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664163
内容简介
《天河湖畔草青青》是一部原创励志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个贫困的农家子弟——田土,在经过各种苦难磨砺之后,决心通过读书、上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当他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发现,一切远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尤其在基层的司法单位。小说通过一系列故事,反映了基层司法工作的复杂性,同时塑造了一个一身正气的司法干部形象。
目 录
序
引子
引子
第—章 家事
第—节 我的祖父
第二节 父亲一生
第三节 初遇情侣
第二章 创业
第—节 初踏生意行
第二节 培训班奇遇
第三节 再闯生意路
第四节 售药风波
第五节 二诉槐情
第三章 进城
第—节 洪水后的劫难
第二节 进城后的尴尬
第三节 走上工作岗位
第四节 伤心的诉讼案
第五节 曲折的调解情
第七节 校园美好情调
第八节 批发票的奥妙
第九节 林园三诉槐情
第四章 人生
第—节 西安情愫
第二节 戏剧普法
第三节 情在书中
第四节 治扁计划
第五节 造屋艰辛
第六节 文学春天
第七节 槐花飘零
第八节 研讨会上
第九节 狱中风波
跋 人生拐弯处总是文学洪何苗
后记
前 言
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那里有青山绿水,那里有中都城墙;那里有韭山仙洞,那里有迷谷狼巷。中外志士无不向往,我的学生宫开理就住在凤阳的鼓楼旁,多次欲往未能如愿,形成半生的憾缺。
九月九日中华辞赋高研班在小汤山开班之后,我才知道开理在工作之余,于省、市及国字号的报刊上发表数百篇的文章,出版过《清官宫兆麟的故事》、《中都戏剧小品》、《千古传奇·说凤阳》(上下册)、《齐天大圣上访》、《清风明月》、《帝乡民俗风情》等八本著作,成果显著,深慰我心。
最近,我看了他的《凤阳赋》,写得好,是气势磅礴的宏篇大赋。他在首届中华辞赋高研班中的作业《小汤山培训微赋》写得也流光溢彩。特别是高研班结束那天晚会上,他为学员们演唱一曲现代京剧《誓把反动派一扫光》,那高亢的声调,优美的旋律,娴熟的动作,让所有的师生为之一振,给全体师生增添了永恒的记忆。
前不久,他发了一部三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电子稿给我,题目是《天河湖畔草青青》,告诉我,此稿选题已全面通过,安徽文艺出版社近期正在筹备出版。应急,邀吾作序,我很为难。因我不喜欢写序,时间太短,迫于师生之情,只有领命。
常言道,受人之托,必终人之事。为赶嫁,我戴上老花眼睛,认真地阅读他的长篇小说,一字不落地看到底。正准备再翻第二遍的时候,老伴摘下了我的老花镜:“吃饭了,是什么文章把你迷得连饭也不吃了?”我才从小说的意境里走出来。
仔细回味,才发现开理是个有毅力的人,是位复合型的作家,堪称农家才子也!他借听朋友不鲜为人知的“三、六、九”传奇故事为引线,巧妙地把读者带进冗长的小说情节之中。尤其是田土曲折的人生道路中内心痛楚和精神生活美妙地铺展开来,小说中那扣人心弦的一幕幕戏剧性情节,艺术地将我引入迷谷。
全书三十八万字,四章二十六节,前面是“引子”,概述天河湖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概况以及小说主人公田土家族历史渊源,基本上是以浓缩的诗歌形式表现的。然后,他又以喝酒谈心的方式很艺术地把作品引入正文,启用第一人称回忆往事的写作手法,大跨度,全方位,超时空的高度视角,巧妙地采用古典文学的创作思路,浓墨重彩地描写田土一家三代人悲欢离合长达百年之久的人生经历。书中情节曲折新奇,荡气回肠,让人不忍释卷。人物塑造得形象逼真,性格鲜明,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确实是一部带有泥土味的原创佳作。
