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7014827

别让失控毁了你的成功和幸福
与其逃避压力和不适,不如追求自我掌控
教你如何应对生活和事业,轻松改变拖延症!
强大的人一定是善于自我掌控的人!
计划时间,不仅掌握现在,也能改变未来
自我掌控,不仅改变自己,也能改变世界
10周的时间让你懂得:
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
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
★带你认清自己的生活状态,找出你在时间规划方面的死角,并帮助你做出更加适合自己的时间计划表。
★提高自控力会使你面对挑战时更主动,转化各种负面的能量,而不是被其耗得油尽灯枯。★提高自控力会帮你将苦苦挣扎的窘境转变为游刃有余的机会,而不是举步维艰。
★提高自控力会给你提供全新的方式,引导你在生活中找到意义。
★自控力能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自控力能使人头脑冷静、判断准确;自控力还能使人充满自信,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
本书告诉读者:如果你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就从自控力入手吧。自控力强的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行为,更好地应对压力、解决冲突、战胜逆境,身体更健康,人际关系更和谐,恋情更长久,收入更高,事业也更成功。如果你总拖到*后一分钟才开始工作;总是月光,透支;想放松一下,却熬夜上网;一直想减肥,总是挫败;本书将告诉读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Part1 人人都是规划师:布局时间的人不会过“吃土”的人生
不要总是问时间都去哪里了,而是应该问问自己一天都干了些什么。在对待时间这个问题上,你有没有主动规划,有没有合理调配?规划人生的件事情就是规划自己的时间,跟着做,你就是自己的规划师。
争取时间,像谈恋爱一样主动
如果懂得规划,谁还会拖延至死
老好人,为谁辛苦为谁忙?
忙碌为生存,闲适为生活
关不掉的手机与睡不着的夜晚
今天的状态里藏着你昨天的经历
Part2 成为高效能人士:别总是习惯在后一刻才开始
为什么我们很难喜欢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为什么我们想要改掉一个坏习惯总是那么难?为什么我们总是学不会去拒绝别人?为什么我们总有很多想完成却没有完成的事情?解决这些困惑的步就是看看高效能人士在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然后跟着学习吧。
世间工作千万份,为何你独挑这一份?
你有没有想过,你已经当了很久的老板
需要培养的,除了感情还有好习惯
人生何其短,不必和谁都交往
有时候,你需要与自己和解
人生的清单,总是越画越少
Part3自觉力:为什么你永远追不上别人
人的一生从未停止过追逐,我们在追求更高的梦想,我们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我们希望自己比别人做得更好。但是我们在看向远方的时候,也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脚下。脚踏实地,享受当下,才能站得更稳,走得更远。
想要诗和远方,必须面对眼前的看似“苟且”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条“心灵分割线”
闭嘴!好好享受当下
自律的人更懂得自爱
抽个时间,度个假吧
当你闲得发慌的时候,别人在做什么?
Part4注意力的焦点:那些让你喊累的到底是什么事?
生活中有太多让我们感到累的事情,对此,我们需要分散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很多时候,让我们感到累的并不是外界的压力,而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好好跟自己相处,才能赢得轻松自在的人生。
人生总有意外,所以要好好吃,好好睡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欲望都市里的夜归人
对比得快乐,攀比生自卑
钻入牛角尖以后,你的日子好过吗?
成为老板的你,更需要去学习
Part5无兴趣,不人生:聪明的人从不无趣
生活的无趣在于人的无趣,生活的平淡在于技艺的平淡。如果我们兴趣爱好颇多,生活技艺丰富,那么,生活将处处充满了惊喜。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努力去把它经营好,生活的乐趣就在于此。
生活的惊喜在于不断地get新技能get新技能:网络用语,意为获取新技能
致敬心目中的那些男神女神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生活还怎么继续?
十年以后的你,就是每天下班以后的你
做个有趣的人,才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Part6变阻力为助力:有效的自控是尽力而为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个角色和身份,每一段关系都需要我们用心去维护。因此,做好角色转换是维护一段关系必不可少的环节。除了工作,我们还有生活,除了同事,我们还有家人。两方面,我们都需要尽力而为,将种种阻力变成助力。
感情的温度,都在沟通里慢慢升华
多重身份的你能做好角色转换吗?
