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13186270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初,一群年轻人考进了上海第二医学院,接受精英教育,成为当时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几十年来,他们认真学医,勤恳行医,辛苦救人,清白做人,期间有属于他们的难忘记忆及旁人难以体会的情怀和心声。
《我们这一辈医学人》是对昨天的回忆,倾吐了堆积几十年的心声,同时也展现了这一辈医学人的快乐今天和灿烂明天。
《我们这一辈医学人》是对昨天的回忆,倾吐了堆积几十年的心声,同时也展现了这一辈医学人的快乐今天和灿烂明天。
目 录
往昔岁月
青春岁月的那一抹彩虹——母校击剑队
往事回想
瘦硕有神圆润洁净——小记同学夏人霖
往事如烟无怨无悔——甘肃十年回忆片断
岁月留痕青春永恒——兼忆新疆生活片断
远去的韶华不悔的人生——难忘大西北二三事
我走过的路
难忘的岁月
走过蹉跎岁月
迟到的追思——怀念余亚男同学
为了生命的呼唤——一位麻醉医师的心声
贵州十年
情系宁夏无怨无悔——难以忘却的记忆
来自南半球的思乡情结
“体外循环”情结
陕北的记忆
难忘昨天
往事不如烟——大学毕业分配前后的点滴回忆
青涩岁月有苦有甜
风雨过后是彩虹——写在毕业40周年前夕
我的母亲
忆昔日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患联手斗病魔
冬天里的阳光——追忆在市北中学获得的“爱”
绘出人生的精彩——述说我爱画的心路历程
如沐春风温馨一家——情系二医69届校友分会
闲情逸致
诗词作品
书法作品
篆刻作品
油画作品
国画作品
校友风采
似水流年
青春岁月的那一抹彩虹——母校击剑队
往事回想
瘦硕有神圆润洁净——小记同学夏人霖
往事如烟无怨无悔——甘肃十年回忆片断
岁月留痕青春永恒——兼忆新疆生活片断
远去的韶华不悔的人生——难忘大西北二三事
我走过的路
难忘的岁月
走过蹉跎岁月
迟到的追思——怀念余亚男同学
为了生命的呼唤——一位麻醉医师的心声
贵州十年
情系宁夏无怨无悔——难以忘却的记忆
来自南半球的思乡情结
“体外循环”情结
陕北的记忆
难忘昨天
往事不如烟——大学毕业分配前后的点滴回忆
青涩岁月有苦有甜
风雨过后是彩虹——写在毕业40周年前夕
我的母亲
忆昔日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患联手斗病魔
冬天里的阳光——追忆在市北中学获得的“爱”
绘出人生的精彩——述说我爱画的心路历程
如沐春风温馨一家——情系二医69届校友分会
闲情逸致
诗词作品
书法作品
篆刻作品
油画作品
国画作品
校友风采
似水流年
前 言
这是一本写给我们自己看的书,值得推荐给愿意了解那个时代、愿意了解我们这一辈人情怀的人读一读。这既是一本以“回忆”为主线的杂记,但又不限于回忆,还包含我们交流“享受今天”的愉快,以及对“明天会更美好”的憧憬。
本书的发动始于我们大学毕业40周年之际,当时69届校友会组织编写和录制了记录我们从入学到毕业后几十年人生经历的视频,取名“我们走过的路”。此后大家意犹未尽,觉得有必要用文字的形式,表达我们这一辈人的难忘岁月和心路历程。于是校友会组织同学撰写回忆文章。先后有十多位同学积极响应并投稿,应征作品陆续发表在二医大校友会编辑出版的《校友之声》上。2016年10月,69届校友会决定把上述材料汇集成册,并通过微信开展“大家来写书”的征稿活动,号召大家继续写稿。终于收集到足够丰富的内容,达到了书籍出版的基本要求。
