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1138671
◇ 火爆网络,自媒体红人Jenny乔全新正能量“醒脑”作品。
◇ 50余篇犀利且真诚的文字,篇篇有毒,句句戳心。无论是你是疑难杂症还是常见病,它都能分而解之。
◇你的焦虑、迷惘、纠结、孤独的表象是没天赋、没颜值、没实力,实际上是缺少见识、不够坚持。本书不是灵鸡汤,不负责爱护你,而更像是一杯醒酒汤,隔空打醒每一个读者!帮你认清这个功利的世界和充满欲望的自己,让你更加从容和有底气。
◇ 人民日报、人民网、HUGO、清华南都、思想聚焦等大号热议转载,全网阅读量超千万。
◇有见识的姑娘,运气都不会太坏。本书将成长的智慧分享与你,山高路远,只愿伴你一路乘风破浪,写给每一个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断向上的你。
你的见识,决定了你未来的样子。一个人能看得多远,离不开见识多少。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愿去改变现状,而是我们缺乏改变的意识和思路。
本书是自媒体红人Jenny乔全新正能量“醒脑”之书。50余篇犀利且真诚的文字,篇篇有毒,句句戳心。无论是你是疑难杂症还是常见病,它都能分而解之。它不是灵鸡汤,不负责爱护你,而更像是一杯醒酒汤,隔空打醒每一个读者!帮你认清这个功利的世界和充满欲望的自己,让你更加从容和有底气。
只愿你把握好眼前的每一个当下,趁着年轻美好的岁月,去见识更多的风景,让生活活出更多的可能。
章 愿意改变,比改变更重要
人生上半场多点认真,下半场才能活得轻松 …… 002
有质量的勤奋,才能成功得更快 …… 006
别说你努力,其实你什么也没做 …… 010
你现在偷懒,将来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 015
有些加班就是年轻人该吃的苦 …… 020
时间不是用来逃避的,你不能坐等自己变好 …… 026
那些把兴趣当事业的人,同样要吃苦 …… 031
努力是一种行动,知足是一种心态 …… 036
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勤奋 …… 041
第二章 适当妥协,未尝不可
当你无力拒绝时,要学会适当妥协 …… 048
如果你热爱,付出的努力都有意义 …… 053
你焦虑是因为你没学会失败 …… 059
慢一些没什么不好,有些人注定要大器晚成 …… 064
成功的人都懂得自我欣赏 …… 069
失误怕什么,人生拼的又不是失误率 …… 074
那些看起来很美的时光,不过就是死扛 …… 079
你比想象中更美丽,也值得拥有更多 …… 084
第三章 人生拼的是效率,而不是时间
工作上的认同,从来不在热闹的朋友圈 …… 090
把时间留给说话不累的人 …… 095
讨厌一个人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 …… 100
原谅才能让你成长 …… 104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 108
心大的人,路自然会宽 …… 113
和优秀的人交往,才是对自己负责 …… 118
交友不慎毁一生 …… 122
第四章 见识决定你和别人的差距
你的“差不多”,其实差很多 …… 128
你做不好的,就别怪别人的要求高 …… 133
人生需要止损的能力 …… 138
能多用心的时候就少用点力 …… 142
你赚钱的方式里,藏着你的修养 …… 147
要对陌生的事物保持好奇心 …… 152
不是关系不行,是你不行 …… 157
你假装有趣的样子,看起来真无趣 …… 163
