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育儿/早教育儿百科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全新修订)

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全新修订)

科学认识宝宝3岁前的每一个成长关键期,掌握宝宝心理成长规律,父母的心理育儿手册

作者:木紫 编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ISBN: 9787512712249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3.99

类别: 育儿百科 SKU:5c23c012421aa985877b0323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712249

编辑推荐

掌握孩子健康心灵密码,父母***的心理育儿手册!

了解宝宝的心理特点,科学养育宝宝。

好妈妈一定要懂得宝宝的心理发育过程,了解宝宝每个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培养优秀的宝宝。

本书着眼点在家长容易忽略、不够重视而对宝宝成长又很关键的心理方面,帮助家长了解0~3岁宝宝的心理特点,从而科学养育。

 

内容简介

3岁前是宝宝发展的关键期,比如,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性格发展的关键期、动作发展的关键期等。而这个时期也是一个危险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受到遗传因素、生活环境以及父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影响,身上会出现一些心理偏差,比如,胆小、黏人、自私、懒惰等,妈妈如果无视这些心理偏差,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偏差可能就会成为宝宝性格的主要特征,不利于宝宝形成健全的人格,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本书着眼点在家长容易忽略、不够重视而对宝宝成长又很关键的心理方面,帮助家长了解0~3宝宝的心理特点,科学养育。

作者简介

木紫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立足孩子个性特点,结合环境因素,力争把孩子发展成他自己宜于成就的人!

已出版图书:《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1~2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学启蒙关键期》《3~4年级,陪孩子走过上下衔接转折期》《5~6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升初关键期》《青春期男孩成长魔法书》《青春期女孩成长魔法书》《1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学习心理学》等几十本。

目  录

章人生从这里起航:安全感

我家宝宝太难带 /

认识宝宝的3种气质类型 /

宝宝难带,妈妈不要急 /

你和宝宝建立了哪种依恋关系 /

常见的3种依恋关系 /

如何和宝宝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关系 /

伟大的古训:“1岁是国王” /

1岁,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 /

建立宝宝安全感的几个要点 /

0~1岁“口欲期” /

妈妈要懂得“口欲期”与 “口欲期固结”人格 /

满足宝宝的“口欲” /

1岁宝宝分离焦虑 /

宝宝有分离焦虑很正常 /

妈妈智慧点、狠心点 /

宝宝吃手、啃脚丫子 /

不只是吃着玩那么简单 /

根据年龄应对 /

宝宝“恋物” /

宝宝恋物的“度” /

积极改变宝宝 /

是否需要“延迟满足”孩子 /

关于“延迟满足” /

3岁前,及时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 /

宝宝有被遗弃感 /

为何宝宝怕被遗弃 /

让宝宝觉得:父母永远爱我 /

宝宝为何讨厌爸爸 /

爸爸在子女养育方面有重要作用 /

尽职尽责,别荒废了你的角色 /

第二章关键期,接纳宝宝的成长方式

宝宝乱扔东西 /

空间敏感期 /

带宝宝做一些“空间”活动 /

宝宝抢着自己做 /

1~3岁,自主性发展的关键期 /

支持孩子自主自立 /

宝宝爬来爬去,脏吗 /

爬和感觉统合能力 /

引导宝宝爬起来 /

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

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 /

创造语言发展的机会 /

遭遇秩序敏感期 /

天生的秩序感 /

培养宝宝好习惯 /

宝宝常常自言自语 /

自言自语,是宝宝的说话游戏 /

尊重宝宝的自言自语 /

妈妈做什么,宝宝做什么 /

宝宝处于模仿敏感期 /

重复是宝宝学习的必要手段 /

宝宝“臭美”是好事 /

审美敏感期 /

引导宝宝美起来 /

宝宝吃别人家饭香 /

在宝宝眼里,为何别人家的好 /

强化宝宝的“物权”意识 /

宝宝乱撕书 /

宝宝撕书是学习 /

将错就错,促进宝宝成长 /

第三章宝宝闹情绪为哪般

宝宝情绪化 /

认识宝宝的情绪 /

教宝宝学会管理情绪 /

宝宝何时学规矩 /

宝宝2岁前,不适宜学规矩 /

2岁半~3岁,给宝宝立规矩的关键期 /

宝宝“闹独立” /

逆反期 /

尊重宝宝的特殊感受 /

宝宝任性 /

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 /

试着让宝宝懂事 /

宝宝哭泣,怎么办 /

通过哭声了解宝宝需求 /

终止无谓的哭闹 /

宝宝强词夺理 /

强词夺理是学来的 /

妈妈巧拆招 /

宝宝不愿意当众表演 /

支持宝宝建立自我 /

妈妈要试着控制自己 /

宝宝高声尖叫 /

宝宝“尖叫”的常见原因 /

防止尖叫,引导表达 /

第四章尊重宝宝智力发展过程中的“怪现象”

