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334356
有个地方是万物的起源,那里被我们称为“无量之网”。在那里,有纯粹能量的存在,而且一切皆有可能。
宇宙正在对我们说话,奇迹就是这样发生的……
1944年,量子理论之父马克斯?普朗克用“母体”这个词震撼了全世界,并提出是由它创造了星辰、生命及宇宙起始时的一切。近年来的发现不断证实普朗克所说的母体——无量之网——是真实存在的。它为宇宙提供了容器,为我们的想象和现实架设了桥梁,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所创造的信念提供了明镜。
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出无量之网的力量,就要懂得它是如何运作的,并学会这种与之沟通的语言。前航空计算机系统资深设计师格雷格?布雷登为寻求这个答案曾深入探寻长达20年之久。在这部开创先河的著作里,格雷格分享了他的发现。本书通过20个主动创造的关键,让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想象的奇迹是如何被转译为生活中的现实。本书还通过通俗易懂的科学和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揭示了我们的局限皆来源于自己的信念。而现在,正是该改变的时候了!
部分 发现无量之网:连结万有的奥秘 / 001
章 虚无中存在着一个无量之网 / 003
第二章 革新思维系统:改变一切的实验 / 039
第二部分 想象与现实之间的桥:无量之网是如何工作的 / 063
第三章 我们是无助的过客,还是强大的造物者? / 065
第四章 一朝连结,永不分离:活在全息的宇宙中 / 109
第五章 这里即那里,他时即此时:在无量之网中时空穿梭 / 133
第三部分 来自无量之网的信息:在量子觉醒中活着,爱着,
疗着 / 149
第六章 宇宙正在跟我们对话:来自无量之网的信息 / 151
第七章 读懂关系之镜:来自自身的信息 / 175
第八章 重编现实代码:主动创造的20个关键 / 213
致 谢 / 228
注 释 / 231
001
001
无量之网
到边缘来。
我们怕掉下去。
到边缘来。
悬崖太高了。
到边缘来!
他们来了,
是它推他们来的,
他们飞了起来。
上面这首小诗,很好地展示了一种超乎我们日常生活经验,并等待着我们冒险去唤醒的强大力量。这首简短的小诗来自当代诗人克里斯托弗·洛格,其描述的是一群小鹰(比喻新手)如何突破本能,体验到自身潜力的情景。①在老鹰(比喻导师,教练)的鼓励下,它们不只来到边缘,还体验到了跨越边缘的惊奇与激情。正是在这片全新的领地里,它们感受到了新生——它们发现自己拥有了一种新的自由。
在接下来的几页里,你也会面临这种“到边缘”的体验。这些内容将阐述能量场的存在——无量之网,即我们由身体内到身体外创造出各种事物,并为之提供容器、桥梁和镜子的地方。事实上,这个能量场弥漫宇宙,从小的量子微粒,到光芒刚刚到达我们视野中的遥远星系,以及所有事物之间的空间里都有它的身影,并且它还会改变我们在创造行为中对自身角色的看法。
对有些人来说,下面的内容可能是全新的,事情发生的过程完全不同于他们在原来生活中所以为的样子。对另一些人而言,这些内容则和他们所熟知的内容十分契合,或者他们只是稍有怀疑,这是不是真的。不管怎样,对每个人来说,这个维系万有的能量网,将开启通往奇迹和强大潜能的大门。
这种潜能意味着,在一切已经存在的创造物中,我们不只是一个匆匆而逝的百年过客。当我们审视“生活”——我们的心灵和物质基础,我们的人际关系和事业,我们深的爱恋和伟大的成就,以及我们的恐惧和面对一切时所产生的匮乏感——我们兴许会在凝视量子之镜时,发现自己真实,而且在很多时候都未曾意识到的信念。我们会在自己身边看到它们的影子随处可见,因为它们透过神奇的无量之网显化了这一切,这意味着,在宇宙的存在中,意识的确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
我们是舞者也是舞步
在这一观点尚未被大众知晓前,它成为了近代史上那些睿智的精英们激烈讨论的焦点。举例来说,在爱因斯坦的自传里,他分享了自身的一个信念,认为我们是宇宙中的一个被动观察者,我们对外在一切的影响微乎其微,他在书中说:“在不远处有一个无垠的世界,它独立于我们人类而存在,对我们来说,那是一个巨大且永远解不开的谜,我们只能通过观察和思考略知一二。”②