翻开书页,最使我震撼的是“引子”和第一章,田土从前的家事,似像非像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那个时代,一些历史事件都时隐时现地浮在我的眼前,田土父亲十二岁那年,父母同时双双去世,更是一大悲哀。他们的离世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痛苦和悲伤,使小说得到深层次地拓展。
小说是以一条主线和两条副线贯穿全文的。第一条副线是他家院中的老槐树,它不仅是田家祖辈繁衍的象征,也是田土爱情纠葛的见证,从文章开始就不惜重墨地描写院中的老槐树。在林园里,田土和成霞初恋之时又是在一棵槐树下,文章才有三诉槐情的描写。
笫二条副线是古往今来养育着这片土地上祖辈族人的天河湖。小说从开头到结尾,作者的笔下,从来未离开过天河。一条暗线就是“三、六、九”。
小说的主线就是田土终生所酷爱的,也是随他走过半身苦难经历的“文学”。从田土写《银河传》后办《战地公报》,到组建天河文学社;从他在省报副刊上发表处女作,到县人武部新闻干事;再从新闻记者到省小说创作培训班;从创业到进城。从他重新考入工作岗位到他出版数本著作;干司法,搞调解;走北京;到西安,写戏剧;搞普法;建作协;办杂志;出著作,当主席,召开作品研讨会直至入狱,无不打上文学的烙印。小说紧扣主题,前后互应,戏剧性地把故事一步步地推向高潮。并非谬赞,小说忧得让你心碎,痛得让你钻心,迷得让你陶醉,喜得让你发狂,爱得确实真诚,“魔”力冲天。
小说最精彩的部分是田土回乡创业的艰辛与遭遇,曲折与坎坷,以及初进城的心酸,还有爱情的挫折和三个女人真情实感的互相交织。主人公将一段属于自己隐秘的历史和那一代人共同的历史,艺术地杂糅在一起,尽描人生百态;又将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所遭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爱情的烦恼、人生的命运,都饱含深情地描述出来,诠释奇妙人生。呈现了他个人命运与家国时代的碰撞,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追寻,作者的才情从几个侧面得以展露,如在路旁激情发挥的哭丧词,可以说是借景生情把与朋友的深情厚谊倾诉到极至。还有在裁缝培训班的小楼上夜观七夕,对李会的真情所写的那首词;在监狱急中生情为老母所写的祭词,无不体现出作者不凡的才情和创作天赋。小说最大的特点是,以小见大,以星写月,用描述天河边上的一棵小草,暗喻一个顽强不屈的人;用一个家庭历史的细小侧面,反映国家的百年变迁和整个民族兴旺的宏大社会历史画卷。从小田土出生到成长、从创业进城到出狱。描述了他执着的进取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气节和自强不息精神!
最使人难忘的是他组建文学社、成立作家协会、创办刊物遭嫉妒,举步维艰,虽然迷雾重重,但他酷爱文学,痴心不改,直到他钻圈入狱仍无怨无悔,不忘初心。
小说开篇设的“三、六、九”谜底,最后才得以解开。
文章的结尾,田土悉知母亲去世时,他心疚万般,两次昏去,痛不欲生。第一次醒来仍然讨笔要纸为母亲作赋,悼念母亲之亡灵。读到此处,让你五脏六腑如刀扎,撕心裂肺痛不休。作者为了不让天下文化人心寒,他把笔锋一转,出现了让读者满意的妙笔。第二次苏醒时,他的莫逆朋友是省级大官,为了工作,田土被接进省城去写沈浩廉公的故事,题目是“清风明月”。这样让你意想不到的结尾出现了,多少也是对读者的一个安慰。正如洪何苗教授所说的那样:“田土人生的拐弯处总是文学。”
《天河湖畔草青青》接地气,草根深,能量正,教益人,是紧扣时代脉搏的原创精品。此书值得一读,我认为是多少年来出现的以母亲文学创作的一部草根型优秀文学作品。
掩卷静思:执着的文化人啊!为了自己的向往,不惧狂风暴雨,不怕千难万险,呕心沥血捍理想,千辛万苦修文学,精神可佳,令我钦佩!
