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3947606
中华民族到了关键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历史。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至于结论,也许会有,也许没有。但即便没有,探寻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满乐趣的事情,诸位难道没有兴趣吗?
面对大宋王朝的重重危机,新即位的年轻皇帝宋神宗打算革除弊政,重振国威。他需要一场革新,更需要一个帮手。才华横溢的王安石登上了变法舞台,他网罗改革派人才,成立推动变法的相关机构,一系列新法迅速展开。不料改革愿望虽好,执行起来却弊端不断。反对派群起而攻,王安石两度罢相,坚决要求守护祖宗家法的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理智的苏东坡新旧两边都不讨好,几乎因”乌台诗案”而丧命。一群聪明正直的政治家,*终却让变法沦为一场拉锯混战,大宋王朝的命运也因此被改变。
学者易中天,以不同于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以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将用八九年时间写作六部共二十四卷《易中天中华史》:*部《先秦》,第二部《秦汉魏晋南北朝》,第三部《隋唐》,第四部《宋元》,第五部《明清》,第六部《近现代》,现已出版前二十二卷。
章 箭在弦上
短命的改革
变法迫在眉睫
韩琦罢相
司马光待命
王安石进京
不二人选
方案看来不错
第二章 一意孤行
失败的开端
风满御史台
国家体改委
司马光出走
化友为敌
积怨爆发
王安石罢相
第三章 乾坤逆转
破镜难圆
吕惠卿被诬
邓绾倒台
帝王心思
司马光复辟
了犹未了
第四章 教训所在
苏轼下狱
皇权本是钟摆
改革与道德无关
执政岂能大无畏
目的是个问题
谁主沉浮
次见到神宗,王安石就让皇帝极为振奋。
我们故事的这位主角,是在熙宁元年(1068)四月觐见 皇帝陛下的,当时的官职是翰林学士。神宗问:朕想要实现 天下大治,爱卿认为步该怎么办?
王安石说:选择道路。
宋神宗问:学习唐太宗,如何?
王安石答:要学就学尧舜,学什么唐太宗!
二十一岁的皇帝大吃一惊,有点热血沸腾。 后来,神宗与王安石单独谈话,感慨地说:唐太宗一定得有魏徵,刘备也一定得有诸葛亮,才能有所作为。
王安石答:那两个人,也没什么了不起。 神宗又吃了一惊。
诸葛亮和魏徵都不放在眼里,这个王安石,究竟有多大 本事,竟敢如此狂妄?
皇帝心里没底,众人议论纷纷。
个明确反对王安石的,是为韩琦打抱不平并与韩琦 同时罢相的参知政事吴奎,理由也很充分。吴奎说:臣与王 安石曾经是同事,深知此人遇事迂阔,一根筋认死理,从来 不肯自我反省承认错误,在开封府“鹌鹑案”中的表现就能 说明问题。因此,如果重用此人,必然紊乱朝纲。
另一位副宰相唐介也说:王安石不堪大任。 神宗问:哪方面不行?才华吗?学问吗?能力吗? 唐介说:都不是,是性格有问题。他这个人,爱好读书却钻牛角尖,志向远大却不切实际,一门心思只想改变祖宗 家法。如果用他做宰相,非把天下搞乱不可。
神宗又问侍读学士孙固:王安石可以做宰相吗?
孙固说:王安石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担任翰林学士绰绰 有余,做宰相却要有度量。此人心胸狭窄刚愎自用,听不得 不同意见,容不下不同派别,恐怕并不合适。
其实,这也正是韩琦的主张。事实证明,韩琦和孙固等 人所言不虚。后来王安石刚刚成为副宰相,果然就跟同僚们 弄得很僵。每次意见分歧,他不但固执己见,还会金刚怒目 暴跳如雷地吼叫说:你们这些人,错就错在不读书!
另一位名叫赵抃(读如变)的副宰相忍无可忍,不得不 反唇相讥:不知道尧舜的时候,皋陶都读什么书?
王安石哑口无言。
这当然是后话。但正如我们在第四章将要细说的,本次 改革不但一败涂地,而且后患无穷,原因之一就在于王安石 的性格有问题。可惜他自己毫无感觉,这些意见皇帝也听不 进去。结果直接的损失,是活活气死了副宰相唐介。
唐介是湖北江陵人,也是仁宗朝就与包拯齐名的清官和 直臣。这样一个人,当然无法忍受王安石进京不久便以翰林 学士的身份越权干预朝政,而神宗在宰相们请示决策时也总 要先听王安石的。因此唐介对皇帝说,既然翰林院可以取代 中书省,那就让王安石主持中央工作好了,他请求辞职。
神宗却不置可否。 于是很快,这位副宰相便与王安石势同水火。 唐介质问:你的主张,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 王安石答:因为你们结党营私。 忠心耿耿仗义执言的唐介被指责为朋党,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背上长出肿瘤不治身亡。神宗前往吊唁,赠送了 藏在宫中的唐介画像,上面有仁宗皇帝的亲笔题字。人们这才知道,这位耿直的三朝元老其实有何等分量。
显然,反对王安石的,并非小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