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1138466
这是一个时光的逆行者,写给所有不向世界屈服的同类的生命笔记。
自由从读懂自己开始。
当你在一切已知的存在中都找不到自己时,该怎么办?
去找到爱上自己的理由,或许其中的一个会如星星之火,就能燃遍你的整个生命。
这是一部用敏感的神经走出的一套藏有生命*终答案的地图。
走向生命本质的每一步都是一场冒险,然而,只有看清了那个本色的自我,你的存在才真正的圆满。
那些看似细腻、复杂、冗长的过程,都是我们对自己、对爱、对生活虔诚又认真的告白。
作家颜卤煮的文字孤独,清冷,明晰,一针见血,所有的模糊地带都被她的文字揭开,谜底一览无余。
本来模糊,幽微难辨的生活,在作者冷峻,真实的笔下逐渐清晰。所有你未曾意识到的问题、感受到却又无法说清的事情,在这里都有答案。
推荐您购买文通天下其他畅销书:
《你,可以不泯然于众人》是作家颜卤煮的全新随笔精选集。
这是一个时光的逆行者,写给所有不向世界屈服的同类的生命笔记,一部用敏感的神经走出的一套藏有生命*终答案的地图。作者用自己真实的体验带你解读生活的表情,寻找生命*本质的答案。
本来模糊,幽微难辨的生活,在作者冷峻,真实的笔下逐渐清晰。所有你未曾意识到的问题、感受到却又无法说清的事情,在这里都有答案。
主要从工作,生活,自我探寻和爱的报达等四个方面写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体验和理解。
孤独,清冷,明晰,一针见血,生活中所有的模糊地带都被她的文字揭开,谜底一览无余。
目录
章
成人的世界里,“熬”字是金
成人的世界里,“熬”字是金———–002
问问自己,离“过气”还有多远———–008
远离那些涣散之物,远离那些“差不多得了”———–013
真正的斗志内生于自我———–018
如何判断你的选择是逃避,还是出于明确的意志———–024
杀不死你的,必使你强大———–030
不历经挣扎,怎么能看见自己———–035
每一天,都在和即将尘埃落定的生活赛跑———–040
第二章
慢下来,去发现重复的价值
害怕,不经意间状态已过———–048
世界在飞快稀释,而价值只藏于浓度之中———–053
别迷恋沧桑,不然真的会丧失力量———–058
听说你纠结了许久,还是选择在原地———–063
依靠架势而活,我们能走多远? ———–068
慢下来,去发现重复的价值———–073
那时候,我们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078
爱做梦的人,才能理解夏天的美———–082
文字记录的一些日常之情———–085
第三章
先热烈地活一把,再去与生活和解
没有任何悬念的生活不要过———–092
别随随便便就被生活打发了———–099
先热烈地活一把,再去与生活和解———–103
只要你还没找到热爱所在,脆弱便无处不在———–107
请对生活永远怀有私心———–113
“碰到喜欢的东西总要买两件”这种毛病———–117
第四章
有些东西你看到了,却还穿不透
《我的前半生》:整部剧很假,但有一点是真的———–122
一切悬而未决,只因你还处于过程之中———–127
有些东西你看到了,却还穿不透———–133
谁不是既贪恋热闹,又怀念孤独———–138
简单,所以迷人———–143
出场方式,决定了大部分关系的结局———–147
别人没说出口的话,才心知肚明———–153
每一个活出自我的人,都曾深深讨厌自己———–158
你是谁就是谁,不必偷偷摸摸———–162
第五章
漂亮的人生,是让别人尊重你的独特性
以前活在道理中,后来去了故事里———–168
后来,才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74
美好的事物太多,但我们不能全部都要———–178
那些定义着你存在的瞬间———–183
成为别人,终不是长久之计———–188
不压抑的平静,才是回到了自己———–193
漂亮的人生,是让别人尊重你的独特性———–197
只有浅薄的人,才能将自己一眼看穿———–203
第六章
不压抑的平静,才是回到了自己
余悸———–210
勇敢———–216
花房姑娘———–221
猫的缱绻与寂寞———–225
并不是每一段执着,后都能淡成一段“恍如隔世”———–228
“我养你”这种话,为什么经不起细细琢磨? ———–233
我有个朋友,她从不谈论爱情———–239
为什么有些人会爱上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 ———–244
购物车,一个缓冲之地———–248
不做“当地人”,才能爱上一座城———–252
不必用做作的方式,去得到你想要的东西———–258
1. 那些定义着你存在的瞬间
1.
