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3088933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销量作家刘墉,半自传体散文随笔集,深情讲述70年人生心路。
☆ 50余幅独家丹青墨宝,四色全彩印刷,装帧精美。全书精选刘墉50余幅画作,四色装帧,唯美排版,赏心悦目,值得珍藏。
☆ 故事感人至深,字里行间承载了对人世的深情,温暖到落泪。生活是百味交集的融入,生存是草木禅心的领悟。刘墉在这本半自传体的书中,分享自己那段吃苦也像享乐的日子,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点滴感怀,教会我们心怀一份懂得和洒脱,深情行走在岁月间。
☆ “宁可孤独,也不庸俗”的主题,切中现实痛点。年轻时的我们,不怕辛苦,不怕孤独,只怕庸碌。而今年纪渐长,害怕辛苦,害怕孤独,倒是对庸碌的自己习以为常,还宽慰道平凡可贵。“宁可孤独,也不庸俗”切中年轻人的痛点,写给每一个在孤独中坚守自己的人,不从俗,敢坚持。
内容简介
暌违三年,“励志教父”刘墉,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回望半生心路,讲述珍藏心间多年的故事,关于少时执着而生猛的爱情,关于挣扎的、遗憾的、令人动容的亲情,关于肝胆相照又惺惺相惜的友情。
刘墉9岁丧父、13岁流落街头、16岁肺病休学,命途多舛,不断在困苦中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历经时间涤荡,才能体味人生百态,走过万水千山,才能洞悉世事真相。
浴火少年,灯前舞剑,永远不被击倒,永远心怀热望,踌躇满志却能凌然向前。不从众,不媚俗,敢坚持,这本书写给所有在孤独中坚守的人:宁可孤独,也不庸俗。
刘墉9岁丧父、13岁流落街头、16岁肺病休学,命途多舛,不断在困苦中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历经时间涤荡,才能体味人生百态,走过万水千山,才能洞悉世事真相。
浴火少年,灯前舞剑,永远不被击倒,永远心怀热望,踌躇满志却能凌然向前。不从众,不媚俗,敢坚持,这本书写给所有在孤独中坚守的人:宁可孤独,也不庸俗。
目 录
序 浴火少年,灯前舞剑
浴火
母亲的金戒指
后一口糖西红柿
灯火迷离的小巷
浴火
我是丙等生
云之泷
母亲的金戒指
后一口糖西红柿
灯火迷离的小巷
浴火
我是丙等生
云之泷
诗情
躲在纱帘后的摩诘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听雨
湖心亭看雪
躲在纱帘后的摩诘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听雨
湖心亭看雪
花语
采花贼
冷香飞上诗句
梦见野姜花
采花贼
冷香飞上诗句
梦见野姜花
画意
遥想西子当年
李唐老哥
郭熙老哥
公望老哥
米奇与米妮
遥想西子当年
李唐老哥
郭熙老哥
公望老哥
米奇与米妮
短歌
鞋子
私奔
枕头
袖子
桥
尚能梦否
用一生
鞋子
私奔
枕头
袖子
桥
尚能梦否
用一生
附 小说
妻的导盲犬
妻的导盲犬
前 言
序
浴火少年,灯前舞剑
学生时代我作文很少拿高分。
因为那时候要写八股文,而且好能掉掉书袋,引用几句古人或“伟人”的话。这种题目我看了就头痛,总是心不甘情不愿地草草交卷。
一直到今天,没有感动我是不写的。那感动又好是突然的感动,让我感动得要命,非借着笔墨抒发不可。所以我很欣赏厨川白村说的“文学是苦闷的象征”。
我的文学作品确实是用痛苦换来的。碰到挫折,我写《萤窗小语》给自己打气;跟儿子大吵一架,我写《超越自己》平复彼此的情绪;被人欺骗,我气疯了,骂自己是猪八戒,接着按下怒气,写《我不是教你诈》;看到女儿愈走愈远,我写《爹地的小女儿》,边写边擦眼泪。如果说我的作品能感动不少人,真正的原因不是我的文章有多好,而是我自己先感动了自己。
绘画也一样!我的经纪人清楚,我画有些主题,像樱花、昙花,几乎画一张卖一张。但我就不画!也不是不画,而是很少画。因为没感动,我的笔就动不起来。
感动常是排山倒海的。譬如樱花,前一天还光秃秃的树枝,一夜间突然盛放。让我看见倒吸一口凉气,天哪,怎么办?