人家讨厌你,别拿内向当借口 …… 168
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没目标的人在流浪 …… 173
第五章 你的善良,也须有点情商
为何一些亲密关系后形同陌路 …… 180
别让坏脾气毁了你的生活 …… 185
如何拒绝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 …… 190
善良要以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 …… 195
有脾气是一种性格,但要注意分寸 …… 200
一个人的修养,看他疲惫时的模样 …… 205
不要急着承诺,也不要太早拒绝别人 …… 210
占小便宜的人总是会吃大亏 …… 215
不为难别人,是一种修养 …… 220
成熟人应该具备的五个品质 …… 225
第六章 凡事认真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不要在该投资自己的年纪,光想着省钱 …… 234
女人一定要活得精致一些 …… 238
你打发假期的方式藏着你的未来 …… 243
以退为进,是笨的方法 …… 247
那些不纠结的女人才能活出自己 …… 252
女人的不幸是从“随便”开始的 …… 257
会讲究,能将究 …… 262
你付出了那么多,却败在穿着随意上 …… 267
就算长得不漂亮,也不用跟长相较劲 …… 272
爱读书的人善于找到三观契合的恋人 …… 277
敏感,不是什么坏毛病 …… 282
活出一个全新的人生版本 …… 287
成为你自己,是好的成长方式 …… 295
人生上半场多点认真,下半场才能活得轻松
人们常说,40岁是人生的一条分界线。人生的上半场结束了,下半场即将拉开帷幕。比赛刚开始的时候,各种战略战术先试试看,反正自己有的是时间,不好用随时可以换。没想到,时间一晃来到了下半场,眼看着时间不多,才突然发现自己连对方的球门在哪儿都不知道。
于是,出现了中年危机。
社会学家做过一个调查,找了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让他们畅想自己40岁之后的生活。答案五花八门,的共同点就是不靠谱。千万级的豪宅,躺着赚钱的工作,青春永驻的容颜和花不完的钱。
10年后,研究人员进行了回访。同样的问题,答案却成了这样:希望自己不要被公司开除,物价不要上涨,儿女孝顺,不要没事总往医院跑……
后劲不足好像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年纪越大,底气越不足。所以对生活的期待越来越低。想了也是白想,索性认命。
大表姐瞧不上这种生活态度。每年春节的亲戚聚会上,当所有兄弟姐妹都在感叹,工资跟不上物价,运动跟不上长胖的时候,她总是骄傲地坐在一米开外的地方窃笑。奔四的她已然坐稳了销售总监的宝座,每年轻松完成任务。年末大家都求爷爷告奶奶地找客户的时候,她则带着女儿悠闲地坐在香榭丽舍大道上的咖啡店里。
这样的生活,没有人不羡慕吧。下半场还没开局,就已经锁定了胜局。
可是,谁也不知道,她的上半场是怎么过的。加班加点、低三下四,每天热脸贴着别人的冷屁股自然不必说,对自己的要求也一刻不放松。出去见客户,不能让自己形象太差,所以每天运动,坚持吃沙拉,生完小孩两个月不到就恢复了好身材。给娃喂奶的时候,桌上还放着书。
那时,她的很多女同事都劝她,反正已经结婚生子了,工作也稳定了,还这么拼命干什么。她没说话,心里却像明镜一样,一个人的前半生里藏着他后半生的样子。说得狠一点,人生其实只有前半场,你渴望的人生,期盼的幸福都在这一半的人生里。不是说不能后半程反败为胜,但如果你前半程没积累任何底气,你用什么发力?
