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649853
需要注意的是,对《周易》经传之校释,作者并非逐句解读。于研究者而言,屈先生的释读可资借鉴;于初学者而言,建议对照《周易》全文阅读本书。
周易……………………… 3
乾………………………… 3
坤 ……………………… 15
屯 ……………………… 23
蒙 ……………………… 28
需 ……………………… 31
讼 ……………………… 34
师 ……………………… 38
比 ……………………… 41
小畜 …………………… 44
履 ……………………… 47
泰 ……………………… 50
否 ……………………… 54
同人 …………………… 57
大有 …………………… 61
谦 ……………………… 64
豫 ……………………… 67
随 ……………………… 70
蛊 ……………………… 73
临 ……………………… 76
观 ……………………… 77
噬嗑 …………………… 80
贲 ……………………… 83
剥 ……………………… 86
复 ……………………… 89
无妄 …………………… 92
大畜 …………………… 94
颐 ……………………… 97
大过 …………………… 99
习坎…………………… 101
离……………………… 105
咸……………………… 108
恒……………………… 111
遯……………………… 113
大壮…………………… 115
晋……………………… 117
明夷…………………… 119
家人…………………… 122
睽……………………… 124
蹇……………………… 128
解……………………… 131
损……………………… 133
益……………………… 136
夬……………………… 140
姤……………………… 144
萃……………………… 148
升……………………… 150
困……………………… 152
井……………………… 156
革……………………… 161
鼎……………………… 163
震……………………… 167
艮……………………… 170
渐……………………… 173
归妹…………………… 176
丰……………………… 180
旅……………………… 184
巽……………………… 186
兑……………………… 189
涣……………………… 190
节……………………… 193
中孚…………………… 195
小过…………………… 198
既济…………………… 201
未济…………………… 203
系辞上传……………… 204
系辞下传……………… 225
説卦传………………… 238
序卦传………………… 246
杂卦传………………… 248
杂记…………………… 250
学 易 劄 记
乾……………………… 255
坤……………………… 257
屯……………………… 258
蒙……………………… 259
需……………………… 260
讼……………………… 261
师……………………… 262
比……………………… 265
小畜…………………… 267
履……………………… 267
泰……………………… 268
否……………………… 270
同人…………………… 270
大有…………………… 271
谦……………………… 272
豫……………………… 272
随……………………… 273
蛊……………………… 274
观……………………… 276
噬嗑…………………… 276
贲……………………… 277
剥……………………… 278
复……………………… 279
大畜…………………… 280
颐……………………… 281
大过…………………… 282
习坎…………………… 282
离……………………… 284
咸……………………… 285
恒……………………… 285
晋……………………… 286
明夷…………………… 287
睽……………………… 288
解……………………… 289
损……………………… 290
益……………………… 291
夬……………………… 291
姤……………………… 292
萃……………………… 293
升……………………… 294
困……………………… 294
井……………………… 296
革……………………… 297
鼎……………………… 298
震……………………… 299
艮……………………… 300
渐……………………… 300
归妹…………………… 301
丰……………………… 302
旅……………………… 303
巽……………………… 305
兑……………………… 307
涣……………………… 307
中孚…………………… 308
小过…………………… 309
既济…………………… 309
未济…………………… 310
系辞上传……………… 311
系辞下传……………… 314
説卦传………………… 315
杂卦传………………… 317
总记…………………… 317
杂记…………………… 320
龟卜与《易》筮………… 322
周 易 批 注
周易…………………… 327
乾……………………… 327
坤……………………… 330
屯……………………… 335
蒙……………………… 337
需……………………… 340
讼……………………… 341
师……………………… 344
比……………………… 345
小畜…………………… 346
履……………………… 348
泰……………………… 350
否……………………… 352
同人…………………… 353
大有…………………… 355
谦……………………… 357
豫……………………… 359
随……………………… 361
蛊……………………… 362
临……………………… 364
观……………………… 366
噬嗑…………………… 368
贲……………………… 369
剥……………………… 370
复……………………… 372
无妄…………………… 373
大畜…………………… 374
颐……………………… 376
大过…………………… 377
习坎…………………… 378
离……………………… 380
咸……………………… 382
恒……………………… 383
遯……………………… 384
大壮…………………… 385
晋……………………… 386
明夷…………………… 387
家人…………………… 388