于是再怎么忙,我都会把别的事放下,赶去花下写生。一边画一边看花落,也可以说一边感伤“韶华不为少年留”,极力抓住美丽的瞬间。
问题是我画的花都开不长,也可能正因为稍纵即逝,所以让我珍惜。譬如樱花,当我把写生的草稿转为完成品,那花期八成已经过了。昙花更是如此,那么多的花瓣、那么短地绽放,夜里八点开,十二点已经渐渐合上,我再有本事能写生几朵?又能有本事一年画几幅?
看山看水也一样!少年时看山比较容易感动。而今“五岳归来不看山”,非碰上“奇山异水”不会动心。从另一个角度想,当我遇到动心的山水,就好像饿了好久的人,爬着滚着也得“大口吞下去”。
这绝非夸张,我有照片为证!登黄山,为了在某个特殊角度写生,我曾一手抓着铁索,一脚钩着栏杆,几乎悬在半空中作画。“搜尽奇峰打草稿!”大概是艺术家都有的坚持。我有个朋友的儿子爱摄影,居然一人爬到布鲁克林大桥的顶上拍照。朋友全家去黄山,半天找不到儿子,突然听人喊:“危险哪!”抬头惊见儿子正吊挂在悬崖上。
所幸我的画不见得都需要实景的感动,常常读古诗词也会怦然心动,那很少因为景物表面,而多半是因为景物背后的血泪深情。
我的儿子叫刘轩,“轩”字怎么来的?是我读苏轼悼亡词“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得来的。我也曾把那首词意作成画,很成功,道理简单,因为感动!
这本书里的文章和绘画常常来自同样的感动,也就是一个感动袭来,写不够,还要画;或者画不足,还得用文字抒发。
《浴火》就是切肤之痛,那是写我少年时的灾难,砰的一声巨响,我没了家,也告别了童年。我过去虽然多次提到那次失火,但是直到五十五年后的今天,才终于敢面对记忆中的烈焰焚身,画出来,而且画得美!
《灯火迷离的小巷》是我应编辑约稿写成的,我必须谢谢编辑,他们是作品的催生者,很多深藏的东西,像我被抢劫、到派出所做证,都因此浮现。
我也画了那时的小巷,窄窄的、破破的,竹子拼成的屋顶上晒着菜干和咸肉,巷道上横挂着睡衣、三角裤。炊烟呛人,恶犬狂吠,武士刀出鞘……
还有那幅《夏日园趣》,画的虽然只是两只小鸟吃西红柿,写的却是父亲临终颤抖的嘴唇和我的自责。
《云之泷》也一样,表面写的是早年乌来的风景和令我心动的泰雅族美少女,其实讲的是对流金岁月的伤逝。
至于《听雨》那篇文章,能写出我对人生的感怀,而且我用这个触动从“听雨歌楼”“听雨客舟”到“听雨僧庐”,一口气完成三幅痛快淋漓的作品。
《妻的导盲犬》虽然是极短篇的小说,但跟我熟识的人一看就知道写的是谁,在真实世界里谁是导盲犬。
《米奇与米妮》是我写自然生态的文章,过去我写螳螂、写野雁,这次写小家鼠。很多人警告我,被野老鼠咬了会得狂犬病,感谢老天,迄今我还活着。
这本书里也有三组很特殊的散文和绘画,是我临摹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之后创作的,我喜欢用浅白的笔触写艰深的东西,希望读者能在诙谐的文字背后,看到我要分享的绘画心得。
另外必须一提的是书后有几首小诗。当我在报上发表的时候,有人惊说刘墉居然也写诗。其实那是我少年时的爱,甚至因此得过大奖。杜甫“晚节渐于诗律细”,我这个老小孩,也灯下看剑,长铗出鞘,试舞几下,请大家不要见笑!
