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291126丛书名: 未读·旅行家
★简单、实用、易操作的野外生存指南:17项登山装备 | 9大登山专业技巧 | 6种行前重要观念。
从背包、登山鞋的选择,到怎么打包、应对迷路、累了如何休息等一系列登山、户外基本常识,甚至教你在山里如何优雅又有功德地上厕所!《山知道》,没有复杂的数据和繁冗的理论,简单、实用、易操作!不仅适用于对山、对大自然感兴趣却没迈出*步的户外新人,还适合爬了一阵山、走了一些路,却总被“老驴”嫌弃的山友。
★户外、登山、旅行爱好者的洗脑保命手册:对自己负责,不再说走就走,才能想回就回。
“说走就走的旅行”“xx有人被困,出动xx位消防员地毯式搜救”“征服xx座8000米雪山”……每当这些新闻或媒体误导流行一时,我们为逝去的生命惋惜,更为匆忙的上路痛心!没有做足准备,各种突发意外让你疲于应对,甚至小命不保,何谈从容赏景观心、舒舒服服享受人生?跟着《山知道》,学会如何与山、与大自然相处,其实更是如何与自己相处,对自己负责。
★诚挚可靠,附赠台湾四大徒步路线:如果你喜欢山,或者你的“他”也喜欢。
《山知道》作者阿泰,出生登山世家,却是一个长大后才爱上登山、还严重高反的普通人。阿泰没登顶过N座8000米雪山,但他在每一个前进的步伐中,学会了如何获得真正的自在,并且收获了重要的伙伴,是山友,也是妻子。如果你喜欢山,或者你的朋友喜欢,又或者你的另一半喜欢山,请把这本“爱山的普通人写的户外保命书”,推荐给他。
生于登山世家却高反严重的阿泰,有一天忽然迷上进山。每个对山有情结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疯狂与梦想,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行走云海间,暂别尘世事。一万个痴迷群山的理由,只因山中有另一半的你。
17项登山装备——背包、登山鞋、帐篷、饮水器具、头灯、急救包……
9大登山专业技巧——打包、迷途辨位、野营保暖、户外饮食、体力恢复……
6种行前重要观念——轻量化、对自己负责、无痕山林、登山礼节与禁忌……
推荐序1 静谧山径上的两颗星星 詹伟雄……8
推荐序2 可以和喜欢的人一起登山是件很爽的事!张震……10
推荐序3 走了啊,还睡!张震岳 ……11
前言 写一本书,讲与大自然的相处之道 阿泰……12
CHAPTER 1装备篇︱ HIKING GEARS
背包……20
背包是装备之母,因为它是背装备的装备。
登山鞋……2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底层衣……32
底层衣的重要性,就像是人体的第二层皮肤。
保暖外套……38
化学纤维和羽绒是常被使用,也值得信赖的保暖材质。
风雨衣……44
不管天气预报如何乐观,风雨衣和雨裤都是上山的品。
登山裤……48
把牛仔裤好好收在衣柜里吧!
服装配件……54
登山的服装配件,严格来说没有一个是多余的。
帐篷……62
文明社会称之为“家”,在山上或是野地,它叫作“帐篷”
睡眠系统……70
失眠,可以说是登山人痛苦的噩梦。
饮水器具……76
常有人比喻某些事情“跟喝水一样简单”,但是这句话拿到山上可就不太成立了。
户外厨房……82
小时候扮家家酒道具的升级版!
头灯……88
光不会凭空出现,至少在你头灯没电的时候是如此。
登山杖……92
只要掌握使用技巧,就会像在山林里拿着手杖悠游漫步的绅士。
卫星定位手表……98
有时候,一条路走得太久,你会开始质疑自己是否正走往正确的方向。
急救包……102
死亡不会是从正面袭来,而是在不经意的转角出现。
猫铲……106
大自然是需要共同维护的珍贵资源。
女子登山物品……110
张开的伞面,就是野地上厕所好的掩护。
CHAPTER 2 技巧篇︱ HIKING TECHNIQUES
行前准备……118
做好万全准备,是登山安全的道防线。
打包……126
背包承载的是梦想,是渴望,是把所有家当一肩扛起出走的浪漫。
迷途辨位……132
发现自己可能已经迷路,必须牢记“S.T.O.P.”口诀,并立即应变。
步行……138
慢慢走,就会变快了。
机能穿搭……144
不是单纯穿得帅就好,穿得聪明才是在山上走得舒适自在的关键。
野营保暖……152
在山上搭帐篷过夜会有多冷?很简单,只有两种答案—“好冷”和“真的好冷”。
清洁与卫生……160
如果不打算吃掉牙膏或喝掉漱口水,就请打消带它上山的念头。
户外饮食……166
户外料理应该秉持简单健康、营养均衡又适量的原则。
恢复……174
运动后一小时内,是通过进食来恢复能量和修补肌肉的黄金时间。
CHAPTER 3 观念篇︱ HIKING CONCEPTS
轻量化……180
建立“轻量化的观念”比购买“轻量化的装备”重要。
对自己负责……186
依赖的习惯一旦养成,就永远无法得到真正的独立和自由。
无痕山林……192
除了照片、回忆,什么也不取;除了足迹,什么也不留。
登山礼节与禁忌……200
对人对山都应该抱持尊重的态度。
登山的终点……206
不是站上山顶,也不是走到尽头。
不能丢在山上的是什么? ……210
是厨余还是别的垃圾?都不是的话,那到底是什么?
