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6086319
1、这是我们既熟悉又不太熟悉的传奇作家乔治·桑,熟悉是因为她早被媒体打上风流不羁、男性化的刻板印象,不熟悉的是她竟有如此复杂纠结痛苦的亲情关系,这一切都给有志于成为作家的她打上特殊印记。
2、乔治·桑的自传既有家国大业,又有历史背景下的小家庭;她一半的贵族血统衔接的是民族的历史和骄傲,知照的是达官和贵人,可鸟贩子家庭出身的母亲和富有民主思想的祖母带来的是自由平等和博爱。如此丰富和驳杂的内容汇于一炉,注定了它的不同凡响,更何况它还出自一个先驱女作家之手,更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后世流芳。
我的家庭出身
我父亲的故事
我父亲与母亲的故事
我童年的故事
我的婚姻与社会交往
译后记
后 记
乔治·桑(1804-1876),本名吕茜·奥洛尔·杜潘,法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浪漫主义文学和女权主义先驱,一生创作了包括长中短篇小说、剧本、文艺批评等体裁在内的一百多卷文学作品,和大量书简政论作品,其中在中国翻译出版并且有较大影响的有《安蒂亚娜》(一译《印典娜》)、《木工小史》《康素艾萝》《魔沼》《小法岱特》等。除了不凡的文学创作,她还是法国文坛比较活跃的交际人物,一生交有许多政坛文坛艺术界朋友,其中著名的有卡莱尔、德拉图什、缪塞、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屠格涅夫、肖邦、德拉克卢瓦等。她家的餐厅客厅,经常高朋满座,可说是当时文坛艺坛的一个重要活动中心。
《我的生活故事》是乔治·桑花费八年时间(1847—1855)创作的一部自传性文学作品,主要写她家族的故事以及她自己从1804年到1847年的前半生经历。全稿从1854年起在报纸连载,1855年结集出版,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从丰特诺瓦到马伦哥,一个家庭的故事》,主要写吕茜·奥洛尔·杜潘的家庭故事。她父亲的外祖父是波兰国王的后人,法国大名鼎鼎的德·萨克森元帅,于1745年曾指挥军队夺得丰特诺瓦大捷。乔治·桑的父亲是法国第一帝国的军官,曾任法国元帅缪拉亲王的副官,跟随拿破仑·波拿巴特参加马伦哥战役。第二部分《我生命的头几年》(1800—1811),讲述吕茜·奥洛尔·杜潘父母的婚恋以及她自己的童年故事。第三部分《从童年到少年》(1810—1819)写吕茜·奥洛尔·杜潘的母亲与祖母争夺她的抚养权的斗争,写她夹在祖母与母亲之间做人的难处。第四部分《从神秘主义到独立》(1819—1832)讲述祖母的患病及逝世给吕茜·奥洛尔·杜潘带来的哀伤悲痛。巨额遗产使年方十七的她获得极大的自由。但是哀恸、绝望、与母亲的冲突使吕茜·奥洛尔·杜潘生出自杀的动机,是数周的乡下居留与婚恋生活挽救了她。最后一部分《文学与私密生活》,讲述乔治·桑这个笔名的由来,讲述多部作品的写作缘起与出版经过,讲述她在写作过程的精神体验与社会交往。随着名气加大,阅历渐深,她在作品里也表达了对社会前途、宗教作用、妇女条件等问题的关注与质疑。
乔治·桑从小是在父母亲讲述的故事中长大的,很小就表现出编创故事的非凡能力。这个能力在《我的生活故事》里得到了延续与发扬。一些家庭生活场景被表述得既真实又生动,一些生活小事更是讲述得有条有理,要而不繁。乔治·桑的祖母杜潘女士是个很有学养的知识女性,在思想观念与精神追求上也不落后于时代,在乔治·桑幼年就对她灌输了一些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因此乔治·桑这部作品里也体现了浓浓的人文情操,表现了对阶级差别、社会不公的憎恶与深刻批评,以及对个人自由的向往。由于父亲的身份与地位,乔治·桑从自己的耳闻目睹中经历过法国革命与帝国期间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见识过法国一些历史人物,她在这方面的讲述,给历史留下了一些珍贵资料。因此有人称《我的生活故事》是一部表现法国革命前后社会变化的风俗大画,是记载了鲜活史料的历史文献。
在写作风格上,乔治·桑基本是依照年代顺序,朴实无华地进行述事。虽然文中议论较多,但因思想深刻、观点新鲜、见解不俗,倒也并不败坏读者胃口。但在全书结构上,法国文学批评家阿尔芒·德·彭玛丹的名言“我的生活故事……始于我出生之前”对她影响很大。因此她在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之前,用了大量篇幅来讲述父母双方家庭的故事。她外祖这边的家境一般,做些简略交代也就过去了,但是她祖父,就是卢梭《忏悔录》里提到的弗兰柯依,是法国的包税人,有名的富豪,祖母家更是阀阅世家,皇亲国戚,在法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大贵族,多花些笔墨也并不为过。