上半场过得多懒散,下半场就有多凄惨。生活里的悲惨莫过于糊里糊涂过完前半生,再用后半生的时间后悔前半生的糊涂。好朋友曾经说过,命好不好,前半生拼爹妈,后半生靠自己。
研究显示:一个人80%的重要决定是在35岁以前做出的。这就意味着40岁之前,你的人生高度就已经被设定了。事业上,职业生涯的前十年决定了你未来的收入水平,也就决定了你在未来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能有多少安全感。
经常有人说,即使走错路也没什么可怕的,我们随时都有转变轨道的机会。但事实上,你不在前半场想好自己的目标和策略,到了后半场只会手忙脚乱。30岁不是一个全新的20岁,40岁也不是一个全新的30岁。有些时间是不可取代的。
而对于爱情,很多年轻人说:“我知道我的另一半对我不够好,但我还没想过结婚,我只是无聊、打发时间而已。”对于事业,他们说:二十多岁就是尝试,只要能在30岁的时候开始我的事业,这就足够了。”
可现实是,你到了30岁突然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能力,又发现身边那些看得上眼的异性早已有了另一半,所以你只好随便抓住一个此时出现的人,只是为了摆脱30岁还没结婚的闲言碎语。下半场的悲剧都是你在上半场埋下的伏笔。
趁早创始人王潇曾经说过:“女人先衰老的从来不是容颜,而是那份不顾一切的闯劲。”她创立了“趁早”品牌,写了一本书叫《女人明白要趁早》。“趁早”,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不放弃、不认命的自律心态。你无法预见生活里会出现怎样的困境,但你可以让自己准备好随时面对困境的能力。
西塞罗在《论老年》中有一段话说得漂亮:“晚年的保护铠甲是一段在它之前被悉心度过的生活。一段被用于追求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举止的生活。过着这种生活的人从青年时代就致力于提升自己,而且将会在晚年收获它们产生的幸福的果实。”
人生被一分为二,前半生不荒废,后半生才能不后悔。人们常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在乎谁跑得快,重要的是谁的耐力好。这句话不知道成了多少人年轻时荒废时光的借口。你不是前半程跑得慢,而是根本跑不快。前半程不肯继续努力,骗自己慢慢来不着急,后半程就只能用来弥补曾经的荒废。
生活不会自己变好,你也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突然变得聪明又有能力。好的人生是越活越轻松的,因为成功的人生根本不需要一路狂奔,只要你上半场足够勤奋努力,下半场就会比别人过得更轻松。
有质量的勤奋,才能成功得更快
天气越来越冷,我大部分时间都不运动了,偶尔去健身房跑跑步,几乎每次去都能看见一个姑娘,总是系着一条粉色发带。她的运动衣、紧身裤、训练鞋都很专业,一看就是健身房的常客。她喜欢做器械训练,很少见她跑步。有一次,我和她上同一节操课,不到20分钟,我和旁边的女孩都大汗淋漓。可那个姑娘却面不改色心不跳,我忍不住赞叹她体力真好。
每次我来的时候她就已经来了,我洗完澡离开的时候,她通常还在,听私教小哥说,她是一门心思要练马甲线,她练得很勤奋,几乎每天都来。
我想偷学几招,于是仔细观察了她几次,我才发现,原来她是来拍照的。推举两下,拍一张照。举几下哑铃,美图一下。而且几周下来,她划船器的磅数竟然没变过。
她让我想起上大学时的自己,没课的日子里早早地抱着电脑到图书馆,借了四五本厚厚的书,堆了满满一桌子,翻了两页,就忍不住打开网页开始乱翻,翻着翻着就发现了一部电视剧,抬头的时候已经快吃中午饭了。一天天,室友都感叹我怎么那么勤奋,结果我是晚交论文的一个。
我悄悄问私教小哥她这么练有用吗,他无奈地摇摇头说,比那些来了两天就不来了的已经强多了。可能很多人觉得健身房的姑娘比上大学时假装读书的人好一点,毕竟运动这件事,做就比不做强。但真的如此吗?
