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878657
★
《晚清三国》,是《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力邀”作者写成的——“舌尖上”总导演陈晓卿在新闻发布会上自曝更爱历史,《晚清三国》即为陈晓卿纪录片团队原名《旅顺记忆(1904—1905)》的文字总撰稿。这是一部关于日俄战争(1904—1905)的史诗级纪录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等,被“知乎用户”赞为分分钟碾压日本方面制作的(包括NHK)任何一部日俄战争纪录片!获CCTV纪录片频道、人民日报、东方历史评论、新浪军事、B站up主、百度吧主、豆瓣读友等好评。
★
《晚清三国》,“太后、天皇、沙皇的日俄战争”——关键人物:慈禧太后、明治天皇、末代沙皇及老罗斯福总统。一条道走到黑的末代沙皇,以国运相赌的日本君臣,眼见得日俄强邻要在自家故乡和祖陵所在的地方,即“龙兴之地”开战,大清国的君臣们一筹莫展!这场战争决定了俄罗斯帝国的衰亡,日本帝国的崛起,*终也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之命运。
★
《晚清三国》,实地探寻,“在现场打开历史”——发现历史,新鲜有料!“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本书贯穿日俄两帝国争抢旅顺等地事件始末,重现了20世纪初文明世界的滔天巨浪和“第零次世界大战”惨烈的战争画面。史料浩如烟海,作者一步一步用脚丈量,逐一打探战争遗迹,除了踏遍东北,又专程赶到俄罗斯,三次东渡日本,本书还精选“纪实摄影”近百张,在千头万绪的线索中,直观写实地还原了这场帝国的豪赌。打开历史的方式变了,“实地历史”,涨知识!
日本人在紧锣密鼓地备战,俄国人在有恃无恐地应战,大清国人则不知如何选边站……
大清帝国、日本帝国、俄罗斯帝国,以国运相赌的“晚清三国”,慈禧太后、明治天皇、末代沙皇的日俄战争(1904—1905),俨然豪赌“第零次世界大战”!战后仅6年,矗立近300年的清国大厦,即土崩瓦解。
现在的中国人,说起日本军头,可能知道东条英机、山本五十六、冈村宁次、土肥原贤二等名字,但未必都知道,这几个二战时的日军陆海军大将,都是在日俄战争期间成长起来的下级军官,他们共同的所谓“偶像”,就是日军的大山岩。日俄战争,即史家眼中的“第零次世界大战”。
《晚清三国》作者两度造访旅顺口,三度在辽宁大地上驱车驰骋,重寻当年日军的进军路线,或曰沿当年俄军的败北路线,车轮逐次碾过丹东、凤凰城、新宾、本溪、辽阳、沈阳、铁岭、法库和昌图,逐一打探战争遗迹。2015年阳春、仲夏和深秋,作者还曾三次东渡日本,就近解读战争的策源地和一代军政巨头的生长环境。俄罗斯海军节那天(每年7月的*后一个星期日),作者曾专程赶到远东名城海参崴,零距离地打量节日中的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期间的开头与结尾,都与这支舰队有关。
“实地历史”,实地寻访百年前后的中国与强邦,在现场打开历史!
关于“第零次世界大战”,还基于一个至今没有打破的战争纪录,即交战双方,竟没有法律意义上的战胜国与战败国!而这100多年前的日俄战争,孵化了晚清各意识形态与政治派别的出世,加速了帝国的解体,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政治生态,影响至今未绝。
回望这段历史,俄国或淡忘,日本或美化,这是一部中国人自己写的力求还原当年政治生态和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新著。
[封面图片]——至今犹存我国东北的“中东铁路机车库”,慈禧太后、李鸿章“联俄御日”必经之地,遥远的欧洲从此贯通满洲。
【序言】 探寻以国运相赌的“晚清三国”(附影像)
【小传】 日俄战争关键人物志(大清帝国、日本帝国、俄罗斯帝国)
【年表】 日俄战争大事记(1904—1905)
【第一章】 宣战与中立
