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502586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文中插入了生动具体的案例、图片、漫画、相关知识链接和医德典范人物故事,并安排了
思考题,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在职医务人员学习和参考。
学科研伦理,生命与死亡伦理,医德评价、教育和修养等内容,分绪论、医学伦理学的历
史发展、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医学伦理学的规范体系、医患关系道德、医际关系道德、
医社关系道德、临床诊疗道德、临床护理道德、医学科研道德、人体实验与尸体解剖道德、
生命道德、死亡道德、医德评价、医德教育与修养
绪论
……………………………………………………………………………………………………………………………………………….1
第
1节 道德与医学道德
…………………………………………………………………………………………………….1
第
2节 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
……………………………………………………………………………………………..6
第
3节 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12
第
1篇 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
1章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17
第
1节 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17
第
2节 国外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24
第
2章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30
第
1节 义务论
………………………………………………………………………………………………………………….30
第
2节 效果论
………………………………………………………………………………………………………………….34
第
3章 医学伦理学的规范体系
……………………………………………………………………………………………….38
第
1节 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
……………………………………………………………………………………………38
第
2节 医学道德的基本范畴
……………………………………………………………………………………………42
第
3节 医学道德的基本规范
……………………………………………………………………………………………46
第
2篇 医疗人际关系伦理
第
4章 医患关系道德
………………………………………………………………………………………………………………53
第
1节 医患关系概述
……………………………………………………………………………………………………….53
第
2节 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57
第
3节 改善新时代医患关系的新思路
……………………………………………………………………………61
第
5章 医际关系道德
………………………………………………………………………………………………………………67
第
1节 医际关系概述
……………………………………………………………………………………………………….67
第
2节 医际关系的矛盾和调节
……………………………………………………………………………………….71
第
3节 构建和谐医际关系
……………………………………………………………………………………………….75
第
6章 医社关系道德
………………………………………………………………………………………………………………78
第
1节 医社关系概述
……………………………………………………………………………………………………….78
第
2节 老年医疗保健道德
……………………………………………………………………………………………….82
第
3节 预防医学道德
……………………………………………………………………………………………………….86
vi
医学伦理学(第
2版)
第
3篇 临床医疗实践伦理
第
7章 临床诊疗道德
………………………………………………………………………………………………………………95
第
1节 临床诊疗的道德原则
……………………………………………………………………………………………95
第
2节 临床诊断的道德要求
……………………………………………………………………………………………98
第
3节 临床治疗的道德要求
………………………………………………………………………………………….103
第
8章 临床护理道德
…………………………………………………………………………………………………………….114
第
1节 临床护理工作的道德要求
………………………………………………………………………………….114
第
2节 临床护理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
………………………………………………………………………….118
第
4篇 医学科研伦理
第
9章 医学科研道德
…………………………………………………………………………………………………………….127
第
1节 医学科研概述
……………………………………………………………………………………………………..127
第
2节 医学科研道德要求及其意义
……………………………………………………………………………..131
第
10章 人体实验与尸体解剖道德
……………………………………………………………………………………….135
第
1节 人体实验道德
……………………………………………………………………………………………………..135
第
2节 尸体解剖中的道德问题
……………………………………………………………………………………..140
第
5篇 生命与死亡伦理
第
11章 生命道德
………………………………………………………………………………………………………………….147
第
1节 生命概述
……………………………………………………………………………………………………………..147
第
2节 生命道德观
…………………………………………………………………………………………………………151
第
3节 医学高新技术伦理
……………………………………………………………………………………………..156
第
12章 死亡道德
………………………………………………………………………………………………………………….164
第
1节 死亡判断标准
……………………………………………………………………………………………………..165
第
2节 安乐死
………………………………………………………………………………………………………………..169
第
3节 临终关怀
……………………………………………………………………………………………………………..173
第
6篇 医德评价、教育和修养
第
13章 医德评价
………………………………………………………………………………………………………………….183
第
1节 医德评价的作用和标准
……………………………………………………………………………………..183
第
2节 医德评价的依据和方式
……………………………………………………………………………………..185
第
3节 医德评价的实施和管理
……………………………………………………………………………………..187
第
14章 医德教育与修养
……………………………………………………………………………………………………….191
第
1节 医德教育
