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1377406丛书名: 红色延安口述·历史
内容简介
“延安,一段值得永远珍藏的中国记忆;延安,一个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话题”
“红色延安口述?历史”是一套以口述实录、访谈录、回忆录、老照片以及有关原始档案为基本内容的党史史料集成。我们试图以亲历者、当事人、知情者的讲述与回忆来补充党史中的历史要点和历史细节,还原历史事件,呈现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辉煌历程,再现一个本色、真实的延安。
《延安时期的社团活动》精选延安时期主要社团组织的创建者、领导者及骨干成员的回忆、口述文章,内容涉及当时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电影等创作、发展情况,较为全面丰富地反映了延安时期社团活动的历史风貌。
“红色延安口述?历史”是一套以口述实录、访谈录、回忆录、老照片以及有关原始档案为基本内容的党史史料集成。我们试图以亲历者、当事人、知情者的讲述与回忆来补充党史中的历史要点和历史细节,还原历史事件,呈现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辉煌历程,再现一个本色、真实的延安。
《延安时期的社团活动》精选延安时期主要社团组织的创建者、领导者及骨干成员的回忆、口述文章,内容涉及当时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电影等创作、发展情况,较为全面丰富地反映了延安时期社团活动的历史风貌。
目 录
延安文艺运动中的社团组织及其流派风格(代前言) 高杰
文学社团
回忆延安战歌社——胡征同志访问记口述:胡征整理:刘锦满
《文艺突击》和山脉文学社的创办奚原
第八次文艺月会座谈拾零萧军
蓝家坪“文抗”——延安作家之家韦婪
延安,今天与昨天——回忆延安作家俱乐部张仃
鲁迅研究会成立经过萧军
对延安《部队文艺》和鹰社的回忆晋驼
怀安诗社杂忆陶承
史实与考辨
延安“文抗”创建始末以及相关问题程鸿彬
戏剧社团
人民抗日剧社的战斗风姿杨醉乡
我在延安抗战剧团口述:刘炽整理:董馨
陕北公学流动剧团成仿吾
记鲁艺实验剧团及其后台工作钟敬之
忆边保剧团和三旅宣传队朱悦鹏
踏遍陕北山山水水的民众剧团黄俊耀
我与《血泪仇》马健翎
西北战地服务团年纪实陈明
易俗社与西北战地服务团丁玲
回忆延安平剧研究院任桂林
延安西北文工团的闪光足迹苏一平
记忆长河中的小浪花——“青艺”纪事白凌
延安业余杂技团褚志远
史实与考辨
关于“演大戏”问题的论争曾芸
音乐社团
峥嵘岁月的歌——忆“鲁艺”河防将士访问团张鲁
红花开在黄土高坡——回忆枣园文工团慕丰韵
山沟里的火凤凰——忆延安中央管弦乐团许翰如
《延安颂》的创作前后莫耶
丁雪松谈郑律成口述:丁雪松 整理:粱茂春
史实与考辨
从“民歌研究会”到”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延安民间音乐的采集、整理和
研究萧梅
美术社团
抗战剧团的美术工作李琦
记鲁艺美术工场钟敬之
我在鲁艺木刻工作团的日子胡一川
改造”西洋景” 石鲁
两斗小米换—个泥娃娃叶洛
怀念古元同志——记延安鲁艺时期的古元同志计桂森
忆石鲁李琦
史实与考辨
抗战时期的延安美术郑鹏
电影社团
延安影艺生活录吴印咸
《延安与八路军》及其他徐肖冰
关于影片《南泥湾》 钱筱璋
延安电影团的放映队与观众席珍
影片《边区劳动英雄》拍摄的前前后后钟敬之
史实与考辨
八路军总政电影团八年纪事(上) 钱筱璋(执笔)
八路军总政电影团八年纪事(下) 钱筱璋(执笔)
文学社团
回忆延安战歌社——胡征同志访问记口述:胡征整理:刘锦满
《文艺突击》和山脉文学社的创办奚原
第八次文艺月会座谈拾零萧军
蓝家坪“文抗”——延安作家之家韦婪
延安,今天与昨天——回忆延安作家俱乐部张仃
鲁迅研究会成立经过萧军
对延安《部队文艺》和鹰社的回忆晋驼
怀安诗社杂忆陶承
史实与考辨
延安“文抗”创建始末以及相关问题程鸿彬
戏剧社团