点评者点到为止,高明者画龙点睛。上面所点之处并不深邃,还有大量精彩妙笔被忽略,只是尽点师生之意尔。以上赘述暂且为序,不到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九月九日中华辞赋高研班在小汤山开班之后,我才知道开理在工作之余,于省、市及国字号的报刊上发表数百篇的文章,出版过《清官宫兆麟的故事》、《中都戏剧小品》、《千古传奇·说凤阳》(上下册)、《齐天大圣上访》、《清风明月》、《帝乡民俗风情》等八本著作,成果显著,深慰我心。
最近,我看了他的《凤阳赋》,写得好,是气势磅礴的宏篇大赋。他在首届中华辞赋高研班中的作业《小汤山培训微赋》写得也流光溢彩。特别是高研班结束那天晚会上,他为学员们演唱一曲现代京剧《誓把反动派一扫光》,那高亢的声调,优美的旋律,娴熟的动作,让所有的师生为之一振,给全体师生增添了永恒的记忆。
前不久,他发了一部三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电子稿给我,题目是《天河湖畔草青青》,告诉我,此稿选题已全面通过,安徽文艺出版社近期正在筹备出版。应急,邀吾作序,我很为难。因我不喜欢写序,时间太短,迫于师生之情,只有领命。
常言道,受人之托,必终人之事。为赶嫁,我戴上老花眼睛,认真地阅读他的长篇小说,一字不落地看到底。正准备再翻第二遍的时候,老伴摘下了我的老花镜:“吃饭了,是什么文章把你迷得连饭也不吃了?”我才从小说的意境里走出来。
仔细回味,才发现开理是个有毅力的人,是位复合型的作家,堪称农家才子也!他借听朋友不鲜为人知的“三、六、九”传奇故事为引线,巧妙地把读者带进冗长的小说情节之中。尤其是田土曲折的人生道路中内心痛楚和精神生活美妙地铺展开来,小说中那扣人心弦的一幕幕戏剧性情节,艺术地将我引入迷谷。
全书三十八万字,四章二十六节,前面是“引子”,概述天河湖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概况以及小说主人公田土家族历史渊源,基本上是以浓缩的诗歌形式表现的。然后,他又以喝酒谈心的方式很艺术地把作品引入正文,启用第一人称回忆往事的写作手法,大跨度,全方位,超时空的高度视角,巧妙地采用古典文学的创作思路,浓墨重彩地描写田土一家三代人悲欢离合长达百年之久的人生经历。书中情节曲折新奇,荡气回肠,让人不忍释卷。人物塑造得形象逼真,性格鲜明,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确实是一部带有泥土味的原创佳作。
翻开书页,最使我震撼的是“引子”和第一章,田土从前的家事,似像非像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那个时代,一些历史事件都时隐时现地浮在我的眼前,田土父亲十二岁那年,父母同时双双去世,更是一大悲哀。他们的离世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痛苦和悲伤,使小说得到深层次地拓展。
小说是以一条主线和两条副线贯穿全文的。第一条副线是他家院中的老槐树,它不仅是田家祖辈繁衍的象征,也是田土爱情纠葛的见证,从文章开始就不惜重墨地描写院中的老槐树。在林园里,田土和成霞初恋之时又是在一棵槐树下,文章才有三诉槐情的描写。
笫二条副线是古往今来养育着这片土地上祖辈族人的天河湖。小说从开头到结尾,作者的笔下,从来未离开过天河。一条暗线就是“三、六、九”。
小说的主线就是田土终生所酷爱的,也是随他走过半身苦难经历的“文学”。从田土写《银河传》后办《战地公报》,到组建天河文学社;从他在省报副刊上发表处女作,到县人武部新闻干事;再从新闻记者到省小说创作培训班;从创业到进城。从他重新考入工作岗位到他出版数本著作;干司法,搞调解;走北京;到西安,写戏剧;搞普法;建作协;办杂志;出著作,当主席,召开作品研讨会直至入狱,无不打上文学的烙印。小说紧扣主题,前后互应,戏剧性地把故事一步步地推向高潮。并非谬赞,小说忧得让你心碎,痛得让你钻心,迷得让你陶醉,喜得让你发狂,爱得确实真诚,“魔”力冲天。