前阵和一位前辈吃饭,聊到写作灵感,让我印象深刻。
用他的话说:
每个人都是一片大海,海里住着一条巨大的鲸鱼。每当鲸鱼摆动起巨大的尾巴,跃出海面,腾向天空时,那个瞬间叫灵感。
这种说法让我惊奇,我觉得那个东西不叫灵感,它就是存在。只有当人离开一切生存的粗粝现实时,那个瞬间,人才是存在的。
我们终于跳出了生活本身,看到了它的面貌。
只是大部分时刻,那条鲸鱼都被紧紧关锁着,锁在深处,无声无息,静如磐石,连它的呼吸都感受不到。
常常问自己,会爱上一个怎样的人。
多高,多有钱,多少套房,多少诗书才华,多少名利地位……这些描述多少总是难以到位,戳不到命门。
那条鲸鱼,大概解开了这个谜底。能让自己触动的,总是那么一类人,在他们身上你可以感受到一种状态,他心里似乎有一条巨大的生物,时不时想要冲出水面,冲出此刻,冲出生活,去到另外一个地方。
那个地方,你不一定知道是哪里,它只是一种可能,一种生气,甚至是一种遗憾,不满,不甘,不屈,那种时不时就要冒出水面的跃动感,叫人怦然心动。
所以看人,有时就是在看那片海,感知他心海里的那条大鱼,它是否还活着,是否还在游动,是否还指向未来。
2.
人其实是由一些出格的瞬间决定的。
我们总是忘记自己是谁,只是活着,活着,活下去。唯独当那些时刻突然袭来,才发现自己是谁:
哦!
原来我是这样勇敢的一个人!
原来我是这样懦弱的一个人!
原来我是这样冷漠的一个人!
原来我是这样愚蠢的一个人!
原来我是这样单纯的一个人!
人是充满弹力的生物,你若不去挤压,他/她便会沿着自己的节奏无声无息活下去,唯独当人与自己为敌、或是遭遇撕扯时,那种后知后觉里才藏满了存在之感。
人常说:活着必须经历,不经历便不能自察。
所以总觉得,没有纯白一张纸的涅槃。初生之物虽很美,终不如陈旧之物,那些复杂性让人沉醉,就像一坛陈年老酒,里面不是空空如也的幻想,也不是一无所知的狂妄,而是挤压自己生出的血泪,你想忘都忘不了。
有一天半夜下班没打到车,只能走路回。过马路等红灯,耳后传来一阵低低说话声,回过头,一个姑娘在电话亭打电话,一边说话一边哭,话都说不清楚。
当下想了想自己在北京6年,也有那么几个闷声大哭的时刻。
次大哭,是在呼家楼地铁口出门拐弯的地方,哗哗哗哭了个尽兴;
第二次大哭,是在回家的路上,一边走路一边狂淌泪,还特别怕别人看出来;
第三次大哭,是在出租屋里,塞着耳机哭到睡着。。。。
有意思的是,人是有记忆的,我们生来就在摆脱活着的被动性——
次大哭是突然而来,
第二次大哭我就开始一边哭一边觉得一切正在变好;
第三次一边哭一边心里特别明确地知道这次哭只是为了让心里舒服舒服,没其他意义。。。
经历的意外越多,人的容忍度一定会越高,能让你哭的事情一定越来越少,后即便是哭,你都会很清醒:这次哭只是为了发泄,没有更多其他的意义。
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冷漠之处,我们会从意外的事情中习得,变得越来越坚固。
但也正因如此,才更加喜欢观察人的出格之处,唯有那条鲸鱼跳出来的时刻,在那个时刻里,人是真实的。
3.
爱一个人,究竟爱的是什么呢?
对我来说,不过是他的本质罢了。
不必八面玲珑,不必完美无缺,不必精致雍容。
恰恰是当一个人无措、不自觉的时候,那个东西才是本质。
人设的缝隙里,才是真实。
为一个东西奋不顾身的时刻;因为倒霉而失魂落魄的时刻; 坚持某个原则到傻痴的时刻; 遭遇变故一无所有的时刻;狂妄到目中无人的时刻;那些而浑然不自觉的时刻里,尽是一个人的真实,这些瞬间定义着一个人是谁。
藏都藏不住,是人性骨子里带的东西。
所以说到底,人还是得有点傻气才可爱,傻到连自己都不自知,连旁人都讥笑,但总有一个人能看得懂你的那份傻,觉得它好,就够了。
我们总说,好的爱情,就是懂你。
什么是懂?懂你是谁?懂你的喜怒哀乐?懂你的性情变幻?
