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945009
![](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5dd23ff85f9849151100c349_319980.jpg)
★业界权威 作者汪芳为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使,“敬佑生命·2017荣耀医者”科普影响力获得者
★贴近生活 全书内容从社会上真实发生的事件、临床一线亲临的医案为切入点
★全书饱含精准的医疗分析、温暖的人文关怀、积极的价值观念、健康的生活理念
近年来,中青年英年早逝的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关注血管刻不容缓!
血管出现血栓、血脂高、血压高、血管有斑块……均可导致心梗、脑中风、肾病等严重疾病,全书从血管为突破口,告诉读者,血管成分及血管自身问题对健康的影响和对生命的危害。从症状谈起,让你提前得知疾病的到来。作者选取临床一线诸多鲜活的案例,用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字娓娓道来,让读者切身感受到血管强,生命更长。
章 血管 左右了我们的生命
“猝死”带走了多少青壮年? /CEO的心梗之殇 /心衰:压垮生命的后一根稻草 /冠脉痉挛,堤坝上的蚁穴 /冠脉畸形,生命炸弹的引爆器 /血管被血栓堵塞,凶险的急症 /胸“痛”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
第二章 血脂 决定寿命的长度
一分钟看懂血脂化验单 /血液里流淌着生命的“能量” /吃完降脂药,还有一项不能忘! /一个血脂病例带来的深思
第三章 血糖 血管的甜蜜杀手
这是我糟糕的一个病例 /糖尿病也是一种心血管疾病 /为自己的血糖做主,难吗? /苹果有糖心,人也会得“糖心病” /“糖友”降压,用药不能厚此薄彼
第四章 血压 加速肾脏衰老
总统的“离世”与高血压的“新生” /肾与高血压之间的是是非非 /夜间高血压的元凶竟是它! /量血压,敢说你做的都对吗? /读数知血压:早知晓、谨治疗、严控制
/老人降压,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高血压指标再降!你是否从高危变患者 /降压路上“七宗罪”,你犯了哪条?
第五章 血管斑块 脑中风的潜在威胁
它,其实比癌症可怕得多! /脑溢血,防治每一点都不能忽略 /缺血性脑中风,不是“一日之功” /他们不是老糊涂了,而是…… /颈动脉斑块,无视还是重视
第六章 血栓——心血管疾病的源头
晕:这些猝死的征兆你都忽略了 /别害怕,这才是头晕的真相! /明星下厨房,累到心肌炎! /辨清水肿,生活不被疾病侵扰 /一条腿肿or两条腿肿,差别大着呐! /这病,玩的就是心跳!
第七章 药 吃对了救命,吃错了害命
高血压患者要吃阿司匹林吗? /这些救命药,应急也能辨病 /不想吃降压药,是旧事也是难题 /叶酸服用勿草率,细节见真知 /这种 “禁药”很多人在吃!
/华法林,还可以更多人吃! /老年人“用药安全”是个大问题! /硝酸甘油、利尿剂,谨慎着吃 /输液疏通血管,不是你想输就能输 /吃二甲双胍减肥,效果因人而异 /吃药不当引起的高血压
第八章 医学新技术 让血液通畅无阻
我的支架都成功了,居然还会胸痛 /治疗房颤,很多人都在“霾”中摸索! /起搏器:新手上路,细节 /植入ICD,漂洋过海照样来约! /装了心脏起搏器,还能装酷吗? 心脏搭桥PK支架,疗效的较量
第九章 准妈妈 护好心才能护好胎儿
准妈妈看过来,注意妊娠高血压! /高血压与要“二胎”,矛盾吗? /别被妊娠期糖尿病悄悄盯上 /妊娠期心律失常,事出有因
第十章 养护血管 在生活里找处方
坚持这两点,可以不用吃药啦! /心血管要“年轻”,补钙势在必行 /喝茶,防止血管衰老 /咖啡与心血管病:你是否被误导了? /人参,心血管患者能吃吗?