我们这一辈人出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迄今都已过“古稀”之年。20世纪60年代初,我们一起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成为当时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继而几十年来,我们认认真真学医、勤勤恳恳行医、辛辛苦苦救人、清清白白做人。我们这一辈人、我们这一辈子有属于我们自己难以忘怀的记忆,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欲说还休”,也有旁人难以体会的情怀和心声。那就让我们在这里说一说对昨天的回忆,回忆昨天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和我们的情感;吐一吐堆积了数十年的心声;也看一看我们快乐的今天和灿烂的明天……
确实,记忆是一份珍藏在心底的财富。虽然已是年过古稀,离开我们亲爱的母校已近50年,但是当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那些温馨、难忘、珍贵、美好抑或带有些许苦涩或遗憾的往事,回忆这辈子独特的人生经历,激动的心情依然久久难以平静!曾经风华正茂的我们,饱经沧桑的历练,孜孜不倦的求索,坚定执着的追求,坚韧不拔的意志,谱写了我们这代人风格迥异的多彩人生!本书刊登了20余篇原上海第二医学院69届医疗系、儿科系、口腔系校友(也包含个别其他年级校友)的回忆选录,选题广泛、体裁多样,有叙事、有抒情、有诗歌、有杂文。文字简洁流畅,语言优美。其中有对坐落在市中心重庆南路和幽静的思南路之间的那所别具特色而又令人骄傲的上海二医校园生活的留恋;有毕业后奔赴祖国边陲、大西北、大西南农村以及军垦农场的艰苦磨炼;有恢复高考制度后刻苦学习报考研究生的亲身经历;也有改革开放后跨出国门深造、创业而又无时无刻不对祖国的思念;有对白衣天使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时刻——抗击SARS、抗洪、抗震、抗灾,在最危险的地方,前赴后继、不遗余力地用生命和健康捍卫着人民健康的动人事迹的讴歌……本书篇篇文章皆出自作者的亲身经历,情感真实动人,甚至催人泪下。这些往事的记忆、心得的交流跃然纸上,重现眼前,不失为见证时代与个人的历程、增进同学情谊、传承母校“进取、求实、勤奋、创新”精神的载体和激励后辈晚生奋进的宝贵财富。此外,除了回忆文章,本书还收录了部分校友的书法、篆刻、绘画(油画、国画)作品,显示了校友们的精神追求和艺术才华。
2005年,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前身是上海第二医学院)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当年的学子们如今均已两鬓斑白,然而依然初心不改。不改对医学事业的那份忠诚,无悔于充满奉献精神职业的选择,不忘同学间深厚的情谊,更不忘对培育我们的母校、老师们深深地感激和挚爱!
我们是有责任、有担当、有情义、有胆略的一代人,是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的一代人。往昔我们是火红的朝阳,如今我们是绚丽的夕阳,我们曾经的努力和付出令我们同样自豪,曾经经历的成功和挫败中的崛起同样是辉煌人生的重要组成!让我们依然保存着那么多美好的回忆,保存着那份最真诚的快乐,那份最纯洁的友谊,那份执着的坚毅和不老的童心!“老骥伏枥”的我们必将谱写更美好、更幸福的篇章!
