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541397
(1)荣获普利策奖50周年新版,全球2000万家庭收藏的传世经典,令罗振宇“惊叹”,令高晓松“感慨”,令季羡林“敬佩”,令泰戈尔“共鸣”,被誉为“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任志强推荐给潘石屹,人类“认识你自己”的书。
《文明的故事》(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美国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与其夫人阿里尔的代表作,费时近半世纪写就,是为我们普通读者撰写的大型历史著作。其中第10卷《卢梭与大革命》获得1968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杜兰特夫妇因此书荣获1977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这是一部流畅优美的“故事”总集,叙述生动,在世界范围广受欢迎。历史折叠了时间和空间。全书共计11卷,超过1000万字,近千幅精美插图,俯瞰110个世纪里人类心智的成就,堪称一部人类文明的“传记”,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哲学、教育、艺术、音乐等领域。万物生长,文明是庞大的社会历程,它把错综复杂的人类文明梳理成东方文明、希腊文明、罗马和基督教文明及文艺复兴、文明变迁等几大链条。它将浩瀚的历史细节整合为我们可以理解的知识,克服历史叙述中日益严重的碎片化和专业化,致力于提炼出一种整体的历史洞察,期待给予当代人以鲜活的启发,像古希腊神庙箴言一样“认识你自己”。
西方世界期待杜兰特著作的全貌,一等就是30年,每出一卷都好评如潮。中文版《文明的故事》今已全套引进,全书共11卷15册,包括《东方的遗产》《希腊的生活》《恺撒与基督》《信仰的时代(上下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理性开始的时代》《路易十四时代》《伏尔泰时代》《卢梭与大革命(上下册)》《拿破仑时代(上下册)》,*后一卷《拿破仑时代》的结尾,特别收入了提炼全书11卷精华、影响我们邦本家国至今的中纪委推荐读本《历史的教训》。
“理想国经典馆”系列作品《文明的故事》,旧译《世界文明史》,今按英文原版恢复本来的译名。读者在轻松阅读文明的故事时,可潜移默化地感知人类文明的美妙与伟大。文明是我们共同的遗产,历史的教训也藏在无尽的时间之中。
◎ 《文明的故事》丛书分册内容
【第1卷《东方的遗产》】
部 文明的建立章 文明的条件第二章 文明的经济条件第三章 文明的政治条件第四章 文明的伦理条件 第五章 文明的心理条件第六章 史前期文明
第二部 埃及与近东章 苏美尔第二章 埃及第三章 巴比伦第四章 亚述第五章 民族杂居第六章 犹太第七章 波斯
第三部 印度与南亚章 印度的渊源第二章 佛陀第三章 从亚历山大至奥朗则布第四章 人民的生活第五章 诸神的天堂第六章 心灵第七章 印度的文学第八章 印度的艺术第九章 一篇基督徒的结语
第四部 中国与远东章 哲学家的时代第二章 诗人的时代第三章 艺术家的时代第四章 人民和国家第五章 革命与更新第六章 日本的缔造者第七章 政治与道德的基础第八章 古代日本的思想与艺术第九章 日本的新面貌
第1卷附录:插图
【第2卷《希腊的生活》】
部 希腊的兴起章 克里特岛第二章 阿伽门农之前第三章 英雄时代第四章 斯巴达第五章 雅典第六章 大迁徙第七章 西方的希腊人第八章 希腊的神祇第九章 早期希腊的共同文化第十章 为自由而战
第二部 希腊的黄金时代章 伯里克利与民主的实验第二章 雅典的工作与财富第三章 雅典人的道德与习俗第四章 伯里克利时代的希腊艺术第五章 知识的演进第六章 哲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第七章 黄金时代的文学第八章 希腊的自毁
第三部 希腊的衰落章 菲利普王第二章 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文学与艺术第三章 哲学的鼎盛时期第四章 亚历山大第五章 希腊与马其顿第六章 大希腊与东方第七章 埃及与西方世界第八章 书籍第九章 传播期的艺术第十章 希腊科学的第十一章 哲学的屈服第十二章 罗马的来临
