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54157
编辑推荐
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解析关于坚果的各种有趣话题,为读者普及知识、提供谈资;
核桃、腰果、巴旦木、夏威夷果、松子、榛子、栗子等15种大众常见常吃坚果的前世今生,有典故有科学,好读好玩;
随书附赠精美科学手绘可撕装裱画,装帧极具美感。
相关推荐:
内容简介
小到一粒松子,大到一颗椰子,坚果家族人才济济,在品尝它们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过这些问题:夏威夷果产地是夏威夷吗?杏仁真的可以用来自杀吗?松子是松树的果实还是种子?
关于坚果,你或许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会吃,快来跟植物学家一起从植物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下它们吧,做一只会吃的松鼠,发现另一个世界!
全书不仅讲了核桃、腰果、巴旦木、夏威夷果、松子、榛子、栗子等15种大众常见常吃的坚果(核果),从植物学的角度追寻这些坚果的来历、分类、轶事趣闻及食用指南,是坚果控不得不看的一本食用指南。
媒体评论
对坚果爱得越深,就越需要去了解这些带壳零食的世界。当我了解巴旦木就是美国大杏仁,跟杏也没什么关系的时候,才知道成为一个明白的吃货很重要。放心阅读吧,知道真相并不会影响食用情趣。
——半只土豆,姚永嘉。资深科普作者,思问网科普活动策划人,科普娱乐播客《科学脱口秀》创办人兼主播。
免费在线读
腰果
一果双型两命运··格物还需向花寻
若要从琳琅满目、营养丰富的坚果大家庭中选出一位“果姿”**奇特的选手,你会投票给谁?椰子、花生或是开心果?
我则会提名腰果。若你见过它的本来面目,相信你也会支持我。因为腰果在树上时的样子与我们平日吃的腰果仁大相径庭:腰果仁在树上的时候不是原味腰果仁的米白色,也不是炭烧腰果仁的淡咖色,它是浅棕色的,还带了一层不算厚的壳。而**奇特之处在于,腰果的“屁股”上还长着一个大大的“瘤子”!那“瘤子”看起来还很像莲雾、苹果或者红彩椒,颜色从翠绿到艳红渐次变化,光鲜靓丽,水感十足,很是诱人。
腰果也曾嚣张过
腰果,又名鸡腰果、槚如树,槚如树是英文名“Cashew”的音译,源自葡萄牙语名“Caju”的读音版变形,是葡萄牙人根据巴西原住民对腰果的发音取的,意指“一种能自我繁殖的坚果”。这说明腰果的食用历史,与巴西人和葡萄牙人息息相关。
确实,腰果原产自巴西东北部,16世纪60年代,已是南美洲当地特色美食的腰果被具有商业头脑的葡萄牙探险者发掘并带到非洲东南部的莫桑比克种植。腰果显然很喜欢那里的气候和土壤,短短若干年就从几株苗发展成一大片壮观的腰果林,并给葡萄牙商人带去了丰厚的利润。赚到钱的商人们又兴奋地跑到北半球差不多同纬度的印度群岛开拓腰果新产地,结果腰果对印度也一见钟情,迅速扎根繁殖。渐渐地,腰果如脱缰的野马,在南北回归线间的大陆上扩张地盘,曾一度势不可当,狂妄得不受控制,被大西洋、印度洋滋润着的非洲、亚洲近海区域及附近岛屿都有它的踪迹。直至今日,非洲和东南亚的尼日利亚、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仍是全球腰果的主要产地。腰果生命力顽强,在温暖的地方几乎能够随意生长,但非常怕霜冻,常年强阳高温的热带地区是它们的理想根据地,如今腰果基本定居于北纬25°到南纬25°之间的不同气候区。