小说最精彩的部分是田土回乡创业的艰辛与遭遇,曲折与坎坷,以及初进城的心酸,还有爱情的挫折和三个女人真情实感的互相交织。主人公将一段属于自己隐秘的历史和那一代人共同的历史,艺术地杂糅在一起,尽描人生百态;又将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所遭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爱情的烦恼、人生的命运,都饱含深情地描述出来,诠释奇妙人生。呈现了他个人命运与家国时代的碰撞,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追寻,作者的才情从几个侧面得以展露,如在路旁激情发挥的哭丧词,可以说是借景生情把与朋友的深情厚谊倾诉到极至。还有在裁缝培训班的小楼上夜观七夕,对李会的真情所写的那首词;在监狱急中生情为老母所写的祭词,无不体现出作者不凡的才情和创作天赋。小说最大的特点是,以小见大,以星写月,用描述天河边上的一棵小草,暗喻一个顽强不屈的人;用一个家庭历史的细小侧面,反映国家的百年变迁和整个民族兴旺的宏大社会历史画卷。从小田土出生到成长、从创业进城到出狱。描述了他执着的进取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气节和自强不息精神!
最使人难忘的是他组建文学社、成立作家协会、创办刊物遭嫉妒,举步维艰,虽然迷雾重重,但他酷爱文学,痴心不改,直到他钻圈入狱仍无怨无悔,不忘初心。
小说开篇设的“三、六、九”谜底,最后才得以解开。
文章的结尾,田土悉知母亲去世时,他心疚万般,两次昏去,痛不欲生。第一次醒来仍然讨笔要纸为母亲作赋,悼念母亲之亡灵。读到此处,让你五脏六腑如刀扎,撕心裂肺痛不休。作者为了不让天下文化人心寒,他把笔锋一转,出现了让读者满意的妙笔。第二次苏醒时,他的莫逆朋友是省级大官,为了工作,田土被接进省城去写沈浩廉公的故事,题目是“清风明月”。这样让你意想不到的结尾出现了,多少也是对读者的一个安慰。正如洪何苗教授所说的那样:“田土人生的拐弯处总是文学。”
《天河湖畔草青青》接地气,草根深,能量正,教益人,是紧扣时代脉搏的原创精品。此书值得一读,我认为是多少年来出现的以母亲文学创作的一部草根型优秀文学作品。
掩卷静思:执着的文化人啊!为了自己的向往,不惧狂风暴雨,不怕千难万险,呕心沥血捍理想,千辛万苦修文学,精神可佳,令我钦佩!
点评者点到为止,高明者画龙点睛。上面所点之处并不深邃,还有大量精彩妙笔被忽略,只是尽点师生之意尔。以上赘述暂且为序,不到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免费在线读
天河湖水碧涟清,岸畔悲歌低声吟。代代耕耘求黄土,春去冬来泪满襟。
家家都有辛酸事,辈辈眷恋天河情。涂山巍巍永不老,饱蘸湖水书丹青。
人世如烟,天河如梦,最痛是情,最贵是真。1985年农历五月三十日早晨,大雾迷漫,百鸟不鸣,半点风丝也没有。村子里狗不叫,鸡无声,静得特别,静得让人难受。预示着塌天大事将要发生。
这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清晨,大雾仍然紧锁,六点四十八分,父亲和我们永别了。天亮了,雾散了,家人和亲邻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
父亲走了,每每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性格为人、踏实淳朴的工作作风和任劳任怨做事的诚实品格,我感到他是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据父亲说,我的祖先是三省的巡抚,官至二品,数代都是朝廷中人。到了曾祖父这一代,因遭兵灾而破家。祖父这一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虽不为官,却是个百里闻名的仁义士绅。