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44240
(1)以国内企业实际需求为视角,突出实效性;
(2)以国内外企业实际的案例为支撑,突出实践性;
(3)全面介绍国内外典型企业进行专利布局和专利挖掘的实际实践经验,具备典型性;
(4)系统梳理进行专利布局和专利挖掘的方法与操作流程、典型策略和手段、注意事项等,具备系统性。
001 章 概 述
002 引 言
003 节 常见专利挖掘类型
005 一、以技术研发为基础的专利挖掘
009 二、以现有专利为基础的专利挖掘
011 第二节 专利挖掘的常规方法
011 一、专利挖掘的常规环节
019 二、专利挖掘的常规步骤
023 三、专利挖掘的常规案例
029 第二章 基于TRIZ 理论进行专利挖掘
030 引 言
031 节 TRIZ 理论中的矛盾与40 条发明原理
031 一、TRIZ 理论中的矛盾
032 二、40 条发明原理
032 三、发明原理在专利挖掘中的应用
035 第二节 39 个通用工程参数与技术矛盾矩阵
035 一、39 个通用工程参数
035 二、技术矛盾矩阵
036 三、技术矛盾矩阵在专利挖掘中的应用
041 第三节 常见的物理矛盾与分离原理
041 一、常见的物理矛盾
041 二、分离原理
042 三、分离原理在专利挖掘中的应用
045 第三章 基于专利地图进行专利挖掘
046 引 言
047 节 基于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专利挖掘
047 一、借助专利技术功效矩阵图进行专利挖掘
050 二、借助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图进行专利挖掘
052 第二节 基于相关专利进行专利挖掘
053 一、专利引证关系图与核心专利
055 二、专利权利要求分析图与规避策略
058 三、专利引证关系图与专利权利要求分析图在专利挖掘中的应用
061 第三节 TRIZ 理论与专利地图结合进行专利挖掘
061 一、TRIZ 理论与专利地图相结合的方法
064 二、TRIZ 理论与专利地图相结合进行专利挖掘的案例
069 第四章 基于研发项目和创新点的专利挖掘
070 节 贯穿研发项目的逐阶段专利挖掘
070 一、理论基础
075 二、主要手段
086 三、典型案例
090 第二节 围绕创新点扩展延伸的专利挖掘
090 一、理论基础
093 二、主要手段
099 三、典型案例
103 第五章 包绕竞争对手核心专利的专利挖掘
104 节 竞争对手核心专利的识别与应对
104 一、竞争对手核心专利的识别
105 二、竞争对手核心专利的应对
107 第二节 包绕式专利挖掘手段
107 一、上游方向的包绕挖掘
108 二、下游方向的包绕挖掘
110 三、工程实现方向的包绕挖掘
111 四、零部件方向的包绕挖掘
119 五、性能优化方向的包绕挖掘
125 第六章 针对规避设计的专利挖掘
126 节 规避设计的概念
126 一、规避设计的定义
126 二、规避设计的作用
127 三、规避设计的目标
129 第二节 针对规避设计的专利挖掘手段
129 一、规避设计的对象
130 二、规避设计的原则
131 三、规避设计的途径
131 四、规避设计的手段
135 五、针对规避设计的专利挖掘流程
140 第三节 典型案例分析
140 一、基于替代原则的专利规避设计
146 二、基于简化原则的专利规避设计
151 三、利用技术原理的专利规避设计
155 第七章 机械领域的专利挖掘
156 节 机械领域的创新特点
156 一、技术跨度大、交叉学科多
156 二、技术更新慢
157 三、技术改进目标相对明确
157 第二节 机械领域挖掘手段的考虑因素
157 一、充分检索现有技术
158 二、充分扩展挖掘层次
158 三、充分覆盖保护客体
158 第三节 机械领域的挖掘手段
158 一、技术改进的专利挖掘手段
159 二、研发项目的专利挖掘手段
160 第四节 典型案例分析
161 一、技术改进型的专利挖掘
165 二、研发项目型的专利挖掘
171 第八章 IT 领域的专利挖掘
172 节 IT 领域的创新特点
172 一、用户需求导向
172 二、更新速度快
173 三、可预见性低
173 第二节 IT 领域专利挖掘的考虑因素
173 一、手段恰当性
174 二、扩展全面性
175 三、功能技术性
176 四、客体合法性
176 第三节 IT 领域的专利挖掘手段
176 一、硬件产品的专利挖掘手段
177 二、软件产品的专利挖掘手段
178 三、系统级产品的专利挖掘手段
179 第四节 典型案例分析
179 一、硬件产品的专利挖掘
183 二、软件产品的专利挖掘
187 第九章 医药化工领域的专利挖掘
188 节 医药化工领域的创新特点
188 一、技术门槛高
189 二、技术储备性强
189 三、技术延续性强
190 四、产业关联度高
192 第二节 医药化工领域专利挖掘的考虑因素
192 一、手段全面性
193 二、产物形式多样性
193 三、产业链延续性
194 四、市场持续性
194 五、工艺改进的多角度性
196 第三节 医药化工领域的专利挖掘手段
196 一、化学产品的专利挖掘手段
198 二、化学方法改进的专利挖掘手段
200 第四节 典型案例分析
200 一、工艺改进的全方位专利挖掘
204 二、化学药的专利扩展挖掘
208 参考文献
213 附录: 技术矛盾矩阵
案例目录
006 【案例1-1-1】围绕Mobile 3D 技术标准构建的专利挖掘
008 【案例1-1-2】围绕奥美拉唑的技术改进的专利挖掘
010 【案例1-1-3】围绕完善燃气轮机叶片专利组合的专利挖掘
023 【案例1-3-1】肥皂盒专利挖掘
033 【案例2-1-1】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的专利挖掘
037 【案例2-2-1】一种家用燃气灶的专利挖掘