家人的支持,才是你永远寻求的港湾
被老婆孩子瓜分的星期天
想要工作做得好,家庭和谐不能少
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Part7碎片化时间:少问为什么做,否则赢的总是别人
碎片化时间分布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一不留神就会被我们忽视掉,而时间也就这样白白流走。如何去抓住这些时间并加以高效利用呢?分类管理才是高效利用时间的关键。
量化和分解,让你的目标一目了然
学会说Yes,走出步
记录,为你的思考留下证据
减法管理:批次处理事情
乘法管理:高效思考,大块执行
除法管理:调整情绪,高效工作
Part8自律者的仪式感:从假装很忙到假装很闲
都说自律的人才能得自由,但似乎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一个忙乱的状态。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我们要有所舍弃,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并清楚怎么去做这件事情会更加有效率。学会自控,是走向自由的起点线。
时代误区:越忙越乱,越乱越忙
出发之前,先擦亮手上的剑
放弃追求完美,你才会更完美
懂及时放手,也懂适可而止
控制住喜怒哀乐,你才会获得“有效”灵魂
争取时间,像谈恋爱一样主动
每天睡觉之前,很多人都会回想一下自己白天的经历。其中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事情却也做得不够多,而且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一天的时间到底去了哪儿呢?对于粗心大意的人来说,即便他们一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也不会对他们的行为带来多大的指导意义。而只是继续这样忙忙碌碌地一周接着一周,一月接着一月,一年接着一年。等到年终总结的时候,心里的疑惑还是时间都去了哪儿?
而对于有心之人,当他们思考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这正是他们需要改变的时候。如果是每天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那我们首先就要反思几个问题:我对待自己时间的方式是否合理?为了让时间变得更加高效,我是否有主动并且提前去安排和规划?或者只是听之任之,在受时间的支配?
有一对靠种地为生的夫妻住在深山里,有一天早上,男子起床对老婆说,自己要早点去地里看看,准备今天耕完屋后的那块地。可是,当他到达屋后的农田时,他才发现机器没油了,没办法耕地,所以他马上又起身准备去给机器加油。刚想到这里,他又突然记起家里的四头猪崽还没有人喂,他又担心没吃饭的猪崽被饿瘦了,于是他临时改变主意,决定先不给机器加油,而是回家喂猪。
正在他往回走的时候,路过了家里的小仓库,看到仓库门口躺着几个土豆。而这几个土豆又让他联想到自己在地里刚种下的土豆,想到这会儿那些土豆应该已经发芽了,必须要过去看看。所以,男子又改变了自己的方向,朝地里的土豆走去。
没走几步,他又经过了家里堆放柴禾的木房,突然又想起老婆前几天跟自己说过家里的柴快烧光了,得运一些柴回去了。于是他走近柴房,刚一推开门,发现有一只受伤的鸡躺在柴房的角落,他定睛一看,认出那是自己家里丢失的那只鸡。于是他又想先把鸡抱回家,给它包扎一下受伤的腿部。
就这样反反复复,男子想到一件新的事情便忘了之前的任务。从太阳刚升起就出门,一直到太阳下山才回家,这样早出晚归地忙了一天,可是却什么也没有干成。地没耕,猪没喂,柴禾没有运,小鸡也没救成,但一天的时间却实实在在地过去了。
很多人都可以在这个男子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时时刻刻都在受手上事情的支配,似乎没有一点主动权。在图书馆的自习室,本来想安安静静地看一下书,结果突然想到一个好玩的游戏,于是马上拿起身边的手机,才玩了两局就到了吃饭的时间。
于是收拾好东西去食堂,想着下午再继续看书。等到下午的时候,又刷到好玩的微博,忍不住和朋友分享了截图,结果一来二去聊了整整一个下午。看着自习室桌子上摆好的书,又想到晚上再来继续看书。可到了晚上,有朋友约着出去逛夜市,看书这件事情又抛到了脑后。这就是我们忙碌而一事无成的一天,不知道中招的人有多少?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种地的男子准备要耕地之前就将自己的工具检查一遍,并及时地为机器加好油,那么,这一天的时间,起码能保证屋后的地耕完了。而对比一下我们,如果我们能规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任务,并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而不是毫无准备和规划,任由事情牵扯着自己,走到哪里就想到哪里,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话,学习成绩想不提高都难。
我们把这种对时间的主动出击比喻成一种男人对女人的主动追求,两个人想要达成恋爱关系,那一方对另一方的主动表白是必不可少的。同样,想要掌控自己的时间,那就必须得主动对时间进行有效规划,这样才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智慧屋】
