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6968400
航天英雄杨利伟的老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陈善广将军为本书作序!
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就本书的访谈将于2017年5月1日播出!
入围“2016中国好书”,2017年4月23日晚中央电视台一套将播出盛大的颁奖典礼,届时,航天英雄杨利伟将与大家共同分享本书!
读完这本书,您会发现……
原来,航天育种的“简史”竟然是由宇宙、星系、恒星、射线、地球、生命、植物、人类、农业、航天、育种等许多个“简史”所共同组成,缺一不可。
原来,读书还有这般感受,刚刚俯瞰浩瀚宇宙演变,却又聆听细胞分子活动;刚刚感受核弹惊天爆炸,却又欣赏基因奇妙变异;刚刚景仰中国古代科技先驱,却又惊叹五星红旗太空飘扬。
原来,中国航天育种事业早已独步全球,而这又是为了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天空种子、太空农作物、太空蔬菜、太空花卉都是如此强大而安全,足以改变人类和地球的未来。
本书用非常通俗幽默、口语化的语言,采用了许多打比方的方法,讲述了航天育种科技知识,涵盖了宇宙起源及物质出现、恒星演变及超新星爆发、宇宙高能射线来历、太阳系和地球演化、生物进化及物种爆发、生物基因常识、核聚变核裂变及核衰变原理、太空种子地面选育等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翔实准确的信息、丰富多彩的插图,全面介绍了航天育种科技的科学基础、发展渊源、当前成就、重大意义、未来前景等。
序言摘录
“我们知道,对地球生命来说,太空是个极其危险、难以生存的地方。那里不但远离大气层、温度极低,而且还要时刻面对来自宇宙四面八方的高能射线辐射等各种各样的考验。尤其是当航天员需要在太空中长期工作和生活时,比如在空间站从事长期研究,甚至进行奔向月球、火星等以深空探索为目的的长期飞行时,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怎样确保其人身安全不受威胁、健康状况保持良好、日常生活顺利维持?当人类终需要向外星球移民,或者在月球、火星上建立用于科学研究、矿产开采等的永久基地时,生活问题又如何解决?用来满足人类营养和能量需求的地球植物如粮食作物、蔬菜瓜果等,能够在严酷的太空环境和其他星球表面环境中顺利成长吗?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便是航天育种科技的初由来。不过,令世界各发达国家刮目相看的是,中国的航天育种科技和产业竟然后来居上、异军突起,短短几十年便发展到了独步全球的规模、层次和水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陈善广
小种子太空旅行记
我曾经是一粒普通的种子。但是,一次不普通的旅行——太空之旅,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今天我就给大家伙聊聊我的太空之旅,以及后来发生的事儿吧。
严格的旅行准备
不是所有种子都和我一样幸运,有机会“上天”。为了充分保证旅行的意义,科学家首先会进行“种子筛选”。这就好比要组织一队运动员去参加比赛,就要把体能*好、体质*强、训练*多的运动员挑选出来。
种子筛选程序非常严格,需要专业技术。因为,同种作物的种子,南方与北方对性状的要求就不一样,甲研究所开发的与乙研究所开发的也不相同。同样外观的新种子,哪怕看起来都很饱满、健康,但头一代与第二代也不尽相同。科研人员要反复寻找、对比、筛选,把那些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带上太空旅行。只有这样,我们发生变异时,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化的可能才会更大。
开启太空之旅
经过严格的筛选,我和我的同伴终于登上“宇宙飞船”,开启了太空之旅。
把我们送上太空,可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到的,不仅需要花费高昂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更需要具备制造、发射、回收返回式卫星等雄厚的科技实力。当我们安全上天后,科研人员要通过电脑控制或者由宇航员操作,对我们的生存状况随时加以监测,还要计算航天器角度、地球位置、太阳方向、距地高度等各种细节,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与更多的宇宙射线发生“交集”,收到更强烈的射线“轰击”。
这趟旅行实际上并不轻松。虽然我目睹了浩瀚的太空,感受到了灿烂的星河,但是也经历了各种不曾想象过的——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而科研人员正是要利用这些特有的太空环境条件,作用于我们,从而诱变产生各种基因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出植物的新种质、新材料、新品种。
当然,这种诱变十分*,是不可预见的。不是我们所有的成员都会发生基因诱变。即便是同一种作物的种子,同样的品种,搭载同一颗卫星,其结果也可能有所不同。
成为“太空种子”
我们的太空之旅,对航天育种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一小步,整个研究*繁重和*重要的工作是在地面上完成的,即“地面选育”。
由于我们的变化是DNA层面的,这趟太空之旅,究竟有没有受到足量的射线照射、有没有发生变异、发生了何种变异,谁都不知道。要想搞清楚这些,又不能破坏种子,只有先将我们播种到土壤中,发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