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1579427
◆以史为鉴,送给孩子的人生智慧
《资治通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涵盖十六朝、一千三百六十二历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有益于治理国家,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思辨的治学精神,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树立辩证史观
柏杨对历史事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司马光的观点针锋相对,同时收录了司马迁、班固、陈寿、孙盛论、赵翼、梁启超等历朝历代史学家的点评,为孩子再现名家论坛。
◆添加文学、哲学、史学常识,有效提升文史成绩,跑赢大语文时代
中国古代三大选官制度、货币史、文学史(四书五经、乐府诗、五言诗、两汉赋、建安风骨等)、法律体系、赋税史、行政制度变迁史……覆盖升学考点,补充文学、哲学、史学常识,有效提升文史成绩。
◆28节动画视频课,帮助孩子秒懂知识点
随书附赠28节动画视频课,扫二维码在线观看,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点燃孩子的读史兴趣。
《资治通鉴》是一部从东周战国时代三家分晋起,到五代十国止,一部达1362年的中国中古时代编年史。本书以《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为底本,为青少年选编了这套丛书,全书共分为十册:战国与秦、西汉风云、东汉中兴、三国鼎立、西晋一统、东晋偏安、南北朝、隋传二世、大唐盛世、五代十国。
这是一套贴近史实的文史读物,让孩子能够从严肃的历史读起。了解各个时期的施政纲要、时代进步、重点史实、治国良策,融合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全面地为孩子展现历史全貌。
《资治通鉴》内容浩瀚,编者从有益于孩子的角度,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严格删选内容,是一套针对9岁以上学生的史学读本。全书语言生动,文字流畅简约,通俗易懂,有极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除此之外,还收入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贾谊的《治安策》、曹操的《自明本志令》等多篇名篇。
柏杨说史 少年读《资治通鉴》:战国与秦
柏杨说史 少年读《资治通鉴》:西汉风云
柏杨说史 少年读《资治通鉴》:东汉中兴
柏杨说史 少年读《资治通鉴》:三国鼎立
柏杨说史 少年读《资治通鉴》:西晋一统
柏杨说史 少年读《资治通鉴》:东晋偏安
柏杨说史 少年读《资治通鉴》:南北朝
柏杨说史 少年读《资治通鉴》:隋传二世
柏杨说史 少年读《资治通鉴》:大唐盛世
柏杨说史 少年读《资治通鉴》:五代十国
柏杨序
我一直抱着把《资治通鉴》译成白话文的心愿,而今得以实现,非常兴奋。因为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有两部史籍最有价值:一部是司马迁的《史记》,另一部就是司马光的这部《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是一部长达1362年之久的中国中古时代编年史,包括我们中国历史上最混乱和最苦难的四个时期:
战国时期 公元前480—前221年
三国时期 公元220—280年
大分裂时期 公元281—589年
小分裂时期 公元907—959年
司马光有无比的魄力和高瞻远瞩的眼光,他的编辑群更都是知识渊博的史学专家,所以能使1362年紊乱如麻的史迹得以条理分明地呈现于世。连同编年史的始祖《春秋》在内,中国还没有出现比它更明晰、更精确的史籍。
因为作者立场保守,有人曾怀疑《资治通鉴》是不是值得尊重,更有人把《资治通鉴》比作“驯服术”,指控它专供统治阶层之用。 然而,伟大的作品,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史观可能无法使每一个人同意,但史料却是严肃的,司马光已为我们留下宝藏。宋朝第六任皇帝赵顼(xū)把它命名为《资治通鉴》……(赵顼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能获得治理国家的道理、方法,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通过《资治通鉴》,可看出我们所处的历史位置和面对的祸福命运……《资治通鉴》上有各式各样的行为模子,直到现在也仍然不断地涌现出同类的产品。不细读《资治通鉴》,要想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政治,甚至展望中国前途,根本不可能。
这篇序文写于第一册完稿之后,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发现把古文变成现代汉语,且又要保存古文字的原意,有时比新的创作还要困难——有些问题可能要聚讼累年。但我仍会继续下去,孜孜不息,竭尽全力。是为序。
柏 杨
1983年7月15日于中国台北
总序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阅读它,就好像阅读当时每天发行的报纸一样,可以看到天文上的阴晴风雨、人世上的悲欢离合、战场上的喋血厮杀、政治上的阴谋斗争……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把这些报纸装订成册,就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合订本——《资治通鉴》。用读报纸的心情来读《资治通鉴》,才能发现它的功能。感谢司马光先生的贡献,他创造的这个像报纸合订本一样记述历史的体例被称为‘编年史’,给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当时编者认为最重要的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以及若干天文的或其他的社会新闻。
……
近千年后,柏杨不但把《资治通鉴》译写成现代汉语,还整理了白话版《通鉴纪事本末》。……尤为重要的是,柏杨像司马光一样,只将自己的观点写在“柏杨曰”的篇目中,既是尊重历史的客观性,也彰显出一种思辨的治学精神,这种精神是推动百家争鸣、时代进步的基石。
《通鉴纪事本末》是进入《资治通鉴》的阶梯。为了方便孩子阅读,我们以《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为底本,借鉴《通鉴纪事本末》的体例来编写这套书。希望孩子能够从这部浩瀚的史书中有所受益。
是为序。
编 者
2017年3月18日
柏杨先生对于中国历史的深入研究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各种弊病的鞭笞,是我长期来十分佩服的。他用幽默风趣的笔调,攻击令人痛心疾首的观念和传统,使读者在轻松的心情下,了解到严肃问题的关键,引起深思,产生必须改变和寻求进步的要求。
——著名作家 金庸
柏杨作为鲁迅精神的传人,他的根本抱负一如鲁迅的名言:“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铁凝
一个令我折服并敬重的名字,是不会忘记的,这是柏杨。
——著名文学作家、《白鹿原》作者 陈忠实
对社会任何不平等的现象,柏杨都给予关注,并毫不留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柏杨的杂文极富号召力之所在,他为所有受损害的弱者叫屈。
——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北大中文系博士生导师 陈晓明
我一直钦佩柏杨先生的这种批评精神与勇气……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贫富不是文明的标准。我们希望明天的中国能够无愧地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脊梁。那就不要忘记去不断清洗历史留下的那些惰性,不时站在自省的镜子前检点自己,宽容和直面一切批评,并从中清醒地建立起真正而坚实的自信来。
——中国著名当代作家 冯骥才
很多人认识柏杨,是通过《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书名看着很刺激,其实背后恰恰是柏杨先生对这个民族深深的一种爱。
——著名主持人 白岩松
曾经读到季羡林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太需要现代人重新写一本新的‘中国通史’。”可惜相隔两岸,我没有机会亲自向他讨教,听听他说这话的原因。我自己的揣测是,古代的历史,即使是朝廷上的命官,如司马光、司马迁之流的,修史的目的是给皇帝一个人看。季老觉得新时代需要一本新的通史,应该是指要扩大读史者的范围,摆脱封建思想,以民主、法治精神为基础,读者除了统治阶层之外,更要以提供给广大的平民百姓阅读为目的。柏杨牢狱九年余,读遍了二十四史,出狱后出版了《中国人史纲》等一系列的史书,目的就在突显以人为本的治史、读史的新视野,通鉴一书的翻译和点评,更是突显了他平民写历史、看历史、评历史的史观。
——柏杨夫人,诗人张香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