[第一季]
冷清而惶恐的小年夜/ 东北人何以“山东化”/……/ “罗刹”是被当门神请来的/ 三代沙皇的“黄俄罗斯计划”/ “三巨头”被剥夺话语权/ “总督”把俄国拖入战争泥潭/ 日侨突然全部撤离/ ……/ 战前日俄军力对比/ 日本人偷偷摸摸地打上来啦/ 俄国“总督府”发布第一号战报
[第二季]
满洲与东三省/ ……/ 绕不开的李鸿章/ 崛起的“岛夷”与“利益线”/ 日本赢了,却很窝火/ 西伯利亚大铁路与“镇守东方”之城/ 无法拒签的东清铁路/ 值得探究的沙俄皇村/ “受贿”的李鸿章/ ……/ 正逢其时的南满铁路
[第三季]
十年扩军日本变成军事强国/ ……/ 日本人也曾努力避战/ 大清国留学生趁势而起/ 发电报耗尽大清使馆经费/ 各方扎堆的旅顺会议/ 关键时刻“三巨头”全被晾起来/ 无奈的“局外中立”/ ……/ 马拉松谈判拖垮日本人的耐心
[第四季]
军港之城佐世保/ 汉学是明治人的文化基石/……/ 韩国被日本绑上战车/ 日本人在仁川暗下黑手/ 两艘俄舰提前覆灭/…… / 日本人偷袭大获成功/ ……/ 俄日相继宣战并互揭老底/ 各国竞相宣布中立/ 中立是大清国的唯一抉择
【第二章】 登陆与沉沦
[第一季]
日本编成第一军/ 联合舰队在韩国欢庆纪元节/ 第二次奔袭无功而返/ 郁闷的太平洋舰队司令/ 被俘俄军官兵提前退出战争/ 元帅、大将大山岩/ 沙皇换来个海军名将/ 日韩结为同盟/
……/ 沙皇亲自为俄军壮行/ 日本国民寄语出征者“祈战死”/ ……/ 国人首次为战争创办专刊
[第二季]
秋山真之提议闭塞作战/ 第一次武夫“报国”未遂/ ……/ 日俄陆军在平壤提前交火/……/ 名将就任“死了一样”的旅顺口/ 日本人送上血腥的问候/…… / 第二次闭塞作战造出个“军神”
[第三季]
日本第一军全部登陆韩国/ 忧心忡忡的库帅到任/ 百发不中的电岩/ 名将出师未捷身先死/
联合舰队基本掌握制海权/……/ 沙皇颁诏扩充远东海军/ 伤亡惨重的第三次闭塞作战/ 俄舰出海布下死亡陷阱/ “帝国海军灾祸日”和“黑暗的一周”
[第四季]
渡江侦察记/ 俄军被逐回大清境内/ 日军强渡鸭绿江 / 俄军弃守凤凰城/……/ 俄国“总督”差一点成了日军俘虏/ 一筹莫展的俄军总司令/ 国人在战争缝隙间生存/ 俄军急募囚徒充军抵刑/……/ 东京不敢相信日军伤亡人数/ 东乡发布禁海令/ 大本营制订宏大作战规划
【第三章】 死抵与狂攻
[第一季]
乃木希典惨淡出场/ 泯灭人性的绝世夫妇/ 藩阀平衡的人事安排/日本第三军踏上战场/ 俄军南下增援失利/……/ 俄舰队第一次突围未遂/……/ 日舰意外俘获敌军信使/ 满洲军总司令部抵达前线/……/ 一边倒的黄海海战/ 太平洋舰队四分五裂/ 俄国丧失远东制海权
[第二季]
清廷开展“油画外交”求斡旋/ 乃木军发起外围战/……/ 俄军仓促布防203高地/……/ 第一次旅顺总攻打响/ 伤亡惨重致总攻中止/…… / 日本陆军也造出一个“军神”/
代价极大的辽阳惨胜/ 要了命的“马克沁”与手榴弹/ 沙皇终于召回阿列克谢耶夫/ 慈禧太后垂询斡旋悯民瘼
[第三季]
乃木搬到柳树房/ 第三军打赢前哨战/……/ “大阪宝贝”来了/……/ 因天寒日军主动休战/ 韩国特使前来慰劳日军/ 增祺派大员晋京建言调停/ 俄增援舰队终于起航/ 一流的“博罗季诺级”战舰/ 缓不济急的迢迢远征/ 出师不利的“赫尔事件”
[第四季]
受士兵拥戴的康特拉琴科/ “日本情报战之父”来到柳树房/ 第二次总攻再告失利/ 天皇保住乃木/……/ 唯一的女兵被炸成碎片/ 乃木发起第三次总攻/ 有去无还的“白襷队”/……/ “203”变成了“尔灵山”/ 太平洋第一舰队覆灭/ 俄远征舰队停滞待命
【第四章】 开城与远征
[第一季]
斯特塞尔试探投降遭部将抵制/ 俄军名将康特拉琴科意外阵亡/ 自作主张的前沿休战/ 日军攻陷各堡垒/
……/ 当夜俄舰竞相自毁/……/ 传遍世界的“水师营会见”/ 心有不甘的缴械/ 关东俄军就地解体/ 日军完全接管旅大
[第二季]
旅顺陷落震惊世界/一个俄国人对战局的精准预测/ “天才情报参谋”的百万谋略/大清劝和,日本拒绝/终于等来美国人的准信儿/……/俄京发生“流血的星期日”/……/33万俄军发起大反攻/日军骑兵主力陷入绝境/……/大清奉天官吏苦撑危局/……/日军举行奉天入城式/陆上战事基本结束
