艰深,涉及许多学科,当代读者很难通读。对它们的主要内容,用现代的观点,以通俗畅晓的语言,简明扼要地作科学的、概括的、系统的介绍和评述,对弘扬民族文化,批判地继承优秀文化遗产,以及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20世纪初叶的几位国学大师,曾有《群经概论》之类的著述,内容简略繁冗不等,观点颇为陈旧,不能纳入现代文化的范畴。40年代初,蒋伯潜先生著《十三经概论》,迄今仍为海内外通行的读本。但其内容和表达形式,早已不适合半个世纪后的当代的需要。此后,朱自清先生著《经典常谈》,范文澜先生著《经学讲演录》、《中国经学史的演变》,周予同先生著《经学史论著选集》,把经学研究提高到新水平。80年代,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杂志连续发表《经书浅谈》,均由名家执笔。这在新时期带了个好头,其开创之功不可磨灭,惜过于简略。半个世纪以来,包括经学在内的整个学术领域有很大进展,地下资料也有新发现,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在初步总结过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取现代学术研究和地下发掘的新成果,对十三经逐一进行概说和评述。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不断地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永无止境,后来者居上。完成一部烙下我们时代印记的新的讲述十三经的著作,是历史给予当代学人的任务。
由于工作需要,80年代笔者为研究生开设了这门课,目的是扼要地、评述性地介绍这十三部经典的主要内容。其间也应邀在九所大学讲述了本课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这些知识对学生有吸引力,加上当时的“传统文化热”,所以课程很受欢迎。本书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并不断吸收新的资料,边讲边改,经初稿、再稿到初步成书,又用一年多的时间进行了修改、充实和提高。这本书成为现在的样子,用了整整七年时间。
研究十三经的古籍浩若烟海,任何一位学人,终有生之年也不可能把所有经学著述读完,现当代的论著又何止万千?笔者限于条件,必然孤陋寡闻;兼之十三经所涉及学科门类相当广泛,评述实难处处中肯;从古到今,每一经都有难解的问题、聚讼的悬案,更非个人所可断定。好在本书的任务在于评述介绍各经主要内容,对前贤和现当代名家的许多卓见,笔者旨在综合—分析—综合,求同存异,或斟酌取舍,然而其讹误不当之处,亦当难免。笔者年届七旬,精力衰退,年龄已不允许我再钻研几年,只有将书稿问世,抛砖引玉,寄希望于后来者,并期待专家和读者的教正了。
夏传才
1997年8月29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以儒学为主体,儒学以经学为根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清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不能不了解经学的内容。
——夏传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