这本书是我的第六本诗画散文集,四十年前我出版本《萤窗随笔》时请张大千先生为我题书名。大千先生对我很厚爱,他送我三件作品,一件是题我的书斋《氤梦楼》,一件是《萤窗随笔》,还有一张四尺半的泼墨山水画。而今件还挂在我的书房里,第二件捐给了浙江美术馆,第三件送给了台北的历史博物馆,这本书在台湾地区销售的全部版税,也将捐给两岸公益团体,谢谢大家几十年来对我的支持!
浴火少年,灯前舞剑
学生时代我作文很少拿高分。
因为那时候要写八股文,而且好能掉掉书袋,引用几句古人或“伟人”的话。这种题目我看了就头痛,总是心不甘情不愿地草草交卷。
一直到今天,没有感动我是不写的。那感动又好是突然的感动,让我感动得要命,非借着笔墨抒发不可。所以我很欣赏厨川白村说的“文学是苦闷的象征”。
我的文学作品确实是用痛苦换来的。碰到挫折,我写《萤窗小语》给自己打气;跟儿子大吵一架,我写《超越自己》平复彼此的情绪;被人欺骗,我气疯了,骂自己是猪八戒,接着按下怒气,写《我不是教你诈》;看到女儿愈走愈远,我写《爹地的小女儿》,边写边擦眼泪。如果说我的作品能感动不少人,真正的原因不是我的文章有多好,而是我自己先感动了自己。
绘画也一样!我的经纪人清楚,我画有些主题,像樱花、昙花,几乎画一张卖一张。但我就不画!也不是不画,而是很少画。因为没感动,我的笔就动不起来。
感动常是排山倒海的。譬如樱花,前一天还光秃秃的树枝,一夜间突然盛放。让我看见倒吸一口凉气,天哪,怎么办?
于是再怎么忙,我都会把别的事放下,赶去花下写生。一边画一边看花落,也可以说一边感伤“韶华不为少年留”,极力抓住美丽的瞬间。
问题是我画的花都开不长,也可能正因为稍纵即逝,所以让我珍惜。譬如樱花,当我把写生的草稿转为完成品,那花期八成已经过了。昙花更是如此,那么多的花瓣、那么短地绽放,夜里八点开,十二点已经渐渐合上,我再有本事能写生几朵?又能有本事一年画几幅?
看山看水也一样!少年时看山比较容易感动。而今“五岳归来不看山”,非碰上“奇山异水”不会动心。从另一个角度想,当我遇到动心的山水,就好像饿了好久的人,爬着滚着也得“大口吞下去”。
这绝非夸张,我有照片为证!登黄山,为了在某个特殊角度写生,我曾一手抓着铁索,一脚钩着栏杆,几乎悬在半空中作画。“搜尽奇峰打草稿!”大概是艺术家都有的坚持。我有个朋友的儿子爱摄影,居然一人爬到布鲁克林大桥的顶上拍照。朋友全家去黄山,半天找不到儿子,突然听人喊:“危险哪!”抬头惊见儿子正吊挂在悬崖上。
所幸我的画不见得都需要实景的感动,常常读古诗词也会怦然心动,那很少因为景物表面,而多半是因为景物背后的血泪深情。
我的儿子叫刘轩,“轩”字怎么来的?是我读苏轼悼亡词“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得来的。我也曾把那首词意作成画,很成功,道理简单,因为感动!
这本书里的文章和绘画常常来自同样的感动,也就是一个感动袭来,写不够,还要画;或者画不足,还得用文字抒发。
《浴火》就是切肤之痛,那是写我少年时的灾难,砰的一声巨响,我没了家,也告别了童年。我过去虽然多次提到那次失火,但是直到五十五年后的今天,才终于敢面对记忆中的烈焰焚身,画出来,而且画得美!