/在“粤菜”里求取真经 /挑着吃,控制尿酸护血管 /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妙招——好睡眠 /她热爱运动,却命丧运动! /管控情绪,别让心“碎”了
附
救命的心肺复苏术图解
血压、血脂、尿酸参考值
写一本书,是为了让读者过上更健康、幸福、快乐的人生。
两年前,我写了本科普读物《汪芳说 血管清爽活百岁》。因为医务工作十分繁忙,而且正值在北京医院牵头开展药物临床试验评价工作,故而只能忙里偷闲整理文稿,终花了近四个月的时间完成。记得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细心的记者拿着那本书问我著书的心路历程,我说:“我不是大文豪,也不是社会学家,写不出优美的词句,也不会有深刻的警醒之语,只是用自己的工作经历帮助那些渴望健康活着的人。医学是严谨的,对于非医学专业的人来说晦涩难懂,我衷心地希望能用自己通俗的语言来‘翻译’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法,帮助大家去伪存真,未雨绸缪,度过健康的人生。”
诚然,本科普读物耗费了我太多精力,以至于发行后的半年时间里,多家出版商再度找我商谈皆被婉拒。不过,我并没有因为繁重的临床工作而放松科普写作,“汪芳心视界”一如既往地每周与大家见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辛苦的付出为我“赢”得了多个“科普”表彰,其中更多的是勉励,敦促我坚持下去,写出更多的科普读本。我记录门诊患者的各种疑问,也留心微信朋友圈里发布的心脑血管疾病预治知识,我发现有意无意的误导很多,大家的不解更多。同时,针对很多反复讲过的内容,仍然有大量的咨询。比如支架该不该放,降压药能不能停,他汀类药物是否伤肝,喝酒到底对心血管系统是否有害等。我扪心自问:这些老生常谈的内容不是讲过吗?看过一次就应该谨记,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质疑呢?
其实,这个现象不难解答,经过总结和深思后,我找出了答案。对于更多的患者而言,他们缺乏医学知识,加之受到外界不实信息的干扰,甚至一直秉承了一些错误的观念。无论健康人还是患者,当他们真正遇到需要解答的疑问时,且发现自己并不能找到答案,甚至对于某位“专家”的解答也不能完全信任,于是开始不胜其烦地询问。
既然大众真的需要明确、直白和简单易懂的医学解答,那么,作为一名医生就责无旁贷。直到2017 年底,在朋友的建议和微友的鼓励下,我再度准备第二本书。我该从哪里入手呢?我翻看近两年写过的科普文章,发现文中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这些信息触动了敏感的神经。我一下子想起曾到某学会论坛所做的报告:“目前全国首位死亡原因——心脑血管疾病已经占到了40%,而且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中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肩负家庭和社会的双重重任,如果这部分人放松了对健康的警惕,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决定重点关注这部分特定人群,开始整理和撰写,希望通过这本书引起广大中青年的注意。
求真务实、精益求精是我的人生信条。借整理文稿之机,查阅了很多资料,更新了部分数据。科普书籍讲究通俗易懂,尤其是医学专业,所以,我注重每一期病例的描写。医学又是有温度的学科,与患者的每一次对话,每一次交流,都如同一段真实的影视记录。当我重温这些经历的时候,我不仅读出了跌宕起伏的病情,也听到了喜怒哀乐的故事,甚至从中还得到了感悟与升华,让我能够更合理、高效地面对医疗工作,时刻提醒我把更多的人文关怀送给每一位患者。
洋洋洒洒十几万字终于完成了。我发现自己原来是一个渴望表达的人,愿意用亲身经历、所学所悟去影响更多的人。当下慢性病高发,生活压力过大,我眼里的每一位朋友,无论健康与否都面临着或轻或重的疾病威胁。如果因为自身的疏忽和错误而偏离健康的轨道,希望我的一点点努力能帮助大家健康、快乐和幸福地享受人生。
汪芳
2018.6.8
我常说医生*的价值不在于总跟疾病纠结在一起,而是能够让周围的人活得健康。传统意义上的医务工作者坐在医院里“等”患者,像汪芳教授这般能主动出击宣扬科普者并不多,但这确实很好地弥合了传统医生身上“防与治”的裂痕,值得学习和弘扬。
