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42505丛书名: 中信十年人物经典
《希拉里传》是迄今为止关于希拉里*权威的传记。
这本《希拉里传》揭秘了许多有关希拉里不为人知的趣闻轶事,包括希拉里不甚完满的童年、勤奋努力的学生时代、与克林顿的浪漫邂逅、坎坷艰辛的婚姻历程、全力以赴帮助克林顿实现总统梦,以及自己不断保持事业上的追求,直至成为美国国会参议员、美国国务卿,并*终踏上了美国总统的竞选之路。
作者卡尔·伯恩斯坦作为美国普利策奖得主、《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他与助手报道的“水门事件”曾直接迫使尼克松总统引咎辞职。为撰写这本《希拉里传》,伯恩斯坦耗时6年,采访了与希拉里周围的200多人,客观、公正地讲述了这位美国政坛上*耀眼也**争议性的人物的生平,其内容的生动性与真实性是其他同类作品所无法企及的。
任何想要了解希拉里的读者,都能在这本《希拉里传》中找到让自己感动并振奋的力量。
美国“普利策奖”得主、曾因报道“水门事件”而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的新闻记者卡尔?伯恩斯坦,耗时6年,全面、客观、公正地记录了美国政坛上最耀眼、*争议性的美国前“*”、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的真实人生。
本书时空跨度极大,从希拉里童年和学生时代写起,详细记述了她如何支持、协助克林顿成功当选总统,并讲述了媒体曝光率较高的“赖斯案”、“白水案”、“莱温斯基事件”的相关细节,以及她曲折的总统竞选之路,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真实的希拉里。
序言
第1章 严苛的童年
在战后充满希望、欣欣向荣的环境中,罗德姆一家却像几只不合群的鸭子,跟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这都是因为休·罗德姆古怪的性格。
第2章 独立生活
这个来自中西部的乡下女孩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受到相对周全的庇护。突然间,她来到了一群令她感到自惭形秽的优越的年轻女孩中间。
第3章 耶鲁的爱情与战争
为了更好地追求他们超乎寻常的远大抱负,两个性格如此迥异的人居然能够紧密配合并且相互扶持。可能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连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能找到一个如此理想的伴侣。
第4章 以阿肯色为家
在刚刚遇到比尔·克林顿的时候,希拉里热忱地相信一个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然而现在,她有些犹豫和迟疑了。
第5章 胜利
早在克林顿之前,希拉里就相信他能够赢得1992年大选,甚至在老布什总统的民意支持率接近90%的时候,她仍然坚信不疑。
第6章 过渡期的女人
大选结束几天后,迪克·莫里斯和希拉里就已经开始在电话上讨论她应该在新政府中担任什么职位了。
第7章 宣誓就职
在新政府艰难的诞生过程中,新政府以及克林顿夫妇的矛盾简直数不胜数。
第8章 白宫的新主人
再怎么形容克林顿上任后前100天的混乱都不过分,许多错误在竞选胜利到宣誓就职之间的过渡期就已经埋下了祸根。
第9章 “时刻准备着”
这些高层官员看到了战斗状态中的希拉里,轻松、机智而且冷静。她审时度势,发出前进指令,并且时刻准备战斗。
第10章 下坡路
克林顿夫妇没有想到,见识过里根夫妇的好莱坞皇家风范和老布什夫妇的贵族气息的白宫,会不欢迎自己的阿肯色风格。
第11章 处处碰壁
克林顿夫妇来到华盛顿是要完成自己的宏伟目标的,其中最伟大的一个目标就是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
第12章 重塑社会价值
希拉里把1992年总统竞选的胜利看作是全美人民灵魂的一次净化,这不仅是政治上的胜利,也是精神上的胜利。
第13章 艰难时期
在希拉里看来,华盛顿的文化存在许多问题,这一切使得她对于克林顿的助手、国会民主党人和共和党反对派更加火冒三丈。
第14章 既非骗子,亦非恶棍
在近20年的时间里,希拉里在律师、朋友和一些实力派私人侦探的帮助下,一直在全力避免克林顿的性丑闻影响到他的政治前途。
第15章 事实还是妄断
独立检察官上任之后,克林顿政府俨然有了两个白宫机构,两者搅在一起,使白宫的正常行政难以为继。
第16章 低调妥协
尽管希拉里搬出了西翼,不再公开参与决策,但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她几乎天天咨询并指点她的律师团,从法律上掌控着局势。
