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853152
编辑推荐
《精神医疗社会工作:信念、理论和实践》系“华人社会工作丛书”重要单品,丛书主编为王思斌、曾华源,执行主编沈黎。本从书系“十三五”上海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和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本丛书汇聚和延揽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华人社会工作学术界知名专家学者,出版兼具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社会工作专业图书,基本覆盖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主要领域,以期推动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实务、政策、教育扎根进深,服务国家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和重大战略推进。
内容简介
《精神医疗社会工作:信念、理论和实践》以作者在精神医疗社会工作三十多年的临床实务、督导、教学及研究之心得,尝试为精神医疗社会工作重新勾划出信念、理论和实践。《精神医疗社会工作:信念、理论和实践》全书“以人为本”,将精神病人士的主观经历、感受等,作为实践的核心取向,重新阅读精神病人士的内在世界和复原历程,并以丰厚的实践案例,说明社会工作者应有的独特干预手法、信念和取向;在尊重、沟通、理解、发展潜能、人道的治疗环境中,从不同的病征中解脱出来,重塑自我,倡导应有的权益,在小区中康复和复原起来,重新过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精神医疗社会工作:信念、理论和实践》更重新提出心理治疗中的基本元素之深层反思,精神医疗社会工作应不在乎追逐或跟随著名的心理治疗模式之实践,以提高自身的专业地位,而是在透析不同心理治疗学派中的共同基本元素,从同理心、关系、交流、影响、聆听、真诚、专注、投入中,去帮助案主重拾生命和复原的动力,并且在不同的维度中,重塑案主的自尊、自信、社会功能和在逆境中的生命力。
目 录
章精神医疗社会工作的源流、发展和定义
一、 前言003
二、 精神病005
三、 精神病人士006
四、 社会工作006
五、 精神医疗社会工作008
第二章精神医疗社会工作理念的激辩
一、 前言013
二、 社会工作理念013
三、 精神康复和复原的理念017
四、 精神医疗社会工作的理念018
第三章精神医疗社会工作介入手法的反思: 多元介入手法与思维
一、 前言: 狭隘的介入手法思维025
二、 Howe的多元社会工作介入模式026
三、 精神医疗社会工作的多元介入028
四、 修补式精神医疗社会工作030
五、 意义寻索式精神医疗社会工作035
六、 意识醒觉式精神医疗社会工作040
七、 改革式精神医疗社会工作045
八、 结语050
第四章以尊重案主潜能的能耐为本的精神医疗社会工作
一、 前言053
二、 以病态取向处理抑郁的案主055
三、 以能耐取向介入抑郁的案主060
四、 结语065
第五章以理解和沟通为主的精神医疗社会工作
一、 前言: 工具理性的理解阻碍069
二、 工具理性元素071
三、 假象的理解072
四、 重新建构真诚的理解077
五、 深层理解与沟通的治疗作用090
六、 结语093
第六章以精神病人主观经历为本的精神医疗社会工作
一、 前言097
二、 主观性与相交主观性的论述098
三、 精神病人士的主观经历110
四、 主观经历对介入和干预的影响119
……
一、 前言003
二、 精神病005
三、 精神病人士006
四、 社会工作006
五、 精神医疗社会工作008
第二章精神医疗社会工作理念的激辩
一、 前言013
二、 社会工作理念013
三、 精神康复和复原的理念017
四、 精神医疗社会工作的理念018
第三章精神医疗社会工作介入手法的反思: 多元介入手法与思维
一、 前言: 狭隘的介入手法思维025
二、 Howe的多元社会工作介入模式026
三、 精神医疗社会工作的多元介入028
四、 修补式精神医疗社会工作030
五、 意义寻索式精神医疗社会工作035
六、 意识醒觉式精神医疗社会工作040
七、 改革式精神医疗社会工作045
八、 结语050
第四章以尊重案主潜能的能耐为本的精神医疗社会工作
一、 前言053
二、 以病态取向处理抑郁的案主055
三、 以能耐取向介入抑郁的案主060
四、 结语065
第五章以理解和沟通为主的精神医疗社会工作
一、 前言: 工具理性的理解阻碍069
二、 工具理性元素071
三、 假象的理解072
四、 重新建构真诚的理解077
五、 深层理解与沟通的治疗作用090
六、 结语093
第六章以精神病人主观经历为本的精神医疗社会工作
一、 前言097
二、 主观性与相交主观性的论述098
三、 精神病人士的主观经历110
四、 主观经历对介入和干预的影响119
……
前 言