或许都不是,真的懂,是看得懂你的本质。
骨子里是个老实人,别人觉得你无能,她觉得很珍贵;
骨子里是个狂妄人,别人觉得你可笑,她觉得很可爱;
骨子里是个认真狂,别人觉得你讨厌,她觉得很稀有;
骨子里是个天真者,别人觉得你傻缺,她觉得很独特;
这就够了,这是大幸。
无论是爱者还是被爱者。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为何爱上一个人,毕竟两人在一起有太多因素,太多计算,太多里里外外的考量。
大多迷乱的分开结局,终究是因为在对方身上找不到那个让你持续珍视,想要守护的东西——属于他/她的性。
我的母亲,一个厉害能干的女人,起起落落折腾来折腾去,活了大半辈子终于知道了我爸的好——那个老实、单一、大男子主义、好面子、善良、懒散的男人。
有时候人要搞懂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必须花上大半辈子时间。因为我们总是不愿意承认一些东西,追逐着太飘渺虚无的形式,忽视了许多善意和朴素的本质。
这是一种迷障,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生活。
我想应该是后来的某些瞬间,她终于看到了我爸孺子牛性格里面的一些闪光和单纯,不再嫌来嫌去,不再抱怨满天,但那份珍视,终究是有些迟来。
愿我们都能找到彼此身上那个性,当人看到了那个东西的好,你真正认了,才能容忍与之相关的各种不好,长久地走下去。
4.
是否记得那些定义着你存在的瞬间。
快乐的时刻、痛苦的时刻、出格的时刻、忘我的时刻。。。
在那个时刻里,有个人说:哈哈,我看到了你真实的样子。
2. 你是谁就是谁,不必偷偷摸摸
很久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有秘密的人》。
大概意思是说,一个没有秘密的人是很无聊的,这说明人的性情没什么层次,私人空间、人际关系都很单一,算是给秘密这个词洗白了吧。
人跟生活,就像一只八爪鱼扔进油锅,正面炸完翻个面儿炸。一个人吸收力越强,与生活这滩热油接触的面就越多,后五爪伸开,褶皱垢里炸得金金黄黄,深深浅浅,全是故事和秘密。
我或许算是一个有秘密的人,大概是心里弹性比较大,能接受的事物和关系太多,所以很难从始至终恪守于某一种活法。
这样一来,身体里便有了很多互斥之处。
1.
很长时间,我不知道如何跟自己和平共处,躯体里装了太多个灵魂,各自笃定着不同的信念:
一会告诉我:你该阳光入世一些,早睡早起,制定目标,按着阶梯上升,做一个自律的现代好青年;
一会告诉我:你该正视自己,释放心底深暗灵的那个东西,不要走其他人的路;
一会告诉我:live in the moment,生活高于一切,粗暴放肆去活吧,道理滚一边去!
所以,我总显得很善变:
去年还在狂啃经管科技的书,今年就变成了想写故事的人;
三月还是一幅兢兢业业的样儿,五月就成了一张随便不羁的脸;
刚刚决定要做一个乖巧安静的姑娘,没多久就打回了驼背分腿而坐的模样;
有时决定定下来一段稳定的关系,但真要降落的时候又一脚油门飞到了空中。
对天发誓,我每一次开始都以为会是永远——“洗心革命,重头再来!”但试图用一种一致性彻彻底底驯服自己,总是归于失败。
所以在别人看来我很无常自私,但对我自己而言,则是一种被迫的释放——身体里住着这么多个小人儿,我必须让他们排着队一个个放出来生活一段时间,否则真的要爆炸。
大部分人的生活是有某种一致性的,拥有一种凝聚力人格,但我没有。
每一次调动全身,卯起力量去做一件事情时,心里清楚得很:那不过是身体里某一个小人儿暂时在起作用,很快下去,我会再次落回那个涣散慵懒的自己。
2.
这种状态下,我不由自主活得有些偷偷摸摸,遮遮掩掩,顾全大局。
顾全什么大局啊?
是啊,我也曾问过自己,在顾及什么?