[第三季]
大清试探日本再遭冷遇/ 英王说和,沙皇拒绝/ 美国公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俄国爆发更大规模的骚乱/ 大本营召东乡先期回国/ 联合舰队在韩国海域重新集结/……/ 日本人在对马海峡守株待兔
[第四季]
“信浓丸”发现敌舰队/ 联合舰队U型大回头/ 俄舰队没抓住机会/……/ “尼古拉一世”舰上升起一面日本国旗/ 东乡在“三笠丸”上受降/ ……/ 败将的电奏与沙皇的复电
【第五章】 媾和与分割
[第一季]
伊藤博文早有预案/ 日本特使首开“金口”/ 山县有朋居然催促停战/ 美国总统终于出面/ 沙皇同意两国直接和谈/……/ 远东第一大岛/ 日本大本营重新编制联合舰队 / 北遣舰队一举攻占全岛
[第二季]
大清预先发出“不承认”声明/ 小村启程赴美/ 沙皇亲自请维特出使/……/ 煞费苦心的东道主/ 谈判陷入僵局/沙皇与天皇同时妥协/……/ 紫禁城在焦灼中盼来终战/ 东京发生民众暴乱/ 中国同盟会组建/ 秋瑾的诗与发髻/ 鲁迅弃医从文
[第三季]
联合舰队凯旋/ “三笠丸”已意外沉没/ 大山岩和满洲军陆续回国/……/ 天皇检阅参战陆军并奖赏将士/ 日军将领纷纷晋升/ 日本确实赢了/ 国内突发的“抵制美货”运动/ 俄国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
[第四季]
“第零次世界大战”/ 大清国终于设置东三省/ 清廷提速改革却为时已晚/ 俄国将相的惨淡结局/ 末代沙皇一家惨绝人寰的下场/ 死于非命的伊藤博文/……/ 新一代日本军头在战火中成长/ 没能凿断的石碑与不该忘却的战争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总导演)——其实,我还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不光是美食爱好者。在我接受教育的时候,我们的很多历史是提纲式的,缺少丰富的细节。在了解日俄战争(1904—1905)的很多故事之后,我觉得,作为一个纪录片人,应该有义务有责任来做好这一部“日俄战争”(《晚清三国》即这一部历史纪录片的文字总撰稿)。
★
李洁(《晚清三国》《文武北洋》作者)——2014年4月下旬的某个黄昏,只有一面之识的陈晓卿君突然打来电话,力邀我为一部再现日俄战争的4集纪录片撰稿。陈君对我的信任,缘于他对拙著《文武北洋》的谬赏。当时,陈氏执导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部正在央视几个频道同时首播。能与国内*秀纪录片人合作,我当然求之不得。
★
丁东(《口述历史》主编)——以纪录片的方式重现日俄战争,对于普及历史知识、提醒民众具有重要意义。
★ 周志兴(《凤凰周刊》创办社长)——李洁写的一本*有名的书,是《文武北洋》,我就是因为吃了这个蛋而去找他这只下蛋的鸡的,结果找到了,成了铁哥们。其实,他认为,他*好的书是下一本。李洁文笔极佳,腿勤,很多古战场古建筑以及名人故居,他都会亲自到现场。
★
杨浪(《地图的发现》作者)——李洁大兄继《文武北洋》之后,新著《晚清三国》即将问世。洁者,净好也。对一片污塗的历史做真实梳理,从文献进入,在实地爬梳,弃陈言谬论,这是这些年来李洁们(含本人)的学习和著作做的事!
★
张鸿(中央电视台评论员)——我们今天回过头去看100多年前发生的这个战争,意义在哪里?日俄战争,其实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
★
何苏六(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全景展示日俄战争全过程,恢弘大气,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暗流涌动,显示功力。
★
俞虹(北京大学教授)——“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当*后还原旅顺白玉塔时,不禁让人思考,今天我们如何认识这场战争?