结语 希腊的文化遗产
第2卷附录:插图
【第3卷《恺撒与基督》】
部 恺撒时代章 埃特鲁斯坎人序曲(公元前800—前508)第二章 争取民主的奋斗(公元前508—前264)第三章 汉尼拔对抗罗马(公元前264—前202)第四章 斯多葛派的罗马(公元前508—前202)第五章 希腊的衰亡(公元前201—前146)第六章 农民的反叛(公元前145—前78)第七章 寡头政治的反动(公元前77—前60)第八章 革命期间的文学(公元前145—前30)第九章 恺撒(公元前100—前44)第十章 安东尼(公元前44—前30)
第二部 奥古斯都时代章 奥古斯都的政治权术(公元前30—公元14)第二章 黄金时代(公元前30—公元18)第三章 君主专制的另一面(14—96)第四章 白银时代(14—96)第五章 成长中的罗马(14—96)第六章 罗马及其艺术(公元前30—公元96)第七章 享乐主义的罗马(公元前30—公元96)第八章 罗马法(公元前146—公元192)第九章 哲学家帝王(96—180)第十章 2世纪的生活与思想(96—192)
第三部 基督时代章 意大利第二章 开化西邻第三章 罗马希腊第四章 希腊文化的复兴第五章 罗马与犹太(公元前132—公元135)第六章 耶稣(公元前4—公元30)第七章 使徒(30—95)第八章 教会的成长(96—305)第九章 帝国的没落(193—305)第十章 基督教的胜利(306—325)
尾声 罗马衰颓的原因/罗马人的成就
第3卷附录:插图
【第4卷《信仰的时代》上册】
部 拜占庭、伊斯兰及犹太文明章 弃教者尤里安(332—363)第二章 蛮族的胜利(325—476)第三章 基督教的演进(364—451)第四章 逐渐成形的欧洲(325—529)第五章 查士丁尼(527—565)第六章 拜占庭帝国的文明(326—565)第七章 波斯人(224—641)第八章 穆罕默德(570—632)第九章 《古兰经》第十章 伊斯兰之剑(632—1058)第十一章 伊斯兰景观(628—1058)第十二章 东方伊斯兰教的思想与艺术(632—1058)第十三章 西方伊斯兰教(641—1086)第十四章 伊斯兰教的兴盛与没落(1058—1258)第十五章 塔木德第十六章 中古犹太人(565—1300)第十七章 犹太人的心智(500—1300)
第二部 黑暗时代与十字军东征章 拜占庭世界(565—1095)第二章 西方的没落(566—1066)第三章 诺曼的崛起(566—1066)第四章 争斗中的基督教(529—1085)
第4卷附录:上册插图
【第4卷《信仰的时代》下册】
第五章 封建制度与骑士精神(600—1200)第六章 十字军东征(1095—1291)第七章 经济革命(1066—1300)第八章 欧洲的复原(1095—1300)第九章 文艺复兴以前的意大利(1057—1308)
第三部 基督教的文明章 罗马天主教(1095—1294)第二章 早期的宗教裁判所(1000—1300)第三章 修道僧与托钵僧(1095—1300)第四章 基督教的道德与礼仪(700—1300)第五章 艺术的复苏(1095—1300)第六章 哥特式建筑的兴起(1095—1300)第七章 中世纪音乐(326—1300)第八章 知识的传播(1000—1300)第九章 阿伯拉尔(1079—1142)第十章 理性的探索(1120—1308)第十一章 基督教的科学(1095—1300)第十二章 浪漫时代(1100—1300)第十三章 但丁(1265—1321)
结语 中古的遗产(1265—1321)
第4卷附录:下册插图
【第5卷《文艺复兴》】
部 文艺复兴总述章 彼特拉克与薄伽丘时代(1304—1375)第二章 阿维尼翁的教皇(1309—1377)第三章 美第奇的兴起(1378—1464)第四章 黄金时代(1464—1492)第五章 萨沃纳罗拉与共和国(1492—1534)
第二部 文艺复兴在意大利章 米兰第二章 达•芬奇(1452—1519)第三章 托斯卡纳与安布利亚第四章 曼图亚(1378—1540)第五章 费拉拉(1378—1534)第六章 威尼斯王国(1378—1534)第七章 艾米利与前哨(1378—1534)第八章 那不勒斯王国(1378—1534)
第三部 文艺复兴在罗马章 教会的危机(1378—1447)第二章 罗马的文艺复兴(1447—1492)第三章 博尔贾家族(1492—1503)第四章 尤利乌斯二世(1503—1513)第五章 利奥十世(1513—1521)