3岁前宝宝很“健忘” /

3岁前,宝宝的记忆形式 /

有意识地锻炼宝宝的记忆力 /

3岁前,宝宝不会数数 /

数数,不急 /

只问耕耘莫问收获 /

宝宝是个“游戏迷” /

游戏是宝宝的生命 /

和宝宝科学地玩游戏 /

发现宝宝的优势智能 /

神奇的多元智能理论 /

早教:发掘而不是填鸭 /

宝宝不认字 /

建立自我比识字重要 /

陪宝宝多看图画书 /

宝宝问个不停 /

宝宝到了“询问期” /

耐心回答宝宝的问题 /

宝宝是个“破坏狂” /

宝宝的破坏也是建构 /

支持一下宝宝 /

宝宝迷恋沙子 /

沙堆是儿童的乐园 /

益智的玩法 /

宝宝“倒视” /

“倒视”不可怕 /

帮助宝宝树立“直立”概念 /

2岁宝宝,把家里翻个底朝天 /

那是宝宝的生活 /

抓住这个不错的教育机会 /

宝宝是个小电视迷 /

电视不是宝宝的伴儿 /

有选择、有限制性地看电视 /

第五章从小“细养”出来的好性格

宝宝很“宅” /

“宅”在家里,不利成长 /

带宝宝活跃起来 /

在家是“龙”,出门成“虫” /

龙变虫:社会退缩性行为 /

2岁以后,鼓励宝宝多与人交往 /

宝宝喜欢听好话 /

夸奖对宝宝成长有利 /

家长要说对好话 /

宝宝胆小 /

宝宝怕什么 /

锻炼宝宝的胆量 /

宝宝嫉妒心强 /

宝宝的“嫉妒心” /

减少、改变嫉妒心理 /

宝宝性格内向 /

内向性格是这样的 /

给内向宝宝特别的爱 /

女孩和男孩不同 /

分清男孩、女孩心理的不同 /

按性别培养宝宝 /

宝宝不给别人玩玩具 /

宝宝的自我敏感期 /

保护“私心”,发展分享意识 /

第六章处理好“糟糕”行为

宝宝不走路,总让抱着 /

配合宝宝,走或者不走 /

想办法让宝宝爱走路 /

宝宝好攀比 /

攀比心是天生的 /

父母不要惯着宝宝 /

宝宝不礼貌 /

与环境有关 /

教宝宝懂礼貌 /

宝宝打人 /

不是简单的攻击性行为 /

处理好打人行为 /

宝宝摔倒,怎么办 /

宝宝摔倒时 /

宝宝摔倒后 /

宝宝“人来疯” /

“人来疯”的宝宝可能更聪明 /

不要强行制止宝宝 /

宝宝欺负小动物 /

可能是受了委屈 /

想办法改变宝宝的心情 /

第七章从宝宝的特点出发,调理宝宝生活

宝宝不好好吃饭 /

不当喂养,导致宝宝失去饥饿感 /

千万不要追着喂 /

宝宝不吃青菜 /

宝宝不认识青菜 /

把青菜包装起来 /

宝宝喜欢吃零食 /

宝宝喜欢吃零食 /

有节制、有选择地吃零食 /

宝宝晚上不睡觉 /

导致宝宝不睡的原因很多 /

培养按时睡觉的习惯 /

在线试读

章

人生从这里起航:安全感

我家宝宝太难带

春天来了,绿树吐嫩,小草发芽,小区公园里多了几分生机和活力,太阳暖洋洋地照着,人们悠闲地凑在一起聊天。

一位抱着小宝宝的年轻妈妈说:“这孩子真难带,每天晚上都要醒几次,大哭,只有抱着才能睡会儿。白天也老哭,不饿也哭!要不是有姥姥在,我都快吃不消了!”