【龙兴之地】
努尔哈赤的孙子、年号“顺治”的福临入主北京紫禁城以后,关东不让“闯”了!清廷以满洲乃“龙兴之地”“国朝根本重地”为由,沿明代辽东边墙旧址种柳结绳为限,严禁汉人移民东北。即便像康熙那样的一代英明君主,也只看到了大批汉人进入东北会蚕食本民族的生存空间,却没能眺望到一望无垠的家园之外,有一头巨大的北极熊一直在假装冬眠。
* 【最长铁路】 因为一条中俄合建的东清铁路,大清国的满洲一下子成了举世关注的地方。东清铁路只是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清国境内的一段。西伯利亚大铁路,是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决定、担任过国家铁路局局长和交通大臣的维特主持修建的交通大动脉。它起自莫斯科,横跨欧亚大陆,终至海参崴,全长9288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
* 【油画外交】 溥伦启程回国时,世博会尚未结束,故大清驻美公使梁诚受命将慈禧太后肖像油画赠送给“美利坚合众国大统领”罗斯福先生。罗斯福举办了隆重的仪式收下此画,并将其转赠给华盛顿国家博物馆收藏。中美两国关系,因此画而更加亲密。用现代人的话说:慈禧太后成功地开展了一场“油画外交”。
* 【王朝倒塌】 被尼古拉二世指定为皇位继承者的胞弟米哈伊尔大公,比沙皇小10岁,时年39岁,是19岁即参加了近卫骑兵团的骑兵中将,两个月前刚由北高加索骑兵军军长晋升骑兵总监,正在前方统兵。多年前,维特等人即把这位年富力强的皇弟视作未来的摄政王,而且,维特与德国皇帝会谈时,曾特意带上了他,以让其熟悉国务。不过,米哈伊尔大公拒绝继位。而且,心灰意冷的皇叔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也拒绝复任俄军统帅。因无人继位,长达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就此轰然倒塌。
* 【第一声枪】 说起日俄战争,人们难免以为战火自始至终是在中国境内燃烧的。其实,无论陆战还是海战,第一枪,都是在朝鲜半岛及其海域打响的。
* 【三八线界】 沙皇批准了“三八线”方案。却原来,中国人后来才熟知的“三八线”,早就被俄国人定为他们在远东与敌对势力范围的分界线!此番解读日俄战争笔者才知道,包括后来二战结束前的斯大林的心底,早就有了这条“黄金分割线”。
* 【大臣谍报】 袁总督,即刚刚兼任练兵处会办(二把手)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且慢!日俄战争期间,“局外中立”的首倡者袁世凯竟然曾派密使为日本人提供情报?这可真是天大的奇闻!嘘!有关大清官方暗助日军抗俄一事,属一级机密。
* 【囚徒抵刑】 因远东兵力不足,阿列克谢耶夫奏请沙皇,请特赦萨哈林岛(即库页岛)的罪犯调来满洲充任义务兵。圣彼得堡那边立马接受这一建议,并很快制订出一套远东囚犯参战之规定:在押犯每服兵役4个月,外役犯每服兵役2个月,即抵刑期1年。
* 【唯一女兵】 该女兵是跟丈夫一起来到大清国的。某天,她从医院匆忙看望了丈夫又上战场了,遇上一位本国的摄影师。摄影师没想到会有一位小女子持枪进入掩体,便拍下一张她与男战友并肩作战的照片。或许,这是此人一生中唯一的相片。然而,拍此照两小时后,一颗日军炮弹就落在她的掩体附近,少妇当即化作碎片,飘向天国。
* 【战争纪录】 战斗结束后,以致有了这样一个说法:中国旅顺口的203高地,是世界战争史上,单位面积遭炮击最密集的地方!当时,西方各大通讯社每天都发布旅顺口的战况。俄国政府与日本政府也靠西方的报道来了解对方的情况。
* 【收尸奇观】 两军恶战期间,也曾出现过为收尸而主动停战的奇观。因遗留在俄军阵前的日军的尸骸太多,于是,在旅顺东部战场,日军通晓法语的少尉船桥氏,奉命给俄军写了一封法文信:“我军自11月26日攻松树山炮台,我死伤将士多未及清理,乞贵军容我卫生队从容清理。不胜感激!”
* 【秋瑾发型】 秋烈士留影时的发型,正是当年日本女子最流行的“二百三发髻”——乃木军攻陷了旅顺203高地以后,为了表达对死在那里的上万名官兵的敬意,日本妇女纷纷留起了像那座小山形状的新式发髻。我怕自己看走了眼,故请东京的远藤稻波女士予以确认。她的回复是:“没错儿,秋瑾留的正是当年日本最流行的‘二百三发式’!”