这是一本写给我们这一辈人自己看的书,也值得推荐给我们的孩子们读一读。是为序。
本书的发动始于我们大学毕业40周年之际,当时69届校友会组织编写和录制了记录我们从入学到毕业后几十年人生经历的视频,取名“我们走过的路”。此后大家意犹未尽,觉得有必要用文字的形式,表达我们这一辈人的难忘岁月和心路历程。于是校友会组织同学撰写回忆文章。先后有十多位同学积极响应并投稿,应征作品陆续发表在二医大校友会编辑出版的《校友之声》上。2016年10月,69届校友会决定把上述材料汇集成册,并通过微信开展“大家来写书”的征稿活动,号召大家继续写稿。终于收集到足够丰富的内容,达到了书籍出版的基本要求。
我们这一辈人出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迄今都已过“古稀”之年。20世纪60年代初,我们一起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成为当时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继而几十年来,我们认认真真学医、勤勤恳恳行医、辛辛苦苦救人、清清白白做人。我们这一辈人、我们这一辈子有属于我们自己难以忘怀的记忆,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欲说还休”,也有旁人难以体会的情怀和心声。那就让我们在这里说一说对昨天的回忆,回忆昨天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和我们的情感;吐一吐堆积了数十年的心声;也看一看我们快乐的今天和灿烂的明天……
确实,记忆是一份珍藏在心底的财富。虽然已是年过古稀,离开我们亲爱的母校已近50年,但是当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那些温馨、难忘、珍贵、美好抑或带有些许苦涩或遗憾的往事,回忆这辈子独特的人生经历,激动的心情依然久久难以平静!曾经风华正茂的我们,饱经沧桑的历练,孜孜不倦的求索,坚定执着的追求,坚韧不拔的意志,谱写了我们这代人风格迥异的多彩人生!本书刊登了20余篇原上海第二医学院69届医疗系、儿科系、口腔系校友(也包含个别其他年级校友)的回忆选录,选题广泛、体裁多样,有叙事、有抒情、有诗歌、有杂文。文字简洁流畅,语言优美。其中有对坐落在市中心重庆南路和幽静的思南路之间的那所别具特色而又令人骄傲的上海二医校园生活的留恋;有毕业后奔赴祖国边陲、大西北、大西南农村以及军垦农场的艰苦磨炼;有恢复高考制度后刻苦学习报考研究生的亲身经历;也有改革开放后跨出国门深造、创业而又无时无刻不对祖国的思念;有对白衣天使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时刻——抗击SARS、抗洪、抗震、抗灾,在最危险的地方,前赴后继、不遗余力地用生命和健康捍卫着人民健康的动人事迹的讴歌……本书篇篇文章皆出自作者的亲身经历,情感真实动人,甚至催人泪下。这些往事的记忆、心得的交流跃然纸上,重现眼前,不失为见证时代与个人的历程、增进同学情谊、传承母校“进取、求实、勤奋、创新”精神的载体和激励后辈晚生奋进的宝贵财富。此外,除了回忆文章,本书还收录了部分校友的书法、篆刻、绘画(油画、国画)作品,显示了校友们的精神追求和艺术才华。
2005年,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前身是上海第二医学院)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当年的学子们如今均已两鬓斑白,然而依然初心不改。不改对医学事业的那份忠诚,无悔于充满奉献精神职业的选择,不忘同学间深厚的情谊,更不忘对培育我们的母校、老师们深深地感激和挚爱!
我们是有责任、有担当、有情义、有胆略的一代人,是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的一代人。往昔我们是火红的朝阳,如今我们是绚丽的夕阳,我们曾经的努力和付出令我们同样自豪,曾经经历的成功和挫败中的崛起同样是辉煌人生的重要组成!让我们依然保存着那么多美好的回忆,保存着那份最真诚的快乐,那份最纯洁的友谊,那份执着的坚毅和不老的童心!“老骥伏枥”的我们必将谱写更美好、更幸福的篇章!