有妈妈问:“是不是白天睡多了晚上才哭?”年轻妈妈说:“白天不睡,晚上也会醒,还不如想睡就睡呢!有的时候试着不抱,宝宝嗓子都要哭哑了。我又怕不抱会失去安全感。”

又有妈妈问:“是不是生病了?有没有检查?”年轻妈妈说:“没病,查过了,也不缺微量元素!”另一位妈妈说:“一个宝宝一个样,遇到这样的宝宝,就受累了!”

认识宝宝的3种气质类型

托马斯和切斯通过一项“纽约纵向追踪研究”的结果,得出了划分气质类型的五个维度,分别是:节律性、适应性、趋避性(积极探索或者消极被动)、典型心境(情绪状态)、反应强度。这五个维度与亲子关系、社会化、行为问题密切相关。

在婴儿阶段,人们根据这五个维度把婴儿的气质划分成3种类型:

1容易抚养型

这种气质类型的宝宝生活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新经验;能主动探索环境,对新异刺激反应积极;愉快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

2抚养困难型

这种气质类型的宝宝生活规律性差;难以适应新环境、新经验;对新异刺激消极被动,缺乏主动探索周围环境的积极性;负性情绪多;情绪反应强烈。

3发展缓慢型

这种气质类型的宝宝对环境变化适应缓慢;对新鲜事物反应消极,对新异刺激适应缓慢;情绪经常不愉快;心境不开朗。但是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会对新异刺激缓慢地产生兴趣,在新情境中逐渐活跃起来。这类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随着成人抚爱和良好的教育作用会逐渐发生变化。

很显然,“抚养困难型”宝宝难带,父母要有心理准备,否则,真的很难享受到育儿的快乐。

宝宝难带,妈妈不要急

如果宝宝很难带,可能是“抚养困难型”宝宝。这类宝宝难带,只是出生后一段时间,随着不断长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宝宝就会变得主动、快乐起来。

给妈妈们几点建议:

1主动适应宝宝

宝宝出生以后,妈妈会定时给宝宝喂奶,喂奶时间初是每隔两三个小时一次。如果按照这个时间喂奶,宝宝哭闹不吃,或者没到这个时间点宝宝又饿了,妈妈可以顺应宝宝的需要,在让宝宝随心的基础上找到规律后,养育起来就容易了。

关于睡觉,谁都不想宝宝白天睡半夜闹。这就要观察宝宝的睡眠需要,看看一天能睡多少个小时,宝宝什么时间有困的反应,白天哪个时间段的觉可以不睡或者少睡,尽可能把睡觉的时间放到晚上。

2宝宝哭,不要烦躁

宝宝不会说话,哭闹的时候父母特别着急,搞不懂是病了、饿了,还是不高兴。如果宝宝属于“抚养困难型”,跟病就没关系了。父母可以放宽心,不要胡思乱想。即使很着急,也不要表现出急躁的情绪。否则,宝宝会表现得更加烦躁、抵触、易怒和消沉。

宝宝哭的时候,妈妈要尽快抱起宝宝,嘴里哼一些轻松的小曲,或者跟宝宝说说话。这样,宝宝的情绪慢慢就稳定了。

3给予宝宝较多的关爱

平时多逗宝宝笑一笑,用宝宝喜欢的逗弄方式和宝宝玩。如果宝宝喜欢洗澡,就每天洗一洗;如果宝宝喜欢拉着妈妈的手,就多给宝宝拉一拉。宝宝情绪不好的时候,妈妈好抱着宝宝,抚摸宝宝的身体,对宝宝说:“好宝宝,妈妈爱你!”

给宝宝关爱除了照顾宝宝的衣食住行外,还要陪宝宝玩。玩是宝宝的成长需要,宝宝会在玩的过程中独立起来。

4不要随意带宝宝到陌生环境

宝宝出生以后,如果抚养人是妈妈,妈妈就要多和宝宝在一起,不要经常离开宝宝,不要把宝宝丢给他不熟悉的人,更不要随意把宝宝带到陌生环境中去。

你和宝宝建立了哪种依恋关系

果果快3岁了,家人准备送他去幼儿园,但是,又犹豫不决。果果什么都不会做,吃饭要靠妈妈喂;刷牙、洗脸、穿鞋,妈妈不伸手,他就一直等着。果果还有个习惯,只要妈妈在家,不让别人管他。如果去上幼儿园,可怎么办呢?