BONUS 路线篇︱ HIKING ROUTES
桃山……224
武陵四秀中容易亲近的百岳,5 月杜鹃花开与山顶的日出日落不可错过!
合欢群峰……230
平易近人且大众化的新手路线。
奇莱主北……236
日出的草原和气势万千的汹涌云雾, 体验不同凡响的金色奇莱。
雪山主东……242
走过哭坡,穿越黑森林,进入壮观的雪山圈谷,登上主峰瞭望圣棱线群峰。
后记 山知道…… 呆呆 249
阿泰与呆呆,这对夫妻,是我钟爱的登山客典型,他们爬着山,有一种稳定的缓慢、见识饱满的静谧。
台湾有不少登山队,每每沿途奔腾喧嚣、插科打诨,他们也许想用高分贝的话语激励队友,或者想借此克服人类面对神秘莫测的大自然时的莫名恐惧—人能发出声来,便知还有他人,自己并不孤独。然而,我们走入山中,不就是要洗礼那巨型的孤独吗?不就是—安静下来,倾听风、树、云、石、水、光……之间自然所吐露的万千声响吗?
看着他俩的背影,让我想起那些19 世纪攀登阿尔卑斯群峰的登山客,他们由北往南,向着太阳的方向爬着山,在某些突起的岩岬上,眺望云朵,有一种稳定的缓慢、见识饱满的静谧。
静谧,并不意味着静止,或失语。虽然,我们某些时候确实会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譬如在南湖北峰崩壁前,目睹大浊水北溪深坠峡谷中氤氲蒸腾的水汽,直上直下1000 米。
静谧,在于对行路历程的细细咀嚼:方才的恐惧、上一次的危险、震慑你的光线、抚慰你的苔藓、病榻中的故友、一句有节奏的诗、冰冻的手指、发亮的石头,等等。在行路中,知道了身体因为好坏、迢遥路程、温度、氧气、负重等诸般条件,而浮凸的那个无比真确的“自我”。是的,在凝视云海的片刻,哪个人不因远眺了“未曾谋面的自己”而感到无比的震撼与悸动?
静谧,也在于联结生命时间中许许多多找不清关系的情节,你安静地走路,借着大自然给你的灵感或启悟,把那些刻骨铭心的事一件件有条理地串联起来,爬完一座山,即是一个焕然一新的“自我”走出山径。所以,那“稳定的缓慢”便成了一种哲学的必然,从鲁索、斯文•赫定到乔治•马洛里,你都见不着那发狠奔走的行路,恰恰相反,你应该尽其所能地、在不丢失生命的前提下,待在山里。
高山的世界中,山永恒地诉说着傲然与伟大,睥睨而神圣,但人们穿过历史,细细言说,也织就出一丝不懈的文明遗迹,像是一首协奏曲里的独奏乐器,和其庞然的背景拮抗交响。是的,这就是各种登山装备的文化史。而在我的所有山友中,阿泰是博学者。
装备,从表层意义来看,是帮助人们克服自然天险的工具,只管数值强度就好,但其实它另有深意:每一件装备,都是介于身体和自然之间的人造物,我们选择这一件或那一件,既植根于身体的个人体感,也来自我们对某个生命感受的独特抉择。在山里走久了,便明白装备其实是“自我”的延伸。世世代代装备厂商的技术演进,不光是自然科学的能力发达到了哪种程度,而是人们对理想的自我想象的奔赴,这中间往往不是征服的傲慢动机,而是各种想和自然柔情共处的寄望,即便这点滴的演进,每每以生命的消逝为代价。
这些故事,就让阿泰娓娓道来吧!