《灯火迷离的小巷》是我应编辑约稿写成的,我必须谢谢编辑,他们是作品的催生者,很多深藏的东西,像我被抢劫、到派出所做证,都因此浮现。
我也画了那时的小巷,窄窄的、破破的,竹子拼成的屋顶上晒着菜干和咸肉,巷道上横挂着睡衣、三角裤。炊烟呛人,恶犬狂吠,武士刀出鞘……
还有那幅《夏日园趣》,画的虽然只是两只小鸟吃西红柿,写的却是父亲临终颤抖的嘴唇和我的自责。
《云之泷》也一样,表面写的是早年乌来的风景和令我心动的泰雅族美少女,其实讲的是对流金岁月的伤逝。
至于《听雨》那篇文章,能写出我对人生的感怀,而且我用这个触动从“听雨歌楼”“听雨客舟”到“听雨僧庐”,一口气完成三幅痛快淋漓的作品。
《妻的导盲犬》虽然是极短篇的小说,但跟我熟识的人一看就知道写的是谁,在真实世界里谁是导盲犬。
《米奇与米妮》是我写自然生态的文章,过去我写螳螂、写野雁,这次写小家鼠。很多人警告我,被野老鼠咬了会得狂犬病,感谢老天,迄今我还活着。
这本书里也有三组很特殊的散文和绘画,是我临摹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之后创作的,我喜欢用浅白的笔触写艰深的东西,希望读者能在诙谐的文字背后,看到我要分享的绘画心得。
另外必须一提的是书后有几首小诗。当我在报上发表的时候,有人惊说刘墉居然也写诗。其实那是我少年时的爱,甚至因此得过大奖。杜甫“晚节渐于诗律细”,我这个老小孩,也灯下看剑,长铗出鞘,试舞几下,请大家不要见笑!
这本书是我的第六本诗画散文集,四十年前我出版本《萤窗随笔》时请张大千先生为我题书名。大千先生对我很厚爱,他送我三件作品,一件是题我的书斋《氤梦楼》,一件是《萤窗随笔》,还有一张四尺半的泼墨山水画。而今件还挂在我的书房里,第二件捐给了浙江美术馆,第三件送给了台北的历史博物馆,这本书在台湾地区销售的全部版税,也将捐给两岸公益团体,谢谢大家几十年来对我的支持!
媒体评论
每每谈及刘墉时,汪涵都说:“他是我个人非常欣赏的教育慈善家”。——主持人汪涵
视刘墉为人生偶像,在其影响下,由一个小镇青年成了ZUI受huan迎青年作家、光线传媒副总裁。——作家刘同
从小学习成绩不好,喜欢打架闹事,因为读到了刘墉的《因为年轻所以流浪》,而有了人生目标,开始认真学习表演,一步步成为了当红的实力派演员。——演员雷佳音
在线试读
妻的导盲犬
她本来就高度近视,二十几岁一只眼睛视网膜剥离,手术之后看东西都是扭曲的,四十几岁另一只眼睛做完雷射矫正,又有了夜盲的问题。除了晚上看不清,白天从亮处走进暗处,也要很久才能适应。譬如有一回在莫斯科,从艳阳的红场走进地下道,他没注意扶好,她一个踉跄,差点滚下十多级的台阶。还有一回游苏州园林,穿过一个小小的山洞,他虽然在前面引路,她却“哎呀”一声,头上撞出个大包。
所以他总是提高警觉,亦步亦趋地跟在她旁边,即使大白天,只要碰上每一级花纹类似的台阶,他就会小心拉着妻,一边走,一边口里低声念着:“一、二、三、四,到了,是平地了!”有时候在庭园里游玩,虽然妻说:“我看得清,路窄,我自己走。”他还是会往前快步走一段,检查路面有没有高低落差,再站在不远处等待。
不明就里的朋友,都说羡慕他们形影不离、鹣鲽情深。当然也有些褊狭的,会揶揄他晒恩爱,犯得着这么热乎吗?体贴的还是女人,看见他随侍左右,好像失去了自由,很多女性朋友或学生,会对他说:“您去游吧!尊夫人我来照顾,我扶着,没问题!”