……………………………………………………………………………………………………………..191
第
2节 医德修养
……………………………………………………………………………………………………………..197
参考文献
……………………………………………………………………………………………………………………………………202
为研究对象的应用伦理学,是医学与伦理学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
学科。
本书包含绪论,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医疗人际关系伦理,临床医疗实践伦理,医
学科研伦理,生命与死亡伦理,医德评价、教育和修养等内容,分绪论、医学伦理学的历
史发展、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医学伦理学的规范体系、医患关系道德、医际关系道德、
医社关系道德、临床诊疗道德、临床护理道德、医学科研道德、人体实验与尸体解剖道德、
生命道德、死亡道德、医德评价、医德教育与修养
15章。
本书根据高职高专医学生的特点和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要求编写而成,力求通俗易懂,
文中插入了生动具体的案例、图片、漫画、相关知识链接和医德典范人物故事,并安排了
思考题,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在职医务人员学习和参考。
本书由龚玉秀、方珏同志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有龚玉秀、方珏、付小清、尧必文、
徐武、徐泽宇、杨文、王新奎、徐春娟、曾晓英、张有闻、黄晓英、管元生、朱旭、朱盼、
徐韵。全书由龚玉秀、方珏同志编审和统稿。
在本书编写、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西省教育厅等上
级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罗健编辑的具体指导和帮助,在此,
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参阅了许多国内外文献资料,借鉴了公开出版的相关论文、教材、专著等许多学
术成果,并从互联网上获得了不少资讯,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感谢。尽管如此,由于编
者水平有限,加上编写时间较紧,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及读者指正。
龚玉秀 方 珏
2018年
6月
医学与伦理学是相伴而生的。从远古社会以来,医
者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医学伦理学知
识,形成了优良的医德传统,它们与医德基本理论、原
则、规范和范畴共同构成了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指
导着医疗实践活动。学习和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础理
论,是深入学习医学伦理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有利于提
升医务人员的道德品质和服务质量。
医学从来就不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理念。我们要对医学
伦理学有较全面的认识,就必须了解其发展历程。继承和发扬我国医德精华,学习和借鉴国
外医学伦理学的先进成果,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医德建设及医学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第1节 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我国医德思想源远流长,与祖国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分不开。我国医学伦理学的发
展史可以分为古代、近现代和社会主义时期三个阶段。
一、中国古代传统医德思想理念
【案例1-1】 据晋代医学家葛洪所著《神仙记》记载:三国时期,福建有一位叫董奉的
名医,晚年隐居在江西庐山脚下,专门为穷人治病,不计报酬。患者痊愈后前来感谢,董
奉不收任何谢礼,而是让患者在他家附近种植杏树,病轻的种一棵,病重的种五棵。多年
后,杏树达到十多万棵,蔚然成林。杏子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
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然后将换得的谷子接济穷人。后世以“杏林春暖”称颂治病救
人的医务人员。
讨论与思考:“杏林春暖”这一故事蕴含了我国医德哪些优良的传统?
1.中国传统医德的概况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中中医药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
宝。在我国医药学发展史上,出现了一大批悬壶济世的名医,他们不仅发展了我国的医药
学,而且形成了我国古代优良的医德传统。
(1)中国传统医德的萌芽时期
原始社会中晚期至奴隶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对疾病的认识非常有限。
第1章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但这一时期,人们开始用自然的方式探究疾病问题,不
断积累防病、治病的知识,经验医学由此产生。例如热
敷、火罐、刮骨疗毒以及中草药的运用等医疗措施,就
是我国先辈经验的积累。《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
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帝王世纪》里有“伏羲画
八卦,所以六气、六腑……,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
病之理,得以有类;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亡焉。”
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就倡导勇于探索和自
我献身的医德精神,强调为患者利益着想。这是我国古
代医德萌芽时期的主要特点。
(2)中国传统医德的形成时期
奴隶社会晚期至东汉时期,我国的思想文化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各种学术思潮不断
涌现,尤其是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侧重对人性和自然进行探讨,为医学理论和医学道德
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个时期不仅积累了许多优秀的医德传统,还创造了美好的医德形象:一
是神化形象——华佗,他被人们塑造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神医;一是物化形象——“杏
林春暖”“橘井泉香”,这些脍炙人口的医德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医德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第一,制定了一套考核医者业绩的办法。《周礼·天官》中记载了当时用“十全”的标
准考核医者业绩的情况,它包含了医术和医德两个方面内容。《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