我想,可以和喜欢的人、信任的人一起登山是件很爽的事,舒服自在又天然。——张震
露营登山玩水事前准备非常重要,一定要把自己搞得很舒服,否则景再美却饿肚子冷到靠北淋得湿嗒嗒还有心赞叹山河吗?——张震岳
我们走入山中,不就是要洗礼那巨型的孤独吗?不就是——安静下来,倾听风、树、云、石、水、光……之间,自然所吐露的万千声响吗?——詹伟雄
走入山林,让我们尊重、理解崇高幽远的自然之美。——谢哲青
#1 C H A P T E R 1
背包 BACKPACK
背包是装备之母,因为它是背装备的装备。
“背包”一直在人生各个阶段扮演重要的角色。小学时,它是装进课本、铅笔盒还有零食玩具的大书包;急着长大,刚拿到份工作,你就买下不合时宜的“老气电脑包”;或是往后身为人父,你需要一个能装进奶瓶、奶粉的“爸爸包”。背包有各种样式、各种用途,但一般来说,背包的使用还是以户外活动或旅游为主,而登山是各种户外旅游形式中需要使用到背包的活动。因此刚开始接触登山运动,大多数人个考虑的就是“背包”。台湾轻量背包品牌Hanchor 的总监说过:“背包是装备之母,因为它是背装备的装备。”这句话很贴切地说明了背包在整个户外活动里的重要性。所以,我的墙上总是少一个背包,就像女孩子的衣柜里总是少一件衣服一样。
次登山,我跟朋友借了一个来历不明的背包,容量约莫60 升左右。说是来历不明,是因为朋友明说那是仿冒的名牌登山包。但是我不以为然,一心在意的只有背包的外观是否帅气,完全没有考虑过登山背包的特有功能、使用逻辑跟自己以前认知的旅行背包是截然不同的玩意儿。因此,当我用怪异的姿势将背包背上肩,没仔细调整肩带、腰带,也没将背包内的装备重量做均衡的分配,走在去排云山庄的路上时,一段原本简单轻松的林道,却让自己如同走在深山峻谷般气喘如牛、吃尽苦头。肩颈和腰椎传来阵阵的酸疼和让人头昏眼花的高山症并发,等走到当天终点的山屋时,我已经体力不支倒地,完全无法想象,这时还有人可以马上再出发往玉山西峰攻顶。虽然隔天清晨我还是站上了台湾点,欣赏了海拔近4000 米的日出美景,但回程的路上还是心有戚戚,对带我上山的老爸直嚷着:“以后再也不要爬山啦!”不过说说而已,我并没有停止从事这么美妙的登山运动,只是有了这次经验,往后挑选背包或是使用背包,会用比较严格的标准来看待。
还有一次到合欢山的小溪营地看星星,天气差就算了,我推荐呆呆使用我觉得很棒的背包上山,结果因为背长跟肩宽的细微差异,导致在公里就让她背痛复发,苦不堪言。爬山需要使用的核心肌群失效,硬撑着身体在雾雨中抵达营地时她已筋疲力尽。我的背包我背得很舒服,但呆呆心里应该是唱着:“你的背包,让我走得好缓慢……”这个教训我一直记在心里,时时刻刻提醒想要购买背包的朋友,每个人的负重能力跟自身的肌力、体力都有关联,加上身体条件的差异,别人背起来觉得舒服的款式不见得适合自己,实际到店里挑选并负重试背,远比任何高评价或是高售价的背包来得适用。
登山包的挑选是一门学问,列入考虑的参数有很多,在刷卡结账之前,务必要厘清使用的用途和容量的大小,分得再细点,还有依照脊椎背长或是腰带宽度,或是分成男女专用的背包。攀岩、百岳、郊山、健行、溯溪、自行车,每一种活动都有对应的款式,但也有几款多功能背包能够符合不同的需求,比如说轻量的攻顶包也可以当作单车用背包,而攀岩包也常常被当作一般的登山背包使用。确认背包的用途及目的,可以帮助自己建立选购的雏形。
而“挑选多大容量的背包?”是常被问到而且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解释的问题。大部分的人都想要一款容量能适用任何用途的背包,能上郊山、登百岳,要轻、要帅、要便宜,却忽略真正适合自己的选项。而事实上我认为大部分人挑选背包的尺寸都过大,造成多余空间的浪费,或是因此收纳太多不必要的物品而徒增重量。建议新手入门选择一个容量45 升左右的背包,一至三天的行程都适用,原因是刚开始几乎都是参加团体行动,公装公粮的负担比较少,而经验较丰富后,比较懂得打包技巧和装备取舍,45 升加上延伸外挂后也能应付的需求。