第四部 文艺复兴的没落章 知识的革命(1300—1534)第二章 道德的解放(1300—1534)第三章 政治的崩溃(1494—1534)第四章 威尼斯的黄昏(1534—1576)第五章 文艺复兴的衰微(1534—1576)
第5卷附录:插图
【第6卷《宗教改革》上册】
部 从威克利夫到路德章 罗马天主教会(1300—1517)第二章 英国:威克利夫、乔叟与大叛乱(1308—1400)第三章 法国受围(1300—1461)第四章 法国的复兴(1453—1515)第五章 15世纪的英国(1399—1509)第六章 勃艮第的插曲(1363—1515)第七章 中古欧洲(1300—1460)第八章 西斯拉夫族(1300—1517)第九章 奥斯曼帝国(1300—1516)第十章 葡萄牙开创商业革命(1300—1517)第十一章 西班牙(1300—1517)第十二章 知识的发展(1300—1517)第十三章 海洋的征服(1492—1517)第十四章 先驱伊拉斯谟(1469—1517)第十五章 路德(改革)前夕的德国(1453—1517)
第二部 宗教改革章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517—1524)第二章 社会革命(1522—1536)第三章 茨温利:宗教改革在瑞士(1477—1531)第四章 路德与伊拉斯谟(1517—1536)
第6卷附录:上册插图
【第6卷《宗教改革》下册】
第五章 宗教战争(1525—1560)第六章 加尔文其人(1509—1564)第七章 弗朗索瓦一世与法国宗教改革(1515—1559)第八章 亨利八世与红衣主教沃尔西(1509—1529)第九章 亨利八世与莫尔(1529—1535)第十章 亨利八世与修道院(1535—1547)第十一章 爱德华六世与玛丽•都铎(1547—1558)第十二章 从罗伯特•布鲁斯到约翰•诺克斯(1300—1561)第十三章 宗教改革的推展(1517—1560)
第三部 宗教改革的余响章 俄罗斯的统一(1300—1584)第二章 穆斯林的天赋(1258—1520)第二章 苏里曼大帝(1520—1566)第四章 犹太人(1300—1564)第五章 人民的生活(1517—1564)第六章 音乐(1300—1564)第七章 拉伯雷时代的文学(1517—1564)第八章 霍尔拜因时代的艺术(1517—1564)第九章 哥白尼时代的科学(1517—1565)第十章 天主教会与宗教改革(1517—1565)第十一章 教皇与会议(1517—1565)
结语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第6卷附录:下册插图
【第7卷《理性开始的时代》】
部 理性的觉醒章 伟大的女王(1558—1603)第二章 欢乐的英国(1558—1625)第三章 派那西斯山坡(1558—1603)第四章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第五章 苏格兰女王玛丽(1542—1587)第六章 詹姆士六世和詹姆士一世第七章 召唤理性(1558—1649)第八章 大革命(1625—1649)
第二部 理性与信仰章 意大利(1564—1648)第二章 西班牙的盛衰(1556—1665)第三章 西班牙文学的黄金时代(1556—1665)第四章 西班牙艺术的黄金时代(1556—1682)第五章 法国的角逐(1559—1574)第六章 亨利四世(1553—1610)第七章 黎塞留(1585—1642)第八章 战争下的法国(1559—1643)
第三部 理性的考验章 荷兰的叛乱(1555—1648)第二章 从鲁本斯到伦勃朗(1555—1660)第三章 北方的兴起(1559—1648)第四章 伊斯兰教的挑战(1566—1648)第五章 帝国境内的大决战(1564—1648)第六章 伽利略时代的科学(1558—1648)第七章 哲学的再生(1564—1648)
第7卷附录:插图
【第8卷《路易十四时代》】
部 路易十四与法国章 旭日东升(1643—1684)第二章 信仰的考验(1643—1715)第三章 国王与艺术(1643—1715)第四章 莫里哀(1622—1673)第五章 法国古典文学的全盛时期(1643—1715)第六章 尼德兰的悲剧(1649—1715)第七章 鼎盛时期的衰落