问题是,在19世纪上半叶,也就是作者开始写作本书的年代,法国文坛盛行书简文学。从18世纪的卢梭开始,夏多布里昂、司汤达、缪塞等人都喜欢直接用书简创作,或者在作品中大量插引书简。法国文学史的名著《危险的关系》就是一部长篇书简作品。乔治·桑深受这股潮流影响,在讲述家庭生活故事时,也引用了大量的家庭通信文字。这种方法在当时很是时髦,在今日的读者看来,却是一种过气的方法。当然作品中的书信是原汁原味的素材,可以直接见证事实,感受写信人当时的思想心理感情情绪,但是插引多了,难免使人感到冗繁、单调、枯燥。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对书信尽量作了精选,但为了保持上下文的连贯畅通,有些书信不得不译,而有些书信则是重大的历史见证材料,如乔治·桑的父亲讲述自己参加马伦哥战役经历的文字,更是必须保留。这点需要向读者做出说明。
《我的生活故事》有十大卷之巨(甚至有不同版本将之分为二十卷),译成中文恐不下一百五十万字。时下的市场状况与读者的阅读条件和趣味也许都不允许将全书完整译出出版。在有限的篇幅之中,如何选取精粹部分翻译,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考虑到乔治·桑的主要文学作品在我国已有翻译出版,研究她的文学创作的专著编著也有若干面世,这方面的内容似可暂时搁置。另外,讲述其情爱关系的作品,不论译作专著,坊间亦可找到,比如法国传记大家莫洛亚的《乔治·桑传》,就曾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译者为朗维忠教授与敝人。因此这方面的内容也可暂时割舍。译者将选译重点放在乔治·桑的家庭生活与童年、青少年生活方面。一则是乔治·桑在这方面花的力气更大(八九百页的篇幅,这方面的内容占了近六百页),讲述得更细,二则亲情内容本就有亲和力,亲近感人,容易唤起译者和读者在精神感情上的共鸣。选译内容定下来以后,译本基本保持了原作的五部分格局与顺序,但是个别章节根据内容有上下相邻的移动。为了更加贴合与突出内容,五部分标题亦由译者另外拟定,这点亦需说明。
在翻译过程中,作者的精彩叙述常常令译者拍桌叫好。尤其是作品中有意无意表露的贯穿于传主祖孙三代的一种精神,让译者常常抚键沉思,感动不已,感慨系之。这种精神在杜潘太太身上,表现为在思想文化上追求进步,走在同代人,尤其是本阶级的同代人前面。这个大贵族出身的老太太,不仅不为阶级偏见与既得利益所囿,竟然与提出资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的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为友,接受他们的学说与思想,信奉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并且在女性自强自立男女平等方面,早早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思想,而且多才多艺,书信写得文采斐然、生动感人,儿子称她的书信比起法国书简文学大家德·塞维涅夫人也不遑多让,在音乐方面更是修养精深,堪称一时无两的专家。这种精神在杜潘太太的儿子、乔治·桑的父亲莫里斯身上,则表现为强烈的进取精神与毫不含糊的责任意识。这个贵族子弟渴望“马上立功”,而不愿在平庸社会厮混,当祖国处在危难之时,他抛弃个人恩怨,毅然应征入伍,希望上阵杀敌,报效祖国;在有的同辈在司令总部、后方宫廷四处钻营、卖身投靠时,刚直不阿的他放着皇帝与亲王身边的副官不做,主动申请上前线,要凭着勇敢来获取功名。他鄙视那些蝇营狗苟的小人,想的是不负民族厚望,不辱先人名声。这种精神在孙女身上,则表现为不畏偏见,不惧谗言,不与时代的垃圾同流合污,勇敢地追求个人幸福与自由。我以为,这种精神也许就是一种贵族精神。在当下语境里,贵族精神常常被理解为注重文化修养、珍惜荣誉、讲究礼貌、尊重别人,但是我想,追求进步、热爱自由、张扬个性、勇于担当,更是贵族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翻译本书期间,译者特意实地探访了法国诺昂的乔治·桑故居。那是一座带有花园的简朴楼房,当地人称之为“城堡”。但是在我看来,那座房子与花园除了规模稍大,形状与当地农居也差不多,既无碉楼,也无雉碟,更无宽厚的围墙。进到里面,包括当年比较贵重的铸铁灶具与铜锅铜盆等厨具,一应家具摆设与我们后来参观的画家莫奈的故居差不多。但是有几个房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就是藏书丰富的图书室,带有全套卧具的书房,以及专门辟出供孩子们练琴排戏之用的琴房和木偶剧房、小剧场。我想,浓厚的阅读氛围、优质的全面教育、有的放矢的艺术培养,这也许是乔治·桑们的成材条件,但是旧制度下通过疆场洒血马上封侯来求富求贵的路子行不通了,新朝代精英们求知习艺、争取在精神与文艺领域领先,走的是否另一种求尊得贵的路径呢?