和上大学时有大把的自由时间不同,大部分来这个健身房的人都是写字楼里的白领,他们为了健身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不是午休不吃饭就是下班不回家,把这些原本可以用来读书精进、陪恋人看电影、参加朋友聚会的时间花在运动上,如果这种勤奋不是敷衍,而是认真去锻炼,确实很值,反之就很难锻炼出效果来,还浪费宝贵的时间。时间对于一个人的成本越来越高,同样敷衍的代价也就越来越大了。
上班族里有两类人受人追捧,特别聪明的和特别勤奋的。大部分人觉得自己成不了类,所以只能选择当第二种人。所以,办公室里不乏忙忙碌碌的身影,甚至经常有人在办公室待到深更半夜,第二天顶着一双熊猫眼出现在同事们面前。刚开始,还有不少人感叹,这些人好努力呀。渐渐地,所有人都麻木了,因为没见他做多少工作。
有一次,老板开会的时候都忍不住问,真的有那么多做不完的事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白天不是打电话聊天就是请同事喝咖啡,当然要加班工作。况且加班让你看起来那么勤奋,当办公室后一个走的人会有一种虚假的满足感,每天告诉自己,我是努力的一个。
这种心理上的舒适感,只是在浪费生命。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看似没你“拼命”又比你下班早的人,竟然比你走得更快更远。因为他们的工作很高效,又把省出的时间用在了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别人在进步,你却在消耗生命。
我很庆幸,自己遇上了这种好眼力的老板,不会按照下班时间早晚来评价一个人是不是努力。他希望自己的手下是懂得管理时间的人。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每个人的身世背景、智商情商都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有一样东西,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那就是时间。所以运用时间的能力,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实力所在。重要的不是你用了多少时间去工作,而是能产生多少有价值的结果。
很多人都知道我喜欢读书写作,所以时不时就会有人来问我,读什么书好,怎么样能把文章写好,特别是自媒体的蓬勃发展,让每个人都向往那个漂亮的“10万 ”。也有不少人发起了每天读书、写1000字的打卡活动。不过很多人还是抱怨,写了快10万字,还是没什么效果。
写作界有一句毒鸡汤:无论如何,先写10万字再说。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把数字当成了衡量成果的标准。每天埋头写写写,却不关心自己写得到底怎么样。从来不把自己的文章给别人看,也从不好好地研究好文章的结构要素。
也有些人,每年要看很多书,写年度总结的时候,长长的书单看着都很惊悚。不过晒出来的确很有成就感,总能得到无数的赞,可是,你随便挑出一本和他探讨一下,就会发现,他什么也不知道。没有读书笔记,没有摘抄,更没有自己的观点。
每一个天才都是勤奋的,但不是每一个勤奋的人都能成为天才。有些无效的努力只会让你浪费精力。
盲目的努力有一种离成功越来越近的假象。而这种假象会让你一事无成。因为,有一天那些看起来勤奋的时光会变成无法弥补的辜负。
别说你努力,其实你什么也没做
近,赵雷火了。我有个喜欢民谣多年的朋友,却对此不以为然,因为赵雷在民谣界已经火了很久,只是很多人从来不知道而已。
和身边的朋友同事聊起赵雷的时候,很多人都只听过那首《成都》,就那么短短五分钟,就喜欢上了他,甚至有个五音不全的“音乐盲”说自己听得热泪盈眶。
近看了赵雷早期的专访,当时他住在北京郊区一间简陋的小平房里,虽然清贫,但却坚守着音乐的梦想。如今的他站在舞台上抱着吉他唱歌的样子很酷,可是过去他却在地下通道卖唱。提起他在酒吧卖唱的经历,他有点沮丧,面对那些不懂音乐的买醉人,我能想象那种失望和无奈。
2010年,赵雷参加了《快乐男声》,进入全国20强,走进人们的视线,但还是惊鸿一瞥。自己做了一张唱片,发行了2000张,赔了十几万元,靠着朋友的帮助和过去攒下的钱,在自己那间小平房里继续创作。
2017年,他终于火了,大街小巷都是他的歌。
很多人喜欢他不是因为他多有才华,而是他让人们重新相信梦想原来不是胡思乱想。
前阵子一个读者跟我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写作,小时候作文还得过奖。听说很多人靠写作月入五位数,她觉得自己有点天分,所以跃跃欲试。写了几个月,给几个平台投了稿,却屡屡受挫。有的编辑没怎么看就秒回她:你试试别家吧。
她有点沮丧,跟我吐槽说:“身边那些努力工作的人都得到升迁的机会,那些有爱好的人都妥妥地成了斜杠青年,唯独我的努力,老天为何总看不见!”
我问她:“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写作?”