这是一本写给我们这一辈人自己看的书,也值得推荐给我们的孩子们读一读。是为序。
免费在线读
《我们这一辈医学人》:
1971年,我被分配到总共只有5名赤脚医生的民勤县薛百卫生院,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写入了“院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一共7个人,三位是领导成员。随后就把我作为重点培养人员,1972年初被送往金川有色冶金公司886厂职工医院进修外科。
矿工职工医院外科工伤很多,脑外伤更多,一年半的进修除了普外科之外,一半时间在学脑外科的抢救。进修结束之后,除了阑尾、疝气、肠梗阻、肠切除吻合术、胃穿孔修补外,硬脑膜外血肿的处理也是不在话下。也可能是因为我与夫人在卫生院表现突出,进修一结束,一纸调令把我们调往县医院。报到后让我去了内儿科病房工作。内科是我的强项,就学期间,我就十分喜欢在瑞金医院内科病理讨论时,悄悄坐在角落里津津有味地倾听各大医院教授的病例分析,然后细细品味、慢慢消化,每次均收获极大。在所谓“复课闹革命”时,我用小科的实习时间与其他同学换内科实习时间,所以当一名内科医生我是十分投入的。
当时县医院的内科和儿科混在一起(称为内儿科),儿内科的病人亦是要管的。反正同是一个内科,只不过应该掌握儿科的疾病特点、用药剂量按体重计算,控制电解质平衡,这些亦不难。当时在县医院工作的北京医疗队朝阳医院的一位内科女主治医师带领查房,我真是如鱼得水,她手把手教我内科基本功,如何触摸肝脏,如何体会肝脏的质地与肝受损程度的关系,如何听诊心脏、肺脏,尽管在学校实习时都学过,但不如这位医生手把手结合病人教学的体会深刻。那时,县医院外科医生一共2名,经常有事在外,这时他们会让我上台帮一把,主刀亦好、助手亦罢,我一叫就到。突然有一天,院领导说,要我去学麻醉,可能麻醉也需要一个“帮辅”?原因不知,学就学吧!举办麻醉学习班的是北京医疗队协和医院麻醉科赵俊主任,中国著名的麻醉专家。学习班办在河西堡地区人民医院。赵俊教授十分严格,4个月的学习班,普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病理生理,与麻醉有关的基础知识都有较深的涉及,那是一位麻醉医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文革”流行“战争中学习战争”,基础课一上完,手术室观摩l~2次就手把手操作,从腰麻、硬膜外麻醉到乙醚滴人插管等。2个月后,学习班8个同学先后都独立承担了腰麻、硬膜外麻醉、乙醚麻醉,当然每次单独操作时,赵俊老师都在场把关。回医院后麻醉亦属于我帮辅的工作之一。不久又参加了由北京积水潭医院(在武威地区医院)举办的烧伤学习班。学习班结束回民勤后,正好遇一名纵火罪犯,纵火后自焚,全身40%以上面积深2度以上烧伤,医院立即组成一个烧伤抢救小组,按县委指示,救治后公审。我是小组责任医生,配2名护士。责任虽大,但那时亦不感到有多大压力,按常规清创、补液、抗菌,病人顺利渡过休克期、感染期,进入恢复期。记得我还在犯人身上进行了“植皮”治疗,取得了成功。这些机会都给了我一次次成功的实践。
民勤县没有五官科,我再次接到通知,去参加北京五官科医院举办的五官科学习班,为期3个月,地点在武威地区人民医院。薄薄的一本《耳鼻咽喉学》,讲课加自学,一个星期已经见底。上完理论课,就带我们去阿拉善右旗(戈壁中的蒙古族小县城)。看老师演示两个扁桃体切除术后,就让我们独立操作,当然老师在旁把关。2个月的巡回手术结束后,大家对扁桃体手术、上颌窦穿刺已无困难,学习班结束回到民勤,我的工作无大变化,仍在内儿科病房,只不过增加了每周一个上午的五官科门诊,民勤独此一家,生意兴旺,不仅仅是耳朵、鼻子、扁桃体疾病、拔牙,连兔唇的亦都要求治疗。在当初医疗环境下,只要你敢做、敢学、认真做,没有不成功的。我不仅同时开展了拔牙术,还开展了兔唇修补术,引以为豪的是,兔唇修补越做越漂亮。这可不是北京医生教的,是我自学成材的。