039 【案例2-2-2】一种提升LED 亮度以及可靠性的专利挖掘
043 【案例2-3-1】一种螺旋输送机的专利挖掘
049 【案例3-1-1】人工膝关节专利技术挖掘策略
058 【案例3-2-1】发动机活塞销压装及拆卸装置的专利挖掘
064 【案例3-3-1】电源插头的技术挖掘
071 【案例4-1-1】三星基于智能电视研发项目的技术分析
076 【案例4-1-2】基于ASML 投影式光刻机研发项目的专利挖掘
079 【案例4-1-3】基于手机研发项目的专利挖掘
081 【案例4-1-4】基于中铁十五局自锁螺栓研发项目的专利挖掘
083 【案例4-1-5】基于手机测试项目的专利挖掘
085 【案例4-1-6】基于用于高原冻土的新型热棒研发项目的专利挖掘
086 【案例4-1-7】基于OPPO 闪充研发项目的专利挖掘
091 【案例4-2-1】围绕一种新化合物的创新点的技术分析
094 【案例4-2-2】围绕螺栓胀缩槽创新点的专利挖掘
096 【案例4-2-3】围绕扣件快速定位方法创新点的专利挖掘
098 【案例4-2-4】围绕新纳米材料创新点的专利挖掘
099 【案例4-2-5】清华大学围绕制备石墨烯纳米窄带方法的专利挖掘
106 【案例5-1-1】包绕通用电气燃气轮机叶片核心专利的专利挖掘
107 【案例5-2-1】伊士曼与陶氏的塑料瓶之争
108 【案例5-2-2】特安纶———好产品遭遇销售困境
111 【案例5-2-3】设计方法专利对产品专利的包绕
112 【案例5-2-4】利用核心零部件专利布局影响整个产品
113 【案例5-2-5】自行车零部件产品的专利挖掘
120 【案例5-2-6】基于刀具涂层不同性能改进的专利挖掘
140 【案例6-3-1】用于点读笔二维编码图形的专利规避设计
146 【案例6-3-2】自定义空调运行曲线的专利规避设计
151 【案例6-3-3】Delta 并联机器人的专利规避设计
161 【案例7-4-1】曲轴技术改进的专利挖掘
165 【案例7-4-2】整车研发项目的专利挖掘
179 【案例8-4-1】无需定时唤醒的节电鼠标的专利挖掘
183 【案例8-4-2】APP 产品的专利挖掘思路
200 【案例9-4-1】硫化氢做氧化石墨烯还原用的还原剂的专利挖掘
204 【案例9-4-2】吉非替尼化学药的专利挖掘
自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对创新主体在创新过程中的智慧贡献进行恰如其分的挖掘并进行专利布局,是支撑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竞争优势的当务之急。
企业通常根据自身的发展愿景和目标,有目的地制定专利布局规划,并根据专利布局规划对发明创造进行专利挖掘,在获得专利权的基础上,对专利进行保护和运用。因此,专利挖掘是获得专利权的核心手段,是专利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专利挖掘对企业专利战略的实施效果,乃至企业的发展愿景和目标的完成都至关重要。
具体来讲,专利挖掘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抓住技术创新成果的主要创新点,并且有助于企业对项目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果进行全面的保护,培育和完善现有或将来的专利组合,避免出现专利保护的漏洞。此外,专利挖掘还可以帮助企业通过包绕式专利挖掘或规避设计来应对竞争对手的核心专利。总之,专利挖掘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更多高价值的专利,推动专利权由多到优、技术实力由大到强的转变。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本书编写组在编写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克服了业务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的诸多困难,相互帮助,携手彳亍而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化的时间,甚至牺牲晚上休息的时间,系统地整理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利用一切之可能搜集真实和鲜活的专利挖掘的典型案例,尽努力将所知、所识、所学、所悟完美地展现给读者。
为了学术上的严谨性,本书所述的专利挖掘是指: 有意识地对创新成果进行创造性的剖析和甄选,进而从合理的权利保护角度确定用以申请专利的技术创新点和技术方案的过程。简言之,专利挖掘,是指根据由特定需求产生的创新点而形成专利申请的过程。
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的差别在于工作重心不同。专利挖掘不仅仅是技术人员(或发明人)凭借其朴素的意识自发地提出专利申请,而是专利人员和技术人员主动发现、挖掘出更多的可以或适合申请专利的技术点;其主要针对专利的产生过程,更多体现为从法律和技术的双视角挖掘可专利点。而专利布局则是通过合理、有目的的设计和规划,构建系统化的、有组织的、更强大、更具有竞争力的专利组合; 其强调的是支撑和服务于商业竞争需要和商业竞争布局的专利部署,是专利组合的构建,更多的是从商业目的的角度进行部署。
