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40489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介绍了磁性纳米材料产生的背景和优良性质,然后介绍了一系列新型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修饰方法,并对这些磁性纳米材料进行了表征,后研究了其在污染物治理、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材料等相关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参考书,也可供研究生、科研技术人员、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目 录
前言第1章绪论11磁性纳米材料简介111磁性纳米材料的特性112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113磁性纳米材料的应用12石墨烯简介121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的结构122石墨烯的性质123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的制备124石墨烯的应用125石墨烯的功能化13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简介131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特性132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分类133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134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应用第2章磁性石墨烯的制备及表征21引言22试验部分221试验试剂及仪器222磁性石墨烯的制备23材料的表征23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232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233Zeta电位表征234X射线衍射(XRD)分析23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236磁性(VSM)分析24本章总结第3章磁性石墨烯@聚多巴胺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31引言32试验部分321试验试剂及仪器322试验方法33结果与讨论331材料的表征332亚甲基蓝标准曲线的绘制333吸附条件的优化334吸附等温线335吸附量336脱附试验34本章总结第4章磁性石墨烯@聚吡咯的制备及其对活性艳红的吸附研究41引言42试验部分421试验试剂及仪器422试验方法43结果与讨论431材料的表征432活性艳红标准曲线的绘制433活性艳红吸附试验的优化434吸附等温线435吸附量436脱附试验44本章总结第5章磁性石墨烯@聚苯胺的制备及其对孔雀石绿的吸附研究51引言52试验部分521试验试剂及仪器522试验方法53结果与讨论531材料的表征532孔雀石绿标准曲线的绘制533孔雀石绿吸附条件的优化534吸附等温线535吸附量536脱附试验54本章总结第6章磁性石墨烯@聚乙烯亚胺的制备及其对对羟基肉桂酸的吸附研究61引言611聚乙烯亚胺的基本性质及应用612对羟基肉桂酸的应用62试验部分621试验试剂及仪器622试验方法63结果与讨论631材料的表征632吸附单因素研究试验633饱和吸附量634脱附试验635苹果醋中对羟基肉桂酸的含量64本章总结第7章Fe3O4@C@PAM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铅的吸附研究71引言711重金属污染概述712重金属的来源713重金属污染的特点714重金属的危害72试验部分72 1试验试剂及仪器72 2Fe3O4@C@PAM纳米粒子的合成73结果与讨论731形态表征732Fe3O4@C@PAM吸附Pb2+试验733饱和吸附量734吸附热力学735吸附动力学研究74本章总结第8章Fe3O4@NH2@MOF-5的制备及其在中药重金属测定中的应用研究81引言82试验部分821试验试剂及仪器822Fe3O4@NH2@MOF-5的合成83结果与讨论831材料的表征832材料对重金属的测定分析833样品的测定84本章总结第9章Fe3O4@ZIF-8的制备及其在丁香酸分析中的应用研究91引言92试验部分921试验试剂及仪器922Fe3O4@ZIF-8粒子的合成93结果与讨论931材料的表征932材料对丁香酸的测定分析933样品的测定94本章总结第10章Fe3O4@PDA@MOF-199的制备及其在重金属铅分析中的应用研究101引言102试验部分1021试验试剂及仪器1022试验方法103结果与讨论1031材料的表征1032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1033pH值的选择1034材料用量的选择1035振荡时间的选择1036饱和吸附量的测定1037洗脱液的选择1038实际样品含量的测定104本章总结参考文献
前 言
前言磁性纳米材料,这种具有双重优势的材料自被发现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科研工作者也在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开发出其新的用途。在实际应用中,磁性纳米材料不仅具有纳米材料的优势,更因为其具有磁性的特点,使其作为吸附剂时可以从样品溶液中很容易地被分离出来,有利于材料的再生重复利用。这些性质特点为磁性纳米材料成为一种优良的吸附剂提供了可能。 本书首先介绍了磁性纳米材料产生的背景和优良性质,然后介绍了一系列新型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修饰方法,并对这些磁性纳米材料进行了表征,后研究了其在污染物治理、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目前,对磁性纳米材料的研究还在进行中,有关其影响因素及原理的研究还不太透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和提法可能会不确切,仅希望本书能够为当前磁性纳米材料的研究有所裨益。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沈阳理工大学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我的研究生陈寅、薛君、朱娜、彭剑、李菲菲、艾美美对本书的出版所做的工作。我还要感谢我的妻子和女儿,她们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本书的出版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LJQ2011021)、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020088)项目和沈阳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4771004kfs24)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唐祝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