◎
《晚清三国》序言——探寻以国运相赌的“晚清三国”(by 李洁)
2014年4月下旬的某个黄昏,只有一面之识的陈晓卿君突然打来电话,力邀我为一部再现日俄战争的4集纪录片撰稿。陈君对我的信任,缘于他对拙著《文武北洋》的谬赏。
当时,陈氏执导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部正在央视几个频道同时首播。能与国内最优秀纪录片人合作,我当然求之不得。不过,听他陈述完种种邀约我的理由之后,我却退缩了。平生自知,我只是一个偏爱在历史遗址上独自找寻与验证真相的非虚构写作者,相对于其他的文艺形式,我更喜欢用文字搭建历史的真实场景。我从没写过纪录片,更何况是写符合央视播出标准的纪录片……不料,陈晓卿的诚意比舌尖上的味道更让人难以拒绝。在他的有滋有味的劝说下,我喜欢探求新路的顽劣天性终被激发起来,加之借机填补历史知识空白之贪念,我最终贸然应承下来,并由此陷进了百余年前的战争风云中——从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整整一年,我一直在苦读相关的史料……
为了解读这场战争,我的案头上和身边的小书架上,很快堆满了五十几本相关的书籍,包括厚厚的三大本影印卷的清史档案和日俄两国的有关书籍与画册。每天从早到晚,我都身陷这堆书中,耐着性子爬梳战争的起因、进程与结局。
照旧,我会在读烦了的时候,起身离家远行,赶赴历史现场,就近观察与感受我所关注的那一段历史的遗痕,从中发掘出史料上未曾记载的东西。
2014年盛夏与初秋,我曾两度造访旅顺口,三度在辽宁大地上驱车驰骋,沿当年日军的进军路线,或曰沿当年俄军的败北路线,车轮逐次碾过丹东、凤凰城、新宾、本溪、辽阳、沈阳、铁岭、法库和昌图,逐一打探战争遗迹。2015年阳春、仲夏和深秋,我还曾三次东渡日本,东上那须高原,西访萨摩旧址,更细读过几座城市的博物馆,甚至抚摸过明治初年萨摩藩军使用过的火炮,就近解读战争的策源地和一代军政巨头的生长环境。俄罗斯海军节那天(每年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我专程赶到俄罗斯远东名城符拉迪沃斯托克,即中国人坚持不肯改口的海参崴,就近打量过节日中的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期间的开头与结尾,都与这支舰队有关……
朋友们知道我一直在苦读和走读日俄战争时,莫不诧异地问:“日俄战争?哪年发生的?”再不就是:“日俄战争和我们中国关系大吗?”我的朋友,多是读书人,但他们也与从前的我一样,并不清楚日俄战争与“我”何干。
现在,我可以说了:日俄战争,和中国的关系太大了!
没有这场战争,丰饶的东北大地极可能成为俄罗斯帝国的“关东州”;
日本人的拼死阻击,固然截断了沙皇通向“黄俄罗斯”梦境的轨道,但清政府的抵制和西方列强的制衡,又让日本帝国不得不收束起对那片广袤的黑土地的全部贪欲——几十年后的日本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不过是日本在大陆上的飞地“关东州”的雏形而已。无论沙皇俄国还是天皇日本,如果得逞的话,几千年版图不仅保留不住秋海棠的丰姿,连现有的雄鸡也会被斩首,究竟瘪成了什么模样,还真很难说!须知,这场战争结束后,清政府才正式建置了东三省——之前,黑龙江、吉林和奉天三地,只设置了旗人主政的军政机构而并无行省。
再者,没有这场战争,一代中国精英,也不会在“同种同文”的日本人的凯歌声中,纷纷警醒并引为成例,走上了与专制王朝较劲的苦斗之路——有的人在体制内疾呼立宪,不屈不挠;有的人在体制外频频“谋反”,前仆后继。彼时,无论朝野,也无论官绅,吁请清政府立宪的呼声也正是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达到了高潮。须知,中国同盟会成立之日,正是日俄签订和约之时。谁都知道,没有同盟会,便不会有改天换地的辛亥革命;而革命党赖以起事的各地新军,也正是清廷在日俄战争期间督练成军的;没有这支装备精良的新建陆军,则武昌首义断断乎不会成功!是的,没有日俄战争,鲁迅就不会弃医从文,他的同乡女杰秋瑾也不会慷慨回国赴难,他的另一个浙江老乡蒋介石及其他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优秀学生更不会被清廷派往日本学习军事,并在回国后纷纷成了革命党的军事骨干。这一场战争结束后仅6年,修筑了近300年的大清国大厦即土崩瓦解,“中国”首次成为中华文明古国的正式国名,并一举成为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
可以这样说,日俄战争,孵化了晚清各意识形态与政治派别的出世,加速了帝国的解体,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政治生态,影响至今未绝。
而且,没有这场战争,日本就无权在我中国境内保留一支名为保护租借地与南满铁路的军队,而若无这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关东军,则20多年后,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国家元首)张作霖就不会惨死在家门外,而沈阳城里也不会发生“九一八事变”,之后,更无铁蹄踏破山海关入侵我华北地区,把中国拖入了长达14年(1931—1945)之久的战争泥潭中;若无这场战争,便不会有后来的太平洋战争;若无太平洋战争,则整个世界的历史都要重写!