汪芳教授是临床医生,而且是用药专家,不过从她的著作中更多看到的是教导大众如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防治疾病,甚至如何用*小剂量药物获得*质疗效的综合个性化指导。可见《别让你的血管比你老》不但为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防治之法,对心血管专科医务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好的科普书能让常见的疾病诊疗说教不再生硬,让读者愿意拿出时间认真阅读。《别让你的血管比你老》多以真实病例开篇,蕴含人生百态,回味无穷!汪芳教授认真记录医疗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对其中的疑难点进行细致入微的总结,弘扬医德,彰显医技,既让读者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同时也是在提醒大家——医学知识也是有温度的,有利于医患和谐。同为心血管医疗工作者,读完此书,我非常感动,感动于作者的专业、细致和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的从医理念。
胡大一
心血管疾病专家、医学教育家
在拍摄电影《你若安好》的时候,有幸结识了来自北京医院的心血管专家汪芳老师。汪老师作为我们电影剧组的医学顾问帮助我们审台词、提意见,也让我对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的认真、专业、专注和美丽的气质让大家印象深刻,同时也深深启发了我——真正的医学专家是如此优雅和职业!
汪芳老师是个“有心之人”,这一点在她撰写的数百篇科普文章里彰显得淋漓尽致。汪老师始终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费心琢磨如何利用各种易懂的措辞解释专业知识,目的就是让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也能够读懂。汪老师的新书《别让你的血管比你老》再一次深深打动我,她以日常的普通病例为模板,给予精准的医疗分析、温暖的人文关怀、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积极的价值观念,字字句句渗透着她对每一个人的善意和爱护!
医生是个非常伟大的职业,而汪老师为这个职业赋予了更美丽、更温情的注解。人生如戏,用爱演绎;生命如歌,用心倾唱。多一份对他人的理解,也多一份对自己的关怀,汪芳老师都做到了。
值此,我也祝大家:一切安好!
孙茜
青年演员
读心、懂心、走心的汪芳教授又出书了。临床工作如此繁重,却还不忘继续科普,我们都要向汪老师学习!多年前刚刚主持《养生堂》时就得到前辈真传,后来也有幸与汪老师一起做过多期“护心”的节目,养生归根结底是“养护血管”,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各种方法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总结。医路有你,真情相伴,谢谢汪老师的“健康宝典”。
悦悦
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我是大医生》主持人
冠脉畸形,生命炸弹的引爆器
人偶尔傻一下很有必要,人生不必时时聪明。学会承受痛苦,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地忘记。
喜欢运动的年轻人注意了!
大家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会或见过类似的情景:酣畅淋漓地运动后,球友出现一过性的“脑直觉丧失”现象——突然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他们多数会有面色苍白、手脚发凉、呼吸缓慢的表象,甚至失去一切知觉而躺倒在地。
很多时候大家习惯认为是天气太过炎热导致出汗多了或者低血糖了,于是在阴凉处休息、补水。但是有些晕厥并不像想象的这么简单,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更大的玄机。
我之前应邀会诊过一个病例。患者是一位刚考上大学的大一新生。他打篮球后突然晕倒,本以为是寻常的不舒服,状态却每况愈下,只好送到医院抢救。当时我们为其做了各种检查,能用到的抢救措施都用上了,结果还是因为病情太重而没能挽回生命。
终的诊断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他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低血糖或运动过量,而是冠状动脉畸形!
冠状动脉畸形是什么病?