第17章 漫长的季节
随着局势越来越紧张,希拉里已经开始计划采取措施,保卫他们的执政地位。她知道,她将可能又一次成为力挽狂澜的关键人物。
第18章 掌权的女人
希拉里竞选总统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由一个女人掌权,前总统丈夫幕后运筹的新的克氏政府将会如何统治这个国家。
致谢
后记
1999年2月12日中午,希拉里身着款式保守的裤子、简洁的上衣,脚穿平跟鞋,面带微笑,大踏步地走进了白宫会客厅。她接下来的举动将会改变她的一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将改变美国的历史。自从1970年她遇见克林顿的那一天起,她就一直对他不离不弃,陪伴他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其中包括那件让全世界一片哗然的“莱温斯基事件”。从她和全美国人民听说这个名字的那天算起,一年多已经过去了。在这段日子里,她的生活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华盛顿也是如此。现在,希拉里就要摆脱这一切了,不过,她不是要摆脱婚姻,不是要摆脱华盛顿,也不是要摆脱民众意志对她的约束。希拉里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她就要做出最后的决定,决定自己是否要在从未生活过的纽约州参加美国国会参议院议员的竞选,从而使自己从第一夫人成为一名真正的公职人员。
楼下的总统办公室里,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威廉·伦奎斯特身穿宽大的法官袍服。这身法官袍服是他自己设计的,衣袖绣着金边,只有在审理总统弹劾案时他才会穿上这身衣服,这无疑使得整个场面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在每位参议员面前的桌子上都摆放着一个红色的皮制文件夹,里面有对总统作伪证、妨碍司法公正的正式书面指控,当然还有等待他们填写的选票。这次表决的结果完全在人们预料之中—必须有2/3的人投赞成票才能宣布总统有罪,而只有共和党人才会投赞成票。第一条罪名45票赞成,第二条罪名50票赞成。继1868年美国第17届总统安德鲁·约翰逊之后,克林顿是第一个受到美国众议院弹劾的总统,而他即将被宣告无罪。
克林顿能够继续担任总统职务,主要归功于其总统夫人采取的行动。然而,恰恰是他们夫妻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他此时陷入受到众议院弹劾的尴尬处境。
7年后,比尔·克林顿开始考虑该怎样生活,而希拉里则在努力成为美国总统。由于丈夫的不忠,她这位“第一夫人”一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而在参议院的一个任期届满后,她已经成了民主党内一名颇具知名度的领袖。她是一位集各种矛盾于一身的政治家,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参议员和名人。她几乎统御了整个美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并频繁地在媒体亮相。
2006年,她以绝对的优势再次取得参议员竞选的胜利。人们喋喋不休地谈论她的政治观点、她敏锐的商业头脑、她的未来、她的道德观念、她的性观念、她的宗教信仰、她的外表以及她的婚姻(还在谈)。她独自一人就已经把克林顿政敌的愤怒及恐惧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她之所以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其中媒体的煽风点火是一个主要原因,而她从来都会毫不吝啬地满足媒体贪婪的胃口。有时,人们对她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对在位总统的关注。2000年,也是那个身穿金边衣袖袍服的大法官与其同僚们在美国最高法院宣布了乔治·布什的当选。乔治·布什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并未由全体选民选出,而是由司法机构确认的总统。他之所以当选是因为他在竞选时向选民们保证,他要恢复白宫以前的荣耀、恢复被克林顿夫妇亵渎的传统价值观念。