日俄战争,与“我”岂不是有着天大的关系!
……最后的问题是,当年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强国为何热心于调停?彼时的国际地缘政治有怎样的反复与变化?其后果为何一直到百余年后的当今仍在左右着东亚乃至世界各国的关系?
疑问林林总总,本书或有解答。
读完本书以后,读者朋友或许会知晓拙著得名的缘由了。是的,笔者力图写下的绝不仅仅是两个强邻之间的战争过程,更是这场战争对我中华命运的深刻影响。
日俄战争,实是中、日、俄三个国家在20世纪初围绕着各自国家利益而上演的一场极具声色的“三国演义”!
◎
《晚清三国》关键人物一览
(一)大清帝国
* 【慈禧太后】 大清帝国第九任君主、年号咸丰的爱新觉罗·奕詝之嫔,后晋为妃、贵妃,载淳之生母。载淳继位大清第十任君主,即同治帝之后,尊其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史称慈禧太后。历同治朝与光绪朝,主持国政长达近半个世纪。1898年(戊戌年)因镇压“戊戌变法”而遭西方人反感,翌年听信保守派亲贵谗言,悍然利用义和团向各国宣战,酿成“庚子国难”。国难之后,倚重李鸿章等开明汉臣,力推新政。日俄战争之前,竭力避免战乱,展开“油画外交”等斡旋活动。战争期间,频繁召集御前会议,调遣朝臣深入战地,堪谓“勤民听政,宵衣旰食”。日俄战争爆发时(以下简称开战时)69岁。战后第四年薨逝,得年74岁。
* 【李鸿章】 安徽合肥籍,时称李合肥,又因系荣膺清帝国最高荣誉“文华殿大学士”,故官场尊称李中堂、李相国,长期担任有“疆吏领袖”之誉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系大清外交事务的主要负责人,亦是“联俄御日”国策的设计者。因“联俄”令辽东半岛回归,但也使沙俄趁机插足满洲,强租旅大,并修建东清铁路,致东北问题复杂化,并最终导致日俄战争爆发。开战前4年,李鸿章病故于对俄谈判中,得年78岁。李鸿章晚年曾遍访欧美大国,生前即被西方舆论称为“19世纪世界三大伟人”之一,与德国名相俾斯麦和美国总统格兰特齐名。
* 【奕劻】 皇室“世袭罔替”之“铁帽子亲王”庆亲王,载湉的远房叔父,大清外务部总理大臣,日俄战争前晋升军机大臣,为朝中第一枢臣,主持对日俄交涉及善后。开战时65岁。民国初期病逝于天津寓所,得年79岁。
* 【许景澄】 浙江嘉兴籍,历任驻俄、德、奥、荷四国公使、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兼工部左侍郎,再兼东清铁路公司督办,是东清铁路的谈判者和主持者,“庚子国难”期间因反对攻打外国使馆而被慈禧太后下令冤杀,得年55岁。国难平息后,与同时被难的四位大臣平反昭雪。
* 【杨儒】 奉天铁岭籍,曾经任驻美欧多国公使,“庚子国难”时任驻俄、奥
、荷三国公使,并以工部左侍郎衔出任清俄交涉全权大臣,谈判期间违规抗命,极力维护国家利益,不幸因中风而殉职于圣彼得堡任所,得年62岁。
* 【王之春】 湖南清泉籍,前广西巡抚,曾随曾国藩平定太平军起家,官至多省巡抚。早年曾在广州接待过沙俄皇储尼古拉,即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故被派往圣彼得堡参加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葬礼暨尼古拉二世登基仪式,其间促成“三国干涉还辽”。开战时61岁,赋闲上海,遭革命党暗杀而侥幸不死,从此退还故里整理史籍,战后一年过世,得年64岁。
* 【袁世凯】 河南项城籍,人称“袁项城”,早年任“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务大臣”,回国后奏请并获准创建新军,“庚子国难”时期任山东巡抚。李鸿章辞世前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相继兼清廷新设立的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练兵大臣、练兵处会办、督办电政大臣、督办铁路大臣、会议商约大臣。日俄战争开战时45岁,首倡“局外中立”,被清廷采纳,开战后,稳妥布防兵力于交战区外,监视两国军队,战后参与中日会谈。因权倾一时,故慈禧太后过世后遭摄政王载沣罢黜,1911年武昌首义后复出政坛,成为晚清末任内阁总理大臣,进入民国后当选首任正式大总统,1915年底至翌年3月悍然称帝,后被迫取消帝制,恢复共和,仅三个月后即病殁,得年57岁。
