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656816
章 告别
一 告别
二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
三 “止止洞”里
第二章 高敬亭苦战皖西北
一 熊家河
二 南征,新战略的探索
三 二一八团
四 下骆山打粮
五 兵败熊家河
第三章 军叫二十八军
一 来自大别山东西战线的会师
二 临危受命
三 军叫二十八军
四 雪白血红
五 官庄战斗
六 白果树、驼岭关
七 皖西特委擎起半边天
第四章 红二十八军主力的回旋
一 红二十八军主力的回旋
二 西北军来了
三 “潜霍大界岭,打垮了朱团”
四 毛家嘴遇险
五 桃树岭大捷
六 进军鹞落坪
七 “黄尾河畔金銮殿”
第五章 生死桐柏山
一 西征
二 人民的深情
三 会师鄂东北
四 生死桐柏山
五 五道岭转兵
六 桃花似血
七 重回鄂豫皖
第六章 浴火重生
一 “红福”回来了
二 历史的回声
三 “你们完全有可能在六安、合肥、寿县三角处创立起游击区域的”
四 金刚台上英雄花
五 店前河论兵
六 “望中央派人来领导”
第七章 出击,连战皆捷
一 “别动队”别动
二 桐梓河边
三 夜战攻坚花凉亭
四 聂在忠、高敬亭、鹞落坪
五 “妙光善道”
六 化整为零、集零为整
第八章 决策三角山
一 决策三角山
二 加强连下平原
三 方永乐战斗在黄(梅)广(济)蕲(春)
四 高敬亭前往鄂东北
五 何耀榜前往豫东南
第九章 卫立煌走马上任
一 卫立煌走马上任
二 “敌进我山区,我进敌平原”
三 大崎山
四 林维先、丁少卿
五 “梁老虎”出山
六 将星,殒落在大别山上
七 布局黄冈
第十章 东进西出
一 三过平汉铁路线
二 高敬亭纵横驰骋鄂豫皖
三 皖鄂特委
四 打碉堡、破“新村”
五 望断南飞雁
六 卫立煌西安惊变
第十一章 寒冷的春天
一 春天之前
二 春天的战斗
三 “鄂郡有座山,离天三尺三”
四 鄂东北失利
五 鄂豫皖牵手鄂豫边
第十二章 转折点
一 白羊山之战
二 东进,走向历史的转折
三 黎明前的黑暗
下卷
第十三章 走向合作
一 南田决策
二 送信蛇形岗
三 衙前相见
四 青天畈谈判
五 嬗变和新生
第十四章 会合七里坪
一 告别鹞落坪
二 到达七里坪
三 张泽礼出山
四 “青松永伴眠”
五 大崎山风云
六 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
第十五章 多彩的秋天
一 中央来信
二 七里坪的较量
三 “董必武、郑位三,组织人民把身翻”
四 退印
五 秦基伟家祠堂成为“小抗大”
六 何耀榜来到“八办”
七 多彩的秋天
第十六章 新四军四支队成立
一 武汉之行
二 抗战支队
三 东进皖中
四 沸腾的皖西北
五 董必武来到四支队
六 进驻东、西港
七 《放下你的鞭子》
第十七章 脱手斩得小楼兰
一 蒋家河口之战
二 “衔枚疾走夜深阑”
三 “峡口大道连群峰”
四 心开岭上不“开心”
第十八章 参与华中会战
一 利剑出鞘
二 三打椿树岗
三 设伏范家岗
四 三战棋盘岭
五 铁铺岭战斗
六 运漕古镇打伪军
七 越过淮南铁路
八 攻克无为、庐江
第十九章 风云际会
一 李宗仁、白崇禧电邀张云逸过江
二 高敬亭谋兵布阵
三 “吃菜要吃白菜心,参军要参新四军”
第二十章 东进皖东
一 七团来到青龙厂
二 淮南游击纵队东进
三 神勇的“八团队”
第二十一章 高敬亭之死
一 叶挺过江
二 青龙厂悲歌
三 :我意此案处理不当
第二十二章 皖东、皖东
一 四支队、五支队携手东进
二 叶挺瞩目曹家岗
三 东进到皖东敌后
第二十三章 大别山下
一 刘少奇给徐海东当“秘书”
二 徐海东来到四支队
三 东进,一直打到大海边
四 周家岗上
尾声 我们在大别山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二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
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