与爱因斯坦的见解相反,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同事——约翰·维勒针对我们在创造中所扮演的角色给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看法,今天仍被许多科学家所广泛信持。这个看法既大胆、清晰又形象,维勒说:“我们都有一个顽固的看法,认为有一个‘外在’的宇宙,有一个我,一个观察者,被宇宙用六英寸厚的玻璃板安全地保护着。联系到20世纪末所做的实验——仅通过观察某些事物就能改变实验结果”,维勒继续说道,“现在我们知道,在量子世界里,仅仅是把这么一个微小的对象视作电子,我们就能穿越那块玻璃板,我们必须做到……因此,‘观察者’一词将从字典里剔除,我们需要添加一个新词——‘参与者’。”③
多么不可思议的转变!在我们与自己所生活的宇宙的联系中,维勒以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出发点阐释说:我们不可能只是简单地看着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切。事实上,量子物理实验向我们展示的是:哪怕你仅仅是盯着微小的电子——只是稍微将我们的意识聚焦于它的运动一下,哪怕只有一瞬间——它的性质就在我们看的时候发生了变化。实验表明:观察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意识完成了这个创造的过程。这些发现似乎都在支持维勒的观点,即我们不再认为自己是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的旁观者了。
要把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从一个世上的匆匆过客,转变为宇宙中的创造活动的参与者,就需要我们能够对宇宙及其运作过程有一个全新的认知。而这方面的基础宇宙观是由爱因斯坦的另外一位同事——大卫·波姆给出的。在1992年辞世前,波姆给我们留下了两个开创性的理论,就某种程度而言,这似乎是一种更全面的理论,使我们可以用全新的视角理解宇宙和我们在宇宙中的角色。
个开创性的理论是他对量子物理的说明,也是他跟爱因斯坦在各阶段会谈的结果。这个理论打开了波姆称之为“潜藏于现实世界不同层面背后的创造行为……”之门。④换句话说,他相信,在这个外在世界的背后,存在着一个更深或更高的创造层面,而且那里还有这个外在世界的潜在雏形。
第二个理论是将宇宙解释为一个单一且统一的自然系统,只不过它内在的连结方式常常不那么容易被察觉到。在他早期工作的地方,美国加州大学的劳伦斯辐射实验室(现在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波姆有机会观测细小的原子微粒在气态下的等离子体。他发现,在等离子状态下的原子微粒活动,与我们通常以为的不同,它并不是作为个体单元而存在着,而是作为一个更大整体的局部而彼此连接着。这些实验成为波姆获得开创性成果的基础,其中为人乐道的,恐怕要算是他在1980年的作品《全体和内隐序》。
在这部革命性的著作里,波姆提出,如果我们站在更高的视角上,就可以把宇宙看做一个整体,我们世界里的事物也就会成为另外一个我们无法观察到的领域的投射。他认为,这些可见和不可见的都是一个更高且更普遍的秩序的不同表现。为了区分这两者,他将其称为“内隐”和“外显”两个域。
那些在我们所身处的世界能够看到、摸到的这些分散着的——比如,岩石、海洋、森林、动物和人——都是创造的外显序的表现形式。尽管看起来它们彼此之间存有距离,但波姆认为,在我们看不到的创造层面,在更深的实相上,它们都是彼此互连着的。他认为那些看起来分散着的其实是一个更大的整体,他称之为内隐序。
为了描述内隐和外显之间的不同,波姆用流动的河流作为比喻。他把我们能看到的两种不同的流动方式作为隐喻,将那些被分离的幻象描述为:“在这条河流上,人们可以看到不断变化着的漩涡、涟漪、水浪和水花等,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它们是单独存在的。”⑤尽管乱流在我们看来是相互分离的,波姆却认为它们在更深的层次上紧密地连接着彼此。“瞬间的存在状态以这种抽象的形式呈现,意味着只有一种相对而非的独立存在。”⑥
波姆用这些例子来描述自己的感觉,宇宙和其中的万物——包括我们——事实上,都很可能只是宇宙模型的一部分,所有部分都是互相关联的。为了描述这个统一的自然观,波姆只说了句:“这种新形式的洞见,好被称为流动且未被分割的整体。”⑦