至于中华大地,腰果则姗姗来迟,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腰果生产栽培史可谓一波三折:20世纪50年代末,首次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种子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四川等南方省份大面积试种,结果遭受了寒害,只有海南和云南取得了一定收获;20世纪70年代初,海南和云南继续引种、大规模栽培,成效还不错;坚持到了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在农业部的重视和推广下,这种充满热带风情的南美洲坚果在中华大地终于过上了一段好日子。可惜好景不长,因栽培管理困难、品种衰退、利润不佳等种种原因,我国腰果产业日渐式微,今时今日依旧未成气候。
一果两型的秘密
腰果树是种灌木或小乔木,身高4~10米,叶革质、两面光滑无毛。花很小,可量很多,众多娇小的花姑娘面抹粉妆,密集长到一块,按一定模式排成一大簇圆锥状的花序,并高出浓绿的叶丛,骄傲地立于枝头,张扬而醒目,如此招摇只为招蜂引蝶,执行传宗接代的使命。
你可别轻看这些小巧玲珑的花,它们貌似一致,却内在有别,一个大花序上多数花是“华而不实”的雄性,只有雄蕊健康发育;有些则是两性花,雌雄蕊完好可育,腰果便是从这两性花变换而来的。所以,我们常常发现,腰果树开花繁茂,到**后每个花序却只结出寥寥几个果子,与花朵数量严重不成比例,原来是腰果家有过半数的花患了“不孕不育症”啊。
待两性花的雌蕊受精成功,雌蕊下方育胚的部位——子房便开始华丽变身。在坚果界身价不菲的腰果,其原本面貌(从果端到果柄)总被分成两部分,中国人**常吃的是形似微型肾脏的“坚果”,而貌如蛇果且可食的“浆果”,却并没有进入拥有**多吃货的中华市场,以至于大多数对腰果仁青睐不已的国人,竟茫然不知腰果其实还附带着同样美味的大“瘤子”。
这个“瘤子”是由花托变来的,在子房朝“坚果”方向发展的同时,花托也跟着长肉增肥、膨大成浆果似的“果托”,成熟时表皮蜡质亮滑,呈红、黄或橙红色。果托不仅样貌像莲雾、梨、蛇果、红彩椒,肉也很好吃,完全可以“冒充”水果,供人消暑解渴。在腰果盛产地,人们送它一个形象的称呼:“腰果苹果(CashewApples)”。腰果苹果柔软多汁、酸甜可口,且富含维生素B和C,具备不错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有一点很讨人喜欢——吃起来方便,不
必吐籽。美中不足的是,它的表皮含有一种天然化学物质——漆酚,所以吃起来涩涩的,比较影响口味,某些人还会对此种漆酚轻微过敏——杧果皮也有几乎相同的致敏性。
另一点不足是,采摘腰果苹果后须趁新鲜吃掉,因为它极容易腐烂,通常放置一天就变质了,所以无法长途运输,故而国内罕见腰果苹果出售。总体上讲,这是款不逊色于传统水果的果子,在腰果产地,腰果苹果都被直接置于水果摊上售卖,销量十分可观。南美洲人喜欢将腰果苹果制成腰果汁及风味饮料,尤其是巴西人享用“国饮”卡皮利亚(一种鸡尾酒)时,总要加些腰果苹果调调味。印度人则进一步将腰果苹果发扬光大,把腰果汁发酵成腰果酒,这个“咖喱王国”甚至还能把腰果苹果炒成咖喱菜,或酿成醋、蘸酱、果酱等。总之,此“果”吃法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热带民族做不到的。
……
一果双型两命运··格物还需向花寻
若要从琳琅满目、营养丰富的坚果大家庭中选出一位“果姿”**奇特的选手,你会投票给谁?椰子、花生或是开心果?