他常年做生意,在他五十岁那年,凭自己勤劳的双手经商,挣钱买了三十一亩九分地,并建造了很大的四合院,院内有四间牛房、两间马棚,家里有四头牛、两头驴、两匹马,前厅后院,内外有别。在天河畔算得上是十里八乡的中等富户。我的祖父不仅精通商贾,财源广进,而且交际很广,乐于助人。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穷人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地方的绅士显贵都朝不保夕,常常不知不觉就搭上了性命。我家住的是四合院,在马棚的上面建一个暗厢,专门给村里有头有脸的达官权贵们躲灾避难用的,这个不大的地方,不知救了多少士绅显贵的命。因此,这些士绅和各色头领对我祖父都特别恭敬,见之都称“亮爷”。
奶奶是村里出了名的大美人,见过她的人都说奶奶年轻时长得特别漂亮。苗条的身材、匀称的个头、两道弯弯的柳眉、深深的酒窝、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在天河边的百里村庄,貌压群芳,所以,人们称她为“盖天河”。那个时候的姑娘在出生的时候就定了娃娃亲,我的奶奶出生时也和别人家的姑娘一样,和我祖父定了亲。祖父十八岁那年被抓去当兵,因曾祖父、曾祖母都双双去世,只剩下我的十多岁的小祖父无人照顾。祖父为了照顾小祖父,设法从部队偷跑出来,几经周折才回到家乡。那时祖父已二十几岁了,奶奶一直等到二十几岁才和我祖父结婚。奶奶很善良,邻居有什么困难,只要找她,她从不推托。每年冬天,在春节前,奶奶都要预备一些过年的食物送给那些过不去年的邻居家,人们呼我奶奶为“善人”。
一天夜里,奶奶和祖父正在家烀枣子做枣糕。外边碎雪飘飘,朔风带着口哨呼呼作响。就在那尖叫的风声里,突然夹杂着孩子的哭声。奶奶停下手中的活计跑去一看,是个被丢弃的女婴,本来奶奶过门时间不长,自己还没有孩子,可她没有多想,就把啼哭的孩子抱到怀里。奶奶本来就是一个善良的好人,遇到这种事她当然义不容辞地把孩子抱回来,回家后在灯光下一看,孩子已经被冻得青头紫脸了,她忙给孩子喂点热稀饭,用温水给孩子洗一洗,然后把孩子揣进自己的胸前。半夜孩子恢复正常,她开始哭了。祖父看着孩子也很兴奋,并高兴地说:“老天给我们送个孩子来,真是祖上的阴德,既然苍天赐我女儿,这孩子以后就叫‘天赐’吧!”奶奶一听祖父的话,知道他要留下这孩子。年轻漂亮的奶奶在这个节骨眼上却犯了难,因为她当新娘的热气还没凉,这时候就有了孩子,别人怎么看呀?尤其是封建社会,因此她为难地说:“人嘴两张皮,倘若有人要说三道四的,我该怎么办呀?”
祖父看出了奶奶的心思,很干脆地说:“这是一条生命,如果不把她收留,我俩都有罪啊!天理不容!”奶奶害羞地说:“我刚过门就抱个小孩,外人怎么看我,在别人的嘴里我是什么人呀?知道的说我们救孩子一命,不知道的不知会弄出多少新鲜的故事呢!”祖父断然地说:“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推车有正主,放屁有胯骨,只要我高兴就行,在我的心里这是一桩大喜事,你新娘的衣服还未脱下,又喜得千金,这不是喜上加喜吗?管别人说什么!我的家事我知道,想说由他说去。”奶奶没有办法,她在做新娘的同时,就做起了名副其实的妈妈。我的姑姑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进了田氏家族的门。
家家都有辛酸事,辈辈眷恋天河情。涂山巍巍永不老,饱蘸湖水书丹青。
人世如烟,天河如梦,最痛是情,最贵是真。1985年农历五月三十日早晨,大雾迷漫,百鸟不鸣,半点风丝也没有。村子里狗不叫,鸡无声,静得特别,静得让人难受。预示着塌天大事将要发生。
这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清晨,大雾仍然紧锁,六点四十八分,父亲和我们永别了。天亮了,雾散了,家人和亲邻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
