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508483
《天路开基人·张镰斧和他的战友们》是针对中国航天“两弹一星”事业的奠基、创业团队进行深刻描绘的纪实作品。通过以张镰斧为主线,揭示中国航天军人领导团队、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团队、工人师傅团队以我军优秀军事指挥员、转业离休老兵、研制总指挥等革命历史经验,在如何实现中华民族根文化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规律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意识的趋势。用详实的史料显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革命文化和改革开放的精神面貌。
如果人们知道张镰斧一直珍藏着刘伯承与左权合译的1947年版的“合同战术”一书,就不难理解十二军部队最好学习的老风气了。
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刚刚在北京西郊的红山口正式成立。
为此他的家也在红山口的学院宿舍居住了两年半。
他的长子在那里上了幼儿园的大班、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第一学期。
学院由原南京的军事学院战役系、战史系及中央军委训练总监部院校部机关合编而成,直属中央军委领导,这是中国军队的最高学府,设基本系、速成系、高级系、战史系和理论班。
刘伯承元帅担任学院的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
高等军事学院的任务是,训练我军陆、海、空军正师职以上的军事、政治、后勤干部、高级参谋以及军事理论人员,提高政治、军事理论水平和组织指挥现代化的诸军兵种合成军队作战的能力。
第一批学员主要培养三军军职以上的干部。
在1957年招收的基本系学员中,将军占63%,大校占28%,上校占9%。学院的学员担任军以上职务的占94%,师级职务的占6%。
教学内容初期以方面军战役为主,后改为以战役行动中军的作战指挥为主。
张镰斧是基本系4位正师职上校学员中的一位,也是学员中最年轻的一位。许多位老首长和老战友与他一起学习,甚至还在一个班。可以说当时的学员不是将校如云,而是将星闪烁!将军远多于校级军官。每天出早操队列行进时,几乎全是豆豆很少很亮晶晶的上将、中将、少将,几乎是看不见校官的。
1958年3月1日学院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
1959年下半年,中央军委下达命令:张镰斧被任命为十二军副军长,并已传达到十二军部队。
张镰斧在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时,除了较为系统的学文化打基础,学习语文、混合数学、理化常识、立体几何等多门知识以外,还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为主的政治门类課程。
他常讲,在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时,对他影响最大最深的是较为系统的学习了毛主席军事思想,其内容除毛泽东军事著作外,还有毛主席关于指挥战役战斗的来往电文。其中的许多战役是他自己亲身经历参加的,现在才第一次知道毛主席是怎样运筹帷幄的,怎样纵观全局,分析形势,如何机动灵活运用战略战术,这些实际上是给张镰斧进行了一次长时间全方位的军事系统工程学的学习、教育和提高。并为他以后去航天科学事业的工作实践打下了良好的系统指挥基础。
在他的学习中,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点:是在他的军事课程中,主要有原子条件下的诸兵种联合协同作战,而在这一专门课程中,还包含原子弹、导弹制作原理的高科技专门课程。
直到他去世时,还珍藏着当时几乎所有的教材。
这就不难理解了,为什么在他临近毕业时,会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直接改换原定的分配方向,从此离开了他的十二军老部队、野战部队,而是去了中国的航天科学事业发源发祥地,去搞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去了。
二年半的时间,张镰斧在高等军事学院努力学习专研,成绩被评为优良。
1960年3月,他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导弹总装厂(简称:老五院一分院二一一厂)工作,任一分院副院长兼二一一厂厂长。
他走完了自己的野战军军旅生涯,穿着军装极为秘密地突然“闪”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一条在抗美援朝战场就已经深切体会梦想的,为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和保家卫国战场服务的充满科学文化的新征途。
同时也意味着,他即将别离激情燃烧的战斗生活,离开他20多年朝夕相处、生死相依、共同战斗的老首长、老战友们了;要步入一个隐名埋姓,不再多与外界来往的“牺牲”环境。
这可是一个要远远多于一个师一个军的人和事的繁杂新环境,大环境!
分分钟的每一件事都可能会牵连到国家和国际的大事!
大事小事都可能会直接捅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那里的!
要当经得起寂寞的“山人”了!
要承担默默无闻的任何风险了!
要重新学习和适应从无接触过的科学领域和研究生产制造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知识了!
要在阵前第一线参与统领一支已有15600多人的初建航天三军,其中科技人员5600余名,生产工人6100余名,管理人员800余名,以及他们的家属和社区……
要与从来都不认识的各种各样的人们打交道了,他们有军人、有科学家、有工人师傅、有青年大学生,有子弟学校、有派出所、有食堂,有需要结婚的、有两地分居的、有男多女少、人员膨胀缺少住房的的现状,有全国范围的三年困难情况,还有必须小心翼翼的保密措施,更有后来脱掉军装又身陷其中的文化大革命……
最重要的,是要从无到有的在阵前一线参与领导研发制造我们中国自己的导弹和火箭!
能适应这样的生活节奏吗?
能进入这样的工作程序吗?
能推心置腹将心比心的团结人吗?
能住进将军楼,还不脱离普通群众吗?
能实事求是地与同志们休戚与共,尽可能地解决想都想不到的各种困难吗?
怎样才能和广大群众、知识分子、普通工人和调干军人打成一片呢?
一员南征北战的武将,来到了丝毫都不了解的航天高科技殿堂,他能做些什么?
他能带好这支队伍,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吗?
……
困难重重!
问题多多!
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种新环境下的坚守,只能用一名共产党员或者一名革命老兵的基因、初心、忠诚、担当、奉献、信念、使命感、执行力和时间考验……才能得到最终的诠释!
魂魂魄魄,奏响了终其一生、风雨同舟的老兵交响曲。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