第二部 英伦与欧陆的革命与改革章 克伦威尔(1649—1660)第二章 弥尔顿(1608—1674)第三章 复辟(1660—1685)第四章 光荣革命(1685—1714)第五章 自由出版第六章 波罗的海的争夺(1648—1721)第七章 彼得大帝(1698—1725)第八章 改变中的帝国(1648—1715)第九章 悠闲的南方(1648—1715)第十章 封锁中的犹太人(1564—1715)
第三部 知识的探索
章 从迷信到学术(1648—1715)第二章 科学的探求(1648—1715)第三章 伊萨克•牛顿(1642—1727)第四章 英国哲学(1648—1715)第五章 法国的信仰与理性(1648—1715)第六章 斯宾诺莎(1632—1677)第七章 莱布尼茨(1646—1716)
第8卷附录:插图
【第9卷《伏尔泰时代》】
部 伏尔泰与英国章 法国:摄政时期(1715—1723)第二章 人民(1714—1756)第三章 统治者第四章 宗教与哲学第五章 文学与戏剧(1714—1756)第六章 艺术与音乐(1714—1756)
第二部 伏尔泰时代的欧陆章 人民与国家第二章 道德与风俗第三章 美的崇拜第四章 心智的成就第五章 伏尔泰在法国第六章 巴赫与德国(1715—1756)第七章 腓特烈大帝与玛丽亚•特蕾莎第八章 瑞士与伏尔泰(1715—1758)
第三部 伏尔泰的思想与宗教的冲突章 学者第二章 科学的进展(1715—1789)第三章 医学(1715—1789)第四章 无神论者(1730—1751)第五章 狄德罗与百科全书(1713—1768)第六章 多面狄德罗(1758—1773)第七章 扩展中的运动(1758—1774)第八章 伏尔泰与基督教(1734—1778)第九章 哲学家的胜利(1715—1789)
第9卷附录:插图
【第10卷《卢梭与大革命》上册】
部 卢梭与法国章 流浪者卢梭(1712—1756)第二章 “七年战争”(1756—1763)第三章 国家的命运第四章 生活的艺术第五章 年高德劭的伏尔泰(1758—1778)第六章 浪漫派作家卢梭(1756—1762)第七章 哲学家卢梭第八章 卢梭的流浪生活(1762—1767)
第二部 卢梭时代的南欧章 意大利沃土(1715—1759)第二章 葡萄牙与蓬巴尔(1706—1782)第三章 西班牙与启蒙运动(1700—1788)第四章 再会!意大利!(1760—1789)第五章 奥地利之启蒙运动(1756—1790)第六章 音乐改革第七章 莫扎特
第三部 卢梭时代的宗教章 伊斯兰教(1715—1796)第二章 俄罗斯插曲(1725—1762)第三章 叶卡捷琳娜大帝(1762—1796)
第10卷附录:上册插图
【第10卷《卢梭与大革命》下册】
第四章 波兰之劫(1715—1795)第五章 腓特烈大帝时代的德国(1756—1786)第六章 康德(1724—1804)第七章 到魏玛之路(1733—1787)第八章 魏玛盛世(1775—1805)第九章 歌德的晚年(1805—1832)第十章 犹太人(1715—1789)第十一章 从日内瓦到斯德哥尔摩
第四部 卢梭时代的英国章 工业革命第二章 政坛风云(1756—1792)第三章 英国人(1756—1789)第四章 雷诺兹时代(1756—1790)第五章 英格兰之邻(1756—1789)第六章 文坛景象(1756—1789)第七章 塞缪尔•约翰逊(1709—1784)第八章 后的荣耀(1774—1783)第九章 死亡与哲学家(1774—1780)第十章 光明前夕(1774—1789)第十一章 法国大革命的分析(1774—1789)第十二章 政治的溃乱(1783—1789)
第10卷附录:下册插图
【第11卷《拿破仑时代》上册】
部 法国大革命章 革命的背景(1774—1789)第二章 国民会议(1789.5.4—1791.9.30)第三章 立法会议(1791.10.1—1792.9.20)第四章 国民公会(1792.9.21—1795.10.26)第五章 督政府(1795.11.2—1799.11.9)第六章 大革命下的人生(1789—1799)
第二部 法国大革命与英国章 英格兰在忙碌第二章 英国的生活第三章 英国的艺术第四章 英国的科学第五章 英国的哲学第六章 文学的转变第七章 湖畔诗人(1770—1850)第八章 反叛的诗人(1788—1824)第九章 英格兰的邻邦(1789—1815)第十章 皮特、纳尔逊和拿破仑(1789—1812)