重要的放在位
做时间规划之前,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做一个有效筛选。所谓有效筛选就是要分清事情的主次,按照事情对我们的重要程度来进行一个分类和排序。比如你既想复习功课又想和朋友逛街,这个时候你就要明白复习功课对你来说是更重要的一件事。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规划出来的时间表才是可行有效的。
如何规划要因人而异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去规划自己时间的时候,会旁观模仿别人的规划经验,然后分文不动地照着搬过来。在别人的规划表里,写着六点起床,然后你给自己规定的也是六点起床,却忽略了别人睡觉的时间比你早了足足一小时。所以,我们说主动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不是说要和那些看起来优秀的人保持同样的步调,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自己的工作时间点。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做出来的计划才适合自己,也才容易让自己照计划行事,并且更久地坚持下去。
不要让计划书变成一张废纸
计划写得再漂亮,不去执行的话还是一张毫无意义的白纸。既然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制定了一份适合自己的时间计划表,后的实行才是不容忽视的一步。当然,想要从刚开始的懒散杂乱变成后的高效有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计划书出来以后,我们可以分两步来完成,即时间点部分和内容部分。
步,你要遵守自己列出来的时间点,即到什么时间就做什么事情。即使手头上没有完成的工作也要暂且放一放,形成一种时间意识。
第二步,当你的时间意识形成以后,如果还有工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那你就需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了:是否需要适当地提高一下工作效率?是否需要稍微调整一下时间计划表,给这项工作留出更多的时间?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计划表,终让你工作得心应手的那份计划,也就是适合你工作和生活状态的那份计划就可以确定了。而在这个不断调整和修改的过程中,你的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何乐而不为?
如果懂得规划,谁还会拖延至死
还有三天就要考试了,你一脸淡定地推开手边的复习资料,打开没有追完的剧,安慰自己说看完这一集马上就开始复习。结果看完一集忍不住又点开了下一集,就这样,一集接着一集,一直看到了吃晚饭的时间,而手边的资料还一页都没有翻开。等到考试的前一天晚上,你才开始着急发慌,于是在寝室点灯夜战,连夜苦读。以上的这种描述,有没有和生活中的你很像呢?据说,如果一不小心中了招,那只能恭喜你已经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拖延症患者。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抗拒的。但事态还是不听使唤地发展成了拖延至死,似乎冥冥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控制着自己,想摆脱又摆脱不掉。生活中的我们早已经习惯了自己的各种拖延,所以这也让自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认为所有的事情到后总是会得到一个解决的方案,而早一刻着手解决还不如多玩一会儿,大可以先等等再说。其实也有相关调查的研究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人在工作拖延到后的时候,都没有办法进行充分的思考,因而终的工作结果也不能让自己感到满意。而这些人都有同样一个想法:如果再多给自己一点时间,那这项工作一定可以完成得更好更出色。
既然都认为再给自己一点时间工作可以做得更好,那为什么都不肯在接到工作的那一刻就认真投入工作呢?这有点像一个世纪难题。有一个关于拖延症的笑话是这么讲的:在《西游记》里,每次有妖怪抓到唐僧以后,下面的随从都会问:“大王,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吃唐僧肉?”而大王每次都会回答:“不急。”要么就是说等自己收拾了孙悟空再来吃,或者就是等请来了自己的好朋友就一起吃。有人说,这些事儿正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凡事都不能拖延。
某个寺庙里有两个和尚,一个和尚比较富有,大家叫他富和尚。另一个和尚比较清贫,大家叫他穷和尚。有一天,这两个和尚在院子里晒太阳,穷和尚对着院子外的世界说:“我想出去旅行一趟,就去我日思夜想的南海,你觉得怎么样?”
坐在他旁边的富和尚听完慢悠悠地答道:“南海那么远,您无车无马也无船,要怎么去呢?”