她说:“我平时上班很忙,下班还经常去参加朋友聚会,到家差不多9点钟。折腾一下差不多10点钟,然后我就开始写作了。”
我保守估计,不算坐在电脑前看视频、刷网页的时间,她每天多能有两个小时用来写作。按照格拉德威尔的“一万小时定律”,不考虑天赋因素,她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你说自己很努力,但其实你什么也没做。你付出的那一点时间,只能叫作娱乐。
每次打开微信公众号平台,都能看到两行标语: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所以,出现了自媒体,继而掀起了写作热潮。看着别人的文章出现在各种大号上,轻轻松松地接了一个又一个广告,你并不知道,他们花了多少时间磨炼自己的文字。“先写十万字再说”不是敷衍,而是他们的亲身体验。
有时候,话说得再天花乱坠,真相依旧是残酷的,没有一种成功是轻而易举的。
在赵雷的专访里,记者问他:“如何看待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他低调地说:“这个世界金子有很多。”
想来,喜欢唱民谣的人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志向高远,可是像赵雷这样的人却没有几个,更多的人不是为了生计另谋出路,就是为了成名随波逐流。
每个人都说自己想成功,想让世界看见自己,想过上买东西不用看价钱的日子。但你有没有问过自己,到底有多想?
赵雷有一句话说得漂亮:“有些人可以唱歌,有些人必须唱歌。”
就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说:“那个叫作天命的东西,那个注定要让你为之奉献生命的东西,不会因为琐碎的生活而消失,它会不断地在你的心底涌现,直到有一刻你再也不能视而不见。如同贝壳中永远有大海的声音,因为这就是贝壳的天命。当你渴望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
我再说一个故事。
几年前,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听过某杂志签约作者的一节分享课,主题是写作技巧。他说话的口音很重,但讲课的内容条理分明,有理有据。我去翻了翻他的文章,很好看,总能把深刻的道理说得诙谐幽默,特别接地气。
我一直好奇他怎么有那么多生动有趣的素材。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个民工。以前,家里很穷,为了让弟弟妹妹读书,中学没毕业的他来北京打工赚钱。不过他一直喜欢读书写字。白天和工友聊天的时候收集故事的素材,晚上工友们呼呼大睡的时候,他一个人拿着手电筒写作。直到一次机缘巧合,在读书会上遇见了一个图书编辑。
年初,很多人都会给自己规划各种大大小小的目标和愿景,但苦了、累了或者没热情了,就统统抛到脑后,把梦想熬成了空想。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说:“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就必须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炼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厨神是怎样炼成的?他的徒弟这样说:“你没学会拧毛巾,不可能碰鱼。然后你要学会用刀,过了十年之后,师父会教你煎蛋。我以为自己没问题,但真的开始煎蛋时却一直搞砸。三四个月里,我做了二百多个失败品。当我终于做出合格品时,二郎说,这才是应该有的样子。于是,我高兴得哭了。”
人们只看到3万日元的一顿寿司,却不知道这背后厨神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在这一点上,老天很公平。努力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有人说,赵雷的成功只是因为他运气好,遇上了好机会和懂得欣赏他的人。但他的这种运气都是自己修来的。在那些风餐露宿的日子里,他有无数个放弃的理由,谁也不会责怪他没有坚持下去。但是他没有,所以这颗金子才有了今天发光的机会。而很多人的失败是因为命运还没下结论,他们自己就放弃了自己。
你不成功,不是命不好,而是你并没有拼尽全力。成功的路径有很多种,勤奋是靠谱的一条。
你现在偷懒,将来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前两天,在公司的休息室听见两个姑娘聊天,其中一个说起要不要去读个在职管理类课程,她近刚升了职,工作一下子变得特别难搞,以前自己干活儿,把事儿干好就行。现在带团队,才发现管人可比管事难多了。就想学点管理。
她平时晚上或者周末上课,也不影响上班。虽然学费贵得要死,她得加班加点地干,争取多拿点奖金才行,但即便如此,她还是觉得这课应该上。看得出来,她是个上进的姑娘。
这时,坐在对面的另一个姑娘却笑呵呵地说:“我教你啊。给我一半的钱就行。”说完,巴拉巴拉地给她推荐了一堆书,还一本一本地给她讲先读哪几本,后读哪几本。