第三部 拿破仑与欧陆章 伊比利亚半岛第二章 意大利及其征服者(1789—1813)第三章 奥地利(1780—1812)第四章 贝多芬(1770—1827)
第11卷附录:上册插图
【第11卷《拿破仑时代》下册】
第五章 日耳曼与拿破仑(1786—1811)第六章 日耳曼民族(1789—1812)第七章 日耳曼文学(1789—1815)第八章 日耳曼哲学(1789—1815)第九章 大陆边缘各国(1789—1812)第十章 俄国(1796—1812)
第四部 拿破仑的升沉章 执政府(1799.11.11—1804.5.18)第二章 新帝国(1804—1807)第三章 庞大的领域(1807—1811)第四章 拿破仑其人第五章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1800—1815)第六章 拿破仑与艺术第七章 反对拿破仑的文学第八章 拿破仑时代的科学与哲学第九章 远征莫斯科(1811—1812)第十章 厄尔巴岛(1813—1814)第十一章 滑铁卢(1814—1815)第十二章 圣赫勒拿岛第十二章 结束第十四章 总结(1815—1840)
结论 历史的教训章 踌躇第二章 地球与历史第三章 生物学与历史第四章 种族与历史第五章 性格与历史第六章 道德与历史第七章 宗教与历史第八章 经济与历史第九章 社会主义与历史 第十章 政府与历史第十一章 战争与历史第十二章 成长与衰退第十三章 真有进步吗
第11卷附录:下册插图
◎ 名家点赞
【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威尔•杜兰特费劲心力,追寻印度文明的进程。他把我们国家的悲惨境地看在眼里,探究这片土地在历史上蒙受的种种不幸,这是旅行者鲜少愿意做的苦工。杜兰特尊重我们(印度人民),把我们视为人类的一分子。他书写了与他没有血脉相系的人们的痛苦和屈辱。他义愤填膺,为被压迫的种族争取平等待遇。他可能很难从读者那里得到回报;但我确信,杜兰特体现了西方*贵的精神传统——自由和公平。
【北京大学终身教授 季羡林】——西方学者称威尔•杜兰特的《文明的故事》是一部把无羁的热情和横溢的才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台湾学者誉之为 “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是很有见地的,绝不是溢美之词。因为它具有独立而深刻的见解,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哲学家的真知灼见。我要特别指出的是该书的*后一部《历史的教训》,它集中表达了杜兰特博士对文明史的独到见解。/杜兰特博士心胸如海,妙笔生花,见识超凡,极富冒险精神,他冒着专门史家的各种批评,一往无前地冲进了人类文明的致命深处。他成功了,我很敬佩他。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 汤一介】——私家撰述,见识超凡。以一人之心力撰成史学上一大巨构:耗四十年光阴,终成一家之言。与司马迁之《史记》、班固之《汉书》,可谓前后辉映,中西媲美。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 杜威】——《文明的故事》实在是给我们公众的福利巨制,尤其在迎对如此保守的一个时期,我很欣慰地祝愿你恒心得偿。
【美国总统 尼克松】——长久以来我怀着对您的景仰之情,您的事业在美国家喻户晓,您对文明进程的解读摆渡了无数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滋养着我们的同胞,甚至全世界的男女老少。您和夫人的名字指引众人踏上追寻历史的奇妙旅程。诚然,历史是未来的先声,您的作品蕴含超越时间的价值与启示;即便面对新的世代,仍将历久弥新,凝为永恒。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 爱德华•肯尼迪】——多年来,您带领我们理解历史、理解人类本身。您给予我们洞见、勇气和信心,贡献卓著。面对未来,您让我们和子孙后代能更具开创力和建设性。
【“何帆的北大读书俱乐部”专栏 何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和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Ariel Durant)花了50年时间,写了1500万字,完成了一部气势恢宏的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文明的故事》)。