进阶一点的山友,我会建议三种不同容量的背包都各买一个,用来应付不同的需求。一个18 升左右的轻量小包,用作轻装攻顶,也可当作日常使用的小背包,务必要挑选可以折叠收纳在大包内的轻薄款式;一个35 升上下的中背包,有简单的背负系统,可以承受10 公斤内的重量,一日单攻或是两日的轻松行程都能应用得当;后一个是重装包,容量65 升或更大的登山包,适合三天以上的行程,极限负重可近30 公斤,如果打包得当并使用轻量装备,也可以完成七至十天的长途行程。但是容量越大的背包,通常空包自重也会越重,如果想要走得轻松一点,可以挑选轻量包的款式,重量在1 公斤上下,比一般大容量重装包轻了至少一半。
容量也关系到可背负的重量,购买背包之前好参考原厂提供的数据,以容量60 升的背包来看,将60 除以2.5 得到24 这个数字,代表适负荷重量是24 公斤,如果超过适负重就进入极限范围,恐怕背起来并不会太轻松。但即使背包的载重能力可以到达这个数据,也不代表自己能够背到这种重量。越大的背包就背得越重,心理上会产生“反正还有很多空间,我多带一些东西也无妨”的迷思,结果导致身体不堪负荷,影响后面的行程。
有“大地诗人”之称的美国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John Muir)有句名言:“我从来没有认真花太多时间去准备一趟旅行,顶多随手抓起一块面包和一些茶叶丢进旧麻布袋里,然后跃过后院的围篱。我的行囊轻得像是松鼠的尾巴。”身为一个热爱大自然同时也是环境保护先驱人士的约翰•缪尔,早在近百年前就传递这样的思想,异地旅游或是荒野健行,生理跟心理都不要带上太多包袱,用轻松的姿态,去体会陌生环境的冲击和随之而来的美好与酸苦。
而人生也像是一趟持续几十年的健行,不同的人走在不同的路上接受不同的试验,有些人走得长远而有些人短促。走到终点之前,每个人都会遭遇耸立的高山与深邃的溪谷,也会走过平坦的草原和彩虹的起点。但是我们能够背在身上的东西有限,如果能够走得轻松自在,又何必将那么多沉重的负担压在自己的身上?
POINT
购买背包快的筛选方法,请掌握以下原则:
一、只生产背包或背包配件的品牌。
二、背包分尺寸和性别的品牌。简单的产品线能让品牌经营者更专注在擅长的商品上,并做到好。而分尺寸跟性别的背包,代表开发者思考到生理构造相异的人有不同需求,在细节的处理跟调整上,也会比一般不分男女的背包来得贴心。做到以上两点,背包的质量跟评价自然就不在话下。
#1 C H A P T E R 2
行前准备 PREPARATION
做好万全准备,是登山安全的道防线。
有一位朋友的父亲想要上山进行三天的行程,是一条并不困难的路线,如果是经验老到的山友可以轻松走完。但据了解,这位叔叔在此之前完全没有高山经验,顶多在多年前“爬过山”而已,可以参考的样本经验并不多,而且约不到一起同行的伙伴,他仍然很固执地想要独自完成这个计划,更别提他上山的时间可能会降下大雪。直到出发前两天,他还搞不清楚应该带什么服饰跟装备,问到有没有粮食计划跟行动粮,他也一脸狐疑,似乎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只是凭着一股热情和对体力的自信,就打算贸然上山。这种没有任何计划又让朋友和家人担心的鲁莽行为,无法跟那种随兴自由又浪漫的背包客旅行画上等号。由于苦劝不听,我们只好赶紧帮忙提供所有必要信息,并祈祷这位叔叔可以遇到好天气、看到好景色,然后平平安安地回家。
登山健行的活动地点,大多是与世隔绝的荒郊野外,绝大部分地区都无法顺利对外取得联系,除非有卫星电话在身或幸运地走到有信号的路段,不然要是遇到突发状况就只能自求多福,利用手边的有限资源解决各种棘手问题。有些人会觉得,如果是参加团体活动,至少还有领队或是队友可以提供协助,但遗憾的是其实大部分山难,遭遇不幸的多是落单的登山客。
做好万全准备,是登山安全的道防线。走上步道进入深山,就必须有任何事情都可以自行打理的心理准备,因为真正危急的时刻,能够信任的只有自己。而且做足准备和训练,可以强化心理素质,遇到问题就可以冷静处理,而不会因为慌乱、紧张,把自己带到更麻烦的处境。当然,如果怕火的呆呆不会开炉头,我还是会乖乖地把晚餐煮好,但还好,她会准备很多好吃的零食,也很认真地学习各种装备的操作,所以,要是哪天我真的在山上行动不便,可以相信她能带我脱离险境,或至少煮一碗热腾腾的泡面温暖我的胃。
体能训练