穷和尚听完顿了顿,不慌不忙地说道:“虽然我无车无马也无船,但这些对于我来说都不碍事。我只需要一个水壶和饭钵就可以了,带着它们我就可以出发了。”
富和尚听完一脸震惊,随即说道:“这里距离南海起码有几千里的路程,我以前也一直想要去,还打算雇条船。即便是这样终也没有成行,现在你告诉我你带着一个水壶和饭钵就可以出发去南海,是不是太可笑了?”但穷和尚听完只是笑笑不说话,暗地里开始准备自己去南海需要带的东西。
没想到一年以后,穷和尚真的从南海回来了,他一踏进寺庙就开始为富和尚讲解自己一路上的见闻。而富和尚一边听着,一边面露愧色。他感叹自己说了那么多次要出发去南海,而在出行条件比穷和尚好很多倍的前提下,终都没能完成自己这个心愿,却眼睁睁地看着穷和尚带着一个水壶和饭钵就去南海走了一遭。
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你是这位富和尚呢还是这位穷和尚?更准确地说,你是拖延至死还是立马行动?我们知道,穷和尚和富和尚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去南海,但终完成心愿的却只有穷和尚,这是为什么呢?
从富和尚说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虽然有这个心愿,但一直都只是一个想法,并没有付诸实践去具体规划,而是永远都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等天气再好一点,等手上的钱再多一点,等雇到的船再大一点。这些行为是不是像极了我们平时为自己找的一些借口?需要参加一个考试的时候,我们会说等准备好了再报名,可实际情况就是永远也不会着急去为考试做准备。所以考试这件事情只能一拖再拖,后不了了之,哪天再想起来的时候,又接着感慨。
我们都愿意做穷和尚那样的人,自己想去的地方终能够去到。但我们也不能忽略,穷和尚之所以能说到做到,与他合理的规划是分不开的。当他想到要去南海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根据自己现有的经济条件来规划可行方案了。在他的能力范围,他雇不起马车和船,所以只能靠步行。那一路上饿了渴了怎么办?只能是自己去化斋食,所以他只需带上水壶和饭钵。包括一路行走的路线和歇脚的时间,他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所以他能够顺利到达南海,再顺利回到寺庙。如果富和尚同样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行程,以他的经济条件,他一定能先于穷和尚到达南海,何至于别人已经去了回来了,他却还在原地一动也没动?
有时候决定我们能走多远的并不是我们的经济物质等外在条件,而是一个叫作行动力的内在条件。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一次又一次的拖延,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人生的差距,就是这样被拉开的。如果很多事你在时间就去做了,没有拖延,没有浪费时间,现在的你会在哪里?”
对于一件事情,原本你可能有十分的热情,但是慢慢拖延下去,十分会变成七分再变成五分,后只能慢慢淡化成了三分或者一分。就像这两个和尚一样,富和尚在自己十分想去的时候没有着手规划,把去南海这件事情搁浅了,所以到后也没能去成。而穷和尚在自己有十分热情的时候就开始慢慢规划,后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心愿达成。
【智慧屋】
你的目标是什么?
在做时间规划之前,你需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明白自己一番规划终想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或者想要达到何种目的。比如,你给自己树立的目标是一年减肥三十斤,那你规划的重点就是控制饮食与增强运动方面。而如果你的目标是每周读完一本书,而且还要写读书笔记,那你就要列出详细的书单,并做好读书笔记。你给自己的目标尽量要具体一点,正面一点。比如减肥,你可以说变成一个苗条的美女,读书,你可以说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当你的详细规划做出来以后,你一定不能忘记自己初的决定,跟着做就对了。
总结,让你离目标更近
当你在自己的规划书中尝到甜头以后,坚持下去对于你来说就变得更加容易了。而怎么样去发现这种“甜”以及得到这种“甜”呢?那就需要我们平时对自己的行为和成果多加总结。比如,你给自己定下的大目标是一年减肥三十斤,坚持了三个月以后,发现自己的体重已经有很明显的下降,如果按照这个速度,那三十斤的目标一点问题也没有。这样你就需要总结一下自己这三个月以来的饮食情况和作息规律,都吃了什么东西,做了哪些运动等。这些良好的习惯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延续,而某些对减肥不利的事情,比如吃夜宵等,就要从后面的规划清单上画掉。这样一步一总结,很容易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鼓励自己再接再厉的同时,也督促自己要做得更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