的医学典籍,对医者的职责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医者应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应怀有神
圣的使命感,应精研医术,要善待患者。
第二,提出了生命神圣论的观点。《黄帝内
经》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强调人是宇宙万物之灵,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医者要珍惜人的生命,并以此作为职业行为的
出发点,把挽救患者生命作为医德的基本原则。
第三,确定了“医乃仁术”的行医宗旨。
东汉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指出“上
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
全,以养其生。”他以救人活命为己任,以仁爱
救人为准则,指导自己的医疗卫生实践活动。此
后,“医乃仁术”的思想贯穿我国医德的始终。
(3)中国传统医德的发展时期
在我国古代社会,医者的地位比较低下,“方士”曾是他们的别名。
在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之后,人们普遍认为,“学而优则仕”,医疗
职业不受重视,但由于我国古代社会奉行“生命神圣”的道德观,而医者的根本宗旨是治
病救人,因此,我国古代医学和医德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名医辈出,其中以孙思邈最为有名。孙思邈认
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他的医学和医德理念集中体现在《备急
千金要方》一书中,此书是首部系统论述医德思想的专著。该书首篇《大医精诚》系统阐述
了医者对职业、患者及其家属、同行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是我国古代最经典的医德著作。
宋、元、明、清时期,医学道德思想在隋、唐时期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金元四大家”为我国医学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宋代名医张杲收集历代医学中的一些典故
和16位名医的传记,编著成《医说》一书,从医德修养与医德原则等方面补充了孙思邈的
医德思想。明代著名外科医生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一书中提出的“五戒十要”,与《希波
克拉底誓言》和《迈蒙尼提斯祷文》一道,于1978年被美国《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列为
世界古代医德文献。清代医学家喻昌著有《医门法律》一书,对医德在诊治中的作用进行
了科学论述,标志着我国传统医德理论体系得以确立,被后人称为“临床伦理学”,在我国
医学伦理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中国传统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
我国古代医学博大精深,所积累的优良医德传统大致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尊重生命,仁爱救人
我国古代医学家赋予人的生命以最高的价值,强调尊重、爱惜人的生命。《黄帝内经》指
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三国时期的杨泉在《物理论·论医》篇指出“夫医
者,非仁爱之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唐代名医孙思邈认
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宋代林逋认为“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人命死生之系。”明代龚廷贤说,“医德者,古称仙道也。原为活人,今世之医,多不知此义。
每于富者用心,贫者忽略,此非医者之恒情,殆非仁术也”。古代称医术为“仁术”,意为一门
“救人性命”、“活人性命”的技术,为此,医者必须尊重生命,仁爱救人,一心赴救。
(2)正直清廉,行为端庄
我国古代医德思想认为,医者在行医过程中必须具备正直清廉的品质,反对把医术作
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主张淡泊名利。东汉名医华佗不畏权贵,不贪图名利,宁愿做一名地
位卑微的民间医者,一生致力于为穷人治病。唐代孙思邈指出“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
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我国古代医德思想还要求医者必须品行端正、医风正派,妄
言、贪色、虚浮的夸张会失去患者的尊重和信任,为医学界和百姓不齿。
医德典范:何澄拒色行医
北宋宣和年间有一位叫何澄的医生,他为一个久治不愈的患者治病,患者的妻子私
下向何澄说:“我的丈夫病了很长时间,家中财物已典当及卖光了。我愿意以自身作为
你治病的报酬,希望你不要嫌弃。”何澄严肃地拒绝了她,并说:“夫人怎么说这种话,
请你放心,不要担忧,我会为你丈夫治病,但请你不要用这样的方式污辱我的人格,这
也先污辱了你自己的人格。”患者的妻子羞愧地走开了。何澄为患者提供了免费治疗,
患者最终痊愈。何澄这种正派的医风为后世所传颂。
(3)精研医术,勤恳不倦
医术是医者治病救人的基本工具,医者必须刻苦学习,精心钻研医术,否则就会误人
性命。孙思邈指出:“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
误哉!”明代医学家徐春甫在《古今医统》中说,“医本活人,学之不精,反为夭折”,“医
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明确强调精湛医术的重要性。《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
典”,是人类医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为了写好这本书,明代李时珍参阅古书800多种,四处
求访名医,虚心向药农、农民、渔夫、樵夫请教,收集中草药1892种、药方11 096个,绘制
精美插图1160幅,该书充分体现了李时珍高度负责、勤勤恳恳、精益求精的精神。清代名医
徐大椿医术高明,即使成名后,平日坐诊时,仍耐心询问患者疾苦,细致分析病因、征候,
辨其异同,审其真伪,然后详细记录病案,审慎开出处方,从不因循守旧、敷衍了事。
(4)尊重同道,自律修养
作为一个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的“精诚大医”,孙思邈十分重视道德的自律和修养。他少年
时代因病而学医,以毕生精力致力于医药学研究。隋唐两朝皇帝曾多次召其做官,他拒而不
受,终身为民除疾治病。他在《大医精诚》中论述了医生与同行之间的关系:“夫为医之法,
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陈实
功在《医家五戒十要》中倡议:“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
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
也。”陈实功的同行范风翼在《外科正宗》序中写道:“吾里若虚陈君,慷慨全然诺,仁爱不
矜,不张言灾祸以伤人心,不虚高气岸以难人之请,不多言夸严以钩人贿,不厚求拜谢以殖
己之私。”金元四大家中的养阴派首创人朱震亨(又名朱丹溪)曾为一患结核病的女子治病,