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又有紧密的联系。在进行专利挖掘时需要带有专利布局的思维,因此除了在挖掘过程中考虑专利法的各种规定外,还要融合商业的考量,比如为应对某专利诉讼风险而针对性地挖掘用于制衡的专利。有时需要根据专利挖掘的实际结果,重新调整专利布局的规划。也就是说,专利布局和专利挖掘互为表里,相互影响。在制定专利布局策略时,往往需要考虑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专利挖掘能力; 在进行专利挖掘时,需要根据已经制定的专利布局策略把握专利挖掘的方向和重心。因此,专利布局与专利挖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
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
个方面涉及专利挖掘手段的理论,主要由章的内容组成;
第二个方面主要阐述了辅助专利挖掘时常用的专利创新工具,主要由 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组成;
第三个方面以企业在进行专利挖掘时的主要场景为视角,分别从基于研发目的和创新点的专利挖掘策略制定、包绕竞争对手核心专利的专利挖掘策略和针对规避设计的专利挖掘策略等进行展开,主要由第四章至第六章的内容组成;
第四个方面是从不同技术领域出发的专利挖掘策略制定,主要由第七章至第九章的内容组成。
本书编者中马天旗参与了全书的编写、案例梳理以及统稿和审稿工作,赵强参与了章和第四章的编写,郭大为参与了第二章和第三章的编写,苏丹参与了第六章和第八章的编写,胡涛参与了第七章的编写,王进锋参与了第九章的编写(上述编者介绍见封面勒口),王华(专利局材料部)参与了第五章的编写,赵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及法务部)和凌赵华(超凡知识产权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专利咨询部)提供了案例素材并参与了审稿工作,李杰(北京合智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提供了案例素材,李银锁(专利局材料部)、朱伟(专利局化学部)、裴军(审协北京中心)参与了审稿工作。
“授之以渔,在乎时势而不在式。” 本书总结的专利挖掘手段是对已有资料或案例的总结和归纳,企业当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不建议照抄照搬。
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得到诸多业界专家、领导、同事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感谢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吴经胜先生为本书作序; 感谢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专利工程师许云凤、联想集团资深专利工程师王杏媛、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运营主管刘明、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徐伟锋、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知名律师王桂香、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张宇峰、Morgan,Lewis & Bockiuspartner Yalei Sun、深圳峰创智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沈剑锋、北京知人善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IPR daily)CEO 周鹏、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时良艳、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与标准管理部总监樊磊、北京国知专利预警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于立彪、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部长兼知识产权部副部长胡青春等指导专家提供的材料和意见; 感谢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宋卉、中国技术交易所国际业务部高级经理范丽芬、深圳峰创智诚科技有限公司研究中心总监贾永华、北京奇虎360 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黄晶、大唐
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与标准管理经理徐晶晶、北京中科天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巍、乐视集团全球专利副总裁谢海楠等提供的帮助; 感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材料工程发明审查部李小南处长、化学发明审查部靖瑞处长、电学发明审查部董方源副处长给予的大力支持; 感谢黄清明编辑为本书的出版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本书虽倾尽编者们之心血,然仍难免有所疏漏和差错,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马天旗
2016 年7 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