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268816
用了3年时间,入福建茶山拍摄时令茶叶,从土壤、种植、采摘、收获……
1.一级茶叶技师艾敏老师亲自撰写,中国文学专业硕士逐字逐句修改润色,市面上少见的将专业知识与文化完美融合的茶书。
2.全书500多张图片全部由专业摄影师亲自实物拍摄,是市面上少见的全面展示干茶、茶汤、叶的图片。
3.在设计装帧上,古朴典雅、简洁明快
4.印刷用纸温文尔雅,触感温润,与茶人品性贴合,是一套极佳的茶书珍藏品。
此套书一共3册,从茶叶、茶具讲到茶艺。完整容纳茶的一生。
本书文字精妙,阅读起来如同流入中国汉语言文学的世界,美妙至极。
阅读以上三本茶书,需静养身心。
1.从茶品出发,逐渐展开了茶艺、茶道的描述。茶品中包含了茶树的生长环境和茶叶的分类以及加工工艺,以广角的方式覆盖了茶的生命。
2.以古今名人对于饮茶的看法为切入点,展开了历朝历代的饮茶习俗,从中呈现了茶的文化底蕴、茶具器具的搭配、茶与水火的艺术之舞。
3.作为从茶道的礼仪上延伸出来的一种技艺,茶艺表现为冲泡出完美的茶汤,而这技艺的直接传递者是茶艺师。
4.从职业道德、到礼仪规范、到形象塑造,茶艺师能够通过一切途径传达出茶艺那种“神、美、质、匀、巧”五种不同境界的美。
好山好水出好茶 / 4
江北茶区 / 5
江南茶区 / 5
西南茶区 / 6
华南茶区 / 7
慧眼来把茶分类 / 8
按照加工工艺 / 8
按照质量等级 / 15
按照生产年代 / 16
第二章 饮茶之古今
茶的演变 / 26
“茶”字的演变 / 26
饮茶习俗的演变 / 26
茶与器具 / 30
茶壶 / 31
茶船 / 31
茶盅 / 32
茶杯 / 32
茶碗 / 33
盖碗 / 33
茶与水火 / 36
茶与水 / 36
茶与火 / 45
第三章 知茶之艺术
茶艺师职业要求 / 58
茶叶审评 / 62
茶艺表演 / 64
茶席设计 / 72
第四章 品茶之文化
茶文化的发展史 / 86
茶馆文化 / 98
茶馆的历史 / 98
茶馆的作用 / 103
茶馆的文化 / 108
第五章 修茶之人道
茶与儒 / 118
茶与佛 / 130
茶与道 / 142
人化自然 / 146
自然化的人 / 148
论中国之茶道 / 150
一株茶树笔直地矗立在广袤的土地上,根深叶茂。它蓬勃向上的姿态,像一位威仪十足的谦谦君子。一根根枝条蜿蜒着伸展,好似要想尽力舒展它的手臂。嫩绿的叶,点缀在枝丫上,向着天空展露它朝气倔强的面庞。它植根于大地,拥抱着天空,秀美的身姿随风舞动,胜似广袖善舞的梅妃,堪比执剑舞动的公孙大娘。
一叶茶,初看,与其他树叶并无区别,可是神农日中七十二毒后,随手将它嚼于口中却轻易就将毒素化解,由此发现了它神奇的药用价值。这一发现与后来的牛顿被苹果砸到头上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惊人的相似。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树立起了一座里程碑。传说中的神农中毒后发现茶叶的药用功效,则开启了人类饮茶文化的神奇之门。
读曹植的《洛神赋》时,洛神那“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的容貌体态,就令我想到了“丛丛佳茗被岩阿,细雨抽芽簇实柯”的白茶。
白茶如此,绿茶、黑茶、红茶、青茶、普洱、花茶呢?亦是如此了!她们的美,美得各有千秋,独自珍贵,终在历史的长河中衍生成了独一无二的茶文化,亦即茶道。
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于它存在于天地间的任何一个角落。杜甫的“春风啜茗时”,陆希声的“二月山家谷雨天”说明了“天时”的重要性,柳宗元的“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孙淑的“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说明了“地利”的重要性;徐夤的“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杜耒的“竹炉汤沸火初红”,以及唐寅的“洒榼茶炉共一担”又说明了“茶具”的多姿多彩。还有水,白居易说:“渭水煎来始觉珍”;还有火,陆游说:“候火亲烹顾渚春”……总之,茶要应景,像刘禹锡的“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杜耒的“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景要衬茶,如郑谷的“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和黄镇成的“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所言。