睽……………………… 390
蹇……………………… 391
解……………………… 392
损……………………… 394
益……………………… 395
夬……………………… 397
姤……………………… 399
萃……………………… 401
升……………………… 402
困……………………… 403
井……………………… 405
革……………………… 407
鼎……………………… 409
震……………………… 411
艮……………………… 412
渐……………………… 414
归妹…………………… 416
丰……………………… 418
旅……………………… 420
巽……………………… 421
兑……………………… 422
涣……………………… 423
节……………………… 425
中孚…………………… 426
小过…………………… 427
既济…………………… 429
未济…………………… 429
系辞上传……………… 430
系辞下传……………… 441
説卦传………………… 449
序卦传………………… 453
杂卦传………………… 453
附録…………………… 456
整理後记……………… 459
新版整理後记………… 464
出版說明
《讀易三種》本為臺灣聊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三年出版的《屈萬裏全集》部,上海辭書出版社今將其刊行,特誠邀屈萬裏先生弟子、原書整理者黃沛榮先生重加修訂。黃先生在本次修訂過程中核對引文,訂正錯訛,新增書名號,統一體例,費力實多,謹申謝忱。
上海辭書出版社
新版整理後記
業師屈萬裏先生的《易》學遺著三種此次在上海重新出版,讓我有機會重作校讀,並在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協助下,作了一些必要的修訂。修訂的重點有四方面:是加上書名號。第二是儘量統整三種著作的體例。第三是訂正前一版的錯字與漏字。第四是就書稿中的引文部分詳加核對,並補足篇名等項。其中後二項屬於修訂舊版的缺憾,原則上不去改動先生論述中的字句,但在加添書名號及統整體例時,則不能不稍作變通。例如原稿引用《左傳》的文字,有作“左傳襄公十九年”“文十八年左傳”,及“左昭十六年傳”等例,無論從體例或添加書名號來說,都難以適從。幾經斟酌,將“左昭十六年傳”的文例改為“《左傳》昭十六年”;“文十八年左傳”之例則不予調動,經標作“文十八年《左傳》”。另如“公羊傳成十六年”“公羊僖四年傳”,則標作“《公羊傳》成十六年”“《公羊》僖四年傳”。從體例來看,稍欠周密,唯因先生三種《易》學遺著非撰於一時,且屬手稿,故非必要者,儘量不作改動。
此外,屈先生行文時,遇有需作裁斷或補充之處,多有按語說明,其前使用“按”字。整理及校讀時所加的按語,則置於【】號之內,並加“謹案”二字,以於先生按語有所區別。
上海辭書出版社宋麗君老師用心校讀書稿,訂正不少錯誤,並提出各類體例上的建議,使得此書的整理工作,更為穩妥周全,特此致謝。
乾(摘自《读易三种》之《周易集释初稿》)
元亨利贞
《彖传》 训元爲大, 是。 贞者, 常也。 言大亨而利於守其常也。
金文及古书中,亨字或爲烹或爲享,无作“通”字解者。 《周易》中此字,恐仍是祭享之义,观 《文言》以嘉会合礼语解之,可证。
贞,问也。 《周官•大卜》:“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郑司农曰:“贞,问也。”又贞即真。 六经不见真字,真字昉于《庄子》。 明方以智方氏《通雅》卷一云:“贞即真。”有説颇可取。
真即诚。
初九
吴其昌《殷虚书契解诂》第二十七条曰:“卜辞通例,凡一长骨之上,契刻类似之文数节,则此每节之次序,必须由下逆推而上,此证之以契有月日干支诸片,而可以负责考实者。”於六十一条下,又列五式以明之。 按: 《易》卦爻之自下而上,犹龟卜之旧习也。
俞曲园曰:“阳之数以三而奇,阴之数以二而偶。 《周书•武顺篇》曰:‘男生而成三,女生而成两。’是其义也。 《説卦传》曰:‘参天两地而倚数。’《正义》引郑注曰:‘三之以天,两之以地。’窃谓九六之数,起於此矣。 乾卦三阳,阳之数三,三其三则爲九,故九者,乾之数也。 坤卦三阴,阴之数二,三其二则爲六,故六者,坤之数也。 以是推之: 震、坎、艮皆一阳二阴,其数七;巽、离、兑皆一阴二阳,其数八。 《易》用九六不用七八者,用老不用少,统于尊也。”见《羣经平议》。 又可参看《易通释》卷二十“大衍之数”节。
杂 记(选自《读易三种》之《周易集释初稿》)
汉熹平石经大小象相连。 每卦《大象传》既竟,即紧接《小象》,一卦终了,间以圆点,又接次卦。 (《彖传》每卦之末,亦间以圆点。)以此验之,殆无大小之説也。 又《象传》毕,其後爲《系辞传》,两《传》间空一行,而标一“七”字,盖谓《系辞传》爲第七也。 就今日所见之汉石经残石证之,知经文後,首爲《彖传》,次《象传》,又次《系辞传》,再次爲《文言传》,而《説卦》三篇殿焉。《系辞传》既爲第七篇,则是《经》《彖传》《象传》,各分上下两篇。《系辞传》殆亦分上下两篇,益以《文言传》一篇,《説卦传》三篇,盖即所谓十二篇者也。 识之以佚考。 一九四六年一月廿三日夜静时翼鹏记。 时初由巴蜀来京,偶见新出土之汉石经《周易•彖》《象传》及《系辞传》残石墨本,爲校勘一过,不胜欣喜也。
亲见之汉石经《彖传》起家人迄未济。 《象传》乾至随,又旅至未济。《系辞上传》开首至“定之以吉凶”。 各传中间字句亦颇多缺略。翼鹏又记。
《大戴礼•明堂篇》:“《明堂月令》,赤缀户也,白缀牖也。 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堂高三尺,东西九筵,南北七筵,上圆下方,九室十二堂,室四户,户二牖(上文云: 一室而有四户八牖),其宫方三百步,在近郊,近郊三十里(三百、三十,皆五六相乘之数)。”(解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者,谓明堂用九室以法龟文,故取此数,以明其制也。)按: 宋人洛书之图,即窃取於此。 试以该九数每三数爲一组,共分三组,各自右向左平列之可明。 宋人特易数字爲圈点耳。
《经义述闻》卷一有“爻辰”“虞氏释贞以之正违失经义”二篇。
焦里堂《易图略》有论爻辰、纳甲等篇。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