行前,发布了由郑位三撰稿,年仅十八岁的政治部宣传科长用一个通宵刻写、油印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简称《宣言》)。《宣言》开宗明义宣告:“本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奉我中央苏维埃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出发抗日。现当出发之时,特向全中国群众发表这个宣言。”“中国工农红军虽处在反对五次‘围剿’保卫苏区的艰巨任务之下,但为不能坐视国民党将中国出卖给日本,特调动一部分队伍组织北上抗日先遣队,领导并组织群众去打日本帝国主义,收回华北失地。”《宣言》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号召国民党军队与红军订立共同抗日的协定。《宣言》严正指出:“北上沿途,国民党军队如加以阻拦,本军定将坚决扫除之。”刻写的宣言原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找到,已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珍贵文物。
这一天,何家冲军部门口不远处那棵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银杏树,繁密的扇子一样形状的叶片在秋阳中闪着金黄色的光芒,落在地上,形成一片金色的地毯。红二十五军近三千名将士聚集在此,站在那面“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大旗下。每个连队前面由掌旗兵举着本连队的旗帜,旗帜后面是士兵方阵。“出发!”一声命令,浩浩荡荡的队伍顺着山沟出口向西开去。
这是中央红军从瑞金开始长征后的又一壮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支诞生于大别山、战斗在大别山的红军部队,为了民族的生存、祖国的解放,告别了红色的家乡,走上了北上抗日的征程。17日当晚,这支部队于信阳县城以南之东双河与柳林之间越过平汉铁路,西行桐柏山而去。
红二十五军刚一出动,国民党在鄂东北的军队群起前堵后追,四面夹击。敌人第四十七师,五十四师,一一五师,六十四师一九一旅、一九二旅及六十五师一九三旅(欠一个团)、一九四旅一个团共十八个团,尾追红二十五军西去。
三“止止洞”里
黄安县九焰山,位于天台山以东两公里。主峰海拔七百七十点五米,与光山县卡房(现属新县)、罗山县四区毗邻。在九焰山东面半腰绝壁处,有一个山洞,名日“止止洞”,洞口被丛林遮得严严实实的。洞前怪石嵯峨,大树参天,荆棘丛生。下面是一条流着水的深沟。
红二十五军走后,鄂东北的环境太艰险了,只有选择在这崇山峻岭中一座山坡的崖洞中开会。红二十五军16号出发,当天,徐诚基、何耀榜返回罗山四区,和道苏维埃主席王福明同志见了面。徐诚基向他传达了省委和红二十五军的指示,经过研究,决定于17日在黄安九焰山“止止洞”召开鄂东北道委干部会议。
路上,道苏维埃妇女部部长张宗杏低声唱着一首歌,让大家感到很伤感。她唱的是在鄂豫皖苏区流行的《红军调》:
“……冬月里来冬至寒,白军保卫团来搜山,红军人少不能挡,小郎哥哈,退出大别山哟。腊月里来蜡梅花儿开,百姓都望红军来,心中想念口里不敢言,小郎哥哈,总有那一天哟。”
“张部长,是想高敬亭政委了吧?”有人对张宗杏开着玩笑。
“想他干什么?”张宗杏以嗔作答,“我是想红军了。红四方面军走了,现在红二十五军也走了!”她叹了一口气。
大家在歌声中,寻找着通往“止止洞”的小路。
当时“止止洞”四周无路。从山下入洞,攀枝可登,从山上入洞,绳索系腰可下,从南北两侧入洞,须砍荆辟路。现在这里是鄂东的一处旅游景点,游人坐车到山下,再顺着修好的山路走上去,也得半天。当时鄂东北道委这些游击健儿,生于高山、长于高山,都是那么年轻,富有朝气,登高山如履平地。王福明年龄大一些,但他是黄安人,熟悉情况,进洞自然也不在话下。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