但他还是不放心,因为他知道那种扶,不能是虚扶,而是要实扶。也可以说不能像一般人那样礼貌地牵着,而必须十分警惕,表面看似虚虚地挽着,其实暗中蓄劲,应付随时可能的闪失。
那确实需要真功夫,因为当她突然踩空,或者以为踩空而做出反射动作,瞬间反弹的力量是极大的。他扶着的那只手必须像个固定的栏杆把手,立即撑住。如果没有劲,非但扶不住,还可能两人一起摔倒。
虽然他从中年就练出扶的本领,但是进入老年还是有些不能胜任。有一回他们去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除了坐热气球、住窑洞,还参观了许多地底的坑道。那是早期基督徒为了躲避阿拉伯人而挖的秘密地道,窄窄的通路,一层又一层,使他除了在旁边扶持,注意地上的每个坑洞,还得在上面拉、在下面托。好几次,她突然失足,他虽然及时扶起,却伤了腰。回家之后,痛得更厉害了,起初晚上散步他还照样坚持走在她的左侧,后来发现稍稍用力扶她,腰就疼,甚至疼得整夜难眠,他没说,只是改为走在她的右边。而且当黑暗巷道比较长的时候,他会试着问她:“你看得到马路的边缘吗?”他发现她的夜盲只是瞳孔张得慢,黑暗的时间长了,她就能适应。这时候他会改为牵着她的手,或者走在她的后面,隔几步,推她一下,好像两个小孩玩耍。有一回去邻居家做客,管家说:“常看见你先生不是拖着你,就是推着你,真有意思!”她则笑:“是我牵着他,他是我的导盲犬!”
他也用另一种方法防止受伤,就是只要有电梯,一定不走楼梯。即使去一家熟识的二楼餐馆,他也坚持等电梯,因为那家的楼梯铺了黑色的地毯。
尽管小心,他还是有疏忽的时候。有一回去朋友家夜里出来,门灯打得很亮,他跟朋友聊天,走在前面,迟迟不见她,回头,发现她正呆呆地站在阴影里,他赶紧跑回去牵她,听见她小声说:“你不带我,我怎么走?”
这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使得她不在身边的时候,他反而有些不适应了。每次一个人在外面上下楼梯,走到台阶边缘,都会立刻停下脚步,好几回害跟在后面的朋友差点撞上:“你走就走好了,干吗一下子刹车?见鬼啦?”
“做鬼我也会扶你!”有一天他对她说,“问题是,如果我走了,没人扶你,你摔跤怎么办?晚上就少出去吧!再不然你可以找个小鲜肉陪侍左右,只是得早早叮嘱他,要实扶,不能虚扶,不能扶个样子!”
他终于扶不动了,严重的椎间盘滑脱造成脊髓腔狭窄,使他经常走着走着,突然寸步难行。于是总被他扶的她,不得不反过来扶他。
这一夜他又腰痛得厉害,翻过来覆过去睡不着,把她也弄醒了:“怎么还没睡?”
“想事情!”
“想什么?”
