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8152559
目录
章 基本资料………………………………….1
1.瘦金鼻祖,楷法极则,入门宝典……..1
2.版本的选择……………………………3
第二章 六种基本笔法…………………………….4
第三章 十种基本笔画…………………………….7
第四章 笔画的四种位置…………………………10
第五章 结构的四大法则…………………………11
第六章 逐字分析法……………………………..12
1.小字版(调整打格)………………..12
2.大字版(逐字讲解)………………..33
第七章 转移临摹法…………………………….120
1. 正确的重复(单字的练习)………120
2. 乱真效果(整体的练习)…………122
章 基本资料
1.瘦金鼻祖,楷法极则
【名称】楷书千字文
【作者】赵佶
【年代】北宋崇宁三年1 1 0 4年(早于闰中秋月帖【1 1 1 0】六年)
【书体】瘦金体正楷
【材质】纸本墨迹,朱丝栏界格,乃是一幅精心之作
【尺寸】3 0 . 9厘米×3 2 2 . 1厘米
【字数】前后1 0 3行,1 0 15字
【收藏】现藏上海博物馆。曾入清宫收藏, 诗帖吟印“ 宣和殿宝” “ 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目前好的高清版本,瘦金体文具书店编写出品,全彩印刷。
宋徽宗《楷书千字文》字大径寸,字字写于朱丝格内,如果刻成碑的话,与唐代楷中的楷书名碑碑刻如《九成宫》《雁塔圣教序》《多宝塔》 《信行禅师碑》《夏日宴石淙序》等在形式上并无两样,完全是从优秀传统中继承发展而来,而非有的人所说的非书法正宗等污蔑之词所言。而且据史料显示,瘦硬秀美的书风,自东晋小王的《洛神赋十三行》开始,到隋代碑《龙藏寺碑》演变,至初唐四杰的褚遂良,武则天时代的薛氏兄弟的繁荣,再到宋徽宗的登峰造极,绵亘传递,历经近千年,始终为书坛的重要的主流书风之一,只是到了明清以后,才渐渐后继无人。
宋徽宗这件楷书千字文,一千余字写来,首尾呼应,法度严谨,毫无败笔可循。用笔结体之精妙,足可与唐楷媲美毫不逊色。学习它既可学到严谨的晋唐法度,又可领会宋代以下的尚意书风,因为这件瘦金体千字文已经具有某些行草的笔法,不拘泥于唐楷的四平八稳,显得更加灵动洒脱,丰神飘逸。
书法入门需从楷书入手先正手脚,有了基础之后再循序渐进学习行楷、行草乃至大草,从而一步步登上书法艺术的,这是基本常识,也是学习书法的普遍规律和正确方法。古人云: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跑)。没有见过站不稳就能跑的。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有句名言说道:“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这篇楷书千字文正是瘦金体中的正楷体,笔法完备,一丝不苟,结构完美,无懈可击。从中可以学到瘦金体所有自家的笔法和结构特点, 比如“鹤腿竖”“玉钗横”“柳叶撇”“凤头兰尾撇”“剑撇”“切刀捺”以及结构“上紧下松”“内密外疏”“六横并列,内密外疏”“同字多竖,长细短粗”等。瘦金体与生俱来的唯美贵族气与书中有画的兰竹之韵在此帖中均有完美的体现。
这个字帖,经过四次版本更改升级,本书也因此四易其稿,后得到神秘网友的无私支持,竟获得了目前传神的完整真迹照片版,人称“张”字墨点本,在他提供给瘦金体文具书店的这份目前版本中,我们发现了以往版本很多看不到的细节,比如一些字的牵丝之细,长撇的撇尖之长,均是以前闻未闻的,而在此字帖中均有完美的体现(如图所示) :如“於”字两点之间的清晰牵丝,就足以秒杀当时世间所有的出版物。“者”字长撇与竖钩等高,在当时世间版本中也是无法看到的。“和”字竖钩,“扇”字长撇的出格,也是现在这个版本才能看清楚,以前的版本都没有印刷出来。其他的牵丝细节更是多得不计其数。玩赏之余,只有八个字萦绕在脑海“妙入毫颠,登峰造极!”
2. 版本的选择
临摹字帖有一个特别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就是选择字帖的版本问题。我们知道,好的版本可以让我们受益一生,尽得古人真传,不好的版本也可能误导我们。
在瘦金体爱好者中,流行的一些版本的千字文字帖,包括微信里面大量转发的一些文章图片,都不是好的版本,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它上面的格子是当代人用电脑加上去的, 位置已经全部偏移, 字在格中的位置也就完全不是宋徽宗瘦金字本身的那个样子了。只可惜恐怕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初学者并不知道这一点, 出这本字帖的出版社也没有做任何说明。这个我们用好的版本图片对比就能清楚地看出来。大家也可以拿你手中以前买的字帖和本书的图片对比一下,鉴别真伪,好不要盲目下笔临帖,以避免被误导。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