人有情怀,如贾餗“殷勤为报春风道,不贡新茶只贡心”,茶才能有齐己“角开香满室”的味道。与茶有关的一切都是这么美,它几乎诠释了艺术的**境界——起源于日常生活,却提炼出了高于生活的美学。皎然诗僧提出了“孰知茶道全尔真”的饮茶真意境,于是乎,在饮茶的历史画卷中,我们看到了无数茶人在实践、发扬这一饮茶真理。在从神奇的药用到日常生活的饮料,再到提升茶人境界、修炼为人之道的漫漫长路中,茶叶在人们从生活需求到精神提升的大跃进中起到了向导的作用。饮茶从单纯的随性闲适发展到了有规格、有要求的茶事活动。
没有人能明白地说清楚“茶道”到底是什么,但却有无数的人都在尽力融入“茶道”中,这也许就是它魅力无穷的原因所在吧!似乎就是如此,但又不仅仅只是如此。饮茶很容易,修道却无边。一人修得一道,一道又不能称之为道。
人人饮茶,人人得道,却没有形成体系,皆因道之无边。这就是古人对于茶事尊重的表现,他们随性饮茶,在茶味中悟道,却从来不妄谈“道”是什么。
我们不知道“道”是什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斟香酌韵,体察蒙雅清氛。随茶烟之飘曳,纳瑞气之氲氤,探品啜之真谛,讴文化之传承”。(出自李镜《宽和茶赋》)但是这文化被日本拿去了,他们将茶道确立为一种有严格流程的艺术化茶事活动,一切都从千利休所提出的“和、敬、清、寂”四个字出发,只因这四个字是他悟到的“茶道”,后人亦将它传承下来。
相对于中国茶道的博大精深,日本的茶道则狭隘了许多,它将茶道局限在了优美严格的茶艺表演中,并越来越受现代人喜欢。可以说,日本茶道顺应了时代潮流,也可以说它就是时代的产物。
现在,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出了茶艺师这一职业,她们在艺术化的茶事活动中,充当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她们就是美的化身。国家也制定出了相关的制度法规,在创立良好行业环境的同时也帮助建立了完善的个人职业操守体系, 以便茶人们在消遣之余也能悟到更高深的道。
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化时代中,我们的思想总是能够得到更加广阔的驰骋,但同时由于信息量前所未有的加大,我们的思想似乎又不容易提升了。在本书中,我们从认识茶叶开始,逐渐展示茶事活动的构成和对主导茶事活动的人物要求,以及通过剖析古人饮茶,帮助现代饮茶人参悟到“道”的本质。
书中珍品茶具实在拿起不忍放下。——北京茶博汇茶业连锁有限公司
精致美妙的茶书,书中的茶具品类繁多各有特色。——台湾风清堂
美丽的茶具和美丽的文字相结合,让人爱不释手。——景云银器
日本的茶围绕着“和敬清寂”展开了包括美学艺术在内的精神内涵,却唯独没有精彩的茶味展现世人,如同一幢建筑有标新立异的美感却没有属于建筑的味道。这味道,不是普通的味道而是灵魂的写意。是茶人赋予茶别具一格、始终都不能相同的、不可用言语描绘透彻、却能直达人灵魂的物质,是一种能跨越一切形态障碍的高度共鸣。
与白茶有关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尤其不像黑茶那样凝聚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它用芽头制成,满身披毫,如银似雪,有“绿妆素裹”之美称。它的香不仅清高,不仅鲜爽,更有一种层次的升华,婉转承香,曼妙融合,将茶的清高,鲜爽,毫香步步为营,一层一层挑逗着你的味蕾。
的龙井生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时节,品龙井自然也是这个时节**,就着西湖的水冲一壶龙井似乎不大可能,但寻一个雅致的地方泡一杯龙井还是可以实现的。也许这个地方就在你家附近弄堂的拐角处,也许是朋友家的阳台上,也许只是黑暗的夜色清明的月光。
安溪这地方实在美得不像话,想来想去,用“世外茶源”这四个字来形容是*贴切不过了。品铁观音也不必去那极为雅致的地方了,找一个民风古朴的大寨子是**不过的。寨子里有葱茏茂盛的高大绿植,也有成群结队的孩子们在玩老鹰捉小鸡,还有大黄狗睁着滴溜溜的眼睛看院子里的一切。这种古老的热闹和自然的喜庆在一起放大了铁观音的焙火味。
铁观音的外形整体呈卷曲状,条索匀整结实,香气清雅幽长,滋味醇厚甘鲜。但由于等级不同,各细节会呈现出很多差异。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