病将愈,但其颊上有两个红点不消。朱丹溪实无他法可医,于是他亲笔写信让患者家属请江
苏省的葛可久治疗,果然患者得以彻底痊愈。这些事例,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3.中国古代传统医德的思想糟粕
我国传统文化主要由儒学、道学和佛学三部分组成。勤劳、节俭、仁爱、勇敢、爱国、自
强不息、谦虚谨慎、知行合一等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但也存在着诸如男尊女卑、封建等级
制度、封建宗法、封建迷信等糟粕。这些糟粕对我国古代医德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1)受到封建伦理糟粕思想的影响
明代李梴在所著的《医学入门·习医规格》中强调:“如诊妇女,须托其至亲先问症色
与舌,及所饮食,然后随其所便,或症重而就床隔帐诊之,或症轻而就门隔帏诊之,亦必
以薄纱罩手,贫家不便,医者自袖薄纱。”医者给女性患者诊治时,不能直接触及她们任何
身体部位,而是通过询问其亲属、隔着帐帷等方式望、闻、问、切,治疗效果可想而知。
儒家认为,“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可毁伤”,把尸体解剖视为不孝、不仁、不义的行
为。这种封建伦理思想使我国解剖学长期不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极大地阻碍了医学的发
展和进步。
(2)受宗教中消极思想的影响
我国古代医者在进行医德教育和修养时,往往以佛教和道教的“因果报应”作为理论
依据,倡导医者应多行善事,不能违背天道,否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陈实功在《医
者五戒十要》中写道:“人之受命于天,不可负天之命。凡欲进取,当知彼心顺否,体认天
道顺逆,凡顺取,人缘相庆,逆取,子孙不吉。为人何不轻利远害,以防还报之业也。”佛
教提倡众生平等,禁止一切杀生行为。孙思邈认为:“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
也。损彼利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救生,去生更远。”他在《千金要方》中不加
分析地提出禁止杀生,忌见斩血,忌见产乳,同时收录了不少咒语。受宗教中消极思想的
影响,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桎梏,有些理念与现代医学理念有一定的冲突。
二、中国近现代医学伦理学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人士不断涌入中国,他们在中国开
办了教会医院、诊所,西医传入中国,给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中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
战,当时甚至出现废除中医药的言论。鉴于当时“国道之争论,医病之纠纷,日充而不休”
的现状,我国近代著名医学教育和医学伦理学先驱者——宋国宾著成《医业伦理学》一书。
书中指出:“医业伦理学,一言以蔽之,曰仁义而已矣。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该
书系统地阐述了医生人格、医生与患者、医生与同行、医生与社会等关系,既体现了中华
民族的医学文化传统,又使用了当时国际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形式,标志着我国传统医学道
德学进入了现代医学伦理学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与发展,
人民卫生工作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为了保证军队战斗力,保存根据地人
民的有生力量,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创建了红色护士学校与红色医务学校,确定
了“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保证苏区人民和红军战士身体强壮是当时苏区医学的根本任
务。军队和根据地的医护人员在为广大军民防病治病,特别是在战场上抢救伤病员的实践
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战争年代特色,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医德,他们也被人们称为“红
色医生”。这一时期的医德思想无疑是近现代中国医学伦理发展中最耀眼的医德表现形式,
为我国社会主义医德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红色医生”医德思想主要体现在:
1.钻研医术,努力提高医术水平
医疗技术是医务人员履行自己职责的前提和基础。当时红色医护学校的学员们,更是
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克服文化水平低和物质条件差的困难,不断提
高自身的医术。上课的时候,没有桌凳,用石头代替。印讲义没纸,就用旧书的反面来印。
长征途中,学员和教员,一边行军,一边通过前后传递纸条,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他们
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有师必从。技术比较精湛的医护人员坚持技术民主、技术公开的
原则,通过临床讨论会、死亡讨论会和卫生评比运动等方法提高大家的医术水平。他们在
钻研医术的同时,还非常注重自己的政治学习,克服单纯的技术观点,坚持技术与革命同
情心相结合。
2.艰苦奋斗,忠诚为人民服务
敌强我弱是我国革命的显著特点,加之敌人的严密封锁,根据地医药资源十分稀缺,碘
酒、红药水、阿司匹林等一些最普通、最常用的药品在红色医生眼中也成为难得的宝贝。然
而为了革命,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红色医生硬是凭着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坚韧意志,忠
实地履行着医务人员“爱人、行人道”的神圣使命。缝衣针代替缝合针,剃头刀代替手术
刀,竹条代替镊子,这些都是常有的事。在艰苦的岁月,他们甚至还用树皮、树叶当绷带和
纱布。即使是在这样的困难面前,红色医生依然毫不动摇地克服困难,坚持工作。
3.舍己救人,一切为了伤病员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红色医生与伤病员既是医患关系,也是情谊深厚的战友关系。“打
仗的时候,卫生人员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从火线上抢救伤员。在转移的路途中,卫生人
员不辞辛苦,护送伤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世界著名外科专家白求恩和印度援华医疗
队的柯棣华医生,在抗日前线不辞辛苦,救治了无数伤员,最后把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
解放事业。对普通群众甚至俘虏的伤病兵,红色医生也会发扬革命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全
力救治。1941年,毛泽东同志给中国医科大学的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正是对红色医生的崇高医德的高度概括。