“精神科社会工作”(psychiatric social work)或称为“精神医疗社会工作”,一向都是社会工作领域中,特别是临床社会工作(clinical social work)重要的一环,在英美等地更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先驱工作模式之一。精神医疗社会工作在欧美各国已经实行多年,由医院式的医护助手模式,慢慢转变成以社区为本的服务取向,而后又演变为以案主的潜能和长处为本的服务。但可惜的是,一方面,在社会工作发展的过程中,慢慢被后现代(postmodernist)的权力解放(power liberation)取向所忽视,一般的社会工作学者和实务工作者都误以为,精神医疗社会工作会被以医疗(medical)为主导的狭隘思想所限制,失去了社会工作核心价值的展现。另一方面,精神病患者和精神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日益普遍,各种有精神问题(如药物滥用、忧郁、焦虑、精神分裂、厌食、自杀)的案主在各种社会服务的现场中比比皆是,令缺乏相关理念、知识和实务的社会工作者束手无策,只能成为精神科医师的二等助手,或者是游说案主服药或强迫案主接受诊断、入院、服药、复诊的控制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大大违背了社会工作者尊重案主自我决定、聆听理解、助人自助、协调案主与环境的基本原则和信念,也严重影响相关案主的康复、复原和社区共融。其实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实践的模式,在精神康复和治疗的服务环境中需要接受很多的挑战和洗礼,特别是以人道主义的理念面对以社会控制为主的精神健康政治和服务时,这种挑战和矛盾会显得特别严重。这种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忽视了近年来在精神康复服务中复原运动的发展,也忽略了日趋旺盛的能耐视角(Strengths Based Perspective)复原力(Resilience)的发展,同时也忘记了,每一种精神病除了生化遗传中生物化学的作用,还有一百多年来不同的理论,如心理动力(Psychodynamic)学派、认知行为(Cognitive Behavioral)学派、存在主义(Existential)学派、现象(Phenomenological)学派、社会(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学派等不同的描述。举例而言,有关精神分裂的相关理论,上述学派所包含的较完整的概念,就已经超过三百种,其中不少学派更是洋洋大观,既深且广,把精神分裂的情况、内心的复杂性、外在的压力和纠缠陈述得非常清楚,有些更是伟大的学者和实践者(practitioners)几十年的心血结晶,令人大开眼界。除此之外,更有不少精神病人士主观经历的自我描述,将自身的病历、生命的压力和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无论什么理论和学派的观点,精神病人士终究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有生命意义和价值,有自我、自尊,有思想、感受、经历、身体感觉,有家人、社会角色的人。因此要真正理解精神病人士,“人”的相关学说,例如宗教、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人文科学等,其实都不可缺少,特别是人生中的经历、痛苦、苦难等,都非常重要。在本书中,笔者尝试对这些挑战和矛盾加以阐释,并提出相关的取向与实务中的处理关系。因此,要切实地实践精神医疗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实务,上述的几个理论观点都不可缺少,它们的交互关系也可以由下图表达出来。从上述的理论观点来看,我们不难明白,精神医疗社会工作应该不是: (1) 医疗体系的附属品,因为社会工作有自己独立的理念、方法和实务。(2) 在诊断、入院、服药方面,控制精神病人士,或者对其进行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3) 把社会人士、机构意识、专业人士和家人的看法强加在精神病人士身上。精神医疗社会工作反而应该是: (1) 聆听、理解精神病人士并与之沟通,以同理心(Empathy)、真诚(Genuineness)、公平(Equality)、尊重(Respect)的理念,去体会患者一生的挣扎和痛苦。(2) 明白和培育每一位患者的潜能、复原力、适应能力。(3) 培育一个接纳、关怀、尊重的社会文化环境,让精神病人士在支持和正常的环境中复原,再回到正常的生活之中。(4) 在复杂、纠缠和混乱的精神病症状及怪异行为中,帮助精神病人士找回和重组他们的生命意义、自我冲突、压抑的需要,以及感受。让他们“人”的一面再次被呈现、理解和释放。(5) 义不容辞地替精神病人士争取在入院、治疗和复原过程中,可能会失去的自尊权利和尊重。上述的理念和方向,正是笔者三十多年来在精神病实务、教学研究、训练和著书的过程中所坚持的信念和方向,希望能通过本书把这些基本的取向和理念,传递给社会工作者和有关人士。要详细去阐释这些“以人为本”“以尊重为要”的精神医疗社会工作理念、理论和实务并不容易,由于篇幅的限制,笔者只能较扼要地以实务个案,将相关理论和实务较系统地整理出来;同时接纳出版社的意见,把全书分成两本。本是《精神医疗社会工作: 信念、理论和实践》,介绍有关的理念、理论和实务取向;第二本是《精神医疗社会工作: 精神病的理解、沟通、治疗和复原》,介绍不同精神病,如精神分裂、抑郁、躁郁、性格异常、焦虑等患者的理解、沟通、治疗和复原过程,把“以人为本”“以尊重为要”的精神,贯彻在每一个精神病人士复原过程中。叶锦成谨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