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616583
作者背景。本书是波旁王朝末期、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帝国时期与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重臣约瑟夫·富歇巨著。
文献价值突出。《约瑟夫·富歇回忆录》是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史源性作品。不读此书,很难了解热月政变、雾月政变、拿破仑帝国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文学价值极高。约瑟夫·富歇不仅是政治家,更是思想家。本书语言优美,充满哲思,给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法国大革命时代。
大学馆藏、专业。
因为本书重大的史料价值,成为历代史家研究法国大革命、百日王朝、反法同盟战争以及波旁王朝复辟不可回避、无法绕开的经典文献。因此,欧美大部分开设近代法国史专业的高校要求学生阅读此书。巴黎大学、柏林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华沙大学、剑桥大学等一百多所高校图书馆珍藏。
全景插图,增光添彩。精选百余幅精美功能性插图。让读者在饕餮思想盛宴的同时,饮一杯美学的陈酿。思想上有碰撞,审美上有震撼。一边读文字,一边品美图,不知不觉,穿越数百年。
为什么作为当事人的作者坚信法国大革命原本可以避免?
怎样的一件小事*终导致法王路易十六被杀?
热月政变与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的真相是什么?
雾月政变前发生了哪些惊天动地、血雨腥风的事件?
反法同盟战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拿破仑是如何兵败莫斯科的?
仅在本书揭秘!
拿破仑视他为叛徒;塔列朗说他没有心肝和眼泪;他与罗伯斯庇尔并肩作战,但又策划发动热月政变,并将罗伯斯庇尔送上断头台;他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又向复辟的波旁王朝俯首称臣;他是拿破仑的亲信重臣,*后却逼迫拿破仑退位!他就是奥特朗特公爵约瑟夫·富歇。本书通过约瑟夫·富歇的讲述,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法国大革命、百日王朝、反法同盟战争、波旁王朝复辟以及拿破仑大帝的人生浮沉。
上册:
第1章 出版《回忆录》的初衷
第2章 恐怖时期与督政府的成立
第3章 出任阿尔卑斯山南共和国大使
第4章 督政府与次反法同盟战争
第5章 出任督政府公安部长
第6章 拿破仑·波拿巴凯旋
第7章 雾月政变
第8章 执政府的成立
第9章 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
第10章 拿破仑地位的稳固
第11章 法俄秘密联手
第12章 军政府的建立
第13章 离任公安部与出使瑞士
第14章 拿破仑·波拿巴称帝
第15章 帝国向英国宣战
第16章 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
第17章 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与大陆封锁政策
第18章 拿破仑·波拿巴迎娶奥地利公主
下册:
第19章 卸任公安部长
第20章 我失势的内幕
第21章 法英关系紧张
第22章 法俄关系紧张
第23章 出征俄国
第24章 马莱特事件
第25章 玛丽·路易皇后摄政
第26章 法奥同盟开始动摇
第27章 第六次反法同盟战争
第28章 意大利独立运动
第29章 我在意大利的使命
第30章 拿破仑被迫退位
第31章 波旁王朝次复辟
第32章 百日王朝
第33章 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第34章 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
专有名词对照
第1章 出版《回忆录》的初衷
在动荡的革命年代里,他从初的众议员做起,凭借自己的谨慎和能力,官居大使、部长、参议员之位,还受封为公爵,取得了高位和大权,成为国家的实际掌权人之一。在荣耀之巅,他可以退居二线,被他人肆意抨击:这个人,他需要别的武器。没错,这个人就是我。我在大革命中成长起来,却跌倒在反革命中—一场我早有预感、防范的革命,然而,当危机降临的那一刻,我才发现自己束手无策、毫无防备地暴露在恶毒的喧闹和忘恩负义的凌辱之中。过去,我曾长期掌握着神秘而强大的权力。然而只有在需要平息民愤、分化党派和防范阴谋时,我才会动用手中的权力。其他时候,我一直试图弱化权力,在不得已之时,也会尽可能人性化权力。同时,我也在努力地调和可能会分裂法国的各种对立因素,调和国内相互对立的利益集团。你们如果能认真审视我在行政工作中做出的努力以及我曾经发表过的见解,毫无疑问就会发现,这是我一贯的行动准则,没有人能够否定它。
现在,在这片流放之地,我该用什么来对抗那些狂热的对手—那些曾经在我面前摇尾乞怜、如今却肆无忌惮地攻击我的乌合之众呢?用冰冷的谴责吗?用学究气的文字吗?