豆豆是一个2岁半的女孩,特别依恋妈妈。妈妈经常说:“我女儿在别人面前是豆豆,在我面前是公主,得伺候着。”在奶奶家,到点豆豆就睡觉,出门跟着奶奶走,还能自己坐在餐桌前吃饭;回到了家,妈妈不抱着转1个小时,不睡觉!

壮壮2岁,随时随地都要妈妈陪。玩得好好的,只要妈妈一转身想去做点儿别的事情,壮壮就大声哭喊。在家里要妈妈陪,到了外边,也时时刻刻不离妈妈身边,有点什么需求也必须妈妈出手才行。

妈妈和宝宝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宝宝如此黏着妈妈,也难怪妈妈着急啊!那么,宝宝这种依恋行为能够改变吗?

常见的3种依恋关系

法国心理学家瓦隆指出:“儿童对人们的依恋心是发展儿童个性必需的。如果儿童没有这种依恋心,就可能成为恐惧和惊慌体验的牺牲品,或者将产生精神萎缩现象,这种现象的痕迹可以保留一生,并影响到儿童的爱好和意志。”儿童依赖妈妈或者他的抚养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妈妈(或者其他养育人)和宝宝建立了安全依恋,宝宝就会自然地走向独立。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研究,两个在两三个月大时哭闹程度相当的婴儿A和B,A的父母对他的哭闹不烦不乱,仍然跟他说话,逗他玩;B的父亲则极少花时间陪他,母亲又是只要他一哭就把他抱在怀里走来走去,很少跟他说话或是陪着他玩。等到1岁左右,A只要在父母身边不远,大部分时间都能快快乐乐地自己玩;B却仍然时常哭闹,要求大人抱。

由此可以说明,依恋能减少婴幼儿的不安与恐惧。获得安全依恋的宝宝深知有人关心他,有需要时成人一定会出现。这样,当他独自活动时,也有一种安全感,能容忍与成人的分离而不焦虑,不会产生遇到困难无人帮助的恐惧感,独立性就这样伴随着依恋性慢慢发展起来了。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1岁以前是对信任怀疑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充分满足孩子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要,以此发展孩子的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这样,才能奠定孩子一生身心健康的基础。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品质,成年后倾向于乐观、信任、活跃、慈祥等积极的人格特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是消极解决的,就会形成惧怕感,成年后倾向于悲观、多疑、抑郁、烦躁等消极的人格特征。

依恋关系主要分为3种:安全依恋型、逃避型、矛盾型。安全依恋型关系体现了孩子对父母以及这个世界的信任。我们可以通过母亲离开时孩子的表现来判断孩子是否和母亲建立了安全依恋型关系。

安全依恋型的孩子在母亲离开时会哭闹、焦虑、缠住妈妈,甚至追着妈妈跑,但是当妈妈离开后,他的情绪容易被抚平。当母亲回来时他很高兴,会让妈妈抱着,要和妈妈亲热。妈妈带他出去玩,妈妈在场时他玩得很欢,但是不会远离妈妈的视线,通常以妈妈作为自己活动的基点,玩耍时常常回到母亲身边寻求安慰,或者确信自己的妈妈还在。这样的孩子,通常比较合作,很少生气,对陌生人也友善。

逃避型孩子在母亲离开时很少哭泣,母亲回来时也不太高兴并设法逃避母亲。这些孩子在需要时不会寻求帮助,常有愤怒情绪,对陌生人不在意。这样的孩子几乎没有和人建立交往关系,因为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长大后不懂得怎么跟人相处。

矛盾型孩子在母亲离开之前就开始焦虑,他紧张地关注母亲的行为,生怕母亲离开,因此不能尽兴地玩耍,母亲离开后更加不安,情绪一直都快乐不起来。回来后他的行为也很矛盾,既想亲近母亲又想通过尖叫、踢打来拒绝母亲。这样的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探索主动性不强,很难安抚,对陌生人也不友好。他虽然渴望交往,但是因为对人缺乏信任,长大后

抢先评论了 “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全新修订)”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孕产胎教育儿百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王山米从事妇产科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40余年的经验总结,详细指导备孕、妊娠、分娩、产后、育儿,一本书管用五年)

EUR €33.99
阅读更多
缺货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2018全新增订)

EUR €53.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活出精彩 妈妈的职业规划应该这样做

EUR €30.99
加入购物车

斯波克育儿经(最新第9版)

EUR €27.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