想来想去,不过一种外界印象:不想让别人看穿我的分裂性,总希望对外营造出一种表里如一,前后一致的印象——“嗯,她是没问题的,不是支离破碎的,是一个‘正常人’。“
长久以来,我偷偷摸摸试图经营的,不过就是这么一种外界印象。
毕竟,谁都不想被当作一个怪人:身处这里心却在那里,过着违逆此刻身份、年纪、经济、地位等等那些标注着“你应该是谁”的生活。
虽然我们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是谁定的:
为什么快30岁的人就必须结婚?
为什么没存够钱买房就不能挥霍去做一些别的事情?
为什么生活没有稳定下来之前就不能去疯狂活着?
为什么必须要完成XXX,才能完成下一个XXX?
为什么我朝九晚五地工作,就必须私底下也是一个正儿八经的人?
这些线性的顺序,这些暗示着”你应该”的逻辑,是谁规定的?又为何要遵循?谁推着你走在一条并不清晰的路?
人一无所有时,总在追求一些心安理得的东西,但当你拥有了所谓的稳定,才发现早已失去了真正去体验的能力。
3.
现在在做的一个功课,便是返祖。做一个孩子,回到简单的状态。
我就是我,里里外外都是我,矛盾的我,破碎的我,一会这样一会那样的我。
面对任何人都是这个我,不是某个单一标签的我。
一个人活得偷偷摸摸,本质是想要的太多。才一次次委曲求全地去做一条变色龙。
在遮掩什么呢?
害怕别人看穿你另外的一面?害怕你此刻扮演的角色露出马脚?还是害怕苦心经营的形象坍塌?
从小我是擅长这些的:老师面前一个样、同学面前一个样、家里人面前一个样、朋友恋人面前一个样、甚至在不同场合都能化进入需要的角色。
贪图在每一个时刻里都成为那个正常的角色,但实际上人是不可能什么都要的。
结果只是对自己的不诚实,该拒绝的不忍拒绝,该争取的畏手畏脚,想要的东西越来越模糊。
我猜这样的人并不少,从他们的眼神就能看出来:那种明明想要,却又黯淡下去的眼神。
没必要。
无论环境怎样变,对怎样的人,你就是你,对上对下对强对弱对爱对恨,对熟悉对陌生,对有用对无用,都是这个你。
一个人一辈子能获得的深刻体验,便是充充分分做了回自己,仅此而已。
有人爱你,也有人讨厌你,那又何妨?体验过极致,这就够了。
事实上,当内在足够坚硬笃定,你与生活碰触的那个边缘自然会柔软起来,它会退让出你应得的空间。
相反,你越是偷偷摸摸猥猥琐琐,生活给你的只是一记“你谁都不是”的耳光。
是时候,换一种活法了。
松绑吧。
3、害怕,不经意间状态已过
1.
上学时我关注过一位女作家,叫陈染。
陈染算得上90年代“女性写作”的人物,但在某段时间,她忽然沉寂下来了,直至完全消失。
我试图从外部环境去解释这个问题,未果;因为和她同时期的女作家都完成了转型,有些至今依旧活跃。
于是我只能选择另一条路,从她的内心世界去探寻一些踪迹。
顺着她创作的时间,我读完了其所有作品,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她的息笔,是必然的。
她过快地消耗掉了自己的状态,甚至是在自己不经意(无法控制)的情况下消耗的。
支撑陈染创作的灵魂不是长情,而是激情——不甘、不妥协、不规则,甚至略微戾气的东西。
而这种热情(天赋)是无法被管理的,无法提前预存一些到未来再使用。
——来了,就要以浓烈的状态喷涌出来。
——过了,就是过了。
2.
前几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大概讲庆山(安妮宝贝)近年来的创作越来越清淡晦涩了。
很难想象,写出《月童度河》的人,竟是是从前那个浓烈心绪、阴郁逼仄的安妮宝贝
很明显,现在的她已不再是过去那个她了,再也回不去了。
但现实的是,若没有时期的安妮宝贝,如今的庆山或许根本不会有机会出版那些“寡淡”之物。
所以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还是很有道理的。
这句话或许不止表面意思,还有一层更深的苍凉: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失去力量。
身在时,你自己都意识不到,只有当那个东西渐渐从你身体里撤走时,才明白:哦,那个支撑着你的生命意志,已经渐渐远去了。
这从来都不仅是作家的困苦,而是所有人的:恐惧的是勇气的日渐熄灭,是生命状态的不可逆。
3.