然而,就在这位继任者灾难深重的任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在这样一个极度崇拜名人的国度里,希拉里·克林顿已然成为这个时代与众不同的人物—达到了即便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黛安娜王妃、艾森豪威尔或者埃莉诺·罗斯福也从未达到过的高度。在一片喧闹嘈杂中,来自社会各阶层、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激烈地争论着希拉里的事,他们相互谴责甚或对骂。在国外,人们遇到一个美国人就会问:“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她吗?”“她会当选美国总统吗?”“她是同性恋吗?”在国内,她继续游刃有余地扮演着参议员的角色,企图以她的魅力打动两个阵营的同僚们;她为同党人士募集到了金额破纪录的基金(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竞选筹集资金);她慰问了美驻伊部队,一边小心谨慎地对他们的任务表示支持,一边又设法撇清自己和签署派兵伊拉克的总统命令之间的关系,设法让大家忘记她曾经投过的那张促成了此行动的赞成票。
在这个过程中,比尔·克林顿成为她坚强的后盾。现在,角色出现了三百六十度的大逆转,克林顿政治联盟的重心转移到了争取登上美国总统宝座的希拉里一边。在将希拉里打造成为“第一女人”的工程中,克林顿一直站在幕后添砖加瓦,做她的顾问、咨询师和战略制定者。
在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的那些年里,他们的朋友及同事可以清楚地看出克林顿与希拉里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希拉里具有极强的自我发展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在感情上,他只是个刚刚从牛津学成回国的毛头小伙子。”克林顿夫妇在2001年1月20日搬离白宫时,一位身心俱疲的总统助手如是说。另一方面,希拉里参议员则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她那非同一般的适应能力—从为戈德华特助选的“戈德华特女孩”成长为自由派民主党人,从稚嫩的时尚牺牲品变为身着权力套装的老江湖,从曾苦苦挣扎的“第一夫人”变成一个实权在握的参议员。
在“莱温斯基事件”无情侵袭她的生活时,她成功转型,以快刀斩乱麻的果决摆脱了这个问题的纠缠,这是最能体现她应变天赋的事例。“希拉里做的这件事想一想都让人觉得荒谬。”一位曾在他们夫妇手下工作的助理说,“现任的美国第一夫人还没有离开白宫,就打算到她从未生活过的纽约去参加参议员的竞选。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政治顾问都会说:‘太荒谬了,太可笑了,简直愚不可及。她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但她的确做到了!”
事实上,尽管二十多年间新闻界一直揣测说希拉里有这样的野心,她的密友们也曾力劝她去参加竞选,但她从来没有真正想过要去为自己谋取一官半职。在成为第一夫人后的几年间,她一直盼望着能过上一种与学术为伍,兼顾政策倡议活动的生活,她最大的愿望也许是当上某个大学的校长或某个基金会的主席。只有那么一次,竞选公职的念头在她脑海里一闪而过。那是1989年,当她得知丈夫自以为爱上了另一个女人的时候。她曾经考虑过与他离婚,然后在第二年(克林顿州长任期届满的时候)去竞选阿肯色州的州长。少数知情人说,她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主要是因为受了很大的伤害,感到愤慨难平。不过,虽然几经周折,希拉里和克林顿终于还是和好了。1991年,希拉里告诉克林顿,是他参加总统竞选的时候了,他将赢得1992年的大选。
在比尔·克林顿当选总统后,希拉里曾向她的闺中密友黛安娜·布莱尔透露,一旦入主白宫,克林顿的性冲动—多年以来她怒火和痛苦的根源,一定会因总统职位所限而有所收敛;即使他不是因总统职责的庄严而心生敬畏,也会因为被关在白宫这个“金笼子”里而动弹不得。
不可避免地,在弹劾的丑闻爆发之时,就像以往共同生活中面临的种种危机和斗争一样,他们俩之间的关系才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才是家庭和国会战争中谁都没有说出口的开战理由。“莱温斯基事件”只是催化剂而已,如何应对总统的弹劾则最真切地反映出了她所做出的选择。
葆拉·琼斯控告了克林顿总统对其有性骚扰行为,此控告直接导致了莫尼卡·莱温斯基丑闻的东窗事发。克林顿在此案中的代理律师罗伯特·贝内特后来说道,琼斯事件的结果恰恰凸显了他所说的“希拉里问题”。贝内特确信,克林顿拒绝听从法律顾问明智的建议与琼斯庭外和解(琼斯声称克林顿当时不请自脱,对她意图骚扰),只是因为害怕希拉里生他的气并离他而去。而与总统有染的其他女人,已经与希拉里以及克林顿的总统职位纠缠在一起,无法理清了。