4.团结合作,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协调好医患关系、医际关系是完成医疗工作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在艰苦环境下更为重
要。共同的理想信念使红色医生把亲如手足的同志关系贯穿于医患关系和医际关系之中。
他们同吃同住,生死与共。医护人员全力救治患者,患者也尽力帮助医护人员。在抢救伤
病员的时候,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的作用。一个同志倒下去,另一个同志接上来,
保证抢救治疗不间断,共同完成医疗任务。“二十多年来,这支队伍不断有新的成分参加,
但不管是来自何方,出身何处,都能在一致的精神之下,打成一片。”这种集体主义精神使
他们成为顽强的战斗集体,战胜了重重困难,创造了无数奇迹。解放战争时期,红色医生
创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伤员治愈归队的奇迹。
三、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
【案例1-2】 某日,安徽省某医院专家梅教授为一位肿瘤患者做完治疗,小心翼翼地搀
扶着他回病房,在病房过道里,迎面走来一位推着治疗车的护士。过道很狭窄,护士径直
走过来没有丝毫避让的意思,梅教授只好扶着患者艰难地贴着墙壁走,让这位护士推车过
去。事后,梅教授严肃地批评了该护士。
讨论与思考:专家梅教授为什么要批评那位护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医德是我国医德发展史上的新阶段。它是在中国革
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在批判性地继承我国传统医德和国外医德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它也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它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66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是社会主义伦
理思想形成和发展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
度的确立,极大地激发了医务工作者的主人翁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的革命人道主义进一步升华,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开始形成和发展。防病治病、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和原则在医务工作者中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实行。这一时期,党和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医疗卫生工作方针,明确规定医疗卫生工作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方
向。1952年,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
组织医务工作者普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1966年,明确提出了“以农村为重点,
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全国涌现了
一大批农村基层医疗保健人员,普及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第二阶段,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医疗卫生工作受到严重冲击和影响,
当时的医德观念混乱,颠倒黑白是非,医疗护理工作分工被取消,医患关系错位,严重影
响和阻碍了我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时期还有许多医务工作者坚守
医学道德原则,始终以救死扶伤、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己任,恪守医德,忠于医业,是其他
行业和领域学习的楷模。
第三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医疗
卫生事业逐步进入法治化轨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医德也日趋完善。对社会主义医德
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1年,第一次全国医学伦理学学术讨论会在
上海举行。经过研讨,大会提出了我国当代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即社会主义医德基本
原则,具体表述为“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世纪80年代中期,修改为“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
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人文医学的核心内容,医学伦理学课程
在我国医学院校相继开设,并已经成为在校医学生的必修课,成为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职
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随着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蓬勃
发展,我国的医学伦理学正在与发达国家全面接轨,进
入了生命伦理学新阶段。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
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庄严宣告,我国进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围绕
着“保障人民健康”这一根本任务,我国将全面建立中
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取消
“以药养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深入开展爱国
卫生运动。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
的更好发展。
第2节 国外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案例1-3】 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患病的人接二连三地死去。没过
几天,雅典城中便随处可见来不及掩埋的尸体。面对这种可怕的疾病,人们谈之色变,纷
纷躲避。然而,希腊北部马其顿王国的一位医生,却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雅典救治。他一面
调查疫情,一面探寻病因及治疗办法。不久,他发现全城只有一种人没有染上瘟疫,那就
是每天和火打交道的铁匠。他由此设想,或许火可以防疫,于是在全城各处燃起火堆来扑
灭瘟疫。这位医生就是被西方尊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名医、欧洲医学奠基者——希
波克拉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