原来,这姑娘上大学的时候就修过一个经管的双学位。那时的她也一定没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当年的那一点勤奋,今天竟然变得这么值钱。
想想头一个姑娘,起初我觉得她很拼、很努力,舍得花钱买知识。可仔细一想,书到用时方恨少,所谓勤奋,不过是用拼了命赚来的钱,为自己当初偷的懒买单。知识这东西,越晚学,越贵。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
在人生的路上,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在缓慢而艰难地前行。半路上,忽然有一个人停下来,说:如果十字架能短一点,我就能更舒服地背着它。于是,他自己把十字架砍掉了一截,果然走起路来,轻松了很多。
没过多久,他又觉得沉了,于是又停下来砍掉了一截。就这么一路走一路砍,看着周围背着沉重十字架的人,他心里窃喜,还毫不费力地走在队伍的前面。直到他的面前出现了一道巨大的鸿沟,没有路,也没有桥,只有踩在十字架上才能过去。
所有人都用自己背了很久的又大又重的十字架跨过了鸿沟,只有他的十字架被砍得太短了,无法通过。人生就是这样,不走到绝路,不会知道自己过去受的苦多值钱。
这个故事如果放在今天,可能还有另一个解法:花钱。就像爬山,你历尽艰辛爬到山顶,要花四五倍的价钱买一瓶和山下一模一样的矿泉水,中间的那点差价就是你不想背着一瓶水爬山的懒。不是没远见,不需要的时候,谁也看不见未来的需要,只有那些站得高、看得远的人才能预见到,未来的某一天,有些东西会很值钱。
《哈佛凌晨四点半》里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今天你瞌睡流下的口水,将成为明天流出的眼泪。”
想想确实如此,今天的我们,所谓的拼命努力,不过是在还过去偷懒欠下的债。
过去,图书馆里有那么多免费的书,我们视而不见,今天,却愿意花几千块买书喊着要勤奋;过去,学校操场上有那么好的空气和专业跑道,我们无比嫌弃,今天,却开着小轿车,花几千元钱去健身房发誓要努力。过去免费的,今天都很贵。单凭这一点觉悟上的差距,你就得乖乖交学费。努力要趁早,因为物价涨得太快。
很多人说,女人和孩子的钱好赚。可是,和懒人比起来,女人和孩子是不值一提的小客户。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是懒人养活的。不想出门,可以叫外卖。不想做家务,可以请小时工。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都是懒人,剥好的蔬菜、切好的水果、腌好的肉。现在人们习惯了花钱买时间,觉得节省下来的钱可以用来做更重要的事。
可是想想,是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偷懒交给别人做呢?显然不是。有些懒就像欠债,利息越滚越大,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一辈子都还不起。
邻居家有个大姐,夫妻俩都是名校毕业,家庭和睦,事业有成,俨然一对人生赢家。的苦恼就是今年上高二的孩子,不好好读书,沉迷游戏。眼看着明年就要高考了,大姐想尽各种办法,给孩子找家教,每天一放学就看着他,甚至不惜花重金把孩子送到专门的戒瘾学校,可还是一点用都没有。
妈妈每次说起这位大姐就各种感叹,教育孩子要是花钱那么简单,大概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不想当父母了。
心理学研究早就告诉我们:孩子并不是一辈子都需要父母的陪伴,但是有一些阶段,父母的缺位是孩子一辈子都无法痊愈的伤,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认识自我、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需要的就是父母这根拐杖。
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八个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独特的发展任务,又会给下一个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外在环境妨碍了某个阶段的发展,就会形成或轻或重的人格障碍。
回想一下这个孩子从小到大,我几乎没见过他和父母走在一起,永远是爷爷奶奶或者家里的保姆牵着他的手。
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总有诸多烦恼,为什么花钱给孩子买了那么多玩具,他们却总是吵着嚷着还要更多。为什么花钱给孩子请了那么好的老师,去了那么贵的学校,他们却还是不长进、不成才,存在“妈宝”“啃老”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到头来,拼命赚来的钱都替熊孩子还了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