在20世纪70年代,波姆提出了一个更加清晰的隐喻,并以此来描述宇宙如何在看起来时像是分散的,实际上却是无法分割的整体。基于这种自然的内在联系,波姆确信宇宙像一个宏大的全息图那样运作。在全息图中,事物的每一部分都已包含了其他部分,只是尺度更小而已(对全息图不够了解的朋友,在本书第四章会看到更加详细的解释)。从波姆的角度看,我们身边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更深的创造层面的投影。这个更深的层面是源头——即内隐序。从“上形,下效”和“诚于中,形于外”的角度看,范型中包含了许多其他范型,用以在其他尺度上使自身完善和圆满。
精巧的人体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全息图示例,每个人对此都很熟悉。身体里的DNA包含了我们的基因密码——DNA的整体范型,不论细胞取自哪里,都包含了我们全身的信息。不论我们是从自身的头发、指甲,还是血液里取样,所有的遗传范型都包含在内……而且永恒不变。
正如宇宙不断在内隐与外显之间转换形式一样,那些可见和不可见的变动就成了动态的创造之流。正是这种持续变化的创造自性被约翰·维勒注意到了,所以他描述宇宙为“参与式的”,也就是说,它永不停息并持续回应意识。
有趣的是,这恰恰也与古代传统智慧所认为的宇宙运作方式相符。从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前的古代印度的《吠陀经》,到具有2000年历史的死海古卷,它们都认为:世界中的一切都是一个位于更高领域或具有更深实相的事物的镜像。举例来说,就死海古卷上知名的“安息日的祭祀之歌”的片段来说,它的翻译者将这段内容总结为:“在地上所发生的一切,不过是一个更大更终极实相的粗糙映像。”⑧
量子理论和古代文献都曾暗示:在那个不可见的领域里,我们创造了自己在这个可见世界里的人际、事业、成功和失败的蓝图。从这个角度来看,无量之网以巨大的宇宙般的银幕来运作,让我们看到我们的情绪和信念(我们的怒火、憎恨和愤怒;同样的,我们的爱、热情和理解)这些非物质性的能量也对我们所生活着的物质世界进行了投射。
这种投射正如电影银幕丝毫不加批判地展示电影人物和电影内容一样,无量之网以毫无偏见的方式在这个可见的世界里,反映出我们内在的经验和信念。我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在人际关系中“展示”出我们所深信的理念,从热情到背叛以及其他种种。
换句话说,我们都像美术家那样,通过神奇的量子画布上的活跃精髓,表达出我们深的热情、恐惧、梦想和欲望。然而,与画家的画布通常只出现在一个特定时间和地点不同的是,我们的量子画布则由万事万物聚合而成——它无处不在,而且一直都在。
让我们进一步说明一下这个美术家或者画布的比喻。在传统上,美术家跟他们的作品是分开的,他们用一些工具把内在的创造转化为一个外在的表达。然而在无量之网中,美术家及其作品之间的这种分离消失了:我们是画布,也是画作;我们是画笔,也是画家本身。
在20世纪50到60年代,在黑白电视里非常盛行的沃特·迪斯尼卡通片,正是这样一个从我们的内在创造发展至外在的绝佳例子。首先,我们会在画板上看到米老鼠这个著名卡通形象的无名艺术素描,一旦这个形象完成,它就立刻变得生动和活跃起来,而其他的米老鼠图像也从这个素描中衍生出来。突然间,初的素描开始变得不再重要了。
通过这种前所未有的手法,米老鼠和它的朋友们开始过上它们的个性化生活。当那间房子里的所有人都睡着了,厨房就开始成为快乐的派对现场。糖罐和盐瓶开始跳舞,茶杯震撼着黄油盘子,这些角色不再跟画家有任何关系了。这或许是我们在无量之网中运作的简化模型,但它对我们理解创造者如何从内在创造过渡到外在创造这个微妙抽象的概念很有帮助。
正如美术家不断在脑海中完善一幅作品那样,在很多方面,我们也是通过无量之网来实现这个过程的。透过我们的信念、评判、情绪、祈祷等调色板,我们发现自己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演绎出人际、工作、支持或背离的情景。同时,这些人和场景都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以个人和集体的方式,我们将自己内在的创造永无止息且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多么美妙、多么怪诞、多么强大的观念!如同一个画家用同样一张画布反复修改出的艺术创意一样,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看做永生的美术家,并进行着一种没有尽头的创作。