常有人说,能否登顶的关键是意志力而不是体力。这句话说对了一半,意志力的确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充沛的体力支撑到登顶前的后一道关卡,可能连使用意志力的力气跟机会都没有。
体能的训练必须尽早规划,如果平时没有运动习惯,就得上紧发条,认真制定训练菜单,肌力、耐力、肺活量,这些基本功都缺一不可,练功不能走捷径,爬山当然也不行。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准备就没有登顶的机会,况且,如果你跟队友的体力相差过于悬殊,你便成了拖垮团队进度的“凶手”,这种心理跟生理的双重压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
登山运动使用的肌群很广泛,如果只擅长一种运动,不见得可以应付体力吃重的高山健行。举例来说,马拉松选手有很好的耐力和心肺功能,但负重能力也许不太理想;而在健身房能够举起几十公斤哑铃的大汉,也许没走多远就气喘吁吁、不支倒地了。多元化的运动内容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同时针对局部较弱的部分加强锻炼,才是一个完整健全的训练计划。
单车跟慢跑是我平常就会做的有氧训练运动,在不致让膝盖受伤的强度下,我会尽量选择多一点上下坡的路段,来加强腿部肌肉的锻炼。体重较重或有其他因素不适合跑步的人,可以改用快走或是负重慢走的方式逐渐增加强度,不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到自己不能负担的程度,以免造成运动伤害。爬楼梯也是一个很受欢迎、能直接模拟登山活动的训练方式,但下坡很伤膝盖,所以如果有电梯,下楼就搭电梯,没电梯的地方下楼必须放慢速度。而理想的训练方式,其实还是直接背着背包,走到离家近的郊山或步道,模拟上山时会遇到的路况和背负重量。
装备的购买与测试
在网络上,我曾经看到有人质疑一些新手,花了大把钞票添购高档装备,上山一两次失去兴趣后就不再使用,实在很是浪费,言谈间充满老手的骄傲和对新手的轻蔑,觉得如果是跟风爬山,根本不需要买那么多装备。但我心里想的是:“嘿!至少比没有任何准备就上山要安全好吗?”对我来说,真正令人担心的是那种毫无概念,觉得自己可以穿着雨鞋和运动外套,就去挑战高山的人。跟浪费金钱相比,浪费生命真的可怕多了。
装备不一定要买好、的,只要能符合自己需求,并且能够提早拿到就好,上山前,可以模拟实际环境做周详的测试。确认行进间跟休息时的服饰搭配,牢记洋葱式穿法原则,不要带太多徒增重量的厚重服饰;熟悉工具的功能和操作方式,像炉头和瓦斯罐怎么点火、头灯模式的切换和更换电池的型号、登山杖的操作和收纳,或者绑腿、冰爪的穿戴步骤,等等。每一个细节,自己都要尽量摸索一遍。建议大家设定一份自己的装备列表,按照功能分门别类,条列装备的品牌、型号、重量跟功能。每次上山前,都像个严格的工头一样小心检查每个细节,久而久之,你就能很快速地依照不同的行程、天数和气候环境来判断自己应该携带什么装备出门。
登山计划不管一座山爬过几次,每次上山前,都要做足功课,把即将前往的路线与天气环境等信息好好地复习或预习,内容包含路线的距离、高低落差、行走时间和水源地点的分布;掌握该山区的天气对应季节的转变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以便判断攀登难易度和行走天数,在打包的时候,协助自己判断取舍什么装备、携带多少粮食、背负多少重量。将这些信息存入手机,或是整理好打印后随身携带,并加上防水保护。坊间也可以购买信息完整,且有防水耐折等贴心功能的百岳地图,都是登山时实用的好工具。
同时,我们也要遵守各个公园的规定,落实申请入园证和入山证,告知家人朋友自己未来几天的行踪和计划,留下紧急联络方式,并准备撤退方案。
POINT
我用来衡量体能标准的参考数据:
一、可以在30 分钟内跑完5公里,或是70 分钟内跑完10 公里、150 分钟内跑完21公里。
二、负重10 公斤走完10 公里,一周可以轻松完成两到三趟。
三、自行车单日可以轻松完成80 到100 公里含上下坡的距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