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12257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前言
第1章 工程材料及改性技术基础
1.1 工程材料的性能
1.2 工程材料基础
1.3 钢的热处理
第2章 铸造
2.1 实习目的与要求
2.2 铸造基本概念
2.3 砂型铸造
2.4 常见造型方法
2.5 常用铸造材料
第3章 锻造
3.1 实习目的与要求
3.2 锻压
3.3 锻造加工
3.4 自由锻造
3.5 模锻
3.6 冲压
3.7 轧制
第4章 焊工
4.1 实习目的与要求
4.2 焊工概述
4.3 焊工相关设备
4.4 焊工相关概念
4.5 焊工实习基本操作
4.6 实习报告
第5章 车工
5.1 实习目的与要求
5.2 车工概述
5.3 车床结构
5.4 车削刀具
5.5 夹具和附件
5.6 车工实习基本操作
5.7 实习报告
第6章 铣工
6.1 实习目的与要求
6.2 铣工概述
6.3 铣床结构
6.4 铣削刀具
6.5 夹具和附件
6.6 铣工实习基本操作
6.7 实习报告
第7章 钳工
7.1 实习目的与要求
7.2 钳工概述
7.3 钳工相关工序
7.4 钳工实习基本操作
7.5 实习报告
第8章 数控加工
8.1 实习目的与要求
8.2 数控加工概述
8.3 数控系统
8.4 数控加工实习
8.5 实习报告
第9章 CAD软件
9.1 实习目的与要求
9.2 计算机辅助设计简介
9.3 AutoCAD软件讲解
9.4 SolidWorks软件讲解
9.5 实习报告
第10章 电火花加工
10.1 实习目的与要求
10.2 电火花加工的产生、原理与特点
10.3 中走丝线切割机床
10.4 中走丝线切割机床实习基本操作
10.5 常见问题及分析处理
10.6 电火花成形机加工原理
10.7 实习报告
第11章 激光加工
11.1 实习目的与要求
11.2 激光雕刻加工原理与相关设备
11.3 非金属激光雕刻机实习
11.4 激光内雕机实习
11.5 实习报告
第12章 三维快速成形
12.1 实习目的与要求
12.2 三维快速成形技术原理与相关设备、软件
12.3 三维扫描仪实习部分
12.4 实习用3D打印机简介
12.5 实习报告
参考文献
目前,国内工科院校都有自己的工程训练中心,并且工程训练已从传统的车、铣、刨、磨、钳、铸、锻、焊等传统训练项目,发展到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线切割等先进制造技术的训练项目,三维扫描、三维打印、激光加工等已经成为我校工程训练的一部分。工程训练是大学生人生**次与机械设备接触,**次亲手加工和制造零部件,将动手设计与制造有机结合起来,必将为理工科后续的技术课和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近年来,各院校工程训练中心已从单一的认识和使用基本工具、各类仪器仪表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发展到开放式创新训练,如学生自由组合( 每组成员5~8人),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或团队设想设计作品,根据需要自行将任务分成若干模块,在项目训练中让学生自己进行产品设计、安排工艺流程、独立进行操作、灵活安排进程、独立对结果进行分析评定,并*终组合制造出成品。由传统金工实习向工程训练转变,由单纯技能训练型的教学模式向以工程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从简单操作的训练逐步发展到设计与加工并重的综合训练,传达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理念,从而强化学生对工程创新思维与方法的掌握,指导学生亲手完成创意小制作。教学模式也从“技能型”向“学科型”的创新模式转变,这种模式的实践训练强调了训练的实践探索性,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实践模式,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打破了被动做实验的局面,营造了一种充分展示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和工程意识的实验新格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面向未来工程人才的素质要求,重点突出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形成具有以“强化战略思维以及提升创造力与设计能力”为核心,鼓励更多的师生参与“以创新设计为核心”的工程训练,以适应工业智能化和创新为主的智能化社会。
为此,本书遵循下列基本原则:在参考兄弟院校相关教材和教学体系的前提下,按照《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重点高等工科院校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改革指南》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将传统与现代和创新结合起来,将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教材的内容、体系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常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有效地结合起来。
本书具有下列特色:
1)重视基础知识,精选传统内容,注重现代加工知识,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兼顾个人的长远发展。
2) 重视新技术、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引进,力求使教材内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时代性,以及工程训练和创新实践的可操作性。
3) 重视教材各章节间的内部逻辑关系,让学生完成从简单操作到创新设计和制造的衔接。
4) 重视工程实践与教学实验,教材做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表格清晰,让学生感觉到课程的新颖,改变金工教材过于偏重知识、轻操作的倾向,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训练发展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5)重视创新设计,培养学生,解决设计和制造中的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群体协作能力。
6) 重视综合素质提高,引导学生通过系统训练建立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群体意识,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不同工作的需要创造条件。
参加教材编写的有夏延秋、吴浩、胡湘红、刘兴云、杨雪梅、高充和李竑伟。由于水平所限,书中仍会有错误或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及时改正。
编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