父亲走了,每每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性格为人、踏实淳朴的工作作风和任劳任怨做事的诚实品格,我感到他是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据父亲说,我的祖先是三省的巡抚,官至二品,数代都是朝廷中人。到了曾祖父这一代,因遭兵灾而破家。祖父这一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虽不为官,却是个百里闻名的仁义士绅。他常年做生意,在他五十岁那年,凭自己勤劳的双手经商,挣钱买了三十一亩九分地,并建造了很大的四合院,院内有四间牛房、两间马棚,家里有四头牛、两头驴、两匹马,前厅后院,内外有别。在天河畔算得上是十里八乡的中等富户。我的祖父不仅精通商贾,财源广进,而且交际很广,乐于助人。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穷人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地方的绅士显贵都朝不保夕,常常不知不觉就搭上了性命。我家住的是四合院,在马棚的上面建一个暗厢,专门给村里有头有脸的达官权贵们躲灾避难用的,这个不大的地方,不知救了多少士绅显贵的命。因此,这些士绅和各色头领对我祖父都特别恭敬,见之都称“亮爷”。
奶奶是村里出了名的大美人,见过她的人都说奶奶年轻时长得特别漂亮。苗条的身材、匀称的个头、两道弯弯的柳眉、深深的酒窝、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在天河边的百里村庄,貌压群芳,所以,人们称她为“盖天河”。那个时候的姑娘在出生的时候就定了娃娃亲,我的奶奶出生时也和别人家的姑娘一样,和我祖父定了亲。祖父十八岁那年被抓去当兵,因曾祖父、曾祖母都双双去世,只剩下我的十多岁的小祖父无人照顾。祖父为了照顾小祖父,设法从部队偷跑出来,几经周折才回到家乡。那时祖父已二十几岁了,奶奶一直等到二十几岁才和我祖父结婚。奶奶很善良,邻居有什么困难,只要找她,她从不推托。每年冬天,在春节前,奶奶都要预备一些过年的食物送给那些过不去年的邻居家,人们呼我奶奶为“善人”。
一天夜里,奶奶和祖父正在家烀枣子做枣糕。外边碎雪飘飘,朔风带着口哨呼呼作响。就在那尖叫的风声里,突然夹杂着孩子的哭声。奶奶停下手中的活计跑去一看,是个被丢弃的女婴,本来奶奶过门时间不长,自己还没有孩子,可她没有多想,就把啼哭的孩子抱到怀里。奶奶本来就是一个善良的好人,遇到这种事她当然义不容辞地把孩子抱回来,回家后在灯光下一看,孩子已经被冻得青头紫脸了,她忙给孩子喂点热稀饭,用温水给孩子洗一洗,然后把孩子揣进自己的胸前。半夜孩子恢复正常,她开始哭了。祖父看着孩子也很兴奋,并高兴地说:“老天给我们送个孩子来,真是祖上的阴德,既然苍天赐我女儿,这孩子以后就叫‘天赐’吧!”奶奶一听祖父的话,知道他要留下这孩子。年轻漂亮的奶奶在这个节骨眼上却犯了难,因为她当新娘的热气还没凉,这时候就有了孩子,别人怎么看呀?尤其是封建社会,因此她为难地说:“人嘴两张皮,倘若有人要说三道四的,我该怎么办呀?”
祖父看出了奶奶的心思,很干脆地说:“这是一条生命,如果不把她收留,我俩都有罪啊!天理不容!”奶奶害羞地说:“我刚过门就抱个小孩,外人怎么看我,在别人的嘴里我是什么人呀?知道的说我们救孩子一命,不知道的不知会弄出多少新鲜的故事呢!”祖父断然地说:“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推车有正主,放屁有胯骨,只要我高兴就行,在我的心里这是一桩大喜事,你新娘的衣服还未脱下,又喜得千金,这不是喜上加喜吗?管别人说什么!我的家事我知道,想说由他说去。”奶奶没有办法,她在做新娘的同时,就做起了名副其实的妈妈。我的姑姑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进了田氏家族的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