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488591
编辑推荐
《相干光断层成像眼底病诊断图谱(第2版)》从OCT技术的基本介绍和图像释义入手,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对眼底多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特征性体征的变化,以及预后状态进行了细致论述,对监测病变的发生及进展、探讨眼底病的发病机制、判断疾病的病理改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过本书,读者能够对OCT理论、技术知识一览无余,对提高国内眼科医生诊疗水平以及提高眼底疾病的治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内容简介
自2009年第1版 OCT眼底病诊断图谱面世后,颇获读者青睐。时隔8年,本书第2版出版,增加有意义有关联的多幅En Face图像3D图像地形图等;增添新内容,如脉络膜厚度的认识及其在疾病中的变化,又如不必作静脉注射也能显示网膜血管的SADDA,也请有关专家作了专题介绍,并提供病例及图像;增添新的病例及图像约250幅;既有常见眼底疾病的各种OCT表现,也包括一些少见和罕见疾病的OCT图像,并重点介绍新技术新应用,对眼科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目 录
章 OCT 历史及原理
第二章 OCT 图像释义
第三章 先天性眼底异常
第四章 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疾病
第五章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第六章 黄斑病变
第七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第八章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第九章 病理性近视的眼底病变
第十章 炎症性眼底病变
第十一章 视网膜营养障碍
第十二章 视神经疾病
第十三章 外伤性眼底病变
第十四章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第十五章 白内障术后的黄斑病变
第十六章 眼内肿瘤相关的眼底病变
第十七章 全身疾病引起的眼底改变
第十八章 新型傅立叶域OCT 及其临床应用
前 言
自《相干光断层成像眼底病诊断图谱》面世后,颇受读者青睐。然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检查仪器不断更新换代,不仅使图像更为清晰,也使以往无法进行的诊断检查获得了新的进展。全新的仪器,如分频幅去相干血管成像(SSADA)检查仪的面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扩展了一个新领域,深化了大家对眼病的认识,推动了眼科学的发展。在新形势下,我们认为对原版进行增补势在必行。我们采取的措施有:①除了有些病例无法复制而不能更新外,尽量对原图像进行更新,提高图像质量,并增加有意义、有关联的多幅en-face图像、3D图像、地形图等;②增添新内容,如脉络膜厚度的认识及其在疾病中的变化,又如不必做静脉注射也能显示视网膜血管的SSADA,也请有关专家做了专题介绍,并提供病例及图像,让读者先睹为快;③某些章节中增添了新的病例及约250幅的图像;④邀请同仁医院及其他医院有关专家作为编委,以期本书博采众长。虽说第2版对内容做了些增补修订,但仍然保存了原书的风格,同时与时俱进,限度地求新求全,以应对时代的需要。虽然在编写中我们尽了的努力,但本书难免有不合时宜或谬误之处,恭听同道们的真知灼见,并致以衷心谢意。
王光璐2016年7月
在线试读
脉络膜新生血管(C NV)也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在视网膜脉络膜的许多疾病和疾病的过程中均可发生。当RPE代谢产物积聚、炎症使玻璃膜破裂,均可诱发CN V向内生长。CN V达RPE层下或神经感觉层下,产生渗出、出血、机化瘢痕等病理改变。只要RPE复合体有破坏,就有发生CN V的可能,它是多种疾病引起的非特异性的并发症。常见的引起黄斑区新生血管膜的疾病除了A M D外,尚有病理性近视的眼底改变、视网膜血管样条纹、外伤性脉络膜破裂、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也称中渗病),以及过强激光光凝CNV引起视网膜下出血,为暗红或黑色的出血灶(陈旧为黄色),常可误诊为脉络膜肿瘤,大量出血可达玻璃体腔。下面介绍常见的中渗病。
中渗病多见于年青女性,单眼发病,常有轻度近视,骤然发病,由于病因未明,现常称为特发性黄斑新生血管膜。中渗病典型的表现为黄斑中心凹或中心凹旁可见一孤立的1/4~1PD大、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灰黄病灶,周围常伴有少量出血。该病进展慢,FFA证实病灶为CNV,位于神经上皮下,视力预后视病变位置大小而定,如波及中心残留的瘢痕常会影响视力的恢复。
中渗病多见于年青女性,单眼发病,常有轻度近视,骤然发病,由于病因未明,现常称为特发性黄斑新生血管膜。中渗病典型的表现为黄斑中心凹或中心凹旁可见一孤立的1/4~1PD大、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灰黄病灶,周围常伴有少量出血。该病进展慢,FFA证实病灶为CNV,位于神经上皮下,视力预后视病变位置大小而定,如波及中心残留的瘢痕常会影响视力的恢复。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