人民抗日剧社的战斗风姿杨醉乡
我在延安抗战剧团口述:刘炽整理:董馨
陕北公学流动剧团成仿吾
记鲁艺实验剧团及其后台工作钟敬之
忆边保剧团和三旅宣传队朱悦鹏
踏遍陕北山山水水的民众剧团黄俊耀
我与《血泪仇》马健翎
西北战地服务团年纪实陈明
易俗社与西北战地服务团丁玲
回忆延安平剧研究院任桂林
延安西北文工团的闪光足迹苏一平
记忆长河中的小浪花——“青艺”纪事白凌
延安业余杂技团褚志远
史实与考辨
关于“演大戏”问题的论争曾芸
音乐社团
峥嵘岁月的歌——忆“鲁艺”河防将士访问团张鲁
红花开在黄土高坡——回忆枣园文工团慕丰韵
山沟里的火凤凰——忆延安中央管弦乐团许翰如
《延安颂》的创作前后莫耶
丁雪松谈郑律成口述:丁雪松 整理:粱茂春
史实与考辨
从“民歌研究会”到”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延安民间音乐的采集、整理和
研究萧梅
美术社团
抗战剧团的美术工作李琦
记鲁艺美术工场钟敬之
我在鲁艺木刻工作团的日子胡一川
改造”西洋景” 石鲁
两斗小米换—个泥娃娃叶洛
怀念古元同志——记延安鲁艺时期的古元同志计桂森
忆石鲁李琦
史实与考辨
抗战时期的延安美术郑鹏
电影社团
延安影艺生活录吴印咸
《延安与八路军》及其他徐肖冰
关于影片《南泥湾》 钱筱璋
延安电影团的放映队与观众席珍
影片《边区劳动英雄》拍摄的前前后后钟敬之
史实与考辨
八路军总政电影团八年纪事(上) 钱筱璋(执笔)
八路军总政电影团八年纪事(下) 钱筱璋(执笔)
在线试读
如今是,在宽广的柏油大道上,飞驰着红黄两色的公共汽车;延安的青年们,穿着鲜明彩色条纹的运动服;少女们的发式、花衬衣、裙子与皮鞋等等,与别的大城市一样了!延安的蓝家坪,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的所在地,我们简称“延安文抗”。是从全国各地来的文艺工作者,主要是专职的作家们,驻会搞创作的地方。搞美术创作而住“文抗”的,当时只有我一个。
“小米子加步枪”,延安在国民党反动派与日寇的包围之中,生活资料极其缺乏,生活与学习都十分艰苦。1941年,经过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物质生活得到改善,菜碗里可以常常见到肉了。于是,改善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了。
那时延安的文化活动,有京剧、话剧、活报剧等等,有时,也可以看到30年代的苏联电影,如《列宁在十月》等等。
延安文化沟文化部门办了一个文化俱乐都,有时举行文艺报告,开展览会,出墙报等等,尤其是到周末,举行热闹的舞会,这使年轻好动的心,大大活跃了起来!于是,蓝家坪“文抗”的同志们,也纷纷议论,要自己办一个俱乐部。当时“文抗”的领导是丁玲同志,她热情支持。记得那时的萧军同志,还自告奋勇,到边区政府等等部门去游说募捐!“文抗”的同志们,为此开过几次大会。
后决定,我们筹办的,命名为作家俱乐部。
当时,义不容辞,我担负了这个作家俱乐部的设计布置工作。
在蓝家坪的半山上,有一所平房,约有今天四间屋的大小。这在那个时期的延安,就是一座大房子了。有这座房子,就是不容易得到的好条件了。
1937年抗战开始后,日本飞机就到延安狂轰滥炸,把延安城区炸成一片瓦砾,连一小截断壁残墙都没有。人们都住到四边山坡上的窑洞中去。
一切机关、学校、医院、工厂等等,都在窑洞里。窑洞是天然的防空洞,又冬暖夏凉。但是,如办群众性活动,就不够大了;所以大礼堂、大会堂、大饭厅、大画室等等,就需要另找房子或另造房子。——拨给作家俱乐部的那座旧房子,可能是过去什么单位的食堂。
于是我自己动手,平整土地,粉刷墙壁,修理门窗,糊上窗纸(那时的延安,是没有玻璃的)。
然后买木料,做家具。
当时,我的助手与合作者,是一个农村来的老木匠。他从来没有按图样做过家具。我边画,边与他讲解研究。我必须画出他看得明白的草图来。
我们先制出一批折叠椅,有靠背的。选用延安出产的老榆木——这种木料,纹质很美——全部用木的本色,再用延安的灰毡蒙面,为了结实美观,又镶上土蓝布的边。