* 【增祺】 “庚子国难”时期任盛京将军,俄军入奉天城前弃职逃往新民厅,因所委之人擅自与俄军首脑阿列克谢耶夫草签《奉天交地暂且条约》而遭朝廷免职,待罪留任。日俄战争开战时52岁,苦心维持大局,竭力减轻百姓苦难。战后调任宁夏将军,复改任正白旗蒙古都统等职。民国初期病逝,得年68岁。
* 【寿山】 本姓袁,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八世孙,日俄战争开战前10年曾参加甲午战争之奉天保卫战,并身负重伤,因功升知府,“庚子国难”时署黑龙江将军,因抗命主动抵御俄军入侵,遭朝廷罢免,俄军兵临城下之际,自杀殉职,得年40岁。
* 【杨枢】 奉天盛京籍外交官,回族,早年毕业于广州同文馆,曾先后随左宗棠、张之洞办洋务,日俄战争开战前任驻日本国大臣,即公使,后加授外务部右参议,积极与日本政府斡旋,开战时60岁,战后回国任外务部左参议、驻比利时国大臣。民国初期病逝,得年73岁。
(二)日本帝国
* 【明治天皇】 日本第一二二代君主,1867年即位,翌年改元“明治”,在以萨摩藩与长州藩为主的武士精英的辅佐下,发动戊辰战争结束了幕府时代,改江户为东京,主持“脱亚入欧”的维新运动,颁行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国体,使国力陡增,人心凝聚。之后,接受强硬派枢臣奏请,兼并了清藩属国琉球王国并发动甲午战争(即日清战争),使日本跻身强国之林。日俄战争开战时52岁。战后第七年因糖尿病逝世,得年60岁。
* 【伊藤博文】 日本史上杰出的政治家,长州藩籍,早年留学英国。日本帝国的宪法制订者,首任内阁总理大臣、首任枢密院议长、首任贵族院院长,文治派领袖,明治天皇的最主要幕僚。四度组阁,在任上发动了甲午战争,与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反对对俄开战。日俄战争开战时63岁。战后出任首任“韩国统监”,卸任后被韩国志士击毙于哈尔滨车站,得年68岁。
* 【山县有朋】 日本近代陆军奠基人与最高指挥者,强硬派政治家,帝国元帅、陆军大将,长州藩籍,早年奉派赴英、法、德考察军事,长期担任陆军大臣,并两度出任内阁总理大臣,直接指挥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日俄战争开战时64岁,出任大本营参谋总长。晚年思想趋于温和,1922年病逝,得年84岁。
* 【大山岩】 日军统帅,帝国元帅、陆军大将,萨摩藩籍,地位仅次于山县有朋的日本近代最重要的军事家,日军主力山炮的发明者,日本国歌《君之代》歌词的作者。早年曾奉派赴欧洲考察军事,回国后长期担任陆军卿、大臣或参谋总长,主战派核心,日俄战争开战时62岁,出任满洲军总司令,在大清境内成功统率日军取得了每一场会战的胜利,获誉西方世界。战后第十一年病逝,得年74岁。
* 【东乡平八郎】 日本海军统帅,帝国元帅、海军大将,萨摩藩籍,早年留学英国,回国后参加甲午战争,曾擅自下令将大清所雇英籍运兵船“高升号”击沉,致清军近千人阵亡。日俄战争开战时56岁,由基地司令出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后由海军中将晋升海军大将。因战争胜利而被日本人奉为“军神”,战后出任海军军令部长(即日本海军首脑)。1934年以86岁高龄过世。
* 【乃木希典】 陆军名将、帝国元帅、陆军大将,以写汉文边塞诗著称于军界,长州藩籍,自幼一目失明,山县有朋的老部将。早年奉派赴德国学习军事,回国后历任军中要职,甲午战争中任旅团长,入侵过辽东,战后曾任“台湾总督”。战前已经退休,日俄战争开战时55岁,为满洲军第三军(亦称旅顺攻围军)司令长官,两个儿子均在战场上阵亡。旅顺要塞得手后,即挺进奉天方向参加决战,所部绕过奉天打到吉林边境。战后任皇家学习院院长。明治天皇驾崩后,与夫人双双自刃殉死,得年63岁。
* 【福岛安正】 翻译出身的陆军名将,信州籍,长期担任参谋本部参谋,曾任驻清武官,对大清国情有深刻的认知,卸任驻德武官时,以单骑横穿西伯利亚荒原而赢得世界荣誉。日俄战争开战时52岁,为少将衔大本营参谋,后转任满洲军司令部高级参谋、参谋次长,晋升陆军中将,有“情报战之父”之谓。战后留任“关东总督”,战后第九年晋为陆军大将,是日军史上唯一未统过兵而晋为最高官衔的将领。1930年病逝,得年78岁。
