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8135106
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李海青教授,系统解读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一部力作!
39岁已出版7部专著!“广学善思”的研究特点和高远的学术境界,让李海青教授当之无愧成为青年学者的楷模!
经过将近八年时间的学术探索,李海青逐渐将研究汇集在两大问题上:一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使命型政党的运作逻辑;二是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其谱系。他认为,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运作逻辑,不了解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关于中国的任何研究都不可能真正深入,就无法比较有效地打通各个研究领域。
观念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本书紧扣时代主题,从新时代改革的历史方位、政治保障、价值遵循、具体部署、思维方法等方面出发,对必须进行的新一轮改革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阐释。其论述严谨、清晰,分析深刻、到位、多有新意,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高质量的政治理论读本。
本书首先分析新时代改革的历史方位,认为中国能在短短几十年中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对难题挑战形成了有效的解决思路,取得了不凡的实践效果。其次,深入剖析了“四个伟大”就是要解决未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依靠什么样的领导力量、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问题,指出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改革的价值遵循。继而,分析总结了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八大领域的具体部署,指出了改革的政治保障,是用制度做保障,以领导干部为关键,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第一章 新时代改革的历史方位
一 新的时代课题
二 新的实践成就
三 新的开创意义
第二章 新时代改革的历史使命
一 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二 民族复兴与“四个伟大”
第三章 新时代改革的价值遵循
一 把人民作为主体
二 把人民作为尺度
三 把人民作为目的
第四章 新时代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 持续推进思想解放
二 坚持正确道路选择
三 保障人民主体地位
四 优化权力治理结构
五 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六 整体渐进局部突进
第五章 新时代革命的具体部署
一 经济建设
二 政治建设
三 文化建设
四 社会建设
五 生态文明建设
六 国防军队建设
七 祖国统一大业
八 外交工作
第六章 新时代改革的政治保障
一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二 新时代确立领导核心的重大意义
三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维
第七章 新时代改革的思维方法
一 历史思维
二 辩证思维
三 战略思维
四 创新思维
五 系统思维
六 底线思维
七 法治思维
光明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
新的时代课题
现在学界对于新时代的阐释主要侧重于新的实践成就和巨大的历史性变革,实际上,新时代首先应是指新的发展趋势、新的问题与新的挑战,因为正是在破解新的难题与挑战的过程中,我们才取得了巨大的实践成就。对难题的破解在前,伟大的实践成就在后,不了解新时代所面临的新的问题挑战,就无法真正理解十八大以来这几年成就之辉煌,取得之艰辛,意义之重大。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意思呢?之所以强调什么样的,意即是说新时代有新的发展趋势,新的问题、新的挑战,要求改革必须要有新内容、发展必须要有新目标、谋划必须要有新思路,和过去不完全一样。换言之,和过去相比,在改革的任务、目标、理念上是新的。具体而言,这种新的发展趋势、新的问题和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把握。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有所变化,这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过去强调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落后,人民主要是一个温饱问题。现在,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温饱的问题早已解决,然而温饱需要解决之后,人们新的需要反而更多,需要领域不断拓展,同时原有的需要本身也在不断升级、要求不断提高,总而言之,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明显:不充分是指生产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不平衡是指阶层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们的各种需要的满足之间还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无法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无法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时代的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要求: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所谓“三高一低”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转变,中国经济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实行创新驱动。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是无法真正崛起为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
新时代的分配关系面临新的压力: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强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把蛋糕做大,现在则必须要强调共同富裕,在继续把蛋糕做大的同时把蛋糕分好,这是因为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多年以来一直存在,到今天已经十分严重,决不能再掉以轻心,必须要高度重视。根据据北京大学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显示,中国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1/3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此外,从教育机会到医疗保障,中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整体呈现扩大趋势。如果说分配问题的解决在以前还可以以时机不成熟为理由予以延迟,新时代则不能如此,这是因为再过两年时间,我们就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不论如何理解,其基本的所指就是社会公正要尽可能的推动落实,共同富裕要尽可能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新时代的生态建设有了新的发展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成就巨大,但是发展代价也相当高,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环境污染问题。传统高代价的路子已经无法走通,新时代必须要扬弃传统的“工业文明”走向新的“生态文明”,实行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新的挑战:改革之初,思想僵化十分严重,而今天在利益明显分化与持续开放的条件下,思想领域的分化也十分明显,在很多焦点问题上,整个舆论分歧比较大。在这种形势下,公权力如何包容多样、谋求共识,更好地实现思想引领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
新时代公共事务的解决上有新的发展趋势:过去强调政府作为单一主体的管理,政府单方面的下命令、做决策。而现在民智渐开,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再像过去一样单方面的拍板决策恐怕已经不合时宜,在许多公共事务的解决上,政府、社会组织、公民、利益的相关方需要有一个协商的过程,也即多元主体的协商共治,通过协商谋求共识,追求最大的利益公约数。
第五章 新时代改革的具体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八大领域对于如何治国理政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布局从整体上谋划了治国理政的大思路大格局。但是,必须看到,对于新时代的中国改革发展而言,不仅要明确战略,还要明确战术,不仅要把握总体,还要把握具体,所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下,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如何具体推进又作出了新的改革如何具体推进进行了新的部署,在八大领域形成了新的具体的改革发展思路。所谓八大领域,就是“五 三”,“五”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建设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三”就是国防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大业与外交领域。
一 经济建设
经济领域的总的思路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指中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所谋求和打造的“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经济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做优、做强、做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这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任务;二是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构建创新型国家,这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三层含义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安排。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广东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破除无效供给,培育创新动能,降低运营成本,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在这样一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的思路之下,经济领域的重要任务部署,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三个“一”。
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必须把握一个核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作出这一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这一核心问题的解决对于新时代的经济改革与发展而言,尤为关键。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新时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实施一大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总书记也强调:“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如果没有创新能力,核心技术领域普遍受制于人,是无法真正崛起为现代化强国的。针对于此,必须要着力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倡导创新文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也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希望所有企业都朝着这个方向去奋斗。我们要有自主创新的骨气和志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他特别强调中小企业在创新中的作用。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同在场的中小民营企业负责人亲切交谈,肯定他们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他表示,党中央高度重视并一直在想办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使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我们大力提倡创新创造创业,既离不开中小企业,也给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必须深化一项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什么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呢?这是因为,今天,在经济领域,生产的产品、供给的商品,它们的结构与质量还不能有效适应我们的需求,供需不匹配,所以才需要在供给侧进行改革。具体来说,今天我们很多的生产要素,一方面,被集中在产能过剩的领域,导致低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诸多限制,无法进入到很多行业领域,导致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这种资源的配置状况和生产状况,无法有效满足人们旺盛的发展享受需求,无法有效满足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无法有效满足大量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这种情况不应长期持续,必须把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中释放出来,转移到满足发展需求、消费需求、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公共服务需求的领域,并且提高生产要素的供给效率、降低供给成本。所以,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