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25888
绪 论 新时代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001
一 继续实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必要性001
二 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机遇003
三 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面临的挑战005
四 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应对策略009
五 结语012
第一章 内蒙古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现状调查014
一 基本情况014
二 政策措施016
三 几点启示022
四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025
五 对策与建议027
第二章 内蒙古自治区蒙汉双语教育调研报告029
一 蒙汉双语教育发展基本情况029
二 蒙汉双语教育取得的成就030
三 蒙汉双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031
四 进一步发展蒙汉双语教育的对策建议035
第三章 内蒙古通辽市蒙汉双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038
一 基本情况039
二 主要工作及其成绩042
三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045
四 对策与建议048
第四章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汉双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052
一 基本情况053
二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057
三 对策与建议062
第五章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蒙汉双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066
一 基本情况066
二 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及主要成绩068
三 存在的问题与困难073
四 对策与建议076
第六章 吉林省延边州朝汉双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079
一 基本情况080
二 双语教育改革的经验088
三 目前存在的特殊困难与突出问题090
四 对策建议092
五 结语093
第七章 青海省藏汉双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096
一 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基本情况096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099
三 对策与建议103
第八章 四川省凉山彝族双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108
一 基本情况108
二 存在的特殊困难与突出问题112
三 对策与建议116
第九章 四川省甘孜阿坝藏汉双语发展现状调查121
一 四川省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基本情况121
二 阿坝州推进双语教育的主要措施及成效123
三 阿坝州开展双语教育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127
四 对策及建议133
第十章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藏汉双语教育政策成效的调查研究140
一 甘孜州双语教育基本情况141
二 研究工具和研究假设146
三 描述性统计分析152
四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155
五 研究结论总结与实务建议189
第十一章 广西壮汉双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205
一 广西壮汉双语教育基本情况205
二 当前壮汉双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214
三 促进壮汉双语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217
第十二章 从文本到行动:广西壮族双语教育政策执行研究220
一 研究背景220
二 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221
三 双语教育政策文本223
四 学校层面的双语教育政策执行235
五 分析和讨论242
第十三章 贵州省双语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调研报告246
一 民族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246
二 贵州省各级各类学校及双语教育发展概况248
三 双语人口及其分布特点249
四 文化传承与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250
五 对策与建议258
第十四章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双语教育发展现状调查262
一 基本情况262
二 西双版纳州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及政策措施264
三 双语教育存在的困惑与困难268
四 对策与建议272
参考文献277
附录1 双语教师现状调查286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293
附录3 蒙古族中学汉语教学调查问卷(教师)296
附录4 蒙古族中学汉语教学调查问卷(学生)301
附录5 民族学校双语调查问卷(教师)307
附录6 民族学校双语调查问卷(学生)311
附录7 对汉语的态度与使用调查314
附录8 学生调查问卷319
附录9 双语教育政策调查问卷(学生卷)322
附录10 访谈提纲(民族教育工作管理者)326
附录11 访谈提纲(行政管理人员)327
附录12 访谈提纲(学生)328
附录13 访谈提纲(教师)329
后记330
序 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都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可见,多民族的实际国情,给我们带来的不是负担,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所称的中华民族,并非是某一个民族,而是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相互交融的共同体;我们所言的中华文明,也并非是某一个民族的文明,而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集体智慧。可以说,正是因为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才铸就了我国文明的博大精深、流光溢彩,才能够保障我国历史的悠久绵长、持续向前。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征形式之一,它不仅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更是某一族群生活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历史、民族性格等要素的直接体现。文化与语言之间,是一种相互滋养、相互促进的关系。一定的民族文化衍生出相应的民族语言,而一定的民族语言又会激发、重构、革新出相应的民族文化。从这一视角来看,保持语言的多样性,也就保留了民族记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进而实现人类文明的生态多元、相互砥砺、持续跃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紧紧围绕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教育主线,以培养合格的各民族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旨归,实施了一系列双语教育举措,从思想理论指导到政策法规保障,从经费物资投入到人力资源支撑等,极大地提升了双语教育的实效性,为双语双文化人才的培养、民族之间的理解、认同与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性保障。
囿于历史的原因,加之我国广阔的地域、众多的民族,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和语言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进一步加大了双语教育的复杂性和困难性。用统一的教育手段去作用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