然后做了两个长沙发,以及小方桌、茶几、屏风、酒柜、台灯、壁灯、吊灯等等,全部是就地取材。椅垫是用土蓝布与土白布的剪纸图案。从延安老乡的地摊上,买来陶瓦罐,用红土子与墨,画上花纹,放桌上装饰。当时同志们看了,说是像出土文物,大加欣赏!斯大林说过:“作家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我根据这个意思,以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给世界带来光明与文化的出典,设计了一个作家俱乐部的标志。是一把钥匙尖端上燃起火焰的图案。把它装饰在一切家具上,装饰在作家俱乐部的门额上。
我是将其作为创作来设计与布置作家俱乐部的。
作家俱乐部开放以后,成为延安有名的文化生活中心之一,特别是在周末晚会上,附近的女子大学、青联、青年剧院、马列学院、中央医院等等单位的同志,都到这里来玩。
有时中央的领导同志们也来,因为只有一河之隔。中央同志对于文艺界的工作与生活,十分关注。
……P28-P29
“小米子加步枪”,延安在国民党反动派与日寇的包围之中,生活资料极其缺乏,生活与学习都十分艰苦。1941年,经过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物质生活得到改善,菜碗里可以常常见到肉了。于是,改善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了。
那时延安的文化活动,有京剧、话剧、活报剧等等,有时,也可以看到30年代的苏联电影,如《列宁在十月》等等。
延安文化沟文化部门办了一个文化俱乐都,有时举行文艺报告,开展览会,出墙报等等,尤其是到周末,举行热闹的舞会,这使年轻好动的心,大大活跃了起来!于是,蓝家坪“文抗”的同志们,也纷纷议论,要自己办一个俱乐部。当时“文抗”的领导是丁玲同志,她热情支持。记得那时的萧军同志,还自告奋勇,到边区政府等等部门去游说募捐!“文抗”的同志们,为此开过几次大会。
后决定,我们筹办的,命名为作家俱乐部。
当时,义不容辞,我担负了这个作家俱乐部的设计布置工作。
在蓝家坪的半山上,有一所平房,约有今天四间屋的大小。这在那个时期的延安,就是一座大房子了。有这座房子,就是不容易得到的好条件了。
1937年抗战开始后,日本飞机就到延安狂轰滥炸,把延安城区炸成一片瓦砾,连一小截断壁残墙都没有。人们都住到四边山坡上的窑洞中去。
一切机关、学校、医院、工厂等等,都在窑洞里。窑洞是天然的防空洞,又冬暖夏凉。但是,如办群众性活动,就不够大了;所以大礼堂、大会堂、大饭厅、大画室等等,就需要另找房子或另造房子。——拨给作家俱乐部的那座旧房子,可能是过去什么单位的食堂。
于是我自己动手,平整土地,粉刷墙壁,修理门窗,糊上窗纸(那时的延安,是没有玻璃的)。
然后买木料,做家具。
当时,我的助手与合作者,是一个农村来的老木匠。他从来没有按图样做过家具。我边画,边与他讲解研究。我必须画出他看得明白的草图来。
我们先制出一批折叠椅,有靠背的。选用延安出产的老榆木——这种木料,纹质很美——全部用木的本色,再用延安的灰毡蒙面,为了结实美观,又镶上土蓝布的边。
然后做了两个长沙发,以及小方桌、茶几、屏风、酒柜、台灯、壁灯、吊灯等等,全部是就地取材。椅垫是用土蓝布与土白布的剪纸图案。从延安老乡的地摊上,买来陶瓦罐,用红土子与墨,画上花纹,放桌上装饰。当时同志们看了,说是像出土文物,大加欣赏!斯大林说过:“作家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我根据这个意思,以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给世界带来光明与文化的出典,设计了一个作家俱乐部的标志。是一把钥匙尖端上燃起火焰的图案。把它装饰在一切家具上,装饰在作家俱乐部的门额上。
我是将其作为创作来设计与布置作家俱乐部的。
作家俱乐部开放以后,成为延安有名的文化生活中心之一,特别是在周末晚会上,附近的女子大学、青联、青年剧院、马列学院、中央医院等等单位的同志,都到这里来玩。
有时中央的领导同志们也来,因为只有一河之隔。中央同志对于文艺界的工作与生活,十分关注。
……P28-P29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