身处于一个具有可塑性的世界——这个暗示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威力,或许,还会令人感到震惊。我们能够有意识且创造性地使用无量之网,这一发现让我们有力量去更改自身在这个宇宙中的角色。
总之,量子本质与其他万有连结在一起的关系提醒我们,我们正是自身的创造者。这样,我们就能在我们的身体上和人际关系中,展现出自己深的治疗欲望、丰盛、喜悦与平和。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在任何我们自己所选择的时候做到这一点。
然而,正如克里斯托弗·洛格的诗歌里的那个新手,需要一点点“推动”才能让它们飞起来那样,我们在对自身和世界的看法上发生微妙而强大的转变时,才能开启所有的潜能。在这个转变中,我们隐秘的欲望、的目标、崇高的理想都开始让我们产生胸有成竹的感觉。所有事都像奇迹一样,当然,还有更多事,也都在无量之网中成为可能。这其中的关键不仅仅在于知道它是如何运作的,还需要一种能够将我们的愿望告知这个古老的能量网的语言。
我们古老且受珍视的智慧提醒我们,事实上,我们已经拥有了一种与无量之网进行沟通的语言,这种语言不需要文字,也不需要我们的身体或手做出任何手势和姿势。这是一种我们都已经知道该如何流利表达的语言。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它——这种语言就是人类的情绪。
现代科学发现,通过亲身体验各种情绪,会引发我们内在的PH值和荷尔蒙等化学变化,并以此来反映我们的感受。⑨通过爱、慈悲和宽恕的“积极”情绪,以及憎恨、苛责和嫉妒的“消极”情绪,在每天的每个当下,我们都拥有着肯定或否认我们自身存在的力量。更进一步说,这些情绪不仅在体内为我们赋予了力量,同时也把这种力量扩散到我们体外的量子世界中去了。
我们可以把无量之网想象为一张宇宙之毯,它的起始和终止点都在未知的疆域里,穿梭于万有之间。它被层层覆盖,并且无时无刻都无处不在,一切也都被安排得十分妥当。我们的身体、生活以及我们所知的一切存在,都发生在它的纤维之内。从孕育于母亲的子宫之内,到经历结婚、离婚,感受友谊和发展事业,所有这些经历都可以被看做这个宇宙之毯的“褶皱”。
就量子理论而言,从物质的原子,一片草叶到我们的身体或者这个星球,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视为这个时空地毯平滑的纤维上所发生的“躁动”。古老的灵性传统和诗歌传承也用同样的方式描述了这种存在,或许这并非巧合。举例来说,《吠陀经》中描述了一个“纯意识”的统一场,它包括万有并渗透万有。⑩在这个传统里,我们的种种体验,如思想、感觉、情绪和信念,以及相关的各种评断,都被视作为“躁动”,一个平滑和静定场域的余波。
在公元六世纪的《信心铭》中,也描述了一个相似且具有创造万有蓝图的特性的本体——道。和《吠陀经》中的说法类似,“道”其实是不可说的。它存在于万有本身,是所有体验的容器,也是所有体验本身。道是圆满的,“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輥?輯?訛
《信心铭》中提到,只有当我们用自身的评判扰乱了道的宁静,我们才会失去道的和谐。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我们就会深陷于愤怒和分离的感觉之中,经文中也为我们提供了如何修正这种境遇的指导:“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要回到和谐,就是要在怀疑升起时说‘不二’。在‘不二’中,没有分离,没有排挤)”。?輥?輰?訛
不得不承认,把自己想象为无量之网中的躁动,似乎让我们的生活少了些浪漫,同时它却赋予我们一个强大的,理解自身和世界的方式。举例来说,当我们想要建立新的、健康和肯定生命的新关系;产生具有疗愈性的浪漫关系;或为中东问题给出一个和平方案时,我们必须在这个场域中,创造出新的躁动,让它能映射出我们的愿望。我们必须在时空,在我们的身体和世界的组成物质当中创造出一个新的“褶皱”。
这就是我们与无量之网之间的关系,我们被赋予了力量,在无量之网中,去构思、梦想和感受生活中的可能,同时它也将我们创造的一切反馈给我们。古老的传统和现代的科学都描述了这个宇宙之镜是如何运作的。在接下来的几章里将要分享的实验案例将会让我们看到,科学是如何描述这一反馈的。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研究将揭开许多创造的奥秘,它们同样也会开启我们对自己更深层次的探寻之门。