* 【小村寿太郎】 杰出外交官,日向国籍,曾留学哈佛大学,与老罗斯福同窗。后受伊藤博文赏识入外务省,任驻清代理公使、驻美公使,参加《辛丑条约》谈判,是力主对俄开战的唯一文职高官。开战前任外务大臣,主持与英结盟,开战时49岁。战后赴美媾和谈判,与俄财政大臣维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后来北京与奕劻、袁世凯等签订《东三省事宜条约》。1911年病逝,得年56岁。
* 【广濑武夫】 海军少佐,大分籍,早年毕业于日本海军兵学校,甲午战争中服役,战后留学并任职俄国多年,与俄人多有结交并喜爱俄罗斯文学,翻译过普希金诗集等,因“亲俄”而遭长期冷遇。日俄战争开战后请缨担任联合舰队闭塞船指挥官,因亲自寻找部下撤离而被流弹击毙,得年36岁。被日本军方树为舍己爱兵的楷模,并被日本国民奉为战争中的第一尊“军神”。
(三)俄罗斯帝国
* 【末代沙皇】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亚历山大三世之子,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七任君主,因与其祖父同名,故继位后称尼古拉二世。此君战前优柔寡断,在战与和之间游移不定。日俄战争开战后用人失当,痴迷于神学,听命于皇后,剥夺了政府“三巨头”的话语权,对主战派大臣先听信后疏远,终致战争失利。战后第十二年被迫退位,后与全家及仆人等被苏维埃处决,得年50岁。
* 【维特】 享有世界声誉的俄国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外交家,两代沙皇的财政大臣,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倡建者与主持者,远东自由港大连的创建者,一向主张与大清睦邻相处,反战派首领,末代沙俄政府“三巨头”领袖,御前大臣、财政大臣,日俄战争开始前被剥夺话语权,后期任大臣委员会主席,《朴茨茅斯条约》的首席谈判者与签订者。战争结束后辞职并退出政坛,移居法国巴黎、巴荣讷,1912年完成回忆录的写作,战后第十年(1915)荣死法国,得年66岁。
* 【拉姆斯多夫】 御前大臣、外交大臣,“三巨头”之一,日俄战争前后的反战枢臣之一。战后第二年辞职,并移居国外,1907年3月病逝于意大利的圣雷莫,得年63岁
* 【库罗帕特金】 步兵上将,战前任俄帝国陆军大臣,“三巨头”之一,反战枢臣之一,日俄战争开战前辞职未果,开战后赴任满洲集团军总司令,后接任对日作战部队陆海军总司令,1905年3月降为第一集团军司令。沙俄覆亡后先被新政权囚禁,获释后遣返回籍,以教授小提琴了却残生,得年77岁。
* 【阿列克谢耶夫】 侍从将军、海军上将,1903年8月就任“远东总督”,主战派先锋。日俄战争期间,任对日作战陆海军总司令,1904年10月被撤职召回国内。1917年“二月革命”后在黑海港口城市雅尔塔(今属乌克兰)病逝,得年74岁。
* 【别佐勃拉佐夫】 出身低微的御前大臣、远东特别委员会委员,主战派军师,把俄国引入战争的祸首。日俄战争后期,逃离俄国。1932年9月在法国尼斯病逝,得年75岁。
* 【斯特塞尔】 步兵中将,旅顺—金州防区司令兼旅顺要塞司令(前期),1900年春曾率部入侵我华北地区弹压义和团运动,并攻打过天津。日俄战争开战后,升任第三西伯利亚军司令,并晋升侍从将军,投降后宣誓退出战争被礼送回国,被俄军事法庭判死刑,沙皇特赦减为10年徒刑。沙俄覆亡后流亡国外。
* 【马卡洛夫】 海军中将,享有世界声誉的俄国海军名将、军事理论家、探险科学家,战前任圣彼得堡喀琅施塔得港海军司令,1904年3月接任太平洋舰队司令,上任后第三十六天因所乘旗舰触雷阵亡,得年55岁。
* 【康特拉琴科】 步兵少将,东西伯利亚步兵第七师师长,受到官兵爱戴和后世史学家赞誉的沙俄将领,日俄战争开战后升任旅顺陆防司令,在旅顺保卫战的最后阶段在要塞里阵亡,得年47岁。
*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 侍从将军,海军中将,太平洋第二舰队司令,对马海战中头部负伤,昏迷中被日军俘虏。《朴茨茅斯条约》签订以后,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及与他一起被俘的俄军将士们便获释回国。他不出意外地被送上了军事法庭,但“仁慈的小父亲”尼古拉二世下令赦免了他。抑郁中,他于1909年1月在圣彼得堡谢世,得年59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