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0205356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可她横空出世地来了后,*终悄无声息地走。
★余秋雨说:“张爱玲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一样。”
★绚丽惊世的成名过往,痴心不悔的爱情经历,离群索居的人生迟暮,一步一孤独,谁人懂得?
★十里洋场的上海故事,华美悲凉的香港情缘,从上海到香港,她究竟有多少故事?
★极具文艺范儿的张爱玲传记!
★80年青年版画家刘丽娟插图,超值附赠张爱玲语录。
目录
一
她,曾从时光的层幕中走来
她,曾从时光的层幕中走来002
墨片003
梦魇004
幻灭005
心茧006
翩跹007
月缺008
二
前世,是今生的隐喻
前世,是今生的隐喻010
前世012
流水015
三
童年,掺了黄连的松子糖
童年,掺了黄连的松子糖020
离别022
欢愉024
淡苦027
烟色030
四
青黑的心子里,是清醒而怪异的世界
青黑的心子里,是清醒而怪异的世界034
奇感036
暖色038
撕裂041
昏昧044
冰寒046
疏离048
新声052
五
被审判着的,赤裸裸的青春期
被审判着的,赤裸裸的青春期058
碎瓷061
空心064
逃离066
困境069
怯望072
伤寒074
六
坐在硬板凳上,打一个冗长而艰难的盹
坐在硬板凳上,打一个冗长而艰难的盹078
战乱081
轰炸084
坍塌087
惊魂091
飘浮094
停战096
七
仿佛一样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仿佛一样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101
暗夜103
市声105
试飞109
惊动112
流泻114
八
不早亦不晚,他(她)也在这里
不早亦不晚,他(她)也在这里118
知遇120
惊见122
渗透125
炫色129
飞扬132
九
端然中,忧从欢中来
端然中,忧从欢中来136
絮情139
微醺141
情长144
陷落146
来去149
苦夏152
十
人生的飞扬,须得安稳作底
人生的飞扬,须得安稳作底157
偷欢160
针刺163
唯一165
锦色168
流言173
忧欢176
大难179
惊梦180
泥足185
十一
寻常都是石破天惊
寻常都是石破天惊189
入戏193
痴寻195
情隔198
萎谢201
钝痛203
镜幻205
泪诀209
弦断213
十二
一阵悲风,隔着十万八千里从时代的深处吹来
一阵悲风,隔着十万八千里从时代的深处吹来218
漩涡220
奔离224
别途226
疾书229
越洋232
缘来236
弃生239
舒展241
安稳244
花莲249
病霜252
凋景255
十三
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孤独的岛
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孤独的岛259
转身262
奶咖264
孤岛268
碎痒272
流徙275
十四
圆是不圆,万千因果终成空
圆是不圆,万千因果终成空280
张看282
最后285
遗念289
既是传奇,哪有结束……292
她,曾从时光的层幕中走来
她,曾从时光的层幕中走来
这是最后的舞台,最后的谢幕。她摆给这世界的最后一个姿态,依然色泽艳绝,刻骨苍凉。
赭红与灰蓝,玲珑与平展,阴凉与薄软,旗袍与毯子,艳极亦静极。望向房门的面容,虚无安详,凝定着她注目这世界的最后一瞥。窗外,那一轮月正在渐渐圆融,然后消蚀,周而复始,直到永恒。
自此,她影消声断,告别众生喧哗。再寻她,只可去透明无迹而又辽阔的风的涡心,只可向深邃藏蓝而又广袤的大海,只可撩拨那些由她绣纳的文字的帘幕……也终将,一无所获。连她的衣角,都不能惊动。
这正是她要的告别。干净。彻底。决然。
甚至,连她确切辞世的那一时刻,都在急速而去的时光中坠落成一个谜。
她以一生信守着,并以文字演绎和书写的,不过两个字——传奇。她在它们复杂的转折与沟回里辗转,以孤绝的艳丽,以透骨的苍凉,以恍若隔世的冷,和难以复制的洞彻……惊动了世间,某一匆促时段的,冷暖。
墨片
从染尘的相片中,她走来。
所有的相片,都泛着暧昧、隔膜的昏黄。宽衣大袖不再飞扬,蛾眉朱唇、绸衫布裙,褪成同一质地的墨彩。当年于衣袂间放纵着的玲珑心事,淋漓着的才思奇想,如放陈的丝绸,再难俯拾,披挂,触摸。相片中的她,个个目光低回流转,逃逸出多年后层层叠叠的注视之外,骨销皮殇。
坐在晚年的夕照晨曦之中,幻灭之感依然时时向她袭来,每到这时,她就翻开泛黄的相册,走进那些早被历史定格的瞬间,内心的爱恨恩怨已如湖水,只有一望无际的温柔涟漪波动(连昔日辉煌也成其间细小的一脉)。不知不觉,一丝安详的笑纹浮上她回忆中的面颊,那是与生活达成的拈花般默契。相片,记录过她的飞扬,她的奇艳,她的华彩,也记录过她的冷寂,她的优柔,她的退守。相片内外,岁月从未停止对她肌骨心颜的风蚀,一点一点,一寸一寸。
梦魇
从深深庭院中,她走来。
这是一座古怪的庭院——“有太阳的地方使人瞌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凉。房屋的青黑的心子里是清醒的。”——支撑了几千年沧桑岁月的古宅已近迟暮,正在缓缓沉落。显赫的家世仿佛古宅中深重的暗影,俨然已经睡死。独卧烟榻的晚清遗少,醉生梦死在鸦片、吗啡、姨太太和繁华旧梦之间。
古宅昏蒙的光线中,倏忽走过西洋打扮的女子,清脆如水的钢琴声敲打着古宅幽暗的回廊房厦。两种文化无声无息的相遇和有形有色的交锋,溅起绚美的水花,看得她惊诧而迷茫。
在仆妇成群的古老宅院里,她是个连苹果也不会削、羞于见客的现实生活中的“废物”,又是个小小“天才”。三岁摇摇摆摆吟“商女不知亡国恨”,十岁懵懵懂懂读“红楼”迷“三国”,纸上涂鸦“摩登红楼”不文不白的故事。白纸般的心灵,在这些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传奇中沉沉浮浮,冰冰寒寒。
对她而言,“睡”在过去的父亲与“醒”在异国文化里的母亲,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父亲寂寞中与她拉家常,母亲过街时牵她手的陌生的亲切,是童年心版上偶尔的一抹亮色,倏忽即逝。幻灭之感,穿透靠也靠不住的浮华家事、孤寂时光,扎下根来。根须沿着血液、骨髓无声流淌——好的东西如果不实实在在抓在手里,也许眨眼工夫就成南柯一梦。
幼年生活仿佛一声长长的叹息,又像一款惊悸不安的梦魇。娉婷走出古宅的,已是一个生命色调奇异斑斓的女子,老色的底子上浮着艳丽、诡谲的现代花彩。
幻灭
从苍凉岁月中,她走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