所以,正如“出名要趁早”一样,人好尽早积累一些东西,无论是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名声上,因为过后,它们至少能支撑你往前走一段。
但又能走多远呢?
并不知道。
世界上很多事情一旦抵达到速度和力度的,剩下只是在做惯性运动,不再具备原始驱动力。
那种原始驱动力,正是我们害怕失去的——那个内心的孩子、躯体里“突突突”的欲望马达、那个“我就要这个,别的都不要”的疯狂。
所以我们终身都无法摆脱焦虑,总是拼命来回品咂自己:我到哪儿了?是否走在一条上坡路上?和过去比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我还有没有机会?还能不能再来一把?
每当人开始失去力量、好奇心,甚至不再愤怒的时候,便不忍怀念过去——“那时候真是Bold(勇敢)到无法无天啊!”,更不免担忧未来——“未来还会有更深刻的体验在等着我吗?”
如庄雅婷写的:惟愿生活中还有热血。
我们整天给自己打鸡血,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了解更大世界……所有一切的一切,不过只是为了给心里那个幽暗的火苗添一把柴:别灭,别灭,千万别灭了啊。
对于那些以梦想为生的人来说,生之意志就是一切。
只要那个火苗还在,那个状态还在,那个自信还在,一切就还有可能。
4.
如何维持这团火一辈子都熊熊燃烧呢?
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不太可能的。
因为成熟意味着理智,理智就是庖丁解牛而不再郁结。人一旦失去郁结,就不再浑身是劲儿,就彻底瓦解了。
所以答案可能让你难以置信——放缓“成熟”的速度。
在这个“模式”“规律”“情商”“聪明”满天飞的智性时代,或许你应该稍加抵抗一下,至少别太快被筛透。
人和外部时间的关系,说到底是可悲的,如沙和风,如石和水——沙堆迟早会被风腐蚀殆尽,石子迟早会被水流磨圆,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都清楚生活庞大的外力,所以为了避免痛苦,会选择顺从和适应。倘若是一个麻木的人,倒无所谓,因为他们只求活得更顺遂一些;但若一个有知觉的人,在所谓成熟之后,却掉进了另一重更深的失落——丢掉了那个坚硬的意志力。
《奇葩说》里高晓松说:我们早晚会被生活打败,只是看下半场你能坚持到什么时候。所以当你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狠踹生活。
这句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先尽全力死守住你的那个“核”,别太早放下郁结。尽管郁结是痛的,是扎人的,但别怕疼,别缩回去,别太快“豁达”起来,再撑一段时间,或许会走出另一条属于你的路。
宇宙间的得失原理是公平的,你要的东西越多,赌注就越大——既想小心翼翼,又想获得超凡的成就,这是不可能的。
一开始就拒绝了受到伤害的可能,也就等于放弃了翻盘的机会。
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的,在制胜的关键环节上,人得赌一把。
你妥协了,心中的火可能就真的熄灭了。如果不学聪明,不学乖,不服从,或许还能在未来迎接一次更深刻、更浓烈的。
起码,你可以晚一些被生活所打败。
4、只有浅薄的人,才能将自己一眼看穿
1.
人经历的事情越多,便会越相信世界的复杂性。
但忘了从哪天起,我开始羡慕那些浅薄之举:自以为了解一件事、看透一个人,浑身散发着粗暴有力的气息,眼中燃烧着无由来的笃定之火。
这样的人应该活得很快活,不管不顾,一鼓作气,头也不回。
《心经》里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人的智性,也算挂碍的一种。一旦心智渐开,便有了挂碍,有了玲珑七窍——对一个事物从前从后、从左从右去琢磨,做事时也给了自己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的回旋余地。
智性的增长有如开花,一旦舒展便很难再合拢,回到当初的蒙昧状态。
不得不说,简单化思维是有好处的。它给人勇气,因为勇气生于盲目。
对于我这种逐渐丧失盲目性冲动的人来说,该如何活下去呢?毕竟要谋生,要赚钱,要实现些什么,终归需要一些戾气、偏执和幻想。
给自己想到的一个办法便是:自我欺骗。
很多时候,我依旧能充满力量地去干一些事、笃定某个宏大事业,归属某个集体,同时心里也很清楚:我故意的。
大概是太明白执迷这个东西的好处——似兴奋剂,能让人一蹴而就地成事;也太明白每一场刻意而为的执迷背后的现实目的——完成世间种种名利功业、财富目标,所以每一次我都能成功地操控自己去拼杀。
沉下去,浮起来,沉下去,浮起来,生活就在一场场清醒与执迷之间切换。
一场爱情,一份工作,一个任务……每当起心动念,便对自己煽风点火,一边理智告诉自己这个东西的合理性,一边拼命给自己灌酒,先醉了这一场,不管不顾蒙头去干吧。
理智和感性,其实是合谋的。没有感性,我们终究没法干成一件事;没有理性,我们终究不会明白活着的意义。
2.