我则会提名腰果。若你见过它的本来面目,相信你也会支持我。因为腰果在树上时的样子与我们平日吃的腰果仁大相径庭:腰果仁在树上的时候不是原味腰果仁的米白色,也不是炭烧腰果仁的淡咖色,它是浅棕色的,还带了一层不算厚的壳。而**奇特之处在于,腰果的“屁股”上还长着一个大大的“瘤子”!那“瘤子”看起来还很像莲雾、苹果或者红彩椒,颜色从翠绿到艳红渐次变化,光鲜靓丽,水感十足,很是诱人。
腰果也曾嚣张过
腰果,又名鸡腰果、槚如树,槚如树是英文名“Cashew”的音译,源自葡萄牙语名“Caju”的读音版变形,是葡萄牙人根据巴西原住民对腰果的发音取的,意指“一种能自我繁殖的坚果”。这说明腰果的食用历史,与巴西人和葡萄牙人息息相关。
确实,腰果原产自巴西东北部,16世纪60年代,已是南美洲当地特色美食的腰果被具有商业头脑的葡萄牙探险者发掘并带到非洲东南部的莫桑比克种植。腰果显然很喜欢那里的气候和土壤,短短若干年就从几株苗发展成一大片壮观的腰果林,并给葡萄牙商人带去了丰厚的利润。赚到钱的商人们又兴奋地跑到北半球差不多同纬度的印度群岛开拓腰果新产地,结果腰果对印度也一见钟情,迅速扎根繁殖。渐渐地,腰果如脱缰的野马,在南北回归线间的大陆上扩张地盘,曾一度势不可当,狂妄得不受控制,被大西洋、印度洋滋润着的非洲、亚洲近海区域及附近岛屿都有它的踪迹。直至今日,非洲和东南亚的尼日利亚、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仍是全球腰果的主要产地。腰果生命力顽强,在温暖的地方几乎能够随意生长,但非常怕霜冻,常年强阳高温的热带地区是它们的理想根据地,如今腰果基本定居于北纬25°到南纬25°之间的不同气候区。
至于中华大地,腰果则姗姗来迟,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腰果生产栽培史可谓一波三折:20世纪50年代末,首次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种子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四川等南方省份大面积试种,结果遭受了寒害,只有海南和云南取得了一定收获;20世纪70年代初,海南和云南继续引种、大规模栽培,成效还不错;坚持到了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在农业部的重视和推广下,这种充满热带风情的南美洲坚果在中华大地终于过上了一段好日子。可惜好景不长,因栽培管理困难、品种衰退、利润不佳等种种原因,我国腰果产业日渐式微,今时今日依旧未成气候。
一果两型的秘密
腰果树是种灌木或小乔木,身高4~10米,叶革质、两面光滑无毛。花很小,可量很多,众多娇小的花姑娘面抹粉妆,密集长到一块,按一定模式排成一大簇圆锥状的花序,并高出浓绿的叶丛,骄傲地立于枝头,张扬而醒目,如此招摇只为招蜂引蝶,执行传宗接代的使命。
你可别轻看这些小巧玲珑的花,它们貌似一致,却内在有别,一个大花序上多数花是“华而不实”的雄性,只有雄蕊健康发育;有些则是两性花,雌雄蕊完好可育,腰果便是从这两性花变换而来的。所以,我们常常发现,腰果树开花繁茂,到**后每个花序却只结出寥寥几个果子,与花朵数量严重不成比例,原来是腰果家有过半数的花患了“不孕不育症”啊。
待两性花的雌蕊受精成功,雌蕊下方育胚的部位——子房便开始华丽变身。在坚果界身价不菲的腰果,其原本面貌(从果端到果柄)总被分成两部分,中国人**常吃的是形似微型肾脏的“坚果”,而貌如蛇果且可食的“浆果”,却并没有进入拥有**多吃货的中华市场,以至于大多数对腰果仁青睐不已的国人,竟茫然不知腰果其实还附带着同样美味的大“瘤子”。
这个“瘤子”是由花托变来的,在子房朝“坚果”方向发展的同时,花托也跟着长肉增肥、膨大成浆果似的“果托”,成熟时表皮蜡质亮滑,呈红、黄或橙红色。果托不仅样貌像莲雾、梨、蛇果、红彩椒,肉也很好吃,完全可以“冒充”水果,供人消暑解渴。在腰果盛产地,人们送它一个形象的称呼:“腰果苹果(CashewApples)”。腰果苹果柔软多汁、酸甜可口,且富含维生素B和C,具备不错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有一点很讨人喜欢——吃起来方便,不
必吐籽。美中不足的是,它的表皮含有一种天然化学物质——漆酚,所以吃起来涩涩的,比较影响口味,某些人还会对此种漆酚轻微过敏——杧果皮也有几乎相同的致敏性。
另一点不足是,采摘腰果苹果后须趁新鲜吃掉,因为它极容易腐烂,通常放置一天就变质了,所以无法长途运输,故而国内罕见腰果苹果出售。总体上讲,这是款不逊色于传统水果的果子,在腰果产地,腰果苹果都被直接置于水果摊上售卖,销量十分可观。南美洲人喜欢将腰果苹果制成腰果汁及风味饮料,尤其是巴西人享用“国饮”卡皮利亚(一种鸡尾酒)时,总要加些腰果苹果调调味。印度人则进一步将腰果苹果发扬光大,把腰果汁发酵成腰果酒,这个“咖喱王国”甚至还能把腰果苹果炒成咖喱菜,或酿成醋、蘸酱、果酱等。总之,此“果”吃法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热带民族做不到的。
……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