【“晓松奇谈”主讲 高晓松】——美国历史学大师、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Will Durant,1885—1981)有一句名言:Most of history is guessing,the rest is prejudice(按:中国人总说历史是镜子……)
【“罗辑思维”主讲人 罗振宇】——它是一个人的历史,跟《史记》、《离骚》一样,是把个人心性、见识、忧愤、哲思都注入到写作中;它是一部文明大典,这个世界历史,被他梳理成了东方文明、希腊文明、罗马和基督教文明、文艺复兴、欧洲文明几大链条,这种站在历史之巅俯瞰的综合概括能力,让人惊叹不已。
◎ 媒体评价
【纽约时报】——体裁新颖,说理充分,雄辩有力,见解独特……此书真正的精华在于它如何叙述当代人的思想,这是一套值得大力推荐的好书。
【时代周刊】——杜兰特夫妇再次证明了他们的才华……他们的见解一针见血,极有深度,二者正是许多学术著作所缺乏的,无疑他们是*棒的两位。
【纽约客】——值得称道的不仅有写成这套书所做的大量研究,还有该书流畅的风格,特别是杜兰特先生言简意赅地表达能力和对伟大时代的敏锐鉴赏力。
【美利坚杂志】——对那些已忘掉了所学历史的人来说,杜兰特方法是理想的解决办法。读者们可以放心,所有的领域都已涵盖。在书页的翻动之中,读者已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这就是杜兰特风格独到之处的*好见证。
【图书馆杂志】——他的叙述高潮迭起,戏剧性强,他的风格流畅而富有机智。正因为这些突出特点,再加之本书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所以我们极力推荐,此书值得珍藏。
【纽约先驱论坛报】——行文生动,既有通俗的风格,又有不厌其烦的举例说明、广泛的涉及面和不倦的热情!
【中华读书报】——21世纪的开端,能与隽永智慧的人类文明的回忆相伴,无论如何是一件快乐的事。
值得细细品味。作者有一颗开放与人文的心态看待各种不同的存在,提供一个大视野看待文明、文化和历史,很棒的提纲式读物。——faye
我的历史观来自这套书。8年,时不时就看看。无数个灯下幸福的阅读回忆。少年的阅读经验多么美好。贡布里希,威尔杜兰,约翰伯格,这是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应当读一下的书。——bendao
非常棒,杜兰特夫妇的个人魅力与智慧*胜过任何的史料价值与专业研究。翻译生动而饱含幽默。这才是一本好的历史著作该有的样子,不用专业权威标榜自己的权威,对历史发表自己的私人看法,这才是我们进入历史*好的方法。——Drewyau
更关注文化,文明的发展历程,而对历史事件,尤其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件描写比较简略。但是对文学艺术诗歌戏剧科学等著名人物的故事则相当细腻,无出其右者。——阅读改变生活
从《哲学的故事》*次读威尔杜兰特,便被他的深入浅出、纵贯古今和好文采吸引,再没有比这更好的西方哲学史入门读物了。所以,毫不犹豫地入手了11卷本的《文明的故事》,坚信他不会把文明史讲述的晦涩难解枯燥乏味。600多页的《希腊的生活》果真没有让我失望。——围岛
很意外杜兰特这套书并不是干巴巴的历史教科书,文章写得很有美感和激情,历史片段的选取也很契合吾等八卦小民的热情所在。借这书本来只是为了看Borgia的部分,结果读得很有滋味便把整本都给看完了,对看剧的背景知识建设极有帮助。——missdread
放在床头慢慢就读完了,愉快的阅读体验,很认同作者把文化内在的变化放在历史中心的写法。——InsaneDrifter
写世界史的书很多,但既不失探讨历史的中正立场,同时还兼有优美的文笔的作者,首推威尔杜兰。——赖伦铎尔
果然非常好看。一个人能在书中安排如此多的材料而不显得冗长拖沓,仍能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很让人钦佩的。——桑都
◎ 杜兰特谈“历史的教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