不,当然不,我想以部长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份,清晰地表达出我的思想,真实地陈述出当时混乱的局势下,我亲身参与过的历史事件—在一些事件中,我甚至是掌舵之人。我要让他们在事实和证据面前哑口无言、局促不安,这就是我想要达到的目的。
我知道,真相并不会保全我。甚至我说出真相的时刻,恐怕也就是“有心人”制造“真相”的时刻。然而,即便如此,我依然会不惜一切代价地说出真相,就算那时我的残骸已然入土,面对历史,在死神面前,我也会拿着这些文字,与他们对质。
首先,没有人可以让我一个人担负革命和专政中的错误。在法国和欧洲初的动荡中,我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权力的小卒。
事实上,1789 年以前,关于封建王朝会崩塌的预言一直困扰着君主政体。时势摧枯拉朽,波旁王朝覆灭的命运亦不可避免。任何制度都有一个时限,经过几个世纪的历史洗涤,它总会到期。而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封建君主制也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当然了,我们也可以说,已经维持了一千多年的君主制大限将至。
如果君主制能够起死回生,用武力把欧洲置于其桎梏和恐惧之中,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抑或君主制虽然大难不死,但大势已去的它只能苟延残喘。当然了,现在的我们不必再细想它在变革中的其他归宿了。
地理位置已经注定了法国在未来几个世纪中的命运,被“世界之主”征服的高卢人不过臣服了区区三百年,现在,其他侵略者已经在北方磨刀霍霍了。
那么,革命又是什么呢?革命筑起了抵抗侵略者的长城。人们一点点毁了这长城,又一点点筑起这长城。时间是强大的,它锤炼了人民,也锤炼了政党和政府在革命的奇观前大发雷霆的你们,在革命面前不敢抬头的你们,只能承受革命,将来也将继续承受革命。那么是谁挑起了革命?是议会和王室的人,是年轻的殖民者们,是宫廷里的王妃们,是拿着王室俸禄的文人们。就是这些人挑起了革命,挑起了这场连公爵夫人们都响应的革命。
革命又是从何而起的呢?它是从大人物们的沙龙里,是从部长们的办公室里而起的。见识了国家上层的堕落、教士的放荡、部长们的荒唐后,我羞愧得无地自容,与此同时,我想起了新巴比伦王国在动荡中灭亡的画面。此前的四十年里,正是这些人们眼中的法国精英们树立起了人们对伏尔泰、卢梭的崇拜,也是他们推崇美国的民主和自由,主张在法国建立自由和民主的政府。当人们向往共和时,君主制已经腐朽不堪。这时,再坚实的君主制也难以阻挡共和的洪流。
在上层阶级解体的过程中,国家慢慢成长、成熟起来。人们反复地说要解放国家,后,它真的迎来了解放。
历史证明,面对暗潮汹涌的巨变,国家毫无准备。本来人们可以让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解放,这也是国王和智者们的希望。然而,政治的腐败、王公贵族们的贪婪、法庭上的不公、宫廷中的失误、部长们的差错,共同把这种希望推向了深渊。对当权者们来说,把一个躁动的国家置于一触即发的革命危险之中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那么,是谁点燃了革命之火呢?是来自第三等级的桑斯大主教吗?是日内瓦的内克尔、米拉波、拉斐特侯爵、新奥尔良公爵、阿德里恩•达波特、肖代洛•德拉克洛吗?是斯塔尔家族、拉罗科什富家、博沃家族、蒙莫朗西家族、诺瓦耶家族、拉姆斯家族、拉图迪潘家族、勒弗朗家族吗?还是1789 年挑战王权的其他人呢?
如果没有王宫和红山区的秘密会谈,布雷顿俱乐部必会被解散。倘若7月12日路易十六的将士能够恪守职责,7月14日的大革命也将不复存在。贝森瓦尔是王后的宠儿,但在关键时刻,他却罔顾国王的命令,在叛乱者面前撤退了。而就在当天,布朗威尔元帅也被他的幕僚团架空了。谁都无法驳斥这些事实。
我们知道人民为何会起义。军队和宫廷在叛变,人民也希望声张自己的权益。因此,叛乱者和肇事者赢得革命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更何况他们还有周密的部署和狂热的想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