冠状动脉畸形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是也正因如此,既容易被患者和家属忽略,也容易逃过医生的常规辨识。
所谓畸形,就是患者的冠脉系统异常——冠脉的起始、分布和终止都可能不正常。当然,畸形有良恶之分。良性畸形大都比较轻微,即使不做手术,带来的危害也可以忽略不计;而恶性畸形就有潜在的危险,比如本文中的这位大学生,高负荷运动放大了冠脉畸形导致的心肌缺血,并终激发了猝死。
冠状动脉畸形主要包括两种: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和冠状动脉瘘。其中“起源异常”又分为好几种,笼统地说就是“冠状动脉开口位置出现了偏差”。比如正常情况下左冠状动脉应当起源于主动脉左窦,而患者恰恰起源于主动脉右窦;“动脉瘘”的意思就是冠状动脉与心腔、其他血管之间存在“异常交通”——瘘管,血液通过瘘管在不该流动的管道和方向上流动了。
每年因心脏猝死的运动员有不少,相关研究发现这个群体的猝死案例中常见的冠状动脉畸形是“左主干起源于右Valsalva 窦”。分析病因来看,冠状动脉畸形确实能够导致心肌灌注不足。其确切的因果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但是业界有比较一致的“猜测”,如运动时主动脉扩张造成的左主干受压后狭窄、左主干起始部位为锐角、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共同压迫运行其之间的左主干等。
专业的理论不好理解。总之大家可以把这些“畸形”看成原本正常秩序下的马路十字路口上,出现了不该出现的车辆甚至还有逆行,久而久之超过了交通枢纽自动疏解的能力,后酿成了事故。
冠状动脉畸形有预兆吗?
有些冠状动脉畸形确实是有预兆的,特别是儿童和青年,他们时常会在运动后出现轻微的胸闷、胸痛,甚至晕倒,有时候频率还挺高。但是因为确实轻微,而且患者本身及家长也很难将其与心血管疾病联系到一起,大多数都选择休息静养。即使一小部分到医院就诊,除非遇到非常有经验的心内科医生,否则也很容易被年轻医生们忽略。
本文中的大学生其实在高中的时候,就有数次打完篮球晕倒的情况,也曾跟家人诉说过。然而反复到医院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结果潜伏的异常如我前面所述“都没想到”而忽略了。此次猝死是因为当天运动量实在太大,加之天气炎热出汗多,终引发了严重的不可逆的心肌缺血。记得当时送到医院后动用了各种仪器设备,做了冠脉CT 和造影,刚开始都没有看出血管的先天异常,还是在我的提醒及仔细观察下才找到了症结。
因此,不论家长还是年轻的心内科医生,一定要注意留心细枝末节。其实大多数疾病尤其是心血管重症都会有预兆的,如果能在预兆出现的时候及时诊断治疗,也能够避免很多悲剧。
冠状动脉畸形如何纠正?
很多冠状动脉畸形患者在猝死之前可能表现出晕厥或心绞痛等症状。此时除常规检查外,应行心脏核磁或冠脉CT 检查以确诊,并尽早手术矫正。
像本文患者这种病情危急,死亡率一般比较高。但是如果能在既往发作时能确诊并及时行介入或手术,就有很大概率度过危机。当然,在病变处安装支架目前在常规治疗中仍有争议,还需谨慎选择。
此外,也有一些病例确实没有明显的征兆,可谓是防不胜防。这就要求大家要注意细节,尽量避免引燃“炸弹”——平时就注意自己的血压、血糖,工作张弛有度,及时释放压力。年轻人喜欢运动,但是不要太过剧烈至超负荷,应该循序渐进并做好预热准备。
聊一聊一聊
对于运动晕厥的患者,其实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本文也只是介绍了“心源性”中的一种。假如晕厥多次,建议到医院做心、脑血管方面的检查。就心内科而言,如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冠脉CT 等,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离子通道疾病、瓣膜病、心肌病和冠脉走行异常等情况等。至于上岁数的老年人,如果晨练慢跑时也有明确不舒服,则可以通过冠脉造影来诊断可能存在的冠心病问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