“想如果我走在你前面,我会等在奈何桥边,等你来,我扶你、你扶我,用我的眼睛、你的腰腿,一起走下面黑漆漆的黄泉路。”
她本来就高度近视,二十几岁一只眼睛视网膜剥离,手术之后看东西都是扭曲的,四十几岁另一只眼睛做完雷射矫正,又有了夜盲的问题。除了晚上看不清,白天从亮处走进暗处,也要很久才能适应。譬如有一回在莫斯科,从艳阳的红场走进地下道,他没注意扶好,她一个踉跄,差点滚下十多级的台阶。还有一回游苏州园林,穿过一个小小的山洞,他虽然在前面引路,她却“哎呀”一声,头上撞出个大包。
所以他总是提高警觉,亦步亦趋地跟在她旁边,即使大白天,只要碰上每一级花纹类似的台阶,他就会小心拉着妻,一边走,一边口里低声念着:“一、二、三、四,到了,是平地了!”有时候在庭园里游玩,虽然妻说:“我看得清,路窄,我自己走。”他还是会往前快步走一段,检查路面有没有高低落差,再站在不远处等待。
不明就里的朋友,都说羡慕他们形影不离、鹣鲽情深。当然也有些褊狭的,会揶揄他晒恩爱,犯得着这么热乎吗?体贴的还是女人,看见他随侍左右,好像失去了自由,很多女性朋友或学生,会对他说:“您去游吧!尊夫人我来照顾,我扶着,没问题!”
但他还是不放心,因为他知道那种扶,不能是虚扶,而是要实扶。也可以说不能像一般人那样礼貌地牵着,而必须十分警惕,表面看似虚虚地挽着,其实暗中蓄劲,应付随时可能的闪失。
那确实需要真功夫,因为当她突然踩空,或者以为踩空而做出反射动作,瞬间反弹的力量是极大的。他扶着的那只手必须像个固定的栏杆把手,立即撑住。如果没有劲,非但扶不住,还可能两人一起摔倒。
虽然他从中年就练出扶的本领,但是进入老年还是有些不能胜任。有一回他们去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除了坐热气球、住窑洞,还参观了许多地底的坑道。那是早期基督徒为了躲避阿拉伯人而挖的秘密地道,窄窄的通路,一层又一层,使他除了在旁边扶持,注意地上的每个坑洞,还得在上面拉、在下面托。好几次,她突然失足,他虽然及时扶起,却伤了腰。回家之后,痛得更厉害了,起初晚上散步他还照样坚持走在她的左侧,后来发现稍稍用力扶她,腰就疼,甚至疼得整夜难眠,他没说,只是改为走在她的右边。而且当黑暗巷道比较长的时候,他会试着问她:“你看得到马路的边缘吗?”他发现她的夜盲只是瞳孔张得慢,黑暗的时间长了,她就能适应。这时候他会改为牵着她的手,或者走在她的后面,隔几步,推她一下,好像两个小孩玩耍。有一回去邻居家做客,管家说:“常看见你先生不是拖着你,就是推着你,真有意思!”她则笑:“是我牵着他,他是我的导盲犬!”
他也用另一种方法防止受伤,就是只要有电梯,一定不走楼梯。即使去一家熟识的二楼餐馆,他也坚持等电梯,因为那家的楼梯铺了黑色的地毯。
尽管小心,他还是有疏忽的时候。有一回去朋友家夜里出来,门灯打得很亮,他跟朋友聊天,走在前面,迟迟不见她,回头,发现她正呆呆地站在阴影里,他赶紧跑回去牵她,听见她小声说:“你不带我,我怎么走?”
这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使得她不在身边的时候,他反而有些不适应了。每次一个人在外面上下楼梯,走到台阶边缘,都会立刻停下脚步,好几回害跟在后面的朋友差点撞上:“你走就走好了,干吗一下子刹车?见鬼啦?”
“做鬼我也会扶你!”有一天他对她说,“问题是,如果我走了,没人扶你,你摔跤怎么办?晚上就少出去吧!再不然你可以找个小鲜肉陪侍左右,只是得早早叮嘱他,要实扶,不能虚扶,不能扶个样子!”
他终于扶不动了,严重的椎间盘滑脱造成脊髓腔狭窄,使他经常走着走着,突然寸步难行。于是总被他扶的她,不得不反过来扶他。
这一夜他又腰痛得厉害,翻过来覆过去睡不着,把她也弄醒了:“怎么还没睡?”
“想事情!”
“想什么?”
“想如果我走在你前面,我会等在奈何桥边,等你来,我扶你、你扶我,用我的眼睛、你的腰腿,一起走下面黑漆漆的黄泉路。”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