希拉里本能地意识到了琼斯案的危险所在,感觉其中隐藏的破坏性因子可能会进一步摧毁他们苦心经营的世界。琼斯案件开庭之前不久,希拉里曾和克林顿的前州长办公室主任贝齐·赖特通过电话,哽咽着请求她帮忙想办法阻止案件的进一步发展。但是,那个时候克林顿的政敌已经完全控制了整个案情的进展。案子仍在继续审理中,而克林顿夫妇的婚姻关系又一次陷入了绝境。克林顿不敢向妻子承认这件事,担心还有其他事情跟琼斯案一起浮出水面。因此,他决心赌一把,而这一次的赌注就是他的总统职位。他当初否认曾与莱温斯基发生性关系时,也是这样考虑的。
而那些非常了解克林顿的人都知道,这是克林顿的一贯伎俩。可以这么说,没有希拉里就没有克林顿的一切,希拉里是与克林顿的过去、现在以及他的总统职位和感情生活唯一不可分割的部分。
从他们在耶鲁大学法学院相识到克林顿当上阿肯色州州长,再到克林顿成为美国总统的22年期间,克林顿夫妇已经形成了共同的政治信仰、一整套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些共同点是他们一次次讨论、一次次完善的结果。虽然他们两个人本身具有不同的个人经历、专业知识和背景,但现在他们很清楚彼此是这条路上的唯一旅伴。尽管希拉里的智力、能力远不如克林顿卓越,政治天赋也稍显愚钝,可是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希拉里都是克林顿的政治合伙人,他总是和她一起商讨有关政策制定、战略方针、思想观念和雄心壮志等各种意义重大的事情。
1974年夏天,希拉里应邀参加了司法部“水门事件”调查委员会的工作(该调查以尼克松总统引咎辞职而告终)。在调查委员会的工作结束之后刚刚一周,希拉里就把自己的行李打包进一辆大众汽车,离开华盛顿到阿肯色州投奔克林顿,帮助他竞选国会议员。她又花了一年时间才下定决心嫁给他,因为她非常清楚,他从一而终的概率比他当上总统的概率还要低。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劝说过希拉里:难道她真的能够在克林顿追求仕途的时候生活在阿肯色州这个穷乡僻壤吗?难道她真的心甘情愿放弃自己成为政界新星的大好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和克林顿的未来拴在一起吗?她这样做怎么能够获得这个女权主义盛行的时代的认同呢?希拉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总是:“我爱他。”同时,她不断提醒自己,克林顿是她及她的朋友们认识的最光彩夺目的人(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
事实证明,克林顿和希拉里的婚姻包含着延绵不断的爱情,还有旷日持久的思想和激情的冲撞,而激烈的争论就是一个个休止符。希拉里的忠告向来是克林顿处事技巧和政坛发展过程中的指针。不过,在当州长和总统期间,他偶尔也会不听从希拉里的建议,而是照着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这让希拉里备感受挫。
他们常用“旅途”来描述一起走过的日子。这段旅途中既有无尽的浪漫又有勃勃野心。这条路穿越了广阔的政治原野,在那里,他们意图用自己及同时代人的思想观念和理想目标来影响、激发并鼓舞整个国家的社会意识。从他们自己及其朋友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确信,从恋爱时期开始,他们就把彼此看作是自己宇宙里最明亮的星辰。他们能量和志向的融合从来都不只是为了他,而是为了他们两个,是为了创造无限的可能。他们会重新书写美国故事。随着克林顿夫妇的政治生涯逐渐接近巅峰,他们的对手和敌人也越来越多,受到的打击也越来越大。无论是什么样的屈辱,他们都不会屈服;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危机、陷阱或者攻击,他们都兀自岿然不动;稍微软弱一点儿的人都无法承受那样的打击。当代美国政坛中还没有谁的旅途比他们的更充满激情、更震撼人心。
《希拉里传》是一部极其出色的人物传记——记叙全面而深入,观点平和,视角独到……伯恩斯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三维式的人物素描:希拉里既拥有常人无法想像的力量(坚忍、不屈不挠,虔诚的信仰),也有其柔弱的一面。在本书中,伯恩斯坦通过深入地调查事实真相,将希拉里的人生故事告诉了我们。
——《洛杉矶时报》
这是一部令人赞叹不已的传记,真实而传神地记述了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的人生。
——《华尔街日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