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4816363
央视“国家宝藏”和“如果国宝会说话”两大电视栏目,拨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极大的勾起了各位读者守护历史、守护中华文明的热忱之心。
《从雅好秘玩到流动的博物馆——中国古代书法鉴藏与交易》,则仅仅围绕浩瀚的历史文物中书法作品的鉴藏与流通,为大家讲述了波澜壮阔的书法品鉴与流动史。
如果,古代书法会说话,它一定为告诉你,品读这本书将是你与他们认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书描述的是中国古代书法鉴藏与流通的发展状况,以时间照量的话,约略自汉魏时期书法鉴藏行为的出现,直至清代书法鉴藏、交易行为的高度成熟与普及。
本书论述的核心是书法,而非书画。
本书之论述中心为书法鉴藏与流通活动涉及到书法作品买与卖,各时期史料文献皆遴选相关度较高的典型例证,与一般书法史写作的视角和思路有异。这本书一方面将书法鉴藏与交易的相关活动从书法史中提取出来,按照其发展的逻辑,理清脉络;另外一方面再将书法鉴藏与交易活动融化到书法史中,以此为主要视角来为书法史的叙述提供更多的可能和参考。所以,这本书并不是纯粹的鉴藏史话,而是与书法史叙述紧密结合的观照思路。
理查德·文以诚(斯坦福大学艺术与艺术史系 教授):
这本书展示了一个富有雄心的研究议题。作者努力将古代书法的收藏、交易与传统的书法史结合在一起,并将书法视为一项社会交往活动,其中涉及到了它的生产、流通、鉴赏及价值等问题。作者看到了传统研究范式与话语方式的局限,努力尝试将书法收藏与交易的社会史与经济史有机结合,写出一部综合社会阶层、生产、品味和消费的书法鉴藏史。
卢慧纹(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 副教授):
本书综览汉至清末上下千余年的书法鉴藏与交易史,规模宏阔,内容充实。作者一方面在正史、书画著录、题跋及笔记等各种文献中发掘一手材料,另一方面采纳了近年来学界的个案研究成果,使全书既有丰富的细节,亦有宏观的视野。本书不仅适合作为古代书画鉴藏史的入门书籍,对于已在此领域耕耘的研究者来说,其综览视域亦将有助于新课题的开发。
倪雅梅(美国堪萨斯大学中国艺术史教授):
利用跨学科的社会经济学视角来介入书法史,张冰和范丽娜将书法作为文化经济交易品的发展历程,撰写了一部引人入胜的学术著作。本书在书法史学界开辟了新的天地,作者用他们广泛的探讨,为中国伟大艺术形式的研究创建了一个新的视角。
王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
历史的叙述,往往以有的证据作“无懈可击”的叙述为理想,但实际情况又往往是“含混不清”的居多,所以,所谓“历史的叙述”还有很多探索的空间。本书只是一个对书法鉴藏与交易史的建构式的努力,还有着更深入细致的充实之必要。但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这已经足可为人称道了。
叶培贵(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由于时间的关系,目前相关书法鉴藏史的成果多见于个案和断代,通史则如凤毛麟角。两位博士有鉴于此,提出了这份研究成果,意图为我们勾勒古代书法鉴藏史的总体景观。从朦胧的鉴藏意识与行为的寻找,到逐渐完整的鉴藏体系与交易模式的总结,他们初步构建了关于书法鉴藏史的宏大叙事模型。同时,为了避免宏大叙事容易导致的空疏,作者采用了通史加专题的写作思路,选取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配合官私收藏与交易的梳理,这是十分明智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