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014945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讨论妆扮、着装,亦或是时尚的书,但并不是讨论穿什么、涂什么、戴什么就好看,而是为什么需要这么穿、这么涂、这么戴。人类的生活简而言之即衣、食、住、行,而整个人类文化意义也是围绕于此,符号学既然是研究意义的学科,理应对此负起责任。本书着眼于符号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并推演及历史、文化、文学之中;配有相关对象的图片,通过视觉化的感知解说打扮在语境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目 录
绪论
节 为何研究“打扮”
第二节 “打扮”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节 为何研究“打扮”
第二节 “打扮”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章 “打扮”的概念
节 动物也“打扮”
第二节 动物的“信号”与人类的“符号”
第三节 谁在“打扮”
第二章 打扮的文化概念:艺术与自我想象
节 打扮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艺术化:美化与艺术
第三节 打扮与文化符号学
第三章 打扮的符号学概念:意义与表达
节 符号学视阈中的“打扮”
第二节 谁是打扮主体
第三节 打扮符号的意指过程
第四节 打扮的符号学分类
第四章 打扮的文化阐释:文化与选择
节 打扮习俗与时尚:符号重复
第二节 打扮符号的伴随文本
第三节 建构规律:双轴筛选
第四节 时空选择:宽幅与窄幅
第五节 修辞意义:打扮符号修辞及“四体演进”
第六节 去规约化:打扮符号的理据性及其滑动
第五章 打扮主体:自我与身份
节 社会性选择:打扮与身份
第二节 打扮与自我
第六章 打扮:对身份虚构与真实的一个讨论
节 舞台打扮与身份虚构
第二节 生活中的多重身份建构
第三节 打扮的二度区隔效应
第七章 打扮的标出:性别与易妆
节 标出性与打扮的标出
第二节 打扮的性别标出
第三节 性别标出的历史翻转
第四节 “易装”与性别选择
第八章 时代打扮与打扮消费
节 新媒介与虚拟打扮
第二节 时尚产业与消费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前 言
这是一本讨论妆扮、着装抑或时尚的书,但并不是讨论穿什么、涂什么、戴什么就好看,而是探究为什么需要这么穿、这么涂、这么戴。人类的生活简而言之即衣、食、住、行,而整个人类文化意义也是围绕此而展开的。符号学既然是研究意义的学科,理应对此负起责任。本书着眼于符号学原理的基本知识,推演及历史、文化、文学,并配有相关对象的图片,通过视觉化的感知,解说打扮在不同语境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此书中的打扮概念是对人类“化妆”“装扮”“易装”等身体附加行为模式的统称。众所周知,语言被认为是有效的意义传播方式之一,但人类社会交际中的绝大部分意义却通过非语言模式进行传达。作为一种非言语传播模式,打扮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正是由于它无所不在,反而很难让人联想到打扮行为实际上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符号学也被看作意义学,符号恰恰是意义驻扎的场所,是人类意义的表达形式。符号实物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并非局限于使用性本身,更主要的是实用范围之外的延伸意义。从特定个体的打扮状况,不仅可以看出其自我定位、性格内涵、心理倾向,而且可以察觉个人的社会地位以及与他者等诸方面的内在关系,因此打扮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强有力的社会交际言语。
打扮现象伴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其表现形式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因而,打扮现象可以作为研究社会文化的切入口,通过研究人类打扮的演变,探究人类存在的文化意义和生存状态。小说和电影文本作为与人类生活关系为密切的艺术形式,能够为该研究提供大量的文本对象。与此同时,伴随着文学语言学的转向,对文学文本形式层面的解读也越发成为文本分析的一条新的研究支流。这一趋势丰富了传统的以文本内容为出发点的文本批评。
此书中的打扮概念是对人类“化妆”“装扮”“易装”等身体附加行为模式的统称。众所周知,语言被认为是有效的意义传播方式之一,但人类社会交际中的绝大部分意义却通过非语言模式进行传达。作为一种非言语传播模式,打扮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正是由于它无所不在,反而很难让人联想到打扮行为实际上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符号学也被看作意义学,符号恰恰是意义驻扎的场所,是人类意义的表达形式。符号实物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并非局限于使用性本身,更主要的是实用范围之外的延伸意义。从特定个体的打扮状况,不仅可以看出其自我定位、性格内涵、心理倾向,而且可以察觉个人的社会地位以及与他者等诸方面的内在关系,因此打扮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强有力的社会交际言语。
打扮现象伴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其表现形式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因而,打扮现象可以作为研究社会文化的切入口,通过研究人类打扮的演变,探究人类存在的文化意义和生存状态。小说和电影文本作为与人类生活关系为密切的艺术形式,能够为该研究提供大量的文本对象。与此同时,伴随着文学语言学的转向,对文学文本形式层面的解读也越发成为文本分析的一条新的研究支流。这一趋势丰富了传统的以文本内容为出发点的文本批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