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3068418
内容简介
教育评价方法技术是达到评价目的、实现评价目标的手段。我们的任务是过河,没有桥和船就不能过,教育评价方法技术就是达到评价目的、实现评价目标的桥和船。如果没有科学合理、通俗实用的评价方法技术,实施教育评价就有失败的危险。就教育评价的现状而言,研究、挖掘、创造科学实用的评价方法技术,已成为提高教育评价质量的当务之急。本人多年从来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技术的学习、探讨和研究。并担任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班《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课的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教育评价学术活动和教学实践中有一些看法和心得体会,尤其是教育评价方法技术方面体会较多,愿意将讲稿整理成册,供研究生课程班学员及广大中、小学校长、教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学习和参考。
目 录
前言
章 教育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
节 什么是教育评价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教育评价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第二章 如何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
节 教育评价的组织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准备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实施
第三章 如何设计评价方案
节 评价方案的设计程序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第三节 分配和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技术
第四章 教育评价结果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节 问卷调查结果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第二节 加权平均法
第三节 综合评判法
第五章 教育评价中如何进行心理调控
节 心理调控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评价者的心理调控方法
第三节 被评价者的心理调控方法
第六章 教育评价中常用的统计参数
节 相对数
第二节 平均数和标准差
第三节 相关系数
第七章 教育评价中的测量方法技术
节 测量法的特点和测量量表
第二节 对测量结果的加工处理方法
第三节 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的分析和测定方法技术
第八章 统计推断方法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节 统计推断法的原理
第二节 统计推断法的参数检验
第三节 统计推断法的非参数检验
第九章 如何对教育评价方案进行再评价
节 对方案科学性的再评价方法
第二节 对方案有效性的再评价方法
第三节 对方案可行性的再评价方法
第十章 如何对评价结果进行再评价
节 对评价结果是否可信的再评价方法
第二节 对分类结果是否科学合理的再评价方法
第三节 对评价结果后效性的再评价方法
附表1 10000个随机数字表
附表2 正态分布表
附表3 χ2值表
附表4 t值表
附表5 F值表
附表6 符号检验表
附表7 秩和检验表
附表8 相关系数r的临界值表
附表9 肯德尔和谐系数中S的临界值表
主要参考文献
章 教育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
节 什么是教育评价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教育评价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第二章 如何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
节 教育评价的组织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准备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实施
第三章 如何设计评价方案
节 评价方案的设计程序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第三节 分配和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技术
第四章 教育评价结果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节 问卷调查结果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第二节 加权平均法
第三节 综合评判法
第五章 教育评价中如何进行心理调控
节 心理调控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评价者的心理调控方法
第三节 被评价者的心理调控方法
第六章 教育评价中常用的统计参数
节 相对数
第二节 平均数和标准差
第三节 相关系数
第七章 教育评价中的测量方法技术
节 测量法的特点和测量量表
第二节 对测量结果的加工处理方法
第三节 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的分析和测定方法技术
第八章 统计推断方法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节 统计推断法的原理
第二节 统计推断法的参数检验
第三节 统计推断法的非参数检验
第九章 如何对教育评价方案进行再评价
节 对方案科学性的再评价方法
第二节 对方案有效性的再评价方法
第三节 对方案可行性的再评价方法
第十章 如何对评价结果进行再评价
节 对评价结果是否可信的再评价方法
第二节 对分类结果是否科学合理的再评价方法
第三节 对评价结果后效性的再评价方法
附表1 10000个随机数字表
附表2 正态分布表
附表3 χ2值表
附表4 t值表
附表5 F值表
附表6 符号检验表
附表7 秩和检验表
附表8 相关系数r的临界值表
附表9 肯德尔和谐系数中S的临界值表
主要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