大部分时候,我庆幸自己是个“慢”的人,慢慢去琢磨一件事、一个人、一种感觉、一个决定,充分感受存在的复杂性。
因为我大概是明白:真理从来不是的,只是相对地、部分性地存在着;不要迷信一个半路过来的东西,而要去探求早的源头。
活着苦,很多时候是因为看不到生活的复杂性。
在日常中,事物与事物之间总会发生撞击,每一个立场方都会与一种部分的、相对的真理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单方面看任意一方的真理,都完全合理,但在不同情境下,就会产生矛盾。
若跳不出来看到这一点,人就会很苦——执于片面的立场、单方面的情绪、短暂的利益。
在做决策的时候,我们喜欢争执的难道不是谁对谁错吗?好像一定要证明对方错了,我们对了,才能采取我们的建议。但路并非只有这一条,很多时候没有100%的对错,只需要衡量哪种方式更适合解决此刻的问题即可。
同样,我也很难轻信一个“半路”甩过来的结论,如果一个东西没有经过自己的消化和梳理,自己没想明白它的合理性,是很难投入去做的。
对于一个相信系统和关联逻辑的人而言,不明就里的激情是不可能的。
很多时候人活着的苦,就是一种胶着状态——偏执一端的笃定、无根无据的判断、局部纠缠的死结。
情商一直在强调的同理心,大概就是“胶着”的对立面,打破界限,拆解胶着,疏通始末。
3.
复杂性,是真的。
我喜欢去发现人身上的复杂性,它让我觉得安全、可靠、真实。我讨厌陶醉在一致性的盛名表象之中,生活需要的是真实粗砺的血肉和人性。
刚刚认识的人,如果其过于美好,过于无懈可击,我总会忍不住在心里倒计时:出来吧,那个完整的你。
人是矛盾的,如果你在一个人身上找不到一丁点儿表里不一的东西,很可能根本还不了解他。
若看不到一个人的复杂性,而去迷恋其某一个标签,会很苦。
曾有一个人满腹怨气地对我说,我喜欢了你整整3年,而你却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人了。
我只能告诉他:你一开始喜欢的我并不是全部的我,那只是我的一部分特制。不过很可惜,3年过去了,那个特质已经从我身体剥落了。
他无法理解这句话,抱着初的标签,静止在他的迷恋里。
人不是一致性的,而是矛盾的;人不是静止的,而是历史的。看待自己,同样如此。
我过去以为很懂自己,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我不过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种类型的人。
那时我对自我的认识还极度不稳定,很喜欢跟自己玩一个游戏:不断用某个流行的理念、标签化的偶像、某种一致性去统摄自己,像穿行在一场接一场的梦境之中。
每一次都告诉自己:嗯,从现在开始,你就是一个XXX的人了。从穿着、发型、举止、谈吐上都在模仿一种理想中的纯粹。
但每一场这样的梦都无法持久,总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破灭了。
25岁之前,我的生活一直在这种梦与梦之间穿行,反复试验着自己是谁。其实,人只有在停止过度要求自己,真我才会出现。
无论多么苛刻地要求自己,总会有一些马脚露出来。自以为看穿自己,更多是人的一种潜意识:希望名实相符。
名实相符,和我们用星座、血型评价自己并无二致,在本质上都是希望在不确定的世界中获得一种确定性。
但它的准确度有多少?我不知道。
你说你是独立的,因为你希望自己独立,但你也知道:爱情里,你曾是多么卑微与依附。我说我是懒惰的,因为很多时候我确实符合懒惰的特质,但也很清楚:对至爱,我可以不休不眠。
所以,何必执于“一眼看穿”,很多东西本就是看不穿的。
人生,是无数个多面体在种种因缘际会下的碰撞。每一次碰撞都独一无二的,角度差之一毫结果便失之千里。就像淙淙流动的河流,每一朵浪花都独一无二,未经排练,不可重复。
这也是人生美的地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