……
1971年,我被分配到总共只有5名赤脚医生的民勤县薛百卫生院,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写入了“院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一共7个人,三位是领导成员。随后就把我作为重点培养人员,1972年初被送往金川有色冶金公司886厂职工医院进修外科。
矿工职工医院外科工伤很多,脑外伤更多,一年半的进修除了普外科之外,一半时间在学脑外科的抢救。进修结束之后,除了阑尾、疝气、肠梗阻、肠切除吻合术、胃穿孔修补外,硬脑膜外血肿的处理也是不在话下。也可能是因为我与夫人在卫生院表现突出,进修一结束,一纸调令把我们调往县医院。报到后让我去了内儿科病房工作。内科是我的强项,就学期间,我就十分喜欢在瑞金医院内科病理讨论时,悄悄坐在角落里津津有味地倾听各大医院教授的病例分析,然后细细品味、慢慢消化,每次均收获极大。在所谓“复课闹革命”时,我用小科的实习时间与其他同学换内科实习时间,所以当一名内科医生我是十分投入的。
当时县医院的内科和儿科混在一起(称为内儿科),儿内科的病人亦是要管的。反正同是一个内科,只不过应该掌握儿科的疾病特点、用药剂量按体重计算,控制电解质平衡,这些亦不难。当时在县医院工作的北京医疗队朝阳医院的一位内科女主治医师带领查房,我真是如鱼得水,她手把手教我内科基本功,如何触摸肝脏,如何体会肝脏的质地与肝受损程度的关系,如何听诊心脏、肺脏,尽管在学校实习时都学过,但不如这位医生手把手结合病人教学的体会深刻。那时,县医院外科医生一共2名,经常有事在外,这时他们会让我上台帮一把,主刀亦好、助手亦罢,我一叫就到。突然有一天,院领导说,要我去学麻醉,可能麻醉也需要一个“帮辅”?原因不知,学就学吧!举办麻醉学习班的是北京医疗队协和医院麻醉科赵俊主任,中国著名的麻醉专家。学习班办在河西堡地区人民医院。赵俊教授十分严格,4个月的学习班,普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病理生理,与麻醉有关的基础知识都有较深的涉及,那是一位麻醉医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文革”流行“战争中学习战争”,基础课一上完,手术室观摩l~2次就手把手操作,从腰麻、硬膜外麻醉到乙醚滴人插管等。2个月后,学习班8个同学先后都独立承担了腰麻、硬膜外麻醉、乙醚麻醉,当然每次单独操作时,赵俊老师都在场把关。回医院后麻醉亦属于我帮辅的工作之一。不久又参加了由北京积水潭医院(在武威地区医院)举办的烧伤学习班。学习班结束回民勤后,正好遇一名纵火罪犯,纵火后自焚,全身40%以上面积深2度以上烧伤,医院立即组成一个烧伤抢救小组,按县委指示,救治后公审。我是小组责任医生,配2名护士。责任虽大,但那时亦不感到有多大压力,按常规清创、补液、抗菌,病人顺利渡过休克期、感染期,进入恢复期。记得我还在犯人身上进行了“植皮”治疗,取得了成功。这些机会都给了我一次次成功的实践。
民勤县没有五官科,我再次接到通知,去参加北京五官科医院举办的五官科学习班,为期3个月,地点在武威地区人民医院。薄薄的一本《耳鼻咽喉学》,讲课加自学,一个星期已经见底。上完理论课,就带我们去阿拉善右旗(戈壁中的蒙古族小县城)。看老师演示两个扁桃体切除术后,就让我们独立操作,当然老师在旁把关。2个月的巡回手术结束后,大家对扁桃体手术、上颌窦穿刺已无困难,学习班结束回到民勤,我的工作无大变化,仍在内儿科病房,只不过增加了每周一个上午的五官科门诊,民勤独此一家,生意兴旺,不仅仅是耳朵、鼻子、扁桃体疾病、拔牙,连兔唇的亦都要求治疗。在当初医疗环境下,只要你敢做、敢学、认真做,没有不成功的。我不仅同时开展了拔牙术,还开展了兔唇修补术,引以为豪的是,兔唇修补越做越漂亮。这可不是北京医生教的,是我自学成材的。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