乔治·桑的《我的生活故事》是一部家族史,也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献。它虽然深受卢梭《忏悔录》的影响,但由于其独到的女性眼光与细腻的女性笔触,它又有别于卢梭的回忆作品。它给20世纪女性作家娜塔莉·萨洛特和柯莱特的女性自传提供了样板。
——法国《费加罗报》
乔治·桑的《我的生活故事》开了女性自传的先河。如果说,在乔治·桑之前也有写作回忆录的女性作家,但《我的生活故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部让人读到一个有志成为艺术家的小姑娘艰难成长过程的自传作品,它可以让同时代孩子从中找到自我:“听我说,我的生活,也就是你们的生活。”
——法国《艺术评论》
乔治·桑的《我的生活故事》并不是仿效卢梭的《忏悔录》,也不是以夏多布里昂的《墓外回忆录》为样板。她的宏大志愿是讲述在革命风暴洗礼过后一个女性,尤其是一个与巴尔扎克、圣伯夫、缪塞、肖邦等社会名流与文艺精英经常来往的女作家的生活。
——法国《世界报》
乔治·桑的《我的生活故事》无疑是部杰作。它讲述了德·萨克森元帅的外孙与一个鸟贩子女儿的爱情结晶——一个早慧女孩成为作家的曲折过程,分析一个独特个性的形成过程,它不仅清晰地回忆了家庭灾难与人生变故带来的惨重打击,还以远大眼光展望了社会的未来与女性的前途。它给传记类文学提供了一个勇敢、坦率、真诚、敏细的榜样。它创立了一种新的文学类型:属于女性的自传。
——法国《图书资讯》
我认为我如实地勾勒出了我母亲的性格。正如这个性格对我的影响我并非意识不到,在讲述自己生活时要让我无意识地略去这一点,这我是做不到的。
有人认为我需要时间来评价一个如此独特、如此充满矛盾的性格,尤其是在我走出童年时很少与她同住。在我生命的初期,我对她的全部认识,就是她对我的爱,深厚的爱,还有她后来承认的,她做了激烈的内心斗争,才同意与我分离。但是她的爱与我的爱不是同一个性质。她的爱更强烈,我的爱更温和。过去她由于操心事太多,对我的一些小过失长期不予追究,以致我也不觉自己有错,现在她开始强硬纠正我那些行为了。
对她我从来是极为尊敬。她总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比我还温顺可爱的人。不过只有她这样认为。我并不比别人更好。但我对她是真正的好。我凡事都顺从她,但我并不是怕她,虽说她有些粗暴。对别人我是个难以忍受的孩子,对她我却是个乖乖女,因为我乐于对她顺从。然而她对我却是雷暴。我最早的生活概念是她给的,而且她给得符合自然在我身上创造的精神需要。不过,由于不专心和遗忘,孩子们经常做了大人禁止他们做和不曾决定做的事情。每逢这种情况,她就骂我打我,好像我是故意不听她的话,喜欢惹她生气讨骂似的。那时我从未想过她有可能不对。我从未对她有过怨恨和酸辣尖刻的表示。当她意识到自己做得太过分时,就把我抱在怀里哭泣,还拼命地亲抚我。她甚至对我说她错了,怕伤了我,而我见她恢复了温柔,是那么高兴,竟为自己招她打骂而请求原谅。
我们这是怎么了?要是我祖母也这样无理性,这样粗暴,哪怕只有我母亲的百分之一,我早就奋起反抗了。虽然我对祖母要惧怕得多,她一句话就可把我吓得面无血色,但她要对我有一丁点儿不公,我都不会原谅,而母亲对我的全部不公,我都视而不见,并且对她更加敬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