要完全了解无量之网,我们还做不到。老实说,科学也未能解答所有的问题,科学家们甚至不知道无量之网从哪儿来,而且我们还意识到,哪怕自己再对它研究上一百年,也未必能找到所有的答案。我们知道的是,这个无量之网的确存在。它就在此处,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情绪来引发它的创造动力。
我们可以将自己对无量之网的了解,高效地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通过实践,我们与其他万有的连结将得以确认。而这种与万有的连结感会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本来多么强大。通过这种深刻地觉悟,我们有机会变得更加平和,对他人充满慈悲,并积极地创造出能反映自己这些品质的世界,而且还可能不只如此。通过无量之网,我们有机会聚焦在这个与万有互连的生活特性上,用我们内在的感受、想象和梦想来实践它。当我们如此实践时,也就开启了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整个世界的力量之源。
关于本书
我们在无量之网中的经历,在很多方面都如同一台计算机中运行的软件。两者相似的特点是,两个系统都是以可以理解的语言指令来运作的。就计算机来说,这种语言就是数字0和1组成的代码。就意识而言,则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我们不用数字,不用字母表,更不用字词。因为我们是无量之网中的一部分,那么毋庸置疑的是,我们已经拥有了与之交互沟通的方法,并不需要额外的指导或特殊训练。事实也确实如此。
意识的语言就是我们共同的情绪。我们都知道如何去爱、恨、恐惧和原谅。一旦领悟到这些感受就是无量之网的程序指令,我们就能使这些技巧更精进,也更好地了解自己如何创造出生活中的喜悦、疗愈和平和。
本书无意成为科学史或物理学领域的新作。因为这两方面的杰出著作已有很多,它们将把此类信息不断带给世人。本书也参考了其中的几部——例如加来道雄的《超时空》,大卫·波姆的《全体和内隐序》。它们都为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新方式,我也推荐读者看看。
本书旨在成为一套有效的工具,一本有力的指导手册,让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为此,书中的很多内容我都选择聚焦在激进和出人意料的量子实验结果,而非那些繁琐的实验细节上。为了了解这种实现疗愈、平和、喜悦、浪漫与充满合作关系的力量,同时为了在历史洪流中幸存下来,因此,对那些与我们相关的实验结果的强调才是重点。对实验细节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参见我所标注的资料来源。
对很多人而言,量子物理世界中的突破性发现仅仅是那些可以在工作坊或星巴克里闲谈的有趣事实。然而,这些突破性发现所带来的深刻启发和高深哲学,似乎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毫无关系。知道一个物质微粒可以同时存在于两个不同的地方,或电子的速度能比爱因斯坦的预言要快得多,这些若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不同,又有何益?只有我们将这些震撼头脑的发现,与我们的身体疗愈,或我们的大卖场、住房、机场和教室等联系起来,对我们来说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
无量之网在量子世界的神秘现象和我们日常体验的显著差异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本书不止于描述这些发现,还更进一步详述了这些发现的重大意义,以便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建设更好的世界。
通过本书,我希望在这个常常让人感到渺小、无力和绝望的世界里,让人获得希望,发现潜能和力量。我的目标是通过简单易懂而又新颖有趣的对话形式,来描述惊人的科学洞见。
以我多年现场演讲的经验来看,为了要以有意义的方式来打动听众,尊重听众的学习方式非常重要。不论我们认为自己是“左脑思考者”,还是“右脑思考者”,事实上,我们只有双脑并用才能认知这个世界。当然,确实有些人更依赖某个半脑,当我们邀请他人参与一个改变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的巨大的量子跳跃时,尊重他们的直觉和逻辑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无量之网》一书将以上面所提到的组织架构来书写。我将把“右脑式”的个人经历和直接体验,与“左脑式”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报告交织在一起,来阐述这些体验为何重要。这种分享信息的方式,让这些资讯少了些教科书的味道,同时又能引入足够前沿的科学内容,以保证其有效性。
如同所有生命都由四个基本的DNA碱基组成一样,我们发现,宇宙也是以无量之网中被发现的四个特性,而让所有一切有序运作的。运用无量之网的能量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掌握以下四个里程碑式的发现,它们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我们的生活连结在一起。
发现之一:有一个连结万事万物的能量场存在。
发现之二:这个能量场为我们内在的信念,扮演了容器、桥梁和镜子等角色。
发现之三:这个能量场是非定域性和全息性的。每一部分都与其他部分紧密相连,每一小块都以更小的尺度反映着全体。
发现之四:我们用情绪与这个能量场进行交流。
我们有能力去领悟和应用这些发现,它们终将对我们的疗愈、成功的人际关系和事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终,从统一的量子世界观来看,人类的生存权将由我们是否能够以及是否愿意去分享这种肯定生命的实践来决定。
为了合理地安排《无量之网》这个巨大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我将本书划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可以反映此能量场的关键主题。此外,与那些只是在每章的结尾罗列一些形式化的结论不同,我提炼出每章的精华内容以段落的形式,用“关键”(并标号关键1,关键2等,依此类推)开头,并将这些内容安排在每章结尾。为了方便检索,在第八章末尾有全部20个关键的列表。
为方便读者熟悉材料和发现重要信息,如一些相关资讯或一个深入的灵感等,在此,我也有必要对本书的各部分进行一下简要描述。
部分,“发现无量之网:连结万有的奥秘”,探索人类长期以来感知到的那个连结万有的统一能量场。在章中,我描述了为研究这个统一场,而让科学家们进行回顾的一个上百年前的实验。在这个章节,我会分享20世纪让量子物理取得飞跃性进展的研究,着重聚焦在让科学家返回头去重新研究那个认为万物是分离的原始实验。这其中包含了三个典型实验,引出的科学文献,以证实先前未被认识的能量场的存在。简言之,这些发现如下:
1?郾人类的DNA对组成我们世界的物质具有直接影响。
2?郾人类情绪对DNA有直接影响,它终将影响到组成世界的物质。
3?郾情绪和DNA之间的联系超越了时空限制。不论距离多远,影响保持不变。
读完部分,人们将不再质疑无量之网的存在。不论我们是从灵性还是科学的角度来描述,都非常清楚的一点是:的确有某个东西存在着,一个能量场连结了我们所做、我们自己,以及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有一个问题产生了:我们究竟该怎样运用这个信息,或者我们该如何把无量之网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二部分,“想象与现实之间的桥:无量之网是如何工作的”,探讨活在一个万事万物都是全息式互连的宇宙中意味着什么。20世纪伟大的物理发现,或许就是对具有微妙力量的原则的发现;同时,它也可能是容易被忽视和难被理解的发现。因此我有意写得不那么技术性,并将其设计成一种对神秘体验的有用指导,这些体验是我们所共有的,却很少被认为是能够真正教导我们的素材。
如果我们从万事万物永恒存在于一切地方的观点来看待生活,这种观点所包含的宏大意义,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难以把握的。正因为我们有这种广泛的连结,我们才有能力随时随地去支持、分享和参与生命中的喜悦与悲伤。我们该如何运用这种力量呢?
答案还得从我们真正了解的事开始,这真正的了解是,并没有“这里”和“那里”,也没有“现在”和“以后”的差异。从广泛互连的全息角度来看,这里就是那里,之后也就是当下。古老的灵性传统提醒我们:每天的每个当下,我们都在作出选择,要么肯定,要么否定我们的生活;要么呼吸肯定生命的气息,要么吞吐否定生命的气息;要么在思想和语言上尊重他人,要么就是在侮辱他人。
通过这种非定域性、全息式的意识力量,所有看似毫不重要的决定都被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每个当下和不同境遇的结果之中。我们每个人的独立选择累积成我们的集体现实,这一发现既让人兴奋又令人震撼。通过这些了解,我们发现:
?誗为何说我们的美好愿望、想法和祈祷都早已被实现。
?誗我们不受身体或物理“定律”的局限。
?誗我们如何在家里支持我们所爱的人,不论他们在战场还是在会议室。
?誗我们确已拥有即刻疗愈的潜能。
?誗哪怕是闭着眼睛,我们仍能超越时空地看。
第三部分,“来自无量之网的信息:在量子觉醒中活着,爱着,疗着”,深入探讨活在统一能量场中的意味,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生活中的实用方面。通过同步智性事件、巧合事件、强大的意念治疗和我们亲密的人际关系这些现象,这个部分提醒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发生着类似的体验。
我会通过一系列真实的历史事件向你展示,那些在我们生活中看似不重要的事情,其实是为我们展现了自己真实且深刻的信念,我将点出其中的力量、讽刺意味和脉络。在这些例子当中,我会涵盖这种关系,并且在其中一个例子里,我还会谈到,宠物如何通过它们的身体,向我们展示我们体内被忽视或正在发展着的生理状态。
《无量之网》累积了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也是我个人对远古的、神秘的和珍贵的传承中所隐含的伟大奥秘的发现之旅。“我们真是相互连结的吗,如果是,这个连结有多深呢?”还有,“我们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可以改变自己所在的世界呢?”如果你也一直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会喜欢上这本书的。
《无量之网》致力于为一些人架设桥梁,它横跨于过去的现实和未来的希望之上。你需要去宽恕,去发现这个世界里的慈悲,从评判、恐惧和伤害的疼痛中走出来。在我们的生存仍然受到威胁的状态里,能让我们在历史的洪流中幸存下来的关键,便是去创造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终我们会发现,我们有能力去理解和应用无量之网的“规则”,并把握实现人类深层疗愈、极致的喜乐以及终幸存的关键。
格雷格·布雷登
于新墨西哥州圣菲市
一切都是因“无量之网”的存在而产生的。重新认识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好比一个流浪的乞丐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是国王的儿子一样,你将获得不可思议的力量!
——本书译者 胡尧
我们必须假设,在这个力量的背后存在着一个意识和一个具有智能的心智。
这个心智就是所有物质的母体。
——马克斯·普朗克于1944年
量子理论之父马克斯·普朗克,用这些话描述了一个宇宙能量场,它连结着被创造出来的一切,我称之为“无量之网”。
无量之网是我们的世界,也是我们的世界中存在着的一切。
它即是我们和其他我们所爱、所恨、所创造和所体验到的一切。
活在无量之网中,我们在神奇的量子画布上,像画家那样形象地展现我们内心深处的激情、恐惧、梦想和渴望。我们既是那画布,也是那画布上的图画。
我们是画作,也是画笔。
在无量之网中,我们是一切万有存在的容器,是我们由内在到外在创造的桥梁,是映照出我们所有创造的镜子。
那些渴望觉醒于自己强大的热忱和深切的期盼中的人们,本书正是为你们而写。
在无量之网中,你是奇迹的种子,也是奇迹本身。
我的灵魂